书城文学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2997500000033

第33章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娘儿俩还是会吵,会不相理睬,气急了她会翻出陈年老账来骂我,我也会还击她铿锵的字眼。终于她有一次说,我把她的心伤透了。上了大学,我欣喜地走进这个城市。以为逃离是最好的选择,以为不会有想念。然而,我错了。在大一下雪天的一次感冒发烧时,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妈妈。母女连心,血缘真的是很奇妙的东西,这种感情,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我爱她,懂得她也爱我,只是我们母女俩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都太拘束和紧张。她爱我——否则就不会日日起早做早饭给我,晚上陪着我写作业写到那么晚,那么累,默默看我两眼,给我一个鼓励的眼神;她爱我——否则就不会嘴上狠狠骂我,却一直在为我奔波;她爱我——否则也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容忍我的放肆,一回又一回地宽恕我的任性所为——我真是个不让她省心的孩子呢!我爱她,也因为这样,所以才肆无忌惮地伤害她,因为只有她的爱是完满的,伤害她,她不会因此离开,这就是我潜意识中的想法吧!如果我对她的爱有从这里到月亮那么长,她对我的爱,就是从这里到月亮然后又从月亮上返回来。

有首歌这样唱。每一个人梦里都会有画面/也只有自己心里才能看得见/所以我才飞好远/有一天学会了想念”,听到这我哭了,为了这迟迟明白过来的想念。我们分隔在两个城市,我一年只能回两次家,电话成为和家里人联系的最佳纽带。即使电话,也是我打给她的时候多;电话里,我们常常像朋友一样交谈,互相打趣两句,开开玩笑,而多数是和爸爸在谈学习、谈生活。同寝的室友每有妈妈打来电话,总会问她们很多细碎的事情,我的妈妈不像别人的妈妈,她不会,她是隐忍的,我想。慢慢长大了,懂点事了,知道了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她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甚至隐藏自己的感情。她忍耐、隐忍、安静。没有见过她来火车站送我时有伤感的表示,没有眼泪,不似别人的妈妈泪洒站台。她始终优雅婉丽地站在那里,目送我离开,平静得像一潭水;我与她道再见,挥手,心里面的难受已不能自持地涌进眼眶,匆匆返回车厢,拼命抑带住,但每一回,都会有泪悄悄落下来。不知道妈妈在转身的一刹那有没有掉眼泪,希望她没有,我不想让亲爱的妈妈流眼泪。

今年母亲节的时候,我寄给她几张彩打出来的纸张,是我在网上找的精美的图片,配了文字,唯美的风格。最后还写了一封信,引用了吴建豪《妈妈》的歌词:“那年还没长大/常常让你牵挂/是我不好你担心了吧/懵懂很不听话/也曾顶嘴吵架/我的脾气你没办法/你一个人沉默撑着家/任岁月在你额头刻划/你说爱是惟一的解答/那皱纹是代价/斑白的发是惩罚……没想过天会塌/总要你等一下/有谁多晚都等我回家/伤了你的气话/无意说的谎话/你都微笑说算了吧……亲爱的妈妈/请别再流下眼泪”这歌词我觉得简直就是为我的妈妈写的,我想说的全在里面了,可惜被别人抢了先写出来了。后来妈妈收到了,打电话来说她很喜欢,还称它为“惊喜的大礼包”,但是觉得少了什么,我说是什么呢,妈妈说都是打印的,没有你的笔迹,少的就是这个,我喜欢看你写的字。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刹那,我的心甜蜜得都快碎掉了,欢喜的眼泪涌上来,原来,妈妈是那么盼望我的字迹,那么喜欢和看重我的,要不然,怎会在拥有精致图片之后有了隐隐的失落。

我和妈妈太像了,因为这样,彼此才会隐瞒起心中的真情实意,以敌意和冷淡相对。我们都不够坦然,坦然地说出心中的爱意,以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当我这样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感觉到两颗心的靠近。终于明白,原来我们的感情一直是相通的,我们彼此深深地爱着;感激母亲节的“礼包”,让隐藏着爱意的妈妈不经意间流露了真情,也让我年少时愚蠢的疑惑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知道了,妈妈,爱,就是这样的,在经历的时候会一无所知,每当有一天发现她在爱了,那么她心里的幸福会把宇宙填满。

过去的日子,过去了;未来的日子,妈妈,让我们一起笑吧。我们的故事,才进行了一小段,以后还有很长很长呢,我们,一起来写。

感谢母爱

◆文/向巴玉珍

总是在伤心难过时,见到了母亲的微笑;总是在遇到挫折时,听到了母亲的祝福,勇敢地向前吧!

春再次悄无声息地来到我的身旁,那样的温暖、舒心。伴着迎春花沁人心脾的香味,那首歌再次荡起我心湖的波纹——“羊羔花儿盛开的草原,是我出生的地方,妈妈温暖的羊皮袄夜夜覆盖着我的梦,喝一碗奶茶滚烫得像妈妈的话,多少年在陪伴着我的旅途,遥望白云深处的帐篷,搭在我的心里,帐篷前妈妈望穿的岁月,告诉我勇敢向前。”

著名藏族歌手亚东略显沧桑的声音唱响了这首《献给阿妈的歌》,每次听到这首歌,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映红了天边的白云,巍峨的雪山泛出柔美的红光,一只鹰寂寞地盘旋在高高的蓝天,弯弯曲曲的溪水顺着山脚,绕过了故乡的田野,灰色小路上牛儿悠悠地踏着回家的路;母亲,一身黑色的藏袍伫立在飘扬的经幡下,手中摇动着的转经筒轻轻地划出道道弧线,一圈又一圈地记录着母亲对我的无尽思念与祈祷。

小学毕业后,就远离故乡到异地念书,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孩,不能深刻懂得思念的沉重与辛酸,虽然也会在受到委屈或感到孤单时牵挂起母亲,也会把自己与“任雨打湿的浮萍,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或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扁舟”联系,但,终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心总是那样舒坦,玩着,闹着,笑着,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完全沉浸在异乡新鲜的生活环境中,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又谢,道路两旁的柳叶黄了又绿,年轻的我在阳光下幸福地成长着。然而,母亲的白发与皱纹也是在这段岁月与对我的担忧中迅速增多着,当然,这一切只是到后来我才慢慢感悟到的。记得那时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问我有没有生病,有没有吃饱穿暖,似乎哪句话都围绕着这个主题,每回此时,我都会很不耐烦地用最简单的,最单薄的字眼去应付,完了,就挂掉,一溜烟跑掉了,不曾想到母亲竟会依依不舍地放下话筒,久久地坐在电话机旁,思量着还有什么话没说到,下回该叮嘱些什么。我那可爱的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藏族农家妇女,她没有过人的本领,她没有渊博的知识,甚至是最简单的字她都不认得,一辈子在同一个地方生活着。也正因为这些,母亲得要加倍地为我的远出担惊受怕着,我不知道母亲有多少次是在睡梦中惊醒,更不知道有多少次拭去面颊上的泪水;有时候,母亲实在忍不住了,就会在电话中感慨地说:“当初真不该让你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呀!”而这时候,我竟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想到我当初哭着说我不想去时母亲坚定地把我送上车的情形,我的心里莫名升起一种胜利后的喜悦,我用我的无知亵渎了母亲对我深挚的爱。

初中毕业回到母亲身边,那天阳光明媚,家门前的那条溪水欢快地唱着歌儿,似乎是在迎接我的到来……隔岸出现了人影,背明显弯了,凌乱的头发上还粘着麦草,微微抬起的手不再那么柔韧了,鼻子忽然酸了,我提起行李,过了桥,母亲咬着嘴唇微微笑着,布满皱纹的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她提起藏袍的一角快速地擦了擦手,然后张开双手:“还在地里干活呢!以为汽车会晚点到,“我拥进母亲的怀里,眼泪不听话地流了出来;举目望去,门前的大树仍然那么茂密,屋后的山坡还是那么青翠,甚至是窗台上花盆里的花依旧那么熟悉地向我微笑着,似乎岁月的脚印全部留在母亲身上了,从头发到额头到眼睛到手到腰到腿,是岁月不饶人吗?可恨的岁月竟这样无情地削蚀了母亲。

有人说过,远去归来的孩子在家总会受到客人般的待遇,母亲什么事都不让我做,客客气气地问我吃什么,喝什么,就连几声唠叨都是那么温柔,似乎全部都变了,啊!不!有一样东西没变,那份对子女的爱没变,不管孩子多大了,也不管孩子是什么身份,在母亲眼中,孩子始终是那个需要她呵护的孩子,问需问暖间尽是深挚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