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感慨道:“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恩。”如果,我们把为人父母看作数字“1”,那么,我们这些没有为人父母的人,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只能被看作是“1”后面的无数个“0”。我们极力搜索着生活中的“0”,感悟着父母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但与数学不同的是,即使它们是零,它们也有自己存在的位置,它们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生命中是厚重的。
在我的童年回忆中,母亲的形象似乎深于父亲。母亲是中国传统式妇女,勤劳、淳朴、美丽、善良,在家庭中自觉担起相夫教子的工作。从小到大,母亲没有像其他人的母亲那样出去旅游过,也没有打扮过自己,似乎她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家中的妻子,一个女儿的母亲。由于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我特别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记得那时我刚上小学,妈妈单位组织到桂林玩,妈妈征求了我的意见,第一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旅游者的行列里。我知道妈妈心里是犹豫的,所以还天真地装作高兴,想让妈妈好好玩一次。可是,年幼的我无法用表演遮盖自己的心情,它就像枯树上的鸟巢一般,直接地暴露出来。妈妈要坐晚上的火车走,我从那天早上就和妈妈腻在一起,眼睛不时地瞟一下钟,真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些。吃过晚饭,我干脆就抱着妈妈,让妈妈陪我在床上躺会儿,再给我讲个故事。妈妈一手搂着我,一手给我扇着扇子,讲的什么故事我早就不记得了,因为一直也没有听进去,眼泪悄悄地滑下来,即使这样,我还是不想让妈妈看出来,于是时不时地侧一下头,用衣服把眼泪拭干。我只记得,妈妈讲了一会儿,突然转过头来,趴到我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妈妈今天不去了。”我听后,一下子兴奋起来,抱着妈妈,使劲儿地亲了一下,妈妈大笑。现在想想,那时真傻,妈妈可能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这就是我的妈妈,为了我没出去玩过一次的妈妈。
妈妈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在我的教育问题上也绝不失严厉。在我上学期间,病假条总数不超过五张。记得小学五年级,我发高烧一个星期,每天我都不愿吃药,就是想在家休息一下,别的小朋友生病都可以不去上学,这令不爱生病的我羡慕不已。所以,每天早上拉开门上学对我来说十分困难。妈妈每天起得很早,给我做饭,看着我把药吃了,然后拉开门,笑着把我送走,我多想在起床后听妈妈说一句:“今天别去了,在家休息一天吧。”可是盼了许久,一直到病好,都没盼来妈妈的这句话,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教会我坚强的妈妈。
妈妈在家里,一切都那么平常,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但如果没有妈妈,家则不能称之为家了。妈妈虽然很好,可我总会不时地让她生气,直到有一天夜里,妈妈突然动不了了,睡梦中的我被急促的呻吟声唤醒,于是急忙将值班的爸爸叫回家来。妈妈不让我陪她上医院,只是嘴里不断念叨着:“明天你还要上学。”那一夜十分漫长,家里的灯一直亮着,但我好怕,似睡非睡间,总是担心妈妈会离开我,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害怕的滋味。之后的几个星期,我没有见到妈妈。我还是过着像往常一样的生活,每天上学、放学、回家、写作业。路,还是那条路,树,也还是那棵树,可这世间的颜色仿佛少了很多,我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那么孤单,那么无助,心情那么失落。那时候,我才体会到,原来母亲对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原来母爱是那么伟大,而缺少母爱的孩子又是那么的不幸。我很幸福,以为我拥有一个疼我爱我的妈妈。从此,我不再奢求妈妈给我什么,只要她在,我就快乐。
我很少在文章中谈到自己的爸爸,也很少在爸爸面前表达自己对他的爱,这些并不代表我不爱自己的爸爸,而是因为爸爸在我的心里太特殊了,也太复杂了,我不知道怎样去写他,不知道怎样能写好他。
爸爸是一名警察,在我的印象里,爸爸总是值班,即使在家,也是满身疲惫,一脸严肃,我很怕他。再加上他总是在我面前说:“我要是有个儿子该多好,就能帮我搬东西了……”,我有点讨厌他。长大后,常常回忆儿时的生活,想起自己玩儿过的玩具,都能呆呆地笑出声来。妈妈总对我说:“你爸爸最不会省钱,你小时候,他一个月才挣40块钱,咱们得租房、吃饭,他还老是给你买玩具……”听到这些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最喜欢的那些童年的“玩伴”们,都是爸爸给我“请”来的。
我虽然怕他,但我心里很明白,我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感激父亲为我做出的可能影响我一生的决定。
爷爷是军人,工作总是调动,所以,爸爸是被他姨妈带大的,可想而知,他与爷爷奶奶没有太多的感情。我出生的时候,爸爸与爷爷的关系很不好,甚至坏到了断绝父子关系。所以,我生下来三天后就被抱到姥姥家。六岁以前,我对”爷爷奶奶”这个称呼没什么感觉。等我要上小学时,爷爷奶奶让爸爸把我送过去,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海淀区的教育比我们家那边要好。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建议,可我不想去,认为那不是我的家,但我是个内向的孩子,有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每天晚上偷偷地在被子里哭。爸爸没有对我讲太多,只是告诉我一个决定——“不去了”。长大后,妈妈告诉我,当时爸爸也很矛盾,一面是良好的教育,一面是年幼的我。爸爸太了解爷爷了,也太了解我了,他告诉妈妈,说不让我去爷爷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不想让女儿受委屈”。爸爸明白,当时的爷爷有多么严厉,爸爸也知道,他的女儿当时有多么内向,他不愿意让眼泪伴我长大。
爸爸就是这样,他没有妈妈那样细腻,但却有着一种粗线条的美。他虽然总是在我考完试后才想起问我考试的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位置,并不会减少我对他的尊敬。
“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婴孩们明白自己艰巨的使命,明白他们要苦苦体味“0”的意义,明白自己要用挚爱将“0”拉成一个“1”,还明白一个“1”能用伟大的生命完成无数个”0”。
家中之夜
◆文/赵宏伟
那样的夜,有时会醒来听到开门声,当脚步声渐渐淡去时,我的心中充满感激和愧疚,无法思考和表达。
这样的夜,恬静,美丽。
夜空,纯净、浩瀚。星星,清晰、明净。月亮,清丽,皎洁……从不习惯早起,即使叫嚷了二十几年要早起:小时候说要早起练习跑步,长大后说要早起减肥;总会在临睡前一本正经地提醒自己,却从没有早起过。
很少的时候,会听到那样的开门声,大概在凌晨4点钟。家里养奶牛,爸要很早起床去喂牛、挤奶,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从未中断。我想,潜意识中的知道与真正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从来就无法想象在一个个漆黑、清冷的凌晨,怎样能从暖乎乎的被窝里出来。记得爸说他小时候家里穷,连冬天都是光着脚走在冰上,所以他该是很怕冷的吧!大多时间住在学校,大多时候会一觉睡到天亮。大多日子里很少体昧到父亲的辛苦,只是那样若无其事地接受着,熟睡着……高中时,第一次背着包离开家去学校住,不能天天回家,那时心中是充满向往的,渴望着一份没人管的自由。拒绝父母的送,想一个人走,那样平平常常地离开。只是一次离开时,竟哭了:看到远处父亲扛着农具去干农活的背影渐渐消散在田地间,觉得那样陌生却是如此清晰熟悉,即使是用近视几百度的眼睛看。感到心痛,沉重,好似那些农具压在了我的心上,从未有过的不舍,却强忍着那样离开了,因为还是有份渴望着的自由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一去一回,来来回回,那份不舍渐渐变淡了。不再像个小孩子般流眼泪,不再把屋里的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看一遍,不再把包里的东西检查来检查去。似乎离开已经成了习惯吧!
长大了就要离开,不可以一辈子呆在家里。
很多时候回家去,爸都没什么话,该干啥就干啥,好似依旧每天都上下学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想念。只是偶尔会很气,心想:干脆不要回来算了,回来也没什么意思,真是的!原因是爸见我回来有时竟然会问:“今儿星期几呀?”哦,差点气炸,这学生当然是周五放假了,还用问吗!唉……不过,次数多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我会很心平气和地回复:“星期五。”然后大睡一觉,醒了大吃一顿,当没听到一样。
不禁想到小时候,爸妈每天都会卡着点等我,那时,好幸福呀!初中时晚上补课,放学时天已经黑了,寒冷的冬天会有路沟里吹出的雪粒打在脸上,好冷!骑着自行车艰难前进,偶尔会看不清路,狠狠地摔一跤;也会一些人撞在一起,搞不清是谁撞了谁,从没人计较,只是继续赶路,甚至会感到很好玩,亦觉得有些辛苦。于是高呼:这么冷的天干吗要出门呀!只是,那样的夜爸总会在村口等我,那时好似饥饿的人看到天上掉下来一个热乎乎的大馒头,幸福得不得了。下车跟爸走回家去,一路上还满口喷着白气,不停地讲着学校里的事。而妈也会做好饭在家等我。
平常习惯了的日子,很温暖。想到这些,心里会暖暖的,因为这样的前后比较,所以才会气。只是不知是我长大了,还是他们老了,记性不那么好了。
最近一次离开家的时候,依旧没人送。头天晚上,妈说要去村里扭秧歌,爸说牛病了要去买药。我说:“哦,那我明儿睡到自然醒,煮袋面就走了!”不知道为什么,感到二十几岁的心却没有十七八岁时洒脱了。那时会想:呵呵……真好,一个人可以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了!现在却在心里嘀咕:唉,明儿连饭也没人给做呀!呜呜……睡了,恍惚中记得凌晨时有人叫我,说吃了饭,拿好东西,锁好门再走,只应了声就又转身睡了。直到自然醒来的时候,才发现家里竟空空的,便只好机械地穿衣、洗脸、吃饭、收拾东西,准备着离开。发现天很阴,下雪了。心想:上天一定是眷顾着我的,要不怎么那么巧,我走时它便阴了!
正要走,看到爸风尘仆仆急匆匆地回来了,没什么心情询问。
“啊,还没走,都几点了!这点回咱村没车,就在岔口下走回来了。”爸却说。
岔口离家还有五六里地呢!离开了,依旧没人送,坐上车时却忍不住又哭了!发现原来有些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好似家中的夜。
那样的夜,有时会醒来听到开门声,当脚步声渐渐淡去时,我的心中充满感激和愧疚,无法思考和表达。只是那样在黑夜中睁着双眼,直到睡去。一个人在学校很少会看天,可能因为楼太高挡住了,只是回家时便会习惯地看。白天的云,傍晚的夕阳,深夜的星星和月亮,以及那儿的一切……而家里的夜也总是那样静,唯有狗叫间或响起,总会睡得很好!喜欢并沉浸在那样的夜里享受简单、纯净的幸福!
如果可以一辈子留在那儿,凝望那片天,那我愿意放弃外面所有的世界,永远守在他们身边。
回家
◆文/黄世霞
啊,回家啦,真好。
18年了,这还是我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那么远。本来以为乡愁会跟我这样乐观的人无关,然而,随着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竟愈加思念我的家乡了。思念故乡邛海边清风拂面的舒适与惬意,思念朋友们开怀大笑的默契与畅快,更思念父母亲眼神中的关爱与温暖。时光飞逝,一转眼,半年就过去了,家里的一切,都还好吗?
火车隆隆地前进着,满载着归家的喜悦。终于,回家了。40个小时的硬座旅程及车上拥挤混乱的状况在归心似箭的我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最重要的是我回家了。没有什么能取代家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它是一个避风港,更是心灵的归宿。一下火车,迎接我的竟是刺骨的寒风,以四季如春著称的西昌,在冬天也是如此寒冷啊。远远的,我就看到了爸爸。凌晨3点钟,出站口灯光微弱,爸爸冷得不停地跺着脚,不时搓搓双手,揉揉耳朵,焦急地看着每一个走出门口的人。我记起来,爸爸的耳朵一直有生冻疮的毛病,这么冷,又该长冻疮了吧。我赶快跑了过去。
“爸,不是跟您说了不用来接了嘛。您看,那么冷的天,等了很久了吧?“看到我,爸爸如释重负地笑了。
“累了吧?走,快回去好好睡一觉。”说着,接过我手上的行李。
“摩托车上风大,”爸爸脱下自己的外套,“快把它穿上,别冻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