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向太空进军(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2998300000001

第1章 早期的人类太空探索(1)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浩淼的太空充满了千奇百怪的遐想,在这些千奇百怪的遐想的“鼓动”下,人类开始了对太空的早期探索。在今天看来,人类早期探索太空的活动十分简单,有些活动甚至有些幼稚,但正是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活动的基础上,人类逐渐开始了伟大的探索活动。

人类制造的第一种飞行器——气球

热气球是人类制造的第一种成功的飞行器。

千百年来,人类幻想冲破天空的封锁,憧憬着像飞鸟一样自由飞翔。为了尝试翱翔天空的感受,各个国家都出现过一些以鸟羽为翼的“飞人”,但他们的试验皆以失败告终。人们都在思索着,梦想着,到底需要借助什么,人类才能飞上天空。

现代热气球作为人类挑战大自然的工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更远可追溯到中国三国时期。相传,诸葛孔明在一次战役中被对手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寻求救援,蜀国兵将束手无策,军心不稳。思前想后,诸葛孔明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他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了求救的讯息,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天灯升起,加上军营内的人大声咋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被蒙骗过去了。这一计谋挽救蜀国军士于危亡之际,大家最后因此而得以脱险。此后,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早期的人类太空探索另外,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中国的一位名叫莘七娘的女将军,在指挥作战时,也曾用竹篾扎成纸灯,下面用松脂点燃,靠热空气把纸灯送入空中,作为军事指挥的信号。人们管这种灯叫做“松脂灯”,实际上就是早期的一种热气球。和欧洲最早的热气球比较起来,中国的“松脂灯”要早700多年。

在辽阔的天空舞台上,气球曾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早期的天空探险中屡次建功。

知识点热气球飞行的原理

热气球飞行是根据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小,相同体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而产生浮力的原理。把球囊内的空气加热,使其变轻产生浮力,就可以使气球载重升空。利用开燃烧开关的间隔时间长短,调整球囊温度(气体密度)来控制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利用不同高度层的风向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热气球不能主动改变方向,它的飞行速度与风速相同。

氢气球升空试验和天空探险

人类第一次载人气球飞行成功以后,热气球飞行活动很快在各国流行开来。可是人们发现,热气球自身有很多缺点,一是制作和提供燃烧动力很麻烦,使用以前先要生火产生热气;二是由于高空气温比较低,热气球飞到天上后会很快变冷,氢气球因而不能飞得更高更远。于是人们就想,最好能找到一种重量既轻、又不用加热的气体来填充气球。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这种气体呢?有,这就是氢。氢是世界上最轻的元素,它的重量只有同体积空气的十几分之一,用它来填充气球,可以提供比热气球大得多的升力。18世纪末已有不少科学家注意到氢的特殊性能,如果能把这种最轻的气体充入容器中制成气球,一定能够升入空中。这个想法激励着不少人去探索。英国人卡瓦罗已走到了成功的边缘,他曾用清理过的动物尿泡和纸袋充气,但由于过重和漏气而失败。

世界上第一个氢气球,是法国化学家查理发明的。查理教授先用橡胶和丝织品做成一个大口袋,再在口袋上装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端接在一桶硫酸上。然后,他把锌片不断地扔进硫酸里,让硫酸和锌片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大量氢气就产生了,并通过管子充入口袋里。

一天,查理教授来到巴黎的一个公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氢气球的升空试验。试验是比较成功的,这只氢气球升到约1000米高,飞行了45分钟以后,在巴黎郊区的一个小村旁降落。在那充斥迷信的年代,宗教和科学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争取群众。当时,这个氢气球透过蒙皮渗出一股股浓烈的硫磺气味,被当地居民看成了恶魔。他们请天主教司祭来惩治这一奇怪的“天外来客”。这个平时装神弄鬼的人此时也战战兢兢地不知如何是好。一个胆大的人走近气球,对它开了一枪,气球开始漏气了。接着,司祭壮起胆子,在他的煽动下,人群凶猛地扑向“怪物”,把它绑在马尾巴后面,结果,查理的发明物被拖成了一块块的碎片……

查理教授既高兴,又惋惜。他决心制作一个更大的氢气球,并且亲自乘坐它,升到天空中去!

3个月以后,气球做好了,定于1783年12月1日试飞。

那天,有20多万人从四处赶来观看,热闹非凡。查理教授和一位伙伴一起,乘着氢气球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查理的载人氢气球用浸涂橡胶的丝织物制成,气球下部逐渐收缩过渡为放气管,以防止高空气压过低或太阳照射时氢气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查理调节升力的重要措施,是安装了两个用绳索来操纵活门的放气活塞。整个气囊被安全网索套着,下面悬挂承力框和吊篮。这些设计细节一直沿用到后来的气球上。

查理和他的助手罗别尔站在鸟笼一样的吊篮里,请来帮忙的人用力拉住系留索。当时,由于激动和不安,谁都一言不发。当抛掉8.62千克的配重物后,气球开始从地面升起,一直飞到650米的高度,在45分钟内飘飞了40千米。

氢气球随后,查理又进行了半小时的单人飞行。这次减少了一个人的体重,气球升到了2000米的高度。在人类历史上,查理是第一个达到这个高度的人。

后来,查理教授在回忆这次飞行的时候,曾经激动地对人们说:“当我离开地面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欢快之感油然而生。啊,这就是幸福!”的确,这是发明成功的幸福,是人类向大自然挑战时的幸福,是探险获得胜利后的幸福!

从罗泽尔的900米到查理的2000米,人类在空中越升越高,可是,天到底有多高呢?根据科学的认识,在地球的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可以分成很多层,其中贴近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有十几千米厚,对流层中的空气最稠密。再往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千米,这里空气十分稀薄,温度也很低。人类如果到了那里,没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必定会因缺氧而得高空病,甚至会死亡。

勇敢的飞行探险家们没有在死亡的威胁面前停住脚步。为了科学的发展,为了征服天空,他们前仆后继,依靠简陋的设备,向天空发起一次次冲击!

1803年7月18日,比利时科学家罗伯逊和同伴罗斯特一起,乘氢气球在空中飞行了6个半小时,首次达到7000米的高度,打破了留空时间和高度上的两项世界纪录。在高空中,罗伯逊感到非常难受,随着气压计不断下降,他的耳中尽是嘈杂的响声,呼吸困难,浑身无力,眼睛中布满血丝,血液也仿佛都涌到了头顶。这是典型的高空病症状。别说是人,就是鸟儿也无法适应这样恶劣的环境,气球吊篮中携带的两只鸽子,一只死亡,另一只也奄奄一息。

1862年,英国气象学者格列塞和他的青年助手果克苏升到了9000米的高度。在7000米的高度上,高空旅行者受到了第一场严峻的考验:酷寒和空气稀薄双双折磨着他们,而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决心却鼓舞着他们顽强地继续升高。

在他们有趣的高空实验室里,藤条吊篮中除气压计、温度计和时钟外,还挂着一只鸟笼。粗大的缆绳系着铁锚,着陆后要用它系留气球,防止被风刮跑。试想,他们靠着如此脆弱的“风船”航行于大气海洋的惊涛骇浪之中,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气球在继续上升,超过了7000米,突然,格列塞眼睛模糊了,看不清气压表刻度和时钟的指针。他用手支着身子,可是,右手失去了力量,左手也开始发麻,这是一种高空缺氧反应。他正想挣扎起来观察仪表,却无力地倒在吊篮里,失去了知觉。他的助手果克苏在紧急关头,冒险攀上了吊篮的框架,想用手去拉放气活塞绳,但他的手臂也开始发麻,不听使唤。小伙子急中生智,硬是用牙齿咬住活塞绳往下拉,才排出一部分氢气,使气球下降,回到地面。

高空历险归来,格列塞把他的亲身体验写成一篇报告,引起了医学家的注意,并立即进行了一系列高空生理的实验和研究。以后,人们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在大气海洋中航行时一定要携带氧气。

氦气球可以说是气球的第三代。有了它,许多过去人们难以飞越的地方,像英吉利海峡、北极等,现在都畅通无阻了。于是,永不停顿的气球探险家们又给自己的挑战提出了新的目标。

1978年8月11日晚,夜幕沉沉,笼罩着北美大陆。在美国东部缅因州的大西洋岸边,一个体积达5000立方米的巨大气球腾空而起。这个气球名叫“双鹰2号”,里面充满了氦气,球体用尼龙和轻质的人造橡胶薄膜制成。3位美国发明家,本·阿布鲁佐、马克西·安德森和拉里·纽曼,坐在气球下的吊舱里,乘着一股从美洲向东吹往欧洲的高空气流,开始了一次充满危险的航行。原来,他们计划横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飞到欧洲大陆去!

寒冷的北极我们先回顾一下载人气球横越大西洋的历史。早在1873年,就有人提出了这个计划并付诸实施,但气球起飞后不久就一头栽了下来。后来又有不少飞行家做过这万里越洋的尝试,但是等待着他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还有7个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拿20世纪70年代来说,在重新兴起的越洋飞行热中,有8次失败的纪录,其中一对英国夫妇和一个美国人在大洋上失踪。但令人欣慰的是,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跨洋飞行的距离在不断地增加着,其中最长的一次,有两名英国飞行家在离目的地只有100多千米的海洋中落水。在“双鹰2号”的3位飞行家中,有两位曾经参加过“双鹰1号”的越洋飞行,结果在空中漂泊3天后掉在冰冷的海里,其中一位的双腿被严重冻伤,后来几乎锯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