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各国,每逢有重大事件或有重要客人来访时,都要鸣放礼炮。这种习俗是怎样产生的呢?
事情得追溯到四百多年以前。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已相当发达,各类舰艇游弋海上,引起了许多沿海国家的疑虑。为了表示对对方没有敌意,英国海军想出了一个办法,当军舰驶入他国海域或港湾以前,或者在公海上与外国舰船相遇时,先把船上火炮内的弹药统统放掉。因为那时战舰上的火炮是前膛炮,需从炮口装填弹药,每发射一次都要费很长时间重新装填,所以放掉炮内弹药正是一种自动解除武装的友好表示。而别的国家港口在听到这种空炮声后,方准对方舰船进港停靠或通过,同时也将自己火炮内的弹药放掉作为回报。时间一长,这种做法逐渐被各国海军共同效仿,成为相互表示诚意与致敬的海上语言。以后,英国率先将鸣放礼炮作为欢迎贵宾的最高的致敬礼节,起初是在贵宾登英皇家骑兵鸣放礼炮庆祝女王寿辰舰或离舰登陆时使用,以后更通行陆地上,范围也扩大至盛大的国家庆典仪式中。结果这种礼节又为各国所仿效,成为国际通例。
起先,鸣炮次数的多少说明了解除武装的程度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过去的战舰多为七门炮,鸣放七响;港口炮多,以三倍答礼,鸣放二十一响。最大的战舰上有二十一门炮,因此当鸣炮发展为迎接贵宾的礼节后,二十一门炮全部放空便成为规格最高的待遇。现在的国际通例是: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鸣炮二十一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的人,鸣炮十九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鸣炮十七响;以下依次类推,均取单数,这是当年远洋航行忌讳双数风俗的残留。但是在盛大庆典上,各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礼炮的响数,不拘泥于单双的讲究。如英国规定君主诞辰和加冕鸣炮六十二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炮四十一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驻军营地鸣炮五十响,表示每个州鸣一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