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丰富多彩的风俗(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0800000066

第66章 中国独特的印章习俗

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用签名作为表示信用的凭证,唯独我国是“印章一方,以辨真伪”。在民间,许多人家都有印章。印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直至今。

印章的起源:说起我国印章的产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它是群众根据当时的需要而发明创造的。古代,人们在封存或递送物件时,光用绳子扎住,怕被别人拆动,就在绳结上封一块泥,把印章盖在泥块上封口。这种泥块叫“封泥”。后来传递文书(写在竹木简上),封库房也用印章封口,这就是印章的前身。

我国清朝乾隆皇帝的玉玺

根据史籍记载,印章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产生的。最早有印章并使用印章的,当在春秋时代。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为了保证商品交换的安全转移和存放,需要有一个信用上的凭证,印章才大量使用,并成为当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今天遗存的大量古玺印中,就有许多是战国时代的。《周礼·司市》载:“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货贿,指货物通行。玺节,古时经商所用的符节。玺,就是印章。可见当时已有将印章作为凭证的习俗。

印章的名称:印章,最早时称“玺”,作为一种信物,人人通用,不分贵贱。古代以印信封记的文书,统称“玺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天子的印章称“玺”,臣以下称“印”,并规定了多种等级的印章(包括质地、制式、大小等)。秦以后玺便成了皇帝专用的印,“玺书”也成了专指皇帝的诏书。唐武后时曾将玺改称为“宝”。汉以后官印也有称“章”的,或连称“印章”。在印文上,还常常增用“之印”两字。因为汉代相信“阴阳五行说”,认为“汉据土德,土数五”,用五个数是吉利的象征。反映在印章上,就用五个字,如“牙门将之章”,“丞相之印章”等。唐代官印有称“记”,或“朱记”的,以别于墨印。因印章有鉴藏图书的作用,后误称印章为“图书”,转化为“图章”,沿用至今。明太祖时,因发现官场中在使用印章时有作弊现象,就规定用半印的办法,即要两个半印相吻才有效,以严关防。后称这种半印为“关防”。现在,有的单位的介绍信,为防伪造,在存根与介绍信之间,也盏一个骑缝章,有类似关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