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1000000024

第24章 世纪新标——2008奥运“鸟巢”

2008“鸟巢”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2008年3月完工。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该建筑由2001年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由艾未未担任设计顾问。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全景“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基座与体育场的几何体合二为一,如同树根与树。行人走在平缓的格网状石板步道上,步道延续了体育场的结构肌理。步道之间的空间为体育场来宾提供了服务设施:下沉的花园,石材铺装的广场,竹林、矿质般的山地景观,以及通向基座内部的开口。从城市的地面上缓缓隆起,几乎在不易察觉中形成了体育场的基座。体育场的入口处地面略微升高,因此,可以浏览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全景。

“鸟巢”内景体育场被设计成为巨大的人群的容器,无论远眺还是近观,都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体育场内部,这种均匀的碗状结构形体将能调动观众的兴奋情绪,并使运动员超水平发挥。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0000个临时座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到完美的解决。“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许多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一座独特的历史性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鸟巢”于2009年入选世界10年十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