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令人惊叹的奇迹(奇妙的大千世界)
3001000000026

第26章 俯瞰天下——巴西基督像

足球王国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景色优美,有着湛蓝的大海,白色的沙滩,碧绿的棕榈,苍翠的群山。因此,那里的人们常说:“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了世界,而把他的第7天献给了里约热内卢。”确实,里约热内卢拥有着人们幻想中的天堂美景,然而,她最具特色的,还是那座人造的界标,屹立的科尔科瓦多山巅,世界上最大的耶稣基督雕像,在2007年世界新七大奇迹的评选中,它名列其中。

俯瞰基督像在科尔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时一个天主教主教佩德罗·玛丽亚·博斯请求巴西帝国的伊莎贝尔公主筹措资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纪念物,伊莎贝尔公主对这个主意不是很在意。而当巴西在1889年成为共和国后,这个设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为当时的法律强制规定必须政教分离。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个地标”的提议是里约热内卢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组织了一个叫做“纪念像周”的活动来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

当时的组织者对基督雕像的设计要求包括: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稣基督像和一个象征世界的基座。经过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最后选择了“救世基督展开双臂”为设计外形。象征这位救世主将伸开他宽大的双臂来拥抱这座城市,把他的怜悯与博爱洒向世界。

这座纪念雕像由波兰籍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设计,当地的工程师科斯卡监督建设。科斯卡和兰多斯基决定以滑石作为雕像的外层材料,因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可以长时间保存,即使环境温度变化也不致龟裂变形。而耶稣像的内部填充物是一种砂、糖和鲸鱼油的混合物。当时普遍用于建筑物,但其中含有盐分,因此完工前利用电解的原理,破坏盐的化学结构,确保耶稣像的安全。

当时的巴西工艺师们不善处理这些材质,因此由波兰裔法国艺术家兰多斯基将设计图带到法国去制作,他先在法国造好雕像片段。雕像的头部和双手由兰多斯基制作,其双臂和身体部分则交给了工程师和建筑师去完成。雕像在巴黎完成后,被送到了里约热内卢。为了保证雕像的细部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其头部在它被吊到山顶前,一直浸泡在皂石中。

科尔科瓦多山海拔732米,如何把这座雕像运送并安放在山顶确实是一项难题。为了将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块石料运到山顶,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科尔科瓦多山的上山铁路。

基督雕像基座高8米,雕像本身高30米,其中头部就长近4米,钉在受难十字架上的两手伸展宽度达28米。雕像中的耶稣基督身着长袍,双臂平举,目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约热内卢市的美丽全景,表达着博爱的精神和对独立的赞许。从山下仰望,耶稣基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和圣洁的光环。

基督像正面1931年10月12日在科尔科瓦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巴西总统瓦加斯为塑像剪彩,这一天是巴西圣母显灵日。落成典礼的一大亮点是照明系统的启动,原本计划是由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从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船上,通过他发明的无线电启动开关,但是由于当天天气状况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改由科尔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员手工开启。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里约热内卢的枢机大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礼拜,这使得这座基督像成为朝圣圣地,从此以后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礼和宣布结婚。

无论是搭小火车、开车或走路,要到山顶看耶稣像,必须先搭透明电梯,再搭乘露天电扶梯或爬楼梯,从耶稣像的背后登上山顶,就会见到向往已久的耶稣像。

这些电梯和电扶梯被称为“看不见的工程”,里约热内卢人早就习惯一抬头就看到耶稣像,电梯和电扶梯的设置必须考虑到景观,视野中不能出现多余的东西。当初做了好多次测验,确保从山下绝对看不到任何人为设施,这些电梯和电扶梯都依附原有的自然景观建造。例如做成与山势同样的坡度,利用天然绿树作遮蔽,且涂上绿油漆;电梯的透明窗户是特殊玻璃,即使阳光照射也不会反射。

巴西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全国有90%以上的人都笃信天主教。在教徒们看来,这座耶稣的巨型雕像,就是为人类献身的“救世主”的化身。圣像展开双臂似乎在迎接八方来客,并祝福人们平安康健。巨大的耶稣塑像建在这座高山的顶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从市内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成为巴西名城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