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嘉莉妹妹
3015200000071

第71章 失败者之路:风中竖琴(2)

几天以后,那真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心里作出了一个明确的决定。下午4点时天色已阴暗下来。此时下着大雪———刺骨的雪花猛打在身上,被疾风吹得漫天飘飞。街上铺起了积雪——一层6英寸的寒冷而柔软的地毯,被马车和行人搅得脏乱不堪。百老汇路上的行人穿着宽大长外套,打着雨伞。在鲍厄里街上,人们没精打采地走过去,将衣领和帽子拉来盖住耳朵。在百老汇大道上,商人和旅行者们正朝舒适的旅店走去。在鲍厄里街上,寒天里出来办事的人走过阴暗的商店,店内已经点起了灯。缆车里也早早亮起了灯光,平常得得的声音也因车轮上盖满了雪变得微弱了。整个城市都被覆盖在迅速加厚的积雪中。

此时嘉莉正在沃尔多夫旅店舒适的房间里,读着埃姆斯推荐给她的《高老头》①。这本书太动人了,一经埃姆斯推荐就引起了她的兴趣,使她产生共鸣,几乎懂得了它的全部意义。她第一次觉得,整个而言她过去读的书是多么无聊和卑微。现在她感到疲倦了,打着呵欠来到窗口,看着外面熟悉的马车队伍蜿蜒着从第5大道驶过来。

“这不是很糟糕吗?”她对洛拉说。

“太好啦!”这个小小姐说,也走过来。“我希望下大些,好去滑雪橇。”

“啊,天啦,”嘉莉说,高老头的遭遇还强烈地感染着她。“你只想到这些。难道你不为那些今晚一无所有的人难过吗?”

“我当然难过,”洛拉说:“可我有什么法?我什么也没有呀。”

嘉莉现出微笑。

“你有也不会关心的,”她说。

“我会关心,”洛拉说。“可我日子不好过时,人们也从没给过我什么。”

“这不是很可怕吗?”嘉莉说,注视着这冬天的暴风雪。

“看那边那个人,”洛拉笑着说,看见一个人倒在地上。“男人倒下去看起来是多么脆弱,是吧?”

“今晚咱们得坐马车过去,”嘉莉心不在焉地回答。

查尔斯·德鲁特先生正来到帝国旅店的门厅里,把雪从他那非常漂亮的大外套上抖落。恶劣的天气早早地把他赶回了住处,使他产生了寻欢作乐的欲望,好把大雪和人生的忧郁排除在外。吃一顿美餐,让个年轻女人作伴,晚上去看看戏,这些便是他的主要活动。

“喂,你好,哈里!”他对一个坐在舒适的门厅椅子上的闲人说。“情况怎么样?”

“哦,马马虎虎,”另一个人说。

“天气真糟糕,是吗?”

“唔,我想是吧,”另一个说。“我正坐在这里考虑今晚去哪里呢。”

“跟我一起去吧,”德鲁特说。我给你介绍美极了的小妞。”

“谁?”另一个问。

“哦,这儿第14街的两个女该。咱们可以玩个痛快。我就是在找你呀。”

“咱们带她们出来吃晚餐如何?”

“当然可以,”德鲁特说。“你等一等,我上楼去换衣服。”

“唔,我在理发室里,”另一个说。“我想修修面。”

“好的,”德鲁特说,穿着上等皮鞋吱嘎吱嘎地朝电梯走去。这个老花花公子的轻浮劲儿仍不减当年。

一辆普尔门式连接通廊的豪华列车,正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穿过大雪纷飞的夜晚向纽约驶来;车上有3个人,都是亲戚。

“餐车第一次开饭了,”一个列车服务员叫道,他穿着雪白的短上衣和工作裙匆匆沿走廊过去。

“我不想玩了,”最年轻的一个说,把纸牌一推,她是个黑发美人儿,金钱使她变得高傲起来。

“咱们去吃饭好吗?”她丈夫问,他穿着最时髦的衣服。

“唔,现在还不去,”她回答。“可我就是不想玩了。”

“杰西卡,”她母亲说,漂亮衣服对上了年纪的人有何作用,这也是一个研究的对象,“把你领带上的别针别进去———它跑出来了。”

杰西卡照母亲说的去做,顺手摸摸她可爱的头发,看看珠宝表面的小手表。她丈夫仔细打量着她,因为即便天气寒冷,美貌从某种角度看也是迷人的。

“唔,这种坏天气不会太久了,”他说。“只需两周就可以到达罗马。”

赫斯特沃太太舒舒服服地坐在她那一角,现出微笑。做一个有钱小子的岳母的确不错——他的经济状况曾经受到她亲自审查。

“天气一直这样下去,”杰西卡说,“你认为船能准时开吗?”

“哦,是的,”她丈夫回答。“天气好坏都一样。”

一个头发非常金黄的银行老板的儿子,也是芝加哥人,从过道那边走来,他早已注意到了这位目空一切的美人。即便现在他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而她也意识到这点。她特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把漂亮的脸蛋完全转向一边。这可不是做太太的端庄行为,但她的骄傲却得到了极大满足。

此时赫斯特沃正站在一座肮脏的4层楼建筑前面,他穿的皮衣一度呈浅黄色,但因烟重雨淋已变了样;这儿在一个边街,离鲍厄里街很近。他混在一群人中间——早已是一大群,而此时还在渐渐增多。

最初时先来两3个人,他们在紧闭的木门附近徘徊,踏着脚使之暖和。他们戴着褪色的圆顶帽,帽里起了一些凹痕。衣服很不合身,因浸着融雪十分沉重,衣领高高地翻起来。裤子仅仅成了口袋,裤脚磨损,在又大又湿的鞋上摆来摆去,两侧破烂,几乎成了碎片。他们并不进去,而是沮丧地踱着,双手深深插进衣袋里,斜眼看着人群和越来越多的灯光。随着时间一分分过去,人数也不断增多。他们中有胡须灰白、眼睛凹陷的老人,有被疾病折磨得身材瘦弱、颇为年轻的人,也有一些中年人,但个个瘦骨嶙峋。在这众多的人群里,有一个的面容如排干水份的小牛肉一般苍白。另有一个人脸红得象砖头。有些人的肩头又圆又瘦,有些人安着木腿,有些人身体瘦小得衣服松松地拍打着。有大耳朵的,肿鼻子的,厚嘴唇的,尤其是眼睛充血的。一大群人里就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面容,没有一个挺直的身子,没有一个明确、坚定的眼神。

风雪中他们互相挤在一起。有的手腕因为露在衣服或口袋外面被冻红了。有的耳朵半露在不成样的帽子下,显得僵硬、红冻。他们就在雪地里动着,一会儿这只脚站,一会儿那只脚站,身体摇动得几乎一致。

随着门口人数的增多大家便咕哝起来。这不是谈话,而是连续不断的议论,不针对任何一个人。有骂人的,有说粗话的。

“该死,他们怎么不快点。”

“看那个警察在看我们。”

“好象天还不够冷一样!”

“我真想被送进‘辛辛监狱’去。”

这时刮来一阵更猛烈的寒风,他们于是挤得更紧了。这是一个慢慢移动、你推我挤的人群。没有愤怒,没有恳求,没有威胁的话。只有阴郁的忍耐,既无机智又无友情。

一辆马车当当驶过去,里面有一个斜倚的人影,被最靠近门口的一个人看见了。

“看看那个坐车的家伙。”

“他可没这么冷。”

“啊,啊,啊!”另一个人叫道,这时马车声早已听不见了。

夜晚徐徐降临。人行道上许多人已赶回家去。一些男人和女店员匆匆走过。穿城电车开始拥挤。一盏盏煤气灯亮起来,每个窗口都发出一片稳定的红光。而这群人仍毫不动摇地挤在门附近。

“难道他们不开门了吗?”一个嘶哑的声音问,提醒了大家。

这似乎又重新引起了大家对那扇紧闭的门的注意,许多人注视着那个方向。他们象无言的野兽一样看着它,象狗在抓搔着、哀叫着、紧盯着门扭一般。他们移动身子,眨着眼睛,咕咕哝哝,一会儿诅咒,一会儿议论。他们仍然等着,雪仍漫天份飞,将刺骨的雪花打在他们身上,飘落在破旧的帽子和瘦削的肩上,堆成一小堆,形成曲线,而谁也不把它们拂去。在人群中间人的体温和热气将雪融化,雪水从帽缘滴下,沿鼻子流下去,可他们被挤得无法伸手抹掉。外边的人身上的积雪仍未融化。赫斯特沃无法挤到中间去,站在外面低头弯腰挡着寒气。

头上门的横档上亮起了一盏灯。观望的人因为有了希望而激动起来,因为认识到眼前的情景而咕哝着。最后门栅在里面发出嘎嘎的声音,人群竖起了耳朵。里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人群又咕哝起来。一个人叫喊道:“喂,慢点儿呀,”然后门就打开了。大家先你推我挤了一阵子,都不作声,如野兽一般冷酷无情——这些人就是这么个品性——然后象浮木一样消失在里面,不见了。这是一群寒冷瘦小、郁郁不乐的人,湿帽子湿肩膀,他们往凄凉的四墙里涌进去。时值6点,从每个急冲冲的行人脸上,都可看出他们是在赶回去吃晚饭。然而这里却没有晚饭——只有一些床铺。

赫斯特沃放下他的1角5分钱,然后拖着疲乏的步子蹑手蹑脚朝分派给他的房间走去。房间十分黑暗——木头建成,满是灰尘,冷冰冰的。这样一个可怜的角落有一盏小煤气灯就足够了。

“哼!”他说,清了清嗓子,锁上门。

现在他开始不慌不忙地脱去衣服,但脱下外衣后先停下,把它塞在门下的缝里。他把背心也塞在同样的地方。破旧的湿帽子轻轻放在桌上。然后他脱去鞋子躺下来。

他好象思考了片刻,因为现在才起身去把煤气灯关掉,在黑暗里静静地站着,谁也看不见。过了一会儿——这段时间他什么也没想,只是犹豫着——他又打开煤气,却不划燃火柴。即便这时他还站在那儿,完全隐藏在仁慈的黑夜中,而强烈的煤气则不断放进屋里。他闻到气味时不再站着了,而是朝床摸去。

“有什么用呢?”他微弱地说,伸开四肢躺下。

当初看来仿佛是生活目标的东西,现在嘉莉都已得到了,或者至少是人生最初欲望所能获取的一部分。她可以欣赏一下她的高级服饰、马车、家具和存折了。照世人的看法她也有了朋友——那些为她的成功点头哈腰、笑脸相迎的人。这一切她曾经梦寐以求过。又有了掌声和名声——它们曾经望尘莫及,显得如此重要,而现在都变得微不足道,无关紧要。她又长得美丽——可爱动人——然而她却孤独寂寞。当没有演出时,她就坐在摇椅里,哼着歌儿,梦想着。

这样,生活里总是存在着理智的和感情的性质——理智的大脑和感情的大脑。前者产生活动家——将军和政治家;后者产生诗人和梦想家——一切艺术家。

后者象风中的竖琴,想象的每一呼吸都会使之产生反应,使他们以各种情感表达出理想的潮起潮落。正象不理解理想的事物一样,人们也不理解梦想家。梦想家认为世上的法律和道德过份严格。他总是倾听着美的声音,极目遥望它那翅膀的挥舞,注视着跟随而去,一路累坏了双脚。嘉莉就是这样注视着,跟随着,摇着吟着。

必须记住理智在这当中并没什么作用。在第一次看到芝加哥时,她发现这个城市的可爱之处比她以前知道的多,因此完全凭着情感,本能地、紧紧地依恋它。穿着漂亮的衣服,生活在优雅的环境中,人们似乎心满意足了。因此她就去追求这些东西。芝加哥,纽约;德鲁特,赫斯特沃;时髦场面,舞台场面——这些都不过是偶然的事物。她渴望的不是它们,而是它们所代表的东西。时间证实了这种代表性的虚伪。

啊,人生多么纷乱复杂!我们所见多么模糊不清。你瞧嘉莉,当初贫穷无知,多愁善感;生活中一切最可爱的东西都激起她的欲望,然而她却仿佛处处碰壁。法律说:“去追求一切可爱的东西吧,但切勿走邪道。”习俗说:“唯以城实劳动改善你处境。”而假如诚实劳动毫无所获,难以忍受;假如它道路漫长,永远达不到美的境地,只会使身心疲惫;假如追求美太艰难,以致人们放弃了令人钦佩的道路,而去走受人鄙视、但能很快达到梦想的路,谁愿意率先攻击他们呢?不是邪恶,而是对更美好事物的渴望,常常引人误入歧途。不是邪恶,而是善良常常吸引着不习惯于理性思维的感情大脑。

嘉莉置于浮华与光辉的境界,却并不幸福。正如德鲁特接纳她时,她曾想到:“现在我上升到最美好的境界了。”当赫斯特沃似乎给她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时,她又想到:“现在我幸福了。”但凡是不愿与世人的蠢行同流合污者,都会被置于不顾,所以她现在感到了孤独。凡是生活穷困潦倒的人都会得到她的施舍。她走在百老汇大街上,再也不去想过路行人的优雅风度了。假如他们有更多的宁静和美好的事物在远处闪烁,那才值得羡慕呢。

德鲁特放弃了他的要求,从此消失。赫斯特沃的死她甚至一无所知。一只黑色的船象它每周一次那样,慢慢驶出第27街的码头,把他无名的尸体和许多其它尸体一起,远往“义冢地”①去。

这样她和那两个人的有趣故事便结束了。他们对于她生活的影响,仅就她欲望的性质便可得到说明。在她看来,他们曾一度代表着世间最大的成功。

他们自身代表着一种可达到的最美好的境界———舒适与安宁的显赫使者,身怀国书而容光焕发。当他们所代表的世界不再吸引她时,这个世界的使者们就会失去信誉,这是自然的事。即便赫斯特沃回到他最初的美境和荣耀中去,他也不会对她产生吸引了。她已经知道,他的世界也正如她目前的世界一样,并不是幸福的。

她独自坐在那里,成了一个误入歧途的例证——一个只有感情而无理性的人,在美的追求中便会有此后果。尽管她的幻想经常破灭,她仍在期待着那个美好的日子,那时她心中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埃姆斯给她指出了更前进的一步,但等到达了这一步,她的前面又还有其它的步伐。她会永远追求那令人喜悦的光芒,这光芒使世界遥远的山峰熠熠生辉。

啊,嘉莉,嘉莉!啊,人心的追求多么盲目!向前,向前,它说,美在哪里就跟随到哪里。无论它是一只孤独的羊铃在静静的风景中丁当作响,还是美的光辉照耀在森林之中,还是行人眼中透露出的灵光,心都知道并作出反应,跟随而去。只有在双脚疲惫,希望仿佛徒劳无益时,心才会产生痛苦和焦虑。那么,你要知道你是不会为追求厌腻和满足的。你会坐在窗旁的摇椅里梦想着,孤独地渴望着。你会坐在窗旁的摇椅里,梦想着永远感受不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