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真理就这么简单
3021600000003

第3章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2)

尽管世界各国都有某某人时来运转、一夜暴富的故事,然而这样大规模致富是近一两百年才有的事。大工业尚未兴起之前,一个人很难靠自己的努力改善物质环境。他不可能赚钱,钱是由国王或军阀赐给他,或者由战利品得来,或者由大地和征服的领土中掘出来的。直到最近一百年,大家才感受到“无中生有”创造财富的奇迹——用“魔法”唤出一切,或者从不太有价值的东西中变出财富的“炼金梦”。

20世纪以前,整个世界历史上富翁的总和还比不上现在美国一年新富翁的人数。克虏伯世家由16世纪开始,经历八代,才得到巨大的财富。相比之下,洛克菲勒家族的发家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花了40年的光阴。到了20世纪末,这一进程又大大加快了,信息时代的神话英雄盖茨和艾伦,以及更年轻的戴尔,他们都是年纪轻轻就成了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

为什么会这样?是现代人掌握了人类渴望已久的“炼金术”吗?这个问题最简单的答案是两个:

首先是科技的进步,我们能更充分地利用地球的天然资源,最近一百年,绝大多数的新巨富集中在能源领域就是一个例证。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方面的技术领先者可以在一夜之间暴富起来。

其次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这不但能有效减低成本,更能使生产和销售者获取全球的财富。

由此产生了新的财富神话。财富不仅能增加财富,而且能加倍增值。财富计算法采用了一种几近神奇的系数:乘数,它成为金钱游戏最迷人的一面。

建立在现代工业和商业基础之上的金融市场的兴盛,更给这种财富游戏添了一把火。股票的原始意义在于:筹集资金用于生产以获取利润,然而现在,买卖股票本身却成了最可能赚钱的生意。拥有股权的人也许会身价百倍,所根据的不过是未来的期望。股权一旦高价脱手,就会随着商人所谓“更大的冤大头理论”继续涨价。你买下它,只因为不管股权估得多高,总会有更大的“傻瓜”愿意花更多钱来买——只要有这种人存在,价格就会继续上升,大家都可以继续赚下去。他们甚至相信无止境的增值,数字继续呈螺旋状无限上升。

为了让财富的大乘法继续下去,必须要增加无限的需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增长必须结束,不仅因为地球的资源已经枯竭(也有人说,需要产生,因为自会有新的能源发掘出来),而且人类的物质需要也应该有个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造成贪吃的社会,活活“撑死”——这是继续执著乘数原理可以预见的结果。

巴菲特为什么能赚钱?

炒股很赚钱吗?如果你在几年前这么问,很多人都会肯定地回答:“是的。”可是如果你现在这么问,多数人只能对你苦笑摇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答案可能是:现在的股民正在为前几年的“免费午餐”付账。

我们知道,巴菲特是唯一只靠经营股票而跻身世界富翁排行榜前列的人。他在谈他怎样选择理想股票时说:“我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沃特·迪斯尼公司。我最喜欢的公司是: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位诚实而高贵的首领。最好有个神灵守护着这个城地。护城河就像一个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换句话说,我们喜欢那种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别人难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

他还说:“当我买股票时,我就认为是买下了整个公司,就像在街边买了家商店。如果买下了商店,我就要了解它的一切。”

因此,在网络股沸反盈天的时候,有人嘲笑巴菲特老了,他的投资思想已经过时,投资人也向他施加压力,希望他也投入“淘金”热潮。可巴菲特一直不为所动,他承认这些股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他同时表示“不理解这些网络公司的赢利方式”。

时过境迁,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高高在上的网络股也土崩瓦解,“老了”的巴菲特再次笑到了最后。

巴菲特这种充满感情而又十分理智的投资思想,使他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上始终把握着正确的方向,成为股市上一个著名的不倒翁。

巴菲特曾经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发表了以下这番谈话:“我何以至此,不是智商问题,关键是理性。我一直视智商和天才如同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发动机赖以运转的效能——依赖于理性。许多人驾驭400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只得到100马力的输出功率。更好的方式是用200马力的发动机并使之输出全部功率。”

“空手套白狼”的“魔术家”

在《第22条军规》中还有个很有趣的人物:食堂管理员迈洛,这个人“7分钱买的鸡蛋,5分钱卖”还有赚头,这是魔术吗?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但这是个很能干的家伙,不是吗?他的上司很满意,同僚也很满意。伙食搞得不错,而且大家都在他的公司里持有股份。如果这是个能干的家伙,能给每个人带来好处,为什么不让他放手去干?

迈洛的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手眼通天的家伙同时还是巴拉莫市市长、英国皇家爵士和埃及总督,控制着整个地中海的贸易,德国人也是他的生意伙伴,而且是最好的伙伴。为了履行和德国人签订的协议,迈洛派自己控制下的美国轰炸机轰炸了美国人自己的机场。“因为生意就是生意”。

在被炮火击中后,飞行员们才发现自己的救生衣里的材料被迈洛抽去做饮料了,留给他们的是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对公司有好处的事对大家都有好处。

迈洛是这个时代许多神通广大、长袖善舞的“成功人士”的象征,他们就在我们眼前,短短几年工夫,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地聚集了令人咋舌的财富。你不妨把他们比做“魔术家”。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神通,只是身手不凡——再好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空气中抓出一笔钱,或变出一个美女,他们只是把那些东西藏得很好,让我们看不见来自何处、是从谁口袋里掏出来的而已。

老一套骗局,为什么屡试不爽?

某公司宣称,凡到他们公司购物,每花100元,两个月后就可以返奖160元。比如200元钱的自行车,公司定价1000元。虽然价高了点儿,但两个月后就返给你1600元,你白得一辆自行车还外带赚600元……不少人闻知此等好事,纷纷上门,一时间公司生意好不兴隆。

还有一家公司宣称:你花1万元购买该公司产品,并拉4个下线,那么1万返还,一周后还奖励1万。不错吧?

还有第三个项目:存1000元,四天后返还本息1200元;如果存2000元,还2600元;存3000元,还4000元。这家公司将此称为“快速投资致富法”。

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圈套,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上当?首要原因当然是贪欲,第二个原因:没有精明的头脑,第三个原因:不够谨慎。

人都看重利益,这是自然的。可是别忘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什么要“有道”?这里不想讲什么精神、道德之类大道理,只是要指出:“无道”的代价可能你付不起。

这三个原因是密切相关的:“贪”使他们“利令智昏”,对骗子设下的陷阱视而不见,结果赔了钱又丢了脸。据说,科学家曾通过实验发现,鱼的记忆力极差,有的鱼两天之中居然10次上钩——“贪食”和“没记性”是鱼“只见饵不见钩”的原因。

报刊上时常见到有人用“捡戒指”、“翻扑克牌”的把戏骗人钱财的,本以为通过媒体传播会使许多人引以为戒,但事实上这样的事却是经常发生。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被骗者往往也都听说过这种骗人的把戏,而落在自己身上却是不能自已。

但根本原因还是:忘了常识。钱是好东西,你要,他们也要,那么他们干吗要叫上你“一同去”呢?因为他们缺“启动资金”。好吧,这些缺钱的家伙又是从哪里弄到这么快的来钱方法?

没错,如果经营得当,钱会增值,可是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增长30%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没有任何正常的生意可以保持这样的利润,不妨想一想:如果一种生意获利之快超过了倒卖毒品,谁还愿意铤而走险呢?

该不该参加保险?

接下来,让我们说一说保险。

要买保险吗?谁都不否认,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可似乎人们的不安也越来越多了。没有人敢说自己的饭碗是铁做的了,看病、养老都成了问题。怎么办呢?保险单来了。

这又是一个太多情绪化的话题。有人说保险真的不错,很划算;但也有人指责保险只是变相的骗局。更多的人半信半疑,它是我们后半生的有力保障吗?或者,只是个解解心宽的摆设?

在决定“要不要买保险”或决定自己“要不要信任保险”之前,有几件事要明白:

第一件事,保险也是“聚沙成塔”的道理,一定的人拿出一定的保费,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超值回报。如果没有任何成本,每个人有望收支平衡。注意:这样就是赚了,因为你同时得到了风险保障。但这也是不可能的,一来,一定有些人遭遇不幸,他就要多得一些,这就意味着他人平摊亏空;二来,保险不是无成本的,保险公司要购买或租用办公室,聘用人员,而且每个推销员也要在保费里拿一份作为奖金,你掏出的钱并不能全部用于赔付。

当然,保险公司会说,他们可以通过精明的投资使财产增值。但是不用说,投资也是有风险的,而且我们也并不知道,保险公司的投资利润是多少。第二件事,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是要赚钱的。它多少有点像银行,只不过存钱在银行里,你得到利息;投到保险公司,你得到保单。

那么是不是只要保单的收益大于利息,保险就划算呢?别忘了还有个问题:在银行存钱,你决定存款期限,而且一旦需要还可以提前取回,只不过要损失一些利息。可是钱进了保险公司,在期限未到之前(往往都很长久,有些甚至直到死亡),你是不可能拿到它的。

还有赔付手续,这是最让我们担心和“头大”的问题。当然,合同上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做,可是假如我不小心弄错了,或者忘记了在指定时间内要求怎么办?是不是对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赔了?他们会不会故意在程序上给我们制造麻烦呢?这并非我们一定要把人往坏处想,而是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想像,对方一定会尽可能维护自己利益的。总之,这些风险是不可能不考虑的。

第三件事,保险的效用。“某某保险保太平”是保险公司的宣传,但是你知道一份保险并不能保你平安无事,而是在你出事后,给你一定的补偿。那么你就要计算风险和赔付的得失。比如,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一旦遭遇不幸,他的家人可以靠保险金生活;可是一个小孩如果遇到不幸,他的家人并不能从保险金里得到多大安慰——因为这种损失不是金钱所能弥补的。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要告诉大家不要买保险,而是想说,保险也不是免费午餐,它是一种商品。在买一件商品时,你一定要考虑它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它的价格和质量,它的服务水平等。对保险,你也应该这样做。

选择的路和错失的路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午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经济实惠”和“质优价高”之间作出选择。我们的生活选择就是这样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

佛罗斯特写过一首诗,大意是:在林间有两条道路,无论你选择哪一条,你都失去了另一条。

每个人都经常面对选择:该上学还是该工作,该不该辞职,该不该结婚。困难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将会出现什么,更不知道在那没有选择的“另一条路”上,我们又失去了什么。但是我们又必须选择(正如某人所说:你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所能做的,就是在选择时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