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的陷阱
3041000000017

第17章 共生效应:公共利益的冲突

共生效应主要是来自于自然界的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也就是说一个群体中的所有组员通过互利机制,有机组合在一起,共同求生存、谋发展。

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如家庭成员间、生产过程具有配套性的企业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共生关系,而且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即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即有所谓“1 1>2”的共生效应。

这种共生效应明显地体现在家族体系中。南北朝的祖冲之、祖暅父子都是著名的数学家。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书法家。明朝的李时珍,受了医生父亲的影响,他也立志学医,最终完成了一部千古不朽的名著——《本草纲目》。宋代的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上也声名卓著,被誉为“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我国清代的梅文鼎家族,先后出了一大批数学名人。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女儿李小林,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叶至诚、叶至美,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等,他们在文学天地中多有建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古人讲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平天下。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血缘的纽带,在人生中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家庭成员间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爱好以至知识结构、伦理道德观念等,都相互熏陶,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因此,许多名人学者的子女,也都跻身于名人学者之列。这就是共生效应。在这个共生系统中,彼此的相互作用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单独一个人创造的价值。

在国外,这种现象也不乏其例:1929年瑞典化学家汉斯·冯·奥伊勒——歇尔平获诺贝尔奖,41年后,他的儿子乌尔夫·冯·奥伊勒也相继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医学奖。英国的威廉·亨利·布雷格和他的儿子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共同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的贝努利成了“数学家族”,先后涌现了11位著名数学家。

和睦、激励的家庭氛围固然能够创造奇迹,但家庭的不良影响也会出现这种共生效应。也就是说,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照料的子女,将来在教育他们子女时也会发生严重的偏颇。

2007年轰动一时的刘德华影迷杨丽娟,其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事件,造成的后果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很多人批评是杨丽娟心理病态才造成她父亲跳海自杀。但谁又知道杨丽娟的心理变态是谁造成的?是父亲的溺爱和放纵导致了她无责任的任性,以及慢慢地失去了成长的能力。而杨丽娟父亲的这种教养态度又是从他自己从小生长的环境中继承而来的。是他母亲对他一再的忽视与冷漠,导致他把自己从小缺失的温情毫无保留地赐予他的女儿,却没想到最后的代价竟是生命的付出。引发这一悲惨事件的实质原因就在于逆向的共生效应。

诚然,家庭环境良好,父母英名赫赫,子女平平庸庸者也有;家庭出身一般,而个人成就卓著的也屡见不鲜。我们之所以分析共生效应,就是要说明,成员之间耳濡目染,相互影响,对人的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制约作用。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善加利用共生效应,相信这个企业会赢得巨大的效益。例如,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如果一个企业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吸纳优秀的人才,那么四方贤才将会纷至沓来,进而逐渐形成一个人才群体。在这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地促进人才与群体的提高。因此,群体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运用并不断强化共生效应,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

著名的外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学校,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辉煌,不能不说其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在人才吸纳方面的付出。他把大量游学在外的优秀人才经过万般艰难一一游说并召回,共同创业。他把召回的老师全部吸纳进董事会,与他平起平坐,共同管理,这是俞敏洪先生对每个人的信任与重用。俞敏洪先生的个人魅力固然不可抵挡,但新东方学校作为我国的一个民营企业,去年已成功上市,是这条闪闪发光的共生链条在牵引着新东方一路前行。

在共生关系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所不同:自然界往往是原始的、初级的、自然的和被动的;而人类社会则往往是创始的、高级的、能动的和主动的。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通过共生关系和生存竞争的双重作用而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往往是在人的能动作用基础上通过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而实现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共生机理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经济共生系统、社会共生系统进行设计、建构和改进。

就拿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来说,在一个研究所或科研开发小组中,同事之间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科研水平等方面各有所长,大家互相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影响,往往能使大家的优势得以互补,不断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许多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都是在发挥众人所长、汲取众人智慧、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取得的。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手中有一个苹果,我手中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一下,那么每人将有两种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