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谈论幸福,总是把物质上的富人和穷人放在一起对比,似乎这样才有说服力。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漏风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一天,走得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富人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现在口渴时的这碗水。”
富人、乞丐,一个人境况不同,怎么对幸福的看法会有不同呢?也许下面的这个寓言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民间有个传说,有一个生前善良且热心助人的人,死后升上天堂,做了天使。他当了天使后,仍时常到凡间帮助人,希望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一日,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天使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
于是天使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又一日,他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天使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
于是天使给他钱做路费,男人很高兴,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他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天使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对天使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天使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天使:“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把天使难住了,天使想了想,说:“我明白了。”然后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
天使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
天使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天使再回到诗人的身边,他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于是,天使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天使再去看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寓言中的诗人其实想要的是更多的幸福。我们想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有车有房,有好的工作。一时无法全部得到,我们就不停地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有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确实得到想要的,我们又会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创造这样的想法。因此,尽管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
心理学家指出,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
这和我们拥有多少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需要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确保了我们的不满足感。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机制——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
幸运的是,有个可以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从我们所想要的转而去想我们所拥有的。不是期望你的爱人是别人,而是试着去想她美好的品质;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你自己家附近亦有乐趣。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学会知足,要尽力改变你的思考重心,从“我期望生活有所不同”的陷阱中退出来,学会感谢你所拥有的,你就会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