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3043400000067

第67章 音乐是心灵的修行

音乐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古代《礼记·乐记篇》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其乐心感者,其声单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这些都说明古人已注意到音乐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近年国外对动物播放音乐的试验证明,音乐可以使乳牛的出乳量大为增加。近代把音乐治疗看成是一种活动疗法,有人认为音乐可使患者易于宣泄自己意识不到的心理压力,音乐可以解除各种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反应,降低兴奋水平,使人体恢复正常的功能。很多实验证明,音乐欣赏可降低心理社会刺激所引起的高唤醒水平。有关文献报道,音乐疗法对一些精神病、心身疾病是有效的,有时会显示出神奇的治疗功能。但音乐疗法中必须注意乐曲的选择,需要重视节奏、音调、旋律等的配合,对听音乐者来说,这些因素构成一首乐曲的完整知觉。这些因素中,节律是在音乐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古代的打击乐有强烈的节奏感,因而有激奋作用。优美的旋律,如潺潺流水、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境地,可以使人出现心旷神怡的欣赏反应。节奏感和旋律优美的曲子,对心理状态与躯体的反应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雄壮的、富有节奏的军乐可鼓舞士气;欢快的乐曲,可以使孤僻沉静的儿童开朗活泼。快餐店通过播放较快节奏的音乐,使顾客加快进餐速度,从而提高座位周转率;百货商场则播放抒情、节奏缓慢的乐曲,使顾客多逗留一些时间,以更好地刺激其购买欲。国外报告,听肖邦的《小狗圆舞曲》(降D大调)有助于司机安全驾驶。

对于人来讲,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有益。研究发现,从事摇滚乐、爵士乐演奏的人员,心律不齐、脑电波异常者占93%以上。

现代实验已经证明,曲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

C调:纯洁、果敢、沉毅、虔诚。

D调:热烈。

E调:安定。

F调:温和、丰富、热情、和悦、阴沉、悲哀、神秘。

G调:真挚、平静、谐趣、忧愁或喜悦。

A调:自信、希望、温情、伤感。

B调:勇敢、骄傲、悲哀、恬静。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最早提出“音乐治疗”概念的人,他破除了迷信观念,科学地指出音乐对于人体心理活动的影响。音乐用于治疗疾病起源于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正确地评价了音乐的医疗价值,认为情绪失去控制的患者,“听了旋律后就会心醉神迷,于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好像他们受了医术或洗肠治疗过似的”。他认为音乐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感情,而且音乐的效果与酒、滋补品及某些发泄措施是一样的。

其实,不同的音乐可以起到不同的疗效。向心理疾病患者播放旋律优美、抑扬感人的古曲音乐和交响乐效果最佳,因为这种音乐可以促使患者精神宁静、心情舒畅,增加安全感。悦耳的低分贝的音乐,能使听者抵抗心理上的干扰,不急不缓地和心跳速度(正常人的心跳速度,平均每分钟七十至八十次)相适应。如果音乐的速度每分钟超过七十至八十拍,就会使人感到精神紧张;相反,低于心跳速度,则会使人产生难受的感觉。

有人试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使人心情平静,而西方现在流行的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乐曲,可以使人近于发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增加人们悲哀、绝望的情绪。

催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杨翠喜》、《山水莲》、《春思》、《银河会》、《仲夏夜之梦》。

镇静:《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

舒心:《江南好》、《春风得意》。

解除忧郁:《喜洋洋》、《春天来了》、《啊,莫悉》。

消除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花》、《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

振奋精神:《娱乐生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

促进食欲:《花好月圆》、《欢乐舞曲》。

那么,就让我们的整个心灵都“无忧无虑”地沉浸在宁静、超脱、升华的感受状态里。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沉浸在音乐中的人是最幸福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