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杰和他的特教学校
3045300000013

第13章 特教学校的老师(6)

她感受到了自己真正被需要的快乐,高兴地回答他们:“是啊,记住老师的声音!以后老师就来教你们语文。”

从此,她教起了三个年级的语文。

为了更好地教盲学生,她自己也跟着一年级的学生,从头学盲文。

一年级文化班有八名学生。最难的是教他们汉语拼音的四声。在扎盲文时,是没有声调的,因此,孩子们在理解拼音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时候很困难,表达不清。

张文飞试着一遍遍地纠正他们的发音,试着让他们正确区分声调。但是,遇到同音字时,同学们还是很难区分。盲文是一种表音文字,学生们很难搞懂,为什么同样一个发音却有不同的字,表达不同的意思。文飞没有泄气,她尝试着举那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帮助孩子们学习和记忆。

因为眼睛好,文飞还同时兼任生活老师,每天要给新来的学生和生活还不能自理的学生上生活技能课。

从早晨起来,她就开始教孩子。先是穿衣服。有的孩子此前从来没有自己穿过衣服,都是家里人代劳。在学穿衣服时很容易穿反了,把背后穿到胸前,或是把衣服里子穿到了外面。穿裤子时,则把两条腿都伸到了一只裤筒里,还一个劲儿地嚷嚷:“老师,快来帮我看看,我这条裤子怎么这么窄?腿都穿不进去。”

文飞便逐一地教他们,如何辨认衣服的正面和背面、外面和里子。

“同学们,大家知道,一件衣服会有一个领子、两只袖子,对吧?”

“对,老师!”

“好,现在你们把衣服拿在手里,先摸到衣服的领子。摸到了吗?”

“摸到了。”

“再摸一摸,找出领子上贴着的一个硬硬的牌子。找到了吗?”

“找到了。”

“记住了,有牌子这一面就是衣服的里子,而且是贴着我们后脑勺儿的。所以,大家在穿衣服的时候要记住,你们把衣服平放在面前,要让这个牌子处于上方位置的里侧。把衣服套在身上后,要让这个牌子贴着你的后脑勺儿。只要这一点做对了,衣服就不会穿反了!”

按照老师的指点,孩子们窸窸窣窣地把衣服穿上了。尽管还是有学生穿反了,但是,文飞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他们是一群盲人哪!

接下来是洗漱。教孩子们怎么挤牙膏。这个健全人做起来极其简单的动作,在盲童手里变得格外困难。

有的孩子旋下牙膏盖子,使劲往外挤牙膏,一直挤一直挤,弄得牙膏流出来很长一条,基本上都浪费掉了。有的孩子挤出牙膏,却挤不到牙刷的刷毛上,而挤到了牙刷背面,或是沾到了衣服上、手上……文飞一个一个地抓着他们的手教。

开始刷牙了,她又要一个个抓着他们的手,教他们如何去刷口腔内侧,如何往上下方向刷牙。

正当她教一个孩子时,旁边别的孩子就纷纷叫唤:“张老师,过来教教我!”“张老师,过来教我!”

“别急,别急!老师一个个教你们。”

忙完洗漱,就到了准备早饭的时间。

文飞要提着粥桶,拿着瓢,给一只只饭碗里舀好粥。再给每个座位放好一点儿咸菜。过不久,孩子们就要吃饭了。这时,她便站在门口给他们分发馒头或是菜包。在孩子们吃饭的过程中,她还要不时地询问:“还有谁要加馍馍吗?”

有需要的学生便举手示意。她从两条水泥长椅中间穿过去,学生要几个就给他加几个。

饭毕,孩子们放下碗筷就都走了。文飞和穆丽飞还要帮他们洗碗,再把洗好的碗筷一一摆放回原处。

到了周日,就只一个人值班,一个人负责打饭、洗碗什么的,半天忙碌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疼。

刚当老师那一阵,文飞也不太习惯,耐心也不够。经过一年多跟孩子们打交道,她已经变得越来越有耐心了。

最难的是每年来的新生,几乎什么都不会,都得从头教他们生活技能。

2012年,来了个女生叫陈蓉,歌唱得特别好听,但是,都十三岁了还不会上厕所,每次上厕所都不带手纸,等着喊人帮她送去。开始时,文飞嘱咐学生帮她带手纸或给她送纸。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早已习惯如此,陈蓉一直忘带手纸。

后来,文飞告诉她:“你每次上厕所,必须自己记着带上手纸啊!要不你没有手纸,怎么擦屁股?不擦屁股怎么穿裤子出来呀?”她让别的同学不要再帮她送手纸。

有好几次,陈蓉上完厕所才发现自己没带纸,就被困在厕所里。一直等到有别的女生上厕所时才能请她们帮忙送点纸来。被困在厕所里几次之后,她终于长了记性,记住上厕所必须带手纸了。

李子恒这孩子是这学期新来的,才刚六岁。他吃饭开始时挑食得厉害,不吃菜,还滴水不进。吃米饭就吃得好,八月十五吃月饼,他也吃得好。这都是他爱吃的。遇到馍馍、菜,他就不肯吃,文飞只好喂喂他,馍馍呢,还必须得帮他掰碎了一口口喂他才肯吃点。

上半年新来的学生中,有个滕浩,也基本上什么都不会,文飞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地从头教他生活基本技能。还有一个叫燕露的,都三十三岁了,连吃饭、洗头、上厕所和洗衣服都不会,接受能力又差,教起来也特别吃力。

现在,文飞已经习惯了如此种种婆婆妈妈的细碎生活。每当自己教会了孩子们一项生活技能,看到他们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或是洗脸、刷牙什么的,她都非常兴奋,感到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或许,从此就能改变一个盲人的命运了呢!

每次上课时,她都留心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如果他们弄懂了,学会了,往往都会高兴得蹦起来。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文飞觉得非常欣慰。

对于学校,文飞渐渐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在学校每半个月她才能轮休一天。以前,她还经常回家去;后来,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她就跟父母说好了,平时放假就不回家去了。虽然,家里离学校很近,但她每天都在忙。忙完上课忙备课,备完课了忙着看孩子们吃饭。

二十岁的女孩儿,花枝招展地绽放,正是一生中最美的时光。但是,文飞哪里顾得上修饰打扮。她连去镇上逛逛街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有什么新衣服。好在她对生活的要求一向都很简单,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平淡无华的日子。

父亲已经四十七岁了,文飞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这一年,她顺利地考下了教师资格证,她到全国各地去都可以当教师了。她心里升起了一个更大的梦想,等到学校有更好的老师来了,她就再外出去求学。今后,她想学中医,不仅可以教学生,还可以给人治病哩。

学校上半年毕业了一批学生,有近二十个,都去了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从事按摩工作。这,让张文飞感到很高兴。因为,在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付出和辛劳。

在学校里,文飞每天都能见到穆校长。她感觉校长就像一位伯伯,让人容易亲近。晚饭后,他常常绕着花坛,一边散步一边和师生们交谈。文飞认为,他就是一家之长,家里拿大主意的大人。

谈到对学校未来的期望时,文飞说:“现在学生吃住和书本都不收费,学校费用全是穆校长一个人筹划,所以经费困难,生活质量不高。在教学上,教具缺乏,模具太少,有时我们老师得自掏腰包去购置一些盲用触摸教具。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当问到她的个人问题时,张文飞大大方方地回答,自己正在谈一个男朋友,现在北京工作。朋友对她的工作挺支持。她上学时去过北京。将来会怎样,只能走着看了。

是啊,毕竟,她才二十一岁。人生的画卷才刚刚揭开一个小角。这位青春美丽的女教师,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采访手记

如何衡量人生的价值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我们该如何使用自己的生命?如何度过此生呢?

孟杰盲人学校这一大群的年轻教师,还有许多我不知名的盲人教育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花样年华,来陪伴这些盲学生,帮助他们,教会他们料理生活,掌握按摩针灸、说书拉弦等生存技能,让他们能够自立,不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

这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他们人生的价值,通过盲人们的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而得到了放大。他们的青春,在奉献与给予中,不断闪耀光彩。

当今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有人追逐金钱,甘愿“坐在宝马车里痛哭”;有人渴望声名,不择手段沽名钓誉,自我包装炒作和推销。这些人,为了金钱、名利,甚至于扭曲了自己的心理,出卖了自己的人格。他们生命的价值,没有尊严可言。而没有尊严的人生,几乎等同于粪土。

我一向认为,人的生命有三重。一是生理的、物质的生命。它有生有死,有存有灭,只有短短百年。二是社会的生命。滴水入大海,并在大海中获得永恒。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融入到集体的、社会的事业中去,做出自己的业绩与成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有益的推动和帮助作用,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以长存。三是人的精神生命。一个人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存在着感染他人、影响后代的不朽的魅力。这是一种灵魂的力量,是一种可以穿越时间、人种和地域的生命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恒久的价值,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最大的光和热,做一个品行高洁、精神崇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