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专毕业时,华鑫也想出去找工作上班挣钱。但是,爸爸跟她说,学校需要老师,如果从外面招聘老师,要支付的工资都很高,她还不如回来帮忙,作用更大,还可以替学校节省不少钱。
华鑫是很孝顺的女儿,听话地回到父亲办的特教学校教计算机。等到学校来了专门的计算机教师后,父亲又把她送去邯郸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培训了一年,专门学习残疾人教育,学盲文、手语和盲人心理学。学成后她就回来,继续到父亲的学校当一名普通教师。
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为什么要让两个孩子都选择特教行业时,穆孟杰说:“因为我爱盲人,我看盲人比亲人还亲,我要让他俩和我一样,以服务盲人为己任,以帮助盲人自强为天职,薪火相传,世世代代!”
算起来,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华鑫只有十八岁,自己都还是一个孩子呢。平时,她和孩子们生活在一个院子里,整天待在一起,感觉彼此并无区别。但一到教他们的时候,她才发现,教盲童和教健全学生大不一样。盲童从小失明,整天待在家里,与社会几无接触,生活十分封闭。有时候,教他们七八十遍,他们都记不住。教过的内容刚教过就忘。华鑫性子比较急,心里头就有一些不耐烦,但她也不跟学生们发作,只是整天阴沉着脸,不爱说话。
爸爸发现了她的情绪异常,就教育她:“做特教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耐心对盲人来说比金子还金贵。你爸爸小时候就是这样,你拿这种态度对待他们,他们能高兴吗?”
华鑫听懂了爸爸的话。以后再教学生的时候,就常常想到他们就像是小时候的爸爸,于是,心理距离拉近了,她变得越来越有耐心。
她开始开动脑筋,设身处地地为盲童着想,想着看不见的他们如何才能掌握那些抽象的知识。在教加减法的时候,她就找来一些小木棍,让孩子们用木棍来数数,来进行加减。教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时候,她就找来一些这种形状的教具,让孩子们一个一个用手去触摸……
她给孩子们讲孝敬父母的道理,常常举自己的例子。她讲了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让他们了解平时她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怎样处处替失明的父亲着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这些小故事,孩子们听的时候都特别专注,也完全明白了老师的心意,懂得了做子女就该孝顺父母。
她兼做孩子们的生活技能老师,教他们生活自理。平时她要负责六七名盲童的日常生活。孩子们经常尿裤子或是把屎拉在裤子里,她都不厌其烦地帮着清洗。尤其是在冬天,自来水冰冷刺骨,她也要咬着牙,及时帮他们洗干净。小一点儿的孩子有时还会尿床,把被子、褥子和床板都尿湿了,她就要赶紧把被子和褥子放到暖气上去烘干,要不,孩子到晚上睡觉时就得盖湿被褥了。
给学生上生活技能课,通常新生都要从头教起,一般需要上两三周,一周上两三节。盲童们不会使牙膏牙刷,有的孩子在刷牙时会把牙膏沫子都吞进肚子里,她就一一盯着他们,叮嘱他们先把沫子吐掉,再用水好好漱口,再吐掉。一遍遍地教他们,直到他们真正学会了为止。孩子们不会洗脸,不会使筷子,她全都耐心地教他们。
她教盲童们洗衣服,先摸索着找到衣服的领口、袖口,打上肥皂,用双手抓住两边使劲搓,然后再搓洗别处。全都搓好了,再用清水漂洗两遍。那些有点儿残余视力的孩子能够凑近了观察老师的做法,可以自己模仿着去做。而那些无视力的孩子则需要华鑫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他们,等到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后,再松开手。
孩子们开始能够不太熟练地做这些事情了。每当看到他们慢慢地有了一点点进步后,华鑫感到特别高兴,也特别有成就感。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亲切地喊她“小穆老师”。
平时,华鑫还要经常到宿舍里去巡视,关注学生们都在做什么,防止有个别孩子在那里“捣蛋”。
有一个孩子特别顽皮,有一回故意把水倒在了床上,还有一次把暖瓶木塞给摁进了瓶子里。华鑫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水浇湿了床,别人怎么睡觉?木塞掉进暖瓶了,水洒出来会烫伤人的呀!”
那孩子不肯承认。
华鑫说:“我亲眼看见是你干的,你还不承认。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首先,你破坏公物,破坏别人的物品是不对的。其次,你撒谎更加不对。如果将来你到社会上去工作了,你还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你?你还怎么在社会上自立呢?”
孩子懵懵懂懂的,似乎听懂了。但是,从那儿以后,再没有孩子这样调皮捣蛋了。
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和半途失明的孩子相对要懂事一些。而华鑫教的学生里有的很不懂事。这些孩子从小就不受家里人喜欢,有的家人半年都不来看望一次,放寒暑假了要打电话催几次才会来接回家。华鑫很同情这些孩子,因此对他们格外关心。她平时话语不多,但是跟小孩子却总像有说不完的话。在她看来,教这些盲童,就像绣一幅十分复杂的画,刺绣的过程十分枯燥、烦人,可是等到绣好了,孩子们一旦学会了,自己就会特别地喜悦,特别地有成就感。一个个孩子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刷牙吐沫子,学会了讲卫生,看着他们整洁干净的样子,她就感到特别的自豪。
有时,要带盲童们出去演出。华鑫和丽飞平时就领着他们训练、彩排。在全国助残日那一天,她们带着十几个孩子到邢台市里去。学校在广场上拉开横幅,倡导全社会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能够外出表演,孩子们特别开心。他们或吹葫芦丝,或拉二胡,或朗诵,或唱歌,一个个都很用心很认真地表演节目,赢得了众多路人的驻足观看和热情的掌声。为了保证学生们一路上的安全,华鑫等几位眼睛好的老师费尽苦心,累得都快趴下了。但是,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和演出的成功,她们的脸上始终都挂着笑容。
华鑫每天都这样忙碌并且充实着。学校教务处每周都要开会,讨论学生的状况。父亲在家,离不开人,母亲和华鑫几个子女总得有人在家。要不,她也可以跑出去玩。半个月她才能轮休一天,同学或者朋友聚会,她都推辞掉了,因为家里和学校里实在离不开她。
在教课的同时,华鑫还在跟着学生们一道学习英语。每天在忙完备课、授课和学生们的生活之后,她才能有点儿时间看看书,读读英语。她自己的生活十分简单,唯一的娱乐就是晚上听听收音机,偶尔还可以上上网,或是看一会儿电视。
爸爸的身体不好,他患有高血压和高血糖。每天晚上10点多,华鑫和华飞还要陪着爸爸巡视一遍校园。
学校不给华鑫开工资。她平时生活上需要有一点儿小开支,就向爸爸要。她很少把钱花在买衣服、化妆打扮上面,所以花销很少。
对学校将来的发展,华鑫觉得,在盲人专用设施等方面还需要改善,安全要更有保障。譬如,宿舍外面要加上一道防护栏杆,便于盲人手扶;师生宿舍都是瓦房,雨季有的宿舍会漏雨,需要修缮;操场和院子里铺的是砖地,孩子们跑起来容易绊倒。这都需要改进。在教学上,她说自己要向盲人老师们学习。
关于自己未来的打算,她告诉笔者:“我爸爸办特教学校,就像拉着一辆车在爬坡,我这个女儿虽然劲不大,也要尽孝心,帮他推一把。往大处说,也是为社会、为国家尽忠。”
华鑫的心灵纯粹而美好,真不愧是穆孟杰教育出来的好女儿。
“男穆老师”
穆华飞1987年出生,是穆孟杰的长子。身高有一米七多,长得特别结实,看起来既帅气又阳光。平常戴一副宽框眼镜。短发,脸形方正,嘴唇宽厚。穿一件海蓝色T恤,牛仔裤,白色球鞋,很喜欢运动。
华飞从小是跟着母亲在姥姥家长大的。1992年家里盖起了房子,华飞才跟着妈妈搬回东辛寨村里居住。直到1995年父亲从外面流浪卖艺回来定居,他才跟爸爸生活在一起。那时候,他八岁。
小时候,华飞就知道父亲是个盲人,需要别人照料,因此特别早他就很懂事。
那时,父亲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他太淘气了或是不听话,孟杰就要抓住他,打他屁股。
每当这时候,华飞总是乖乖地待在那里,等着父亲抓住他。
邻居看见了,问孩子:“华飞,你爸爸眼睛看不见,你为啥不跑?你一跑,他哪里抓得到你呀?”
华飞回答:“正是因为我爸爸看不到,我才不跑。”他要一跑,爸爸追他要是摔倒了,他的过错就更大了。
爸爸打他,有时打重了,华飞的屁股被打得很疼,连她妈妈都心疼了,劝孟杰:“华飞还是个孩子呢。你教育他几句就好了,不要那么下狠劲去打他呀!”
“不教不成才,不打不成器。”孟杰回答。
知道丈夫这是在教育孩子呢,曹清香便不再干涉。只是等到孩子承认了错误,决心以后一定改正,孟杰不再打他了,她才帮着孩子清洗一下被打破的屁股,糊点药膏什么的。
小时候,因为淘气,华飞没少挨爸爸的打骂。
平时,爸爸在业余时间也常常给华飞讲故事,教他背《弟子规》。给他讲解《三字经》,教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就给他讲“孟母三迁”的典故;念到“香九龄,能温席”时,就讲“黄香温席”的典故;读到“融四岁,能让梨”时,就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生动形象,同时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华飞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爸爸又教他“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他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父亲不严格教育子女,那就是父亲失职;而如果子女不好好学,不学好,那就是孩子的过错。这些道理,经过父亲特别耐心地讲解之后,都变得浅易好懂了。难怪他爸爸在打他的时候,他都不会跑呢。
小学时,华飞就在村办小学念书,每天走读。
那时候,爸爸开始在家里招收了十几个盲童来教。因为吃住都在他们家里,原本宽敞的房子一下子便显得小了。没办法,父亲硬是忍忍心,把华飞送到他大伯家里去住。华飞还不太懂事,闹着不肯去,固执地要住在自己家里。父亲生气了,又一次打了他的屁股。无奈,华飞只好收拾自己的物品,住到了大伯家。
那些年,他心里一直认为,父亲不该这么做,哪有父亲把自己的孩子往外撵,把别人家的盲童收留住在自己家的?多年以后,当他也从事特教工作后,才完全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和大爱。在父亲眼里,所有的盲童都是他的孩子、他的亲人,他对学生的爱甚至已超过了对子女的爱。
华飞读初中时,因为离家远,便开始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那时,父亲的新学校已经盖起来了。放假回家,他就里里外外地帮助父母打理学校的一些事务。
2007年,华飞高中就要毕业了。同学们都踌躇满志地要报考各地的重点大学,希望能够通过上大学来放飞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学习成绩一向不错的华飞对自己很有信心。
这一天,穆孟杰把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华飞,我想让你读特殊教育,毕业后可以帮我办学,等我岁数大了你就接班。”
爸爸的话犹如当头一棒,华飞一下子蒙了,不知如何作答。虽然爸爸和大伯都是盲人,他从小就跟盲人生活在一起,懂得照顾爸爸的生活。后来他长大了一点儿,爸爸又办起了特教学校,他更是天天同大批的盲人学生打交道。在心底里,他非常同情盲人,爸爸办特教学校他也非常支持和敬佩,但要让他和盲人学生打一辈子交道,却从没想过。更何况,那时候他的数理化学得不错,自己原来的想法是考个理工类高校。
华飞很困惑,犹豫不定。他对爸爸说:“让我考虑考虑。”
过了两天,穆孟杰就来催问华飞:“你考虑好了吗?”
华飞回答:“我还没想好。”
其实,爸爸的心思他完全明白。
但自己心里还有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梦想呢!如果不接爸爸的班,他可以跟当下的人们一样,去学习热门的专业,像计算机啦、经济贸易啦、金融法律啦、财务会计啦,将来随随便便都可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以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过上体面的日子。如果自己决心接爸爸的班,那就得一辈子跟盲人打交道,一辈子都被困在这所学校里无法脱身。
选择,实在令人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