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难的事,大概便是选择与取舍。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与死不可兼得。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孝顺父母和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亦不可兼得。按照父亲从小到大对他的教育,子女都要孝顺。何为“孝”,“顺”即孝。顺从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让他们顺心舒畅,这就是大孝。这么多年来,爸爸为办这所盲人学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妈妈为了支持爸爸和照顾残障学生们操碎了心,没过上一天安闲日子,作为儿子,他理应为他们分忧解愁,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尽管还有几分遗憾、几分惋惜和失落,华飞内心里的天平,显然已经偏向父亲这边。
两天后,当孟杰再次问他:“你想好了吗?”
华飞回答:“我还在考虑……”
孟杰提高了声音说:“华飞你想想,当年要是没人教我本事,我就挣不了钱、成不了家。你是我儿子,也要给盲人办点事!我让你学特教,将来毕业了回家教学,你别觉得不光荣。我们教育盲人,就等于救人一命。要不,一个盲人就要困死一家人。教他们掌握了本事,他们就能自立了。因此,教他们就是救他们,救他们的父母、兄弟。你想想,这个功德有多大呀!”
在父亲语重心长的劝说下,华飞终于答应:“爸爸,那就照您的意见办。”
听到这话,孟杰像是舒了一口气,说:“这才是我的儿子。有人说,忠孝不能两全。我的儿女接了我的班就能两全。我是盲人,你们是盲人的子女,服务盲人就是孝顺,就是自己的责任。这是孝。至于忠,我们教的是社会上的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就是尽忠。因此,华飞呀,你去念特殊教育,将来回来接我的班,就能做到既能对父母尽孝,又为国家尽忠啊!”
这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82年,前身是教育部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单位。学院自1997年开始培养五年制大专生,2002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除了招收健全学生外,也招收一部分残疾学生。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秉承“博爱塑魂、质量为本、特色立业”的办学理念,坚持“特别发展、特殊发展、特色发展”,共为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及残疾人管理与服务机构等培养了两万多名专门人才,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换句话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中国特教领域的“清华”和“北大”。
华飞在这所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三年。
2010年6月,华飞从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回家,回到父亲的学校当特教老师,满腔热情地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好教育盲童们,让他们尽快学会知识,掌握本领。
那时候,他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和电脑。才过了半个月时间,他便发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落空了。在健全人看来极其简单的东西,要教会盲人竟是那么的难,有些内容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可是孩子们还是“大眼瞪小眼”,一脸迷惘。在课堂上明明已经教会了的东西,你转眼再考问他,他就记不起来了。
不到两个月,华飞就失去了耐心,开始变得烦躁起来,有时也在心里发发牢骚:“唉,这些孩子怎么这么笨呢?怎么教也教不会!”
他不停地在自己犯嘀咕:是不是当初就不该听爸爸的话去学特教?这特教,特教,也特难教了吧!
但这些话他都是憋在心里,嘴上并没有说出来。
穆孟杰很快便察觉到了华飞的烦躁情绪。有一次教务例会结束后,就问他:“华飞呀,这段时间是不是感到厌烦了?”
华飞掩饰着回答:“烦倒不是,就是有点儿着急。”
孟杰说:“不要紧,明天你来看看我是怎么教学生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华飞一有空就到爸爸的课堂上去,观察他是怎样上课的。
穆孟杰在上课时表情始终平和慈祥,面带笑容。这样的表情他们兄妹几个从小到大都很少见到。或许,父亲真是对自己的孩子严格、对自己的学生温和?
只见父亲不厌其烦地读讲。学生一遍学不会,穆孟杰讲两遍,两遍不行就讲三遍,语气始终和蔼可亲。有的内容,都重复讲了十几遍,甚至连学生自己都烦了,父亲却说:“没事,咱歇一会儿再学。”
通过细心的观察,华飞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爸爸对盲人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他只是停留在尽职尽责上。
课后,孟杰问他的感受。
华飞说:“我缺乏和爸爸一样的耐心、细心和爱心。”
孟杰说:“你要设身处地地理解盲人的困难才行。我教你个办法,你用布蒙住眼睛走路、吃饭、上厕所,尝试去做一个盲人,才能体会到盲人的艰难。”
华飞果真照做了。
他试着蒙上眼睛,结果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敢迈步,吃饭都很难吃到嘴里去,而上厕所更是战战兢兢的,找不准蹲坑。最可怕的是,整天自己的眼前都是黑乎乎的,做什么心里都不自在、不适应。唉!原来盲人的生活如此地艰难哪,他们能够学会生活自理、学会本领,是多么的了不起呀!
从那儿以后,华飞觉得,自己开始有点儿真正理解盲人了。了解了他们的难处之后,心跟他们就贴得更近了。
此后,他都牢记爸爸的话,在和学生接触时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盲人,努力站在盲人的角度去处理事情、学习知识。
经过认真的琢磨,华飞想道:先天性的盲童因为从未看过别人怎样洗脸、穿衣服,因此根本就无法模仿,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他们来说都是难题。平时他也早就注意到,比如衣服洗完了,有的盲生不会拧干,只会用两只手使劲挤压;有的孩子则把衣服搭到晾衣绳上,双手抓住衣服,通过不断地转动身体来拧水,结果拧出来的水洒满了他们自己满脸满身。遇到类似的问题,华飞就闭上双眼,想象着,自己要是什么都看不见该怎么去做才能做到最好。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摸索,他发现了几种可行的办法。他用这些办法来教学生,学生们不仅乐意接受,而且学得也更快更好了。每当看到一名学生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或学会了一点儿文化知识,华飞就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心里特别高兴。
2011年8月,华飞和相互投缘的李然女士结婚。李然也是1987年出生,河北师范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
华飞现在除了上课,还要兼做学校的会计。好在有妻子帮忙,财务方面的活倒是难不倒他。爸爸一个人操持学校,实在是太累了,华飞慢慢地也开始介入学校管理的一些具体事务,也在为学校的未来未雨绸缪,提前谋划。
利用空闲时间,他学会了驾驶。这可给学校帮了大忙。
每隔一天清晨5点半,母亲曹清香就起床了,走到儿子门前轻轻地敲两下,一声也不言语,怕吵着家里其他人。过一会儿,华飞就穿好衣服推门出来了。
娘儿俩洗漱一下就出门了,他们要去镇上赶早市。早市上的蔬菜什么的既新鲜又便宜。
华飞开着一辆小面包车,带着母亲直奔镇上的农贸市场,去采购全校师生吃的粮食、蔬菜和肉类等。在市场上转一圈,通常一次就要买上五十斤猪肉、二百斤西葫芦、红萝卜、茄子等蔬菜,还有少量的葱、姜、蒜、香菜等,二三百斤面粉、大米等。很快,车里就堆起了小山一样的物品。一路上,母亲忙着结账,华飞则帮着把这些东西都搬上车。学校一百多口人,每天都得消耗一二百斤菜,一次采购的菜和粮食差不多也就够吃两天的。
回到学校,已经7点多。学生们正在操场上做早操。华飞让母亲先去吃饭,自己则动手把买的东西都卸下车,搬到厨房里去。
到了冬天,学校缺乏沐浴条件,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卫生和健康,学校要求,每隔两三周,每个学生都要轮流去镇上的公共浴池洗一次澡。于是,华飞又承担起了这项艰难而繁重的任务。他每周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用学校的面包车拉着学生们到镇上去洗澡。上、下午各拉一次,还要照看好每个学生的安全。
尽管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因为媒体宣传的影响,学校获得了社会上的一些捐助。但是,华飞清楚,这些捐助并不可持续。办校的资金、人力、物力,主要还得靠自力更生。他认为校办企业能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现在学校的名气比较大,他希望将来能够借助孟杰盲人学校的品牌效应,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办孟杰盲人按摩院之类的连锁店,不仅可为盲人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和就业机会,学校方面也可以有一些租金和管理费等方面的收入。
现在,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很多欠缺。盲人专业教师缺乏,特别是缺英语和钢琴音乐教师。学校里有两架社会捐赠的钢琴因为缺老师一直闲置着。文化课和推拿课也需要更多的老师。华飞的设想是,邀请一些有志于残疾人教育公益事业的人到学校来兼职做钢琴教师或英语教师,发动和征集各方面的志愿者来校提供短期的服务,包括做生活老师。
学校的无障碍设施还有待加强。华飞曾去过北京的盲校、盲文图书馆和邢台市的特教学校参观学习,了解到这些场所都有为聋哑人、智障人、盲人等各种残障人士专门建设的比较完备的设施。他希望,将来学校经费宽裕的时候,也要逐步进行这方面的配套建设,比如在教室外建起扶手,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他也发现了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因此,从2012年开始,他又在中共平乡县委党校参加大学本科的学习。他读的是文学专业,学制两年,再有一年就毕业了。
回顾过去的事情,穆孟杰内心对他的儿子华飞还是觉得有些愧疚。这孩子小时候没享过什么福,现在又要继续父亲的特教事业,天天跟盲人打交道,也真是不容易。
鉴于穆孟杰为盲人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平乡县教育局对他和学校十分关心和爱护。从2012年起,平乡县教育局将华飞列入了公办教师的正式编制,每月定期划拨工资。华飞由此成了联系县教育局和孟杰盲人学校的一条有力通道。每个月,他都要到县里去参加教育局的相关会议,汇报工作,回来后及时向学校师生进行传达。他现在真正担负起了做父亲和学校的“耳目”的任务,为学校的管理及建设付出自己的辛劳。
因为承担的公务多了,现在华飞在学校里只教计算机,用有声软件和读屏软件来教盲童。先教二十六个英语字母,让孩子们一步步熟悉键盘和使用键盘,包括键盘快捷键。让孩子们学会上机,打字,书写个人的感受、日志。在学生们学会用电脑以后,再教会他们上网,学习用QQ聊天儿。
业余时间,华飞还为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实名网站——平乡县孟杰盲人学校和相关的QQ群。有了QQ群,可以方便用人单位及时了解学校的毕业生情况,可以随时发布企业要人情况和条件等,架设起了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之间的桥梁。许多学生毕业后,还和华飞在QQ上保持着联系。
华飞和妈妈是全校每天起得最早的。每天晚上,华飞和爸爸又是睡得最晚的。等到师生们都睡下了,穆孟杰还要一手拿上盲杖,一手搭在华飞的肩膀上,去一个个查看学生宿舍。华飞一只手拿着手电筒,逐一检查每间学生宿舍。
“睡觉了,不要再讲话了!休息好了明天才能更好地学本事。”如果听到哪个宿舍里传出说话声,孟杰就要低声嘱咐。
“孩子们都盖好被子了吗?”他压低平时的大嗓门儿,不放心地问华飞。
“好。他们睡得香着呢!”华飞轻声回答。
“冬天来了,天气变冷了,明儿查查每个宿舍和教室的暖气够不够热。”
“行!爸,明天课间我挨个儿看看。”
学校的每一天,就在爷儿俩这样的对话中结束了。
采访手记
让善行薪火相传
穆孟杰告诉笔者,他这辈子都要好好办学,在他百年之后,他还要自己的儿子把学校继续办下去,一代代地办下去。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们特别是妻子和儿女们的鼎力支持,穆孟杰的办学之路,是很难走到今天的。
穆孟杰有着严格的家风。他要求子女孝顺父母、尽忠祖国。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继承了他的特教事业,便能忠孝两全。因此,他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去念特教专业,毕业后又都回到自己的学校任教。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他还希望,并且鼓励自己的孩子也把自己的人生献给盲人。
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给予和牺牲啊!
在去往东辛寨村的沿途,我看到家家户户用石块做的大门上,都镌刻着同样的一行字——“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家庭和顺,才能万事兴旺,万事成功。
家,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生存空间。家庭,盛满了亲情、温情和爱情,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一个安稳祥和的家庭,能够供给我们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动力,让我们每一天都意气风发、生气勃勃地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去创造,去发现,去展现人生的精彩。
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一个个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牢固的家庭是我们个人在社会上奋斗、拼搏最可靠的后方和靠山。
穆孟杰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做大,其中,凝聚着家人们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而穆孟杰从小的顺利成长,更是与自己的家庭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