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战争史
3051000000033

第33章 五代十国史(3)

但是,柴荣只能将一部分义军招纳进官军,更多的义军则继续进行斗争。显德初(公元954—956年),卫州(今河南汲县)、赵州(今河北赵县)、邢州(今河北邢台)和馅州(今河北永年)等地之间,有许多逃亡者,“以汲郡依山带河,易为出没,伺间椎剽,吏捕之,辄遁去,故累岁不能绝其党类”。卫州谰史郭进根据逃亡者的上述活动特点,“因设计发擿之”,将他们瓦解。活跃在济州(今山东巨野南)灌莽萑蒲之中的义军,也被刺史任汉权在当地地主武装配合下,用严令和收买义军叛徒相结合的手腕镇压。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彰武留侯李彦颧,“性贪虐,部民与羌胡作乱,攻之”,柴荣被迫将其召还朝廷,以息民愤。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九月,中书舍人窦俨上疏献所谓“止盗”术:“令盗贼自相纠告,以其所告赀产之半赏之,或亲戚为之首,则论其徒侣而赦其所首者。如此,则盗不能聚矣”,他还以新郑乡村组织地主武装,并用连坐法镇压农民反抗的事例,“请令他县皆效之”,得到柴荣的赞赏,也反映了当时还有不少义军。

§§§第二节五代十国社会矛盾和农民反抗斗争

与五代大约同时,先后在南部中国建立的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亦称荆南),以及山西的北汉,史称十国。

十国时期,尽管诸国林立,处于分裂割据局面,但各国之间并非闭关自守,互相隔绝,而是经济交流,与北部中国中原王朝的商业贸易也相当密切。由于十国创建者大多在本国采取一系列招抚流亡、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役、发展商业和海外贸易,推行保境息民政策等措施,社会比较安定,战乱比五代少。此外,黄巢大起义时,一大批北方农民徙至南方。此后,为逃避军阀混战和契丹统治者的杀掠,又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南方,他们不仅给这里增加了大批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从而使唐中期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江南一带的社会生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吴越、吴、南唐和闽等国,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尤为显著。因此,农民起义除在个别国家较多外,其余各国农民起义较少。但是,至创建者执政后期,他们骄奢淫佚起来,尤其是他们的继位者则更加荒淫腐朽,为满足其无底欲壑,横征暴敛,刑法苛酷,统治集团争权夺利成风,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反抗斗争日益增多。

(一)前蜀(公元907—925年)

前蜀创建者王建(公元847—918年),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乡里称其为“贼王八”。唐木应募从军,从讨王仙芝有功,擢为忠武军八都校之一。唐僖宗逃往蜀中时,王建为随驾五都之一,被大宦官田令孜看中,收为养子,官拜壁州刺史。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王建攻占成都,为西川节度使,逐渐击败陈敬琐等蜀中大小军阀,尽有两川之地。天复三年(公元p03年),被封为蜀王。朱全忠以后梁代唐,王建也称帝于成都,史称前蜀。前蜀辖有今四川、鄂西、陕南及甘肃东南地区,僻处西南一隅,受中原战乱波及较少,土肥物丰。王建又实施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的政治经挤措施,故前蜀经济发展,社会比较安定。但是,由于王建在争夺两川过程中,征战多年,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建前蜀后,尤其是他晚年,信用宦官,贪恋女色,猜忌文臣武将,诸子又争权夺利,朝政日趋腐败。因此,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争夺地盘三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轭,义军群起,“多据州县”。武成元年(公元908年)正月,王建发布大赦,命“挟藏军器,亡命山泽”的农民起义军,百日之内向官府自首,否则“复罪如初”。永平三年(公元912年)四月,董琢发动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羌族起义,后被王建派遣的保銮军使赵绰镇压。天汉元年(公元917年),戎州(今四川宜宾北)蛮胡连等起义。

光天元年(公元918年)王初继位后,沉溺酒色,宠信宦官,不理朝政,“衣朱紫音皆盗跖之辈,在郡县者皆虎狼之人,奸谀满朝,贪淫如市”。蜀都表面上繁华,边庭无烽火之警,实际上国内却有“腹心之疾”,“诸州虐理处多,百姓失业欲尽,荒田不少”,农民起义军“成群”。乾德四年(公元922年)五月至九月,天旱,“林木皆枯,千里赤地”,农民实在活不下去,在许多地方掀起反抗浪潮。渠州(今四川渠县)渠江人杜处齐,聚集逃亡者,占据巴王城,后被梁州都指挥使、知州事潘在迎击败。鸡子槽义军,败于武信军节度使王宗寿,义军领袖李茂章被俘杀。

(二)后蜀(公元926—955年)

后蜀创建者孟知祥(公元874—934年),邢州(今河北邢台)龙冈人,李克用侄女婿。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九月,后唐以魏王继岌充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充东北面行营都招讨制置等使,率军攻打前蜀。王衍无防御准备,不少地方长吏望风归降,痛恨其腐朽统治的蜀人欢迎后唐军,故后唐击前蜀,犹如摧枯拉朽,“自出师至降(王)衍,凡七十五日”。

两川新定,农民起义军群起,布满山林。郭崇韬怕撤军后义军更盛,命其将任圜、张筠分别率兵招讨。至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三月,蜀中义军犹在活动,“烧劫镇戍”,地主豪绅十分惊恐。万州(今四川达县)杜景温率领的义军,“劫东乡豪,杀县令牟孟”,焚烧地主豪绅的宅舍。新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方面择廉吏,宽法令,除横赋,安抚流民,以收买人心;另一方面,遣左厢都指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业和补万州管内诸坛点枯指挥使石处温等,将兵分谴义军。张业用五家为小保,五十家为大保的连坐法,隔绝义军与农民的联系,将义军镇压。

应顺元年(公元934年)闰正月,孟知祥称帝于成都,建元明德,史称后蜀。半年后,孟知祥死,子孟昶继位。其执政前期,以王衍亡国为戒,颇勤政事,纳谏,节俭,重农,轻刑,朝政尚好。及至后期,“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广政十八年(公元955年),秦(今甘肃秦安西北)、凤(今陕西风县)等州民,“怨蜀之苛政,相次诣阙”,请后周世宗发兵解民倒悬之苦。广政十九年(公元956年),陵州(今四川仁寿)、荣州(今四川荣县)僚民起义,为弓箭库使赵季文镇压。翌年,昌州(今四川大足)僚民起义,杀巡检使赵汉琼等,左界巡检使申彦瑭将其击败。广政二十七年(公元964年)前后,雅州(今四川雅安)夷民张忠乐率义军数千攻占州城,杀永平军节度管内捕盗游奕使曹光实亲属,曹光实勾结宋将王全斌夺回州城。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正月,宋灭后蜀,王全斌等专杀降卒,擅开公帑,广纳货财,“竞取民家玉帛子女”,引起蜀民极大不满,纷起抗争,义军遍及各地。

(三)吴(公元892—937年)

吴的创建者杨行密(852—905),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唐末参加农民起义,曾被捕,后应募为军卒,以战功逐渐成为新军阀。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唐昭宗任其为淮南节度使。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进封吴王。据有今江西、安徽以及江苏、河南和湖北等省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自晚唐以降,一直军阀争战不已,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斗争始终不绝。杨行密统治时期,实施招抚流亡、劝课农桑,政事宽简,睦邻息民等政策,社会生产得以发展,几复昔日富庶之旧。但是,农民起义仍时有发生。如夏韶领导的淮南义军,“自海入淮,转掠沿岸郡邑,至濠、梁间,众至数千人,军势颇盛,郡邑与战,多为所败”。杨行密亲自出马,义军才被打败,夏韶不幸被俘。杨行密又遣卢州冲山指挥使陶雅平定本乡秦定过修已等义军。虔州(今江西赣州)溪洞,有许多农民起义军。江都(今江苏扬州)也有不少义军,法令虽严,难以禁止。后来淮南右厢马步军都虞侯李简,用黥俘者面之法,将义军镇压下去。唐、梁之际,一支数千人的义军攻打抚州(今江西抚州),攻势凌厉,“虽锤传都督江西八郡,不能制御”,后为危全讽兄弟等组织的地主武装击溃。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死后,诸子只知搜刮享乐,军政大权旁落于权臣徐温之手。徐温继行杨行密治国方略,社会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但吴的阶级矛盾仍较尖锐。武义元年(公元919年),“吴禁民私蓄兵器”,企图消饵农民的反抗,而“盗贼益繁”的史载,反映出农民反抗势不可挡。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吴民还用各种方式揭露和打击统治者。如庐州民痛恨横征贪暴的观察使张崇。当他入觐吴王时,州民以为他将改任,喜形于色地说“渠伊(他)不复来矣。”张崇风闻后,就计口征收“渠伊钱”,以为报复。翌年,当张崇再次觐见吴王时,州民遂以目相视,捋髭为庆,表示他们对他的厌恶。张崇回庐州后,又征“捋髭钱”。金陵(今江苏南京)伶人采取更巧妙的手法讽刺张崇:“戏为死获谴者云,当作水族去,阴司遂判曰:‘焦湖百里,一任作獭’”。宣州(今安徽宣城)刺史徐知训,是徐温之子,倚仗父势,聚敛苛暴,州民恨之入骨。当他觐见吴王时,伶人扮作绿衣大面者说,“我宣州土地神,吾主入觐,和地皮掘来,故得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