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懂心理,会管理
3051600000047

第47章 避免“投射效应”,设身处地理解员工

“投射效应”是一种“以己论人”的效应,就是常说的“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比如说,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认为别人也喜欢这个东西;自己讨厌什么东西,就认为别人也讨厌这个东西。可事实上,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观点大相径庭,我们不能强加于人。因此,管理者在与下属员工沟通时,一定要避免投射效应。

首先,管理者必须明确向下属表明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他理所当然是所有人关注的中心。于是,很多管理者不向下属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目标,而是让下属去“理解、领悟”,和下属玩“猜谜”游戏。他们经常说:“你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这种事情还用问我吗?”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下属对管理者的心思“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于是,管理者会对下属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对下属的执行力产生不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喜欢批评下属“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事的,这点小事都做不明白”的原因。管理者觉得,下属应当理解自己的想法,但是从心理学上来讲,很少有人会刻意去了解一个人。因此,管理者必须明确向下属表明自己的想法,要向他们清楚地表达自己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结果,希望他们怎样做。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想法肯定也会不尽相同。安排工作就如同给下属出一道证明题,不仅要给出题目本身,还要给出结果。你可以不要求他一定用什么方法,但你要让他知道你要的结果。在没有明确结果要求的前提下,他们可能得出一个他们认为合理的结果,但却不是你所要的。管理者要让下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员工的目标是什么?三者的交叉点又在哪里?如果这几点是模糊的,要靠员工自己去领悟、理解、体会,那么暂且不说员工可能得出错误的目标,最终导致行为选择的失误,从而无法达成结果实现,即便是员工得出了正确的目标,员工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些本没有必要的工作呢?在此期间,事情会有怎样的变化?机会成本又是多少?

管理不是一场谁重要谁不重要的权衡,更不是谁该统治谁的游戏,管理所追逐的只有效益,而效益产生的前提就是——有效率地做正确的事情。所以管理者不要被投射效应影响,认为自己知道的,下属理所当然应该知道。不要跟下属玩猜谜游戏,要清楚地告诉他你想要的。

其次,管理者在识别人才时,也要避免投射效应,不能只挑选和自己性格、习性相同的人委以重任,而让那些和自己性格、志趣不同的人遭受冷遇,因为这样的结果很可能造就一批投领导所好的“马屁精”,而失去那些有真材实料的人才。

作为管理者,得到和自己心意相投的人相助,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要用好人才,却不应以性情相似作为标准,因为观念作风和自己格格不入甚至爱唱反调的人,也许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927年,松下幸之助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一天,有个替松下幸之助承包零件制造的厂家,偶然向松下提到,他有一个高级人才使他烦透了:“他什么都反对,我指定他做的事,他总是说这样不好那样又不对,不住地唱反调。”松下幸之助对那厂家说:“你不想用他,那么把他介绍给我好不好?”经过调查,松下幸之助发现这个名叫中尾哲二郎的26岁青年,虽然事事都跟管理者作对,可是,他并不是故意刁难或懒散不做事,相反,他提出的办法最终证明的确要比公司既定的方式好得多。于是,松下幸之助拜访了中尾哲二郎,并很诚恳地邀请他到松下公司工作。从此,松下企业内也就多了一个出了名努力和忠诚的人才。

提拔这类人才,既显得管理者不感情用事,善于发现人才长处,同时,对其他人才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这将激发更多的人才以公司发展为己任,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再次,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努力了解下属的想法。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如果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许多说服工作遇到困难,并不是我们没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劝说者与被劝说者固执地据守本位,不替对方着想。如果换个位置,被劝说者也许就不会“拒绝”劝说者,劝说和沟通就会容易得多。

在沟通中,当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管理者可用询问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去了解对方的立场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比如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开头,“最近工作如何”、“公司最近比较忙,累不累”等,这样可以为要说的话铺路,还可以营造比较自然的谈话气氛。

管理者积极的倾听,可使对方产生好感,从而发表更多的意见,但有些管理者只是不断地说,从来不管下属的心情。这种管理者不仅无法了解到任何情况,而且下属在面对这种永无止境的演讲时,通常会觉得兴趣索然。管理者除了要注意仔细聆听外,也要注意简单地复述已听到的部分,以确定没有听错下属的意思。这么做也可以让下属知道管理者真的在乎他们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