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异,字公孙,东汉颖川父城人,熟读《左传》、《孙子兵法》,文武双全。王莽篡汉后,因其改制不得人心,加上天灾不断,各地群雄并举,盗贼横行。当时冯异与苗萌共守父城。义军首领刘秀率兵进攻颖川,但久攻父城不下。后来冯异出巡父城属县时,被义军抓住。这时冯异的从兄冯孝及同乡多人极力向刘秀推荐冯异,刘秀就召见了他。冯异表示愿意归降刘秀,但老母尚在父城中,请先放自己回城,愿意献出五县来报答刘秀。刘秀答应了他。后来冯异不仅说动苗萌一起归降,还把勇将姚期等人推荐给刘秀,从而壮大了刘秀的势力。
刘秀起兵之初,辅佐更始皇帝刘玄。但刘玄嫉贤妒能,猜忌功臣,刘秀的哥哥刘縯就因为功高震主而被他杀害。刘秀虽侥幸躲过一劫,但久留昏君身边,还是凶多吉少。为此,冯异劝刘秀结交刘玄的宠臣曹诩,通过他的帮忙,最后终于说动更始帝同意刘秀驻守河北。刚到河北,冯异就劝说刘秀:“更始帝诸将暴虐,劫掠百姓,失去民心。我们应该派遣官员巡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建汤、武之业。”刘秀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收买了人心,为以后称帝做好了准备。
刘秀立足稍稳,就传来王郎在邯郸起兵造反的消息。刘秀急忙率领军队昼夜奔驰南下,到达饶阳所属的无萋亭时已经深夜,正值天气严寒,大家都感到饥饿和疲劳,冯异急忙煮好豆粥供应。次日,刘秀感慨地对诸将说:“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大军继续南行到南宫,又遇大风雨,刘秀率领随从避雨道旁空舍中,冯异又亲自煮麦饭为之充饥,真可谓不辞辛苦,辛勤备至。王郎所统叛军被击破之后,冯异被封为应侯,是诸将中最先封侯的。
冯异虽然劳苦功高,但为人谦逊礼让,从不矜夸。平时走在路上和别的将领相遇,他总是先驾车让开路。他指挥军队前进、驻扎都有清楚的标记,军队中号令严明、军容整齐。每当驻扎的时候,众将一起坐着谈论自己的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退到树下坐着。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打下了邯郸,朝廷整编军队,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刘秀因此很赞赏他。
后来,冯异在收复河内、拥立刘秀称帝、经营关中、平定隗嚣叛乱的过程中,更是屡立功勋。不过自古以来,功高震主总归不是好事。冯异一想到这些也觉得心神不宁,就向光武帝要求还朝,刘秀不同意。这时有人上奏章说冯异专制关中,欲自立为咸阳王。光武帝就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更加害怕,急忙上书申辩。光武帝特意下诏书安慰他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后来冯异病死于军中,光武帝极为悲痛,追封他为节侯。冯异的一生也真可谓生前备受信任,死后极尽哀荣。
——选自《后汉书·冯岑贾列传》
【智慧心得】
为人要谦虚,不可居功自傲
《尚书·大禹谟》中有一句道德名言:“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必将招致损失,谦虚则使人时时受益。冯异戎马倥偬一生,建立了盖世功勋。除了得益于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外,与他能够始终保持谦虚,永不自满有很大关系。
首先,保持谦虚的作风,使冯异既能够拥有群众基础,又能够赢得君主的信任。今天,如果让一个普通职员说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领导者形象,他一定会提到谦虚。因为只有一个人保持谦虚的作风,才能够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受歧视,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让一个领导者勾勒一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下属形象,他也会提到谦虚。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领导,毫无逆反情绪地执行命令,才可能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如果让一个寻找合作伙伴的人描绘他心中理想的合作者的形象,他也会提到谦虚。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相互协商,而不是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从这一角度分析,冯异能够赢得下属的争相追随,能够赢得光武帝的信任,正是拜谦虚作风所赐。反之,如果一个人骄傲自满,就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导致事业的失败。如西楚霸王项羽,为人骄傲自大,对上不把楚王放在眼里,结果引起楚王的猜忌,派宋义随军监督项羽,使项羽在伐秦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制约;对下不把谋士、将军放在眼里,结果韩信、张良等纷纷离他而去。最后在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窘境中自刎而亡。
其次,谦虚不仅帮助冯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减少了同僚对他的嫉妒,以及由此带来的中伤。刘秀起兵之时,可以说名将如云,备受后世称道的就有云台二十八将。在这些名将之中,冯异的功劳显著,受到的赏赐和恩宠超乎寻常。这种情况下,有人嫉妒是不可避免的,由嫉妒而心生仇恨进而加以陷害也是司空见惯的。但是,除了偶尔有不知名的小人造谣中伤之外,冯异一生都没有被这类事件所困扰。这是因为冯异的谦虚礼让精神弱化了造谣中伤者的敌对情绪,甚至使原本嫉妒他的人感到自己这样斤斤计较,是十分渺小的。
谦虚的这种力量在历史上不乏例证。最有代表性的要算是欧阳修了。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代文宗,曾与文坛前辈宋祁奉命修《唐书》。书成以后,御史说:“按照过去的惯例,只能官职最高的人才能在书上署名,现在只能署您的名字了。”他谦辞说:“宋公在写列传方面是有功的,并且工作了那么长时间,怎么可以掩盖他的功劳呢?”于是,只在纪志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列传仍然署了宋祁的名字。本来觉得在后生晚辈手下工作很是羞愧和嫉妒的宋祁听到以后,高兴地赞扬他:“自古文人不相让而相凌,此事前所未闻也。”
再次,保持谦虚的作风,还为冯异屡战屡胜提供了保证。在激烈的竞争场所,骄傲是最大的敌人。古人云:“骄兵必败。”骄傲容易让人产生轻敌的心理,不去审慎地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不能仔细地观察现象后面隐藏的本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怎么可能克敌制胜。冯异一生身经百战,几乎每战必胜,称得上常胜将军。我们不能不承认谦虚的作风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冯异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蜀汉名将关羽。
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首先率军入川,只留关羽镇守荆州与曹操、孙权对峙。面对强敌,关羽毫无惧色,斗智斗勇屡败曹军,以至于曹操想通过迁都来避其锋芒。最后,无计可施的曹操只能派遣使者与孙权通好,前后夹击关羽。但关羽绝非一勇之夫,他对东吴早有戒心,在进攻曹军的同时,特意留下部分军队镇守荆州,以防不测。为了使关羽放松对后方的防守,把驻防的部队调到作战前线去,孙权以治病为名将与关羽对峙多年的东吴名将吕蒙召回吴都建业,并让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但很有心计的年轻书生陆逊接替他。陆逊上任到陆口,马上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表明自己才疏学浅,担当此任实在是勉为其难,进一步麻痹关羽。本来关羽对吕蒙还稍有顾忌,现在见对手换成了无名鼠辈,就变得麻痹大意,于是调遣防守兵力帮助自己去围攻曹军。结果,陆逊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荆州。
最后,从个人发展的轨迹来看,完全符合一条耳熟能详的真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因为,激励我们拼搏进取的动因主要是内心深处的不满足感。当我们一旦失去了这种感觉,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那么也就意味着前进动力的丧失。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年轻的时候,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实验研究上,因此才有1093项发明成果问世。但他步入晚年后却变得非常骄傲。他认为除了他,世界上似乎没有人再能有所成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惰性心理,导致他再也没有什么新的发明。相反,如果一个人保持谦虚的态度,就总能看到他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采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让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不断地提高,保证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宋代的钱惟演镇守洛阳时,建了一座驿舍。驿舍落成之日,钱惟演邀请好友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三人为驿舍撰写一篇记文。三个文人,苦思冥想,各自成文。欧阳修的文章写得短小精悍,全文仅五百字。可再看尹师鲁的文章,叙事清晰,结构谨严,遣词造句,恰到好处,却仅用三百八十多字。当时已经在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欧阳修读罢尹文,心悦诚服,甘拜下风。晚饭后,欧阳修提着酒壶,诚恳地向尹师鲁讨教。尹师鲁说:“作文最忌格弱字冗,你的文章不错,可就是文字欠简炼。”欧阳修便按好友讲述的要领,重新撰文。改后的文章更完善、精粹,较尹师鲁少了二十个字。尹师鲁看后不禁惊叹:“欧阳修进步真快,真是一日千里啊!”正是因为欧阳修始终保持着谦虚的精神,不耻下问,才最终成为文坛上的一代宗师。
总之,一个人只有谦虚,才能自觉尊重他人,从而得到他人的亲近和拥护;只有谦虚,才能事事谨慎,避免失误;只有谦虚,才能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有谦虚不自以为是,才能善于向他人学习,做到博采众长。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骄傲自满,那么一定不会有多大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