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古国志
3066700000027

第27章 中南古国(6)

郑桓公跑到中原去,找到两位山大王一商量,人家冲司徒大人特别是司徒大人人民币的面子,很快达成了三方协议,同意郑桓公把家室财产寄存在虢、郐以及八个小弟国内。但他没有等到两位大王趁火打劫,就先下手为强了。郑桓公的第一个目标是郐国,主要是因为郐国不是同姓亲戚,下起手来更好意思也更方便,虢国说不定还会暗中支持呢。郑桓公首先通过明察暗访人肉搜索到了郐国政坛上的牛人们的姓名履历,于是新建个文本文档,上面打上将某人赐某官职,封赏郐地某处等。写完之后在郐国城门外布下一个祭坛并洒上猪红鸡血,还把这份名单埋在下面,装作和他们歃血为盟过的样子。郐仲马上发现了这玩意儿,越看越抓狂,这群红杏出墙的家伙!全给我拖出去枪毙啦!

这招离间计非常奏效,而这种诡计在西周末年使用可谓是相当超前了。不知道郑桓公是否可算是历史上玩离间计的第一人,总之是非常成功的,以致有人怀疑这件事是战国法家编出来的。总之得到郐国大清洗投降派的消息后,郑桓公立即攻打郐国。没人才的郐仲马上被打得做好躺尸的准备了。但郑桓公正要撒花庆祝自己解决郐老二时,中央发文件叫自己回去。为什么?因为犬戎已经杀到大侄子幽王家门口了。郑桓公这一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和周幽王、虢石父等一起死于犬戎之乱。

郑桓公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最得意的自然是郐仲,他觉得自己可以松口气了。可是他错了,一个比郑桓公更强大的对手即将出现。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即位后面临着选择周平王还是周携王的问题,但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杀死自己父亲的周平王,并且护送这位堂侄来到成周洛邑安居。既然是亲戚又是邻居,更何况对自己上台还有功劳,于是郑武公顺理成章地被周平王任命为卿士,卿士也就相当于宰相了。这个时候,周王室一落千丈,既然郑家的土地都已经被周堂侄当作礼物给拱手送给秦襄公了,周堂侄也就干脆不管这位堂叔,索性随他自己掐架,哪里给拿下哪里就做他的封地。

事实证明,二十来岁的郑武公不但比其父更有政治手段,军事能力也一点不差。他即位的第二年,就把郐国给彻底做掉了。这里还有段八卦,原来郐仲的妻子叫叔妘,而夫妻之间的感情并不和。这是件很要命的事,我们看看夏桀和妺喜就知道了。郑武公利用郐仲的家庭矛盾,训练了一批美男间谍送给了叔妘夫人,叔妘夫人很快就被性欲冲昏头脑了。而郑武公则利用叔妘灭亡了郐仲。挑下了郐国,下一个目标不用说就是东虢了。东虢都占据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这个地方四面都是山河,在中原地区可以算是难得险要的一处了,对,这里就是虎牢。可是“虢叔恃势,郐仲恃险”,虢、郐两国都以为自己的地利能够阻挡郑国,但地利不如人和,前767年,郑武公灭东虢,虢仲死在虎牢。而鄢国等八个马仔也相继被郑武公笑纳。

当时,武公有个女儿成年了,武公就把她嫁给了胡国国君。马上一个更大的阴谋即将进行。胡国,就是后来岳武穆郾城大捷的郾城,在现在的河南漯河附近。我们之前说到安徽阜阳有个归姓胡国,和这个姬姓胡国不同。娶同姓在当时被视为不祥之兆(比如郐仲和叔妘),但是胡国国君却认为郑国强大,应该攀附一下,于是就结了这门亲事。女儿嫁过去后,郑武公有次召集下属开会,问大家咱下一步要兼并什么集团好呢,大夫关其思发言说,打胡国最好。武公大怒,胡国和咱郑国是同姓之国,这怎么中?不中!这老关真是罪孽深重,喝令刀斧手把他拖下去给超度了。这事很快传到胡君耳里,老胡一听,这岳父太够哥们意思了,还把自己当哥们,于是放松了对郑国的警惕。

郑桓公是弄卧底加离间计,郑武公更狠,美男计美女计外带苦肉计全套,不管老关是不是和郑武公唱双簧愿意为革命牺牲,总之郑武公这剂连环计的毒药太生猛了。应该就是在灭亡虢、郐十国之后不久,郑岳父发兵攻打女婿,终于把女婿家并入了自己家,从此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郑武公一口气吞掉了东虢、郐、胡等十一个诸侯国,一跃而成为中原大国,奠定了其子郑庄公“春秋小霸”、“中原小霸”的基础。这十一个国家留有鄢国故城遗址(在鄢陵县)、胡国故城遗址(在舞阳县)、郐国故城遗址(在新密)。东虢故城目前还没有正式挂牌,但证据一般都指向豫龙镇娘娘寨遗址,娘娘寨遗址发现有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遗存,但可惜尚没有文字出土;荥阳南村东南发现的平陶城遗址也有一定嫌疑,上面有“平兆用器”的字样,这里应该是汉代的平咷城,作为东虢故城的可能性相对小点。

戴国

国名:戴(载、、方)

方位:今河南兰考

姓:?

建立:?

灭亡:前713年灭于郑庄公

戴国,在《公羊传》、《谷梁传》中作“载”,在甲骨文中作“方”,金文也作“”。戴国在今河南兰考一带,姓氏不详,有说是子姓、有说是姬姓,叔庆父鬲铭云“叔庆父作叔姬尊鬲”,这个叔庆父为叔姬制作了一个鬲。但我们不知道叔姬是他的妻子还是女儿,如果是妻子的话,按照同姓不婚的制度,戴国可能是子姓;如果是女儿的话,那么戴国就只能是姬姓了。戴国之后当为戴姓,不过宋国的宋戴公之后也立戴氏,其繁衍应比戴国之后旺盛。

戴国的历史记载少得可怜。前713年,郑庄公会合鲁隐公、齐僖公攻破宋国的郜城、防城,并把两座城池让给鲁国。宋国趁着郑军在和鲁国交割两座城池的时候,联合卫国发兵攻打郑国,并让蔡国攻打郑国的附属戴国,断绝郑国的援军。蔡国很快将戴国攻克,郑国虽然大军在外,但国内也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挡住了宋、卫两国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郑庄公听此战事,连忙从鲁国赶回来救助。宋、卫两国攻破不了郑都,只能退守戴国。郑庄公马上包围戴国,郑庄公何等人物?戴国很快被郑军攻破,三国军队都被俘虏,戴国也就这样莫名其妙被灭亡了。

滑国

国名:滑

方位:今河南滑县到偃师

姓:姬

建立:西周初年?

灭亡:前640年灭于秦穆公

主要人物:滑伯

滑国,也是郑国附近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滑县到偃师一带。不过滑国却没有在春秋初期被郑国吞并,而是成为郑国的附庸国。前691年,鲁庄公带领护卫进入滑国,想叫郑厉公来商量援救纪国的事,但被郑厉公以国内动乱拒绝了。前678年,滑国国君滑伯和参加了齐国召开,宋、鲁、陈、卫、郑、许、滕等国参与的幽地之盟,正式成为了齐桓公集团中的一员。但随着之后齐桓公去世,滑国只好又重新投靠了老大哥郑国。到前640年,滑国不知道为什么对郑国不爽,转而投靠郑国的敌人卫国,以致郑国的大夫公子士、泄堵寇率军攻入滑国。滑国果然滑头,马上就投降了,郑国见它听话,倒也没灭它,但滑国转个背又滑向卫国了。

四年之后,郑国再一次派公子士和泄堵俞弥进攻滑国。此时天子周襄王实在看不下去了,在老子眼皮底下打打杀杀成何体统?于是他派伯服、游孙伯去请求郑文公不要进攻滑国,但郑文公很嚣张,非但没听话,反而绑架了伯服和游孙伯。周襄王大怒,但是自己的高祖桓王都输给了郑文公的爷爷庄公,自忖不是郑国的对手,居然找了狄国军队进攻郑国。狄人果然强悍,攻破了郑国的栎城。这下郑文公害怕了,只好停止了对滑国的军事行动。此后十余年滑国在史料中都没有记载,直到前640年,滑国的末日终于到来了。有趣的是,灭亡它的并不是旧爱郑国,也不是新欢卫国,而是大老远跑来的秦国。秦国为什么要灭滑国呢?

原来在这一年,诸侯霸主晋文公去世。秦穆公逮住这个机会,打算出一把中原,来实施一下霸主梦。要征服中原首当其冲的便是郑国,于是秦穆公派大夫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奔向郑国,路过滑国的时候碰到一个人。这个人身份很特别,是个商人。其实郑国作为一个新兴国迅速崛起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的雄才大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重视商业,郑国处于中原枢纽地带,这使得郑国迅速富裕。而郑国的商人也很感激国家扶持经济的政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秦军这次碰到的这个商人,就是郑国人弦高。他当时正准备去成周做生意。一看秦军的架势,知道自己国家要不妙了。

他知道现在回去怕是来不及了,于是弦高决定先派随从回国向郑穆公报告,自己淡定自若地送给秦军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主帅孟明视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军队要经过我们国家,特意派我来犒劳贵国大军。我们国家不富裕,但为了让贵国军队住下,我们已经预备了一天的供应;如果您要离开呢,我们也准备了一夜的保卫。”孟明视一愣,原来郑国已经做好准备了!那我们这支远征军又怎么能啃下来呢?秦国当时还有三个大夫杞子、逢孙、杨孙驻守在郑国,这次准备里应外合,那边厢郑穆公收到报告后,派人去看这哥仨,发现果然都在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对他们说:“你们住这么久,我们的粮食和牲口都没有了,要不三位去我国的苑圃自己打猎?”这哥仨情知阴谋败露,慌忙逃跑。

这样一来孟明视更觉得无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连包围都没有内应了!于是他决定班师回朝,但是不甘心大老远跑过来就走,于是顺手把可怜的滑国给消灭了。不过秦国灭滑的意义并不太大,因为滑国距离秦国本土实在太远了。所以秦国实际上免费地为晋国做了一次前锋,而滑国后来就成为晋国的滑城了。现在河南偃师的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有春秋滑国故城遗址,该遗址位于一片平地上,其东北和东南靠山,而平地向西北扩展与洛阳盆地连接。三面环山,不失为小国建都的理想之处。然而小国毕竟还是太弱,在列强争霸时没有老大保护就只能面临被吞并的结局。

共国

国名:共

方位:今河南辉县

姓:?

建立:?

灭亡:春秋初年灭于卫国

我们注意到,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认为洪水其实是一种象征意义,其实就是人作为胚胎阶段周围的羊水。也有人认为洪水其实是存在的,渔猎社会和畜牧社会人口多迁徙,可以不用惧怕洪水;但在农耕初期还没发明水井的时候,民众只能依靠水定居,这样一来降水量一增长就会对人民和土田造成灾害。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比前一对说法相对可靠。可是我们又可以思考另一个问题:洪水为什么叫洪水?我们又可以想象,上古的水神共工和洪水是否有联系?实际上,洪就是共,洪水最早只是流经共地的一条河水。

共地在现在的河南辉县,共水属黄河流域。虽然共水不是黄河流域的主干,但这一带却是整个黄河水系水灾最频发的地区。为什么呢?因为黄河在上游主要流经高原和山地,曲折蜿蜒、水流平缓,不能造成大患。但是到达河南省东部的时候,黄河忽然落入平原,所以才容易造成灾害。实际上共水只是在这里注入黄河的一条小河,但古人却认为造成灾害的是共水而非黄河,所以“洪水”就成了大水的代名词,后来把“洪”字理解为大,但“洪”的本义却应该是“共”。而共工就是上古共国的国君,或者说是共国的祖宗神。那么,我们就来说说共工的故事。

《左传》记载:“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说明共工这个氏族是以水为标志的。《国语》记载:“共工之从孙四岳佐禹。”姜姓四岳是共工氏的旁支,那么共工大概也出于炎帝,但不知为何共工在历史上一直被当作恶人。据说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失败,就生气地一头将不周山给撞倒,结果是“天柱折,地维绝”,西北方的天空变倾斜,以致日月星辰都落向西方,而大江大河却都奔向东方,女娲就赶紧跑出来补天,天才没有继续倒塌。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共工族遇到了大洪水,共工的方法是把高地铲低,把低地填高。根据徐旭生先生的考证,实际上就是修筑土围子的堤防,其实和后代的鲧如出一辙。这种早期防水措施没有达到效果,这给共工氏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

《周书》记载:“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共工氏的灭亡不仅有天灾,更重要的还是政治紊乱,于是有唐氏借此机会灭亡了共国。但按《史记》的说法共工又是一个人物,他加入了以唐尧为首的部落联盟,担任联盟部落的工师,但是他因治水失败被舜定为四大恶人(四凶)之一,而流放到北方的幽陵。共工族首领虽然被流放,但共工族却又“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于是大禹先是治理洪水,接着又发动了对共工的战争,打败了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