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古国志
3066700000009

第9章 华东古国(8)

有穷国的强大,引起了邻国逢国的嫉恨。有意思的是,这个逢国不但和后羿有关,和我们另一个老熟人吴刚也有关。原来吴刚又叫吴权,是吴国首领,吴刚外出修道三年,回来后却发现妻子和逢国国君伯陵私通,甚至连孩子都生了。吴刚无比气愤地把逢伯陵从床上揪下来,砍了。这一砍不要紧,原来这位伯陵兄是个十足真金的官三代,炎帝就是他爷爷。炎帝判了吴刚无期徒刑,对外谎称贬去月宫做苦力了。这个逢伯陵就是逢国的缔造者,逢国在现在的山东临淄。这时候的逢国国君叫逢蒙,逢蒙假装要向后羿学习箭术,却在一次游猎中射杀后羿。

嫦娥奔月则可以理解为嫦娥回到了拜月的娘家部落。嫦娥的娘家是娵訾国,娵訾国有公主常仪嫁给尧,生了帝挚。据说常仪发明了占月术,所以有人怀疑嫦娥就是常仪,并非是后羿的妻子。嫦娥为后羿妻子属于后出的说法了。当然,这些问题已经不可能考证清楚了。十日国据说在现在的山东日照,现在那里有个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其中有太阳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日晷等许多崇拜太阳的遗迹。

在帝尧的后期,有穷国出了个叫穷奇的人,大概也是有穷国国君。这个穷奇人品不好,据说他不忠不信、任用奸邪、诬陷忠良,在舜掌权的时候被划为“四人帮”,与帝鸿后人浑沌、颛顼后人梼杌、缙云后人饕餮齐名。于是舜把穷奇抓住,流放到了北方。穷奇更是被演化成一种凶神,《山海经·海内北经》说他长得像老虎,又有双翅膀,能通人类语言,每次碰到有人争执,往往把忠信一方从头部开始整个吃掉,知道某人忠信,也会把某人鼻子咬掉,但若知道某人奸邪,他反而会猎取野兽赠予某人;《山海经·西山经》里又说穷奇长得像牛,有一条长尾巴,但是叫声又像狗,行为和《山海经·海内北经》的穷奇一样,也是是非颠倒的凶兽。

不过在有些资料中,又把穷奇当作仁兽。比如《后汉书》说穷奇是食虫兽,可能是根据穷奇是好人的说法演变的,在《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中,舜放逐四凶被认为是剪除尧的羽翼,为自己篡位做准备。禅让说与篡位说孰真孰假?应该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这里我们不多讨论,但是穷奇和舜有摩擦是很清楚的。可能就是经历此次事件,有穷国和华夏联盟关系破裂。但是尧、舜、禹、启都是一时贤君,有穷国倒也奈何不得。一直到夏启之子太康的时候,随着东夷与华夏矛盾的增加,有穷国终于逮到了报仇的机会。

俗称富不过三代,太康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三代,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会。这位花花公子尤其喜欢田猎,有天就离开家里跑到洛水以南打猎,一百多天没有回家。这个信息,被有穷氏首领后羿捕捉到了。后羿趁着太康久出不归,带领部队驻扎在洛水北岸,封锁了太康回国的路线,太康没有办法,只好逃到阳夏去了,那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太康县,后来出了个革命领袖吴广。太康出奔后,后羿又迅速拿下了夏朝的都城(今河南登封),太康五个弟弟也被从都城赶出去,高富帅一夜变成穷屌丝,这五人非常郁闷,作了首《五子之歌》,幸亏同姓的斟国收留了他们,并和另外一个同姓的斟灌国共同立其中之一的仲康为君。

而后羿自己相当于坐上了领袖的位置,并且灭了夏朝大臣伯封,抢了伯封的母亲玄妻。这个玄妻虽然是半老徐娘,但却是风韵犹存。她本是有仍国的公主,嫁给夏朝国家大剧院院长(乐正)后夔,生下伯封。据说她的头发乌黑亮泽,可照人影,在没有飘柔的年代一头秀发确实可以加分。玄妻因为美丽导致儿子被杀、自己被后羿霸占。后羿虽然成了夏朝的实际领导人,但他却比太康更差劲,他一方面铲除夏朝忠臣,比如给掌管天文历法的羲和安上酗酒不上班的罪名,派亲信胤侯攻灭了羲和。另一方面不用贤臣武罗、伯因、熊髡、尨圉,反而重用伯明氏后寒驱逐的古惑仔寒浞。

这个寒浞虽然是后羿的干儿子,但却非常觊觎后羿王位。他对内献媚和后羿的妃子纯狐搞好关系,对外广施财物给文武百官,并教唆后羿经常外出田猎,自己渐渐获取了人心。后羿仍然不知悔改,在一次回国的路上被寒浞的亲信杀死。凶残的寒浞还把后羿煮熟交给后羿儿子吃,后羿儿子不吃,又被寒浞杀害。寒浞自己又登上了盟主的宝座,把儿子寒浇封在过国,寒豷封在戈国,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寒浇力大无穷,据说能在旱地划舟,寒浞对夏朝政府依然看不惯,令寒浇灭亡了斟灌和斟两国,杀了此时的夏朝国君夏相(仲康之子)。

相的妻子后缗怀有身孕,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娘家有仍国,在娘家生下了相的遗腹子——也就是少康。一晃又过了十多年,寒浞探听到了长大的少康在有仍氏担任牧正,马上又派兵杀了过去,少康为了避免祸及外公家,只好暂时逃到有虞氏,有虞氏的国君虞思很喜欢他,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全力支持他夺回夏朝盟主之位。少康也没有闲着,他联络了夏朝的遗臣伯靡和斟灌氏、斟氏的遗老们准备反寒复夏。

寒浞也和后羿一样,搞阴谋政变有一手,但坐上王位后就淫乱不堪。少康派遣了女艾去过国做间谍(女是姓,通“汝”,不是女间谍),儿子季杼去戈国做间谍,刺探有穷国的情报。于是少康终于有一天举起反寒浞的大旗,攻进阳城杀死了寒浞。之后少康又攻入过国杀死了寒浇,季杼也在戈国杀死了寒豷。夏国再次成为华夏盟主,史称少康中兴。混乱的有穷国因而被灭亡。

有穷国作为盛极一时的东夷大国,曾经依靠武力和阴谋夺取了华夷盟主之位,一度建立“穷朝”。但因为政治的紊乱,所谓的“穷朝”很快二世而亡,春秋时代晋国的魏绛、吴国的伍子胥都以此作为反面案例向君王劝谏过。有穷国因为时代太古,没有留下什么考古遗存,只有后人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在日照天台山修的大羿墓和嫦娥墓,向中华民族诉说着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

防风国

国名:防风(嵎夷)

方位:今山东西南

姓:风

建立:远古时期

灭亡:灭于夏禹

主要人物:防风氏

《国语》说过一个故事,吴王夫差攻打越王勾践,摧毁了越国的都城会稽,得到了一块大骨头,这块骨头有多大呢?据说得一辆车才能装下。夫差对此表示非常惊讶,于是想请教大儒孔子,但又不想暴露自己无知。于是就让使者假借出使鲁国的名义,在餐桌上夹着肉骨头,问孔子说:世界上什么骨头最大呢?孔子回答说,防风氏的骨头。我们知道,孔子一直反对“怪力乱神”的,那么,这个防风氏真的有这么大的骨头吗?

其实大家对于防风国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传说大禹大会诸侯于会稽,但是防风国首领迟到了,所以大禹杀了他。防风国一般称为防风氏,也是个神秘的古国。防风的意思并不是说它能防止台风,《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我们之前说过“阝”是城池的意思,那么防风氏很有可能其中包括方夷和风夷两支。方夷在哪里现在具体已经不可考,董楚平先生统计过先秦典籍中“防”的名,发现大多数分布在山东西南部。风姓据说是东夷太昊之后,其实在甲骨文中是没有风这个字的,应该作“凤”,即是以凤凰为崇拜对象的鸟夷部落,风夷在哪里具体也不可考,但春秋四个风姓国任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都在山东西南部,风夷可能是四国前身,大概也在这一带。

防风氏因为在山东(封)嵎山一带活动,所以又叫嵎夷;因防风氏一块骨头能装满一车,所以又叫大人之国。其实考古发现,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原始人身体确实较其他地区人为长,但记载肯定是有夸张了,夫差找到的莫非是恐龙骨头?大禹在会稽山(泰山附近)召集东夷诸侯开会,但是邻近的防风氏首领却姗姗来迟。大禹为了杀鸡儆猴,将他切了。根据《博物志》记载,夏臣范成光驾车拉着大禹出巡南海,路过防风氏的时候,防风氏的两个大臣想为故主复仇,于是想埋伏起来射杀大禹。不料当时雷雨交加、双龙升天,两个大臣害怕天谴,于是双双用刀子捅胸口自杀而死。

大禹怜悯他们忠心,于是拔掉他们的刀子,用不死药把他们救活了。但这两个可怜的家伙身上的肉却恢复不了,从此胸口留着一个洞,然后他们后代也遗传这样一个特征,所以被称为贯胸国。贯胸国应该就是《山海经》的穿胸国,穿胸还能活下来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很可能说的是一个胸前有纹饰或者装饰的部落,被当时人误会成了胸膛是穿透的。防风氏之后一蹶不振,之后改称汪芒氏(汪姓之祖)。到了周朝就没有踪影了,很可能分化成了莱夷和四风姓国。《国语》说防风氏到周朝叫长狄,其实长狄是戎狄一支,和东夷防风氏虽然是邻居,但没有关系。

有意思的是,会稽山和防风氏最早都是在山东,但后来记载却都移到了浙江,很可能是夏人一支南下建立越国的原因。现在浙江很多地区都流传着防风氏的传说,德清县还有封山、嵎山,山东反而鲜有防风氏的记载。比如有些传说就对大禹杀防风氏进行了完善,大禹怎么杀身长三丈的防风氏呢?绍兴县的传说是大禹搭了一个高高的刑台,让防风氏首领跪下,刽子手站在刑台上砍防风氏的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绍兴型塘;东阳市的传说则是大禹比防风氏还高三分,是大禹亲自行刑的。而且都说防风氏迟到的原因是贪睡导致山洪暴发。但是在德清县防风氏则是因为治水才迟到的,大禹反而成了是非不分的暴君了。

现在浙江德清的防风山(封山)还有重建防风祠,据说最初建于西晋初年。最后说一件民国史上关于防风氏的有趣的事。原来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当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所以规定凡是祭祀鬼神的庙宇一律拆除,而祭祀先人的祠堂却可以保留。所以防风祠可以保留,但是土地庙是要拆毁的。当地人为了维系对土地神的祭祀,给土地庙换了个马甲——防风祠,于是出现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防风祠”,一时传为笑谈。

郯国

国名:郯(炎)

方位:今山东郯城

姓:嬴

建立:远古时期

灭亡:前414年灭于越王朱句

主要人物:郯子、郯子鸪

在儒家经典《二十四孝图》里有三个君王,其中“孝感动天”的虞舜和“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广为人知,另外一个“鹿乳奉亲”的郯子却鲜为人知。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子”不是他的名字也不是对他的尊称,而是代表他蛮夷国君的身份,他的名字已经失传了。更为难得的是,这位国主不仅是大孝子,也是大学者,居然还做过圣人孔子的老师。那么,郯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郯子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君呢?

郯,在金文中作“炎”,有人因此认为炎帝就是郯国的始祖神。实际上炎帝是西羌始祖,炎帝、黄帝之称来自五行说,和郯国、黄国(均为嬴姓)无关。蚩尤打败炎帝后也一度被称为炎帝,精卫就是蚩尤之女,但这是来自后人的追述,蚩尤是九黎国君,和郯国恐怕没有联系。郯国与秦国、徐国一样,是东夷少昊之后;立国在现在的山东江苏交界,都城在今天的山东郯城。

郯国在西周的资料非常少,仅有两件青铜器令簋和召尊可以透露若干信息。原来周公东征后,郯国降服于周王朝。因为郯国处于山东与江淮之间,东向大海、南面强徐、北控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所以成为西周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大概周昭王(成王孙子)时代,昭王曾经从郯国出发进攻徐国;大臣伯懋父(卫国国君康伯)也长期以郯国为控制东夷的根据地,并且赠送白马给大将召;后来这个召开着马车征徐大获全胜,所以制作了这个召尊来纪念领导赏马一事。

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败,郯国逐渐沦为北边鲁国(今山东曲阜)的附庸。前605年,郯国和邻居莒国(今山东莒县)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争执起来,两个大哥齐国和鲁国出面劝架,郯国识相地住手了,莒国却还想动手,结果被鲁国教训了一顿。这段时期鲁国和郯国关系非常好,鲁还把公主嫁给了郯君;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郯君把老婆赶回娘家了。之后吴国兴起,郯国又一度归附吴国,但又被鲁国联合晋国、邾国争了回去;前526年,齐国南下降伏徐、莒、郯,但郯君转个身又朝拜鲁君去了。

此时的郯君正是郯子。据说他还是太子的时候,父母年老患眼病,药非常特别,居然是鹿奶。于是郯太子亲自为父母去采集鹿乳,但他生性善良,不忍心猎杀小鹿(或者根本是四体不勤猎不到);于是想了个办法——打入鹿群中做无间道。他披着鹿皮先慢慢和鹿混熟,然后趁机挤奶。有一次还差点被猎人当鹿射死,吓得赶紧变回了原形,从而留下了“鹿乳奉亲”的美名。

郯子这次到鲁国,鲁昭公请他吃饭,鲁臣叔孙昭子作陪。叔孙昭子问道:“您的祖先少昊为什么要用鸟作为官名呢?”郯子说:“从前,黄帝用云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云作为官名;炎帝用火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火命名;共工用水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水命名。太昊用龙纪事,所以各部门都用龙命名;我的先祖挚即位的时候,凤鸟正好来到,所以就用鸟纪事,各部门都用鸟命名啊!”东汉的应劭补充道:黄帝的春官叫青云,夏官叫缙云,秋官叫白云,冬官叫黑云,中官叫黄云。所谓的“纪事”可能就是各族的族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