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鸟,掌管天文历法;玄鸟,掌管春秋分;伯赵,掌管夏冬至;青鸟,掌管立春夏;丹鸟,掌管立秋冬。祝鸠,就是司徒;鴡鸠,就是司马;鸤鸠氏,就是司空;爽鸠氏,就是司寇;鹘鸠氏,就是司事。这五鸠是民政长官。此外还有工业长官五雉、农业长官九扈啊!”当时圣人孔子才二十八岁,听说郯子在鲁的宏论后对郯子非常敬仰,还特地向郯子请教古代的官制。郯子无疑给孔子传授了不少知识,长了见识的孔圣人不禁感慨:“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啊!”
我们在徐国的故事中,提到了吴国后与楚国争夺淮夷。前506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孙武攻破楚都。前494年,吴王夫差又降伏越王勾践。吴国成为南方霸主之后,就开始北上与齐、晋争雄,郯国也自然就降服了吴国。前485年,郯国与鲁国、邾国会合吴军伐齐。齐人为了让联军撤退,杀死挑起战争的齐悼公以解释。此后的郯国直到前414年才出现,但是这次出现却是它的葬礼:郯国为越王朱句所灭,郯子鸪被擒。一个国家就这样消失。
如今山东郯城县有郯子公园、郯国故城遗址,郯庙村原有郯子庙、郯子墓,现在郯子庙只剩下五六块字迹磨损的石碑和一棵千年古槐,坐落在郯庙村委会里面;郯子墓则只剩下一片荒凉的黄土上的一块倾斜矗立的墓碑;据说是“文革”期间当地群众挖开了郯子墓,其中一个年轻人把墓碑拉斜,但不久这个年轻人却离奇暴病身亡。对了,奉劝大家去郯城旅游时逛郯子公园和故城遗址就行了,还有马陵山战国古战场;千万不要找郯子庙和墓。请千万相信我,否则您会后悔。
谭国
国名:谭
方位:今山东章丘
姓:?
建立:远古时期
灭亡:前684年灭于齐桓公
主要人物:谭公、谭子
谭国,在《史记》中被太史公与郯国相混淆,实误。《齐太公世家》:“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这个郯应该是谭。谭国是在现在山东济南东南章丘一带的小国,甲骨文里就有谭字,说明其历史悠久。春秋初年,谭国和齐国结亲过。我们很熟悉《诗经》中形容美女的经典名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个美女是谁呢?前面几句有介绍:“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原来她叫庄姜,是齐庄公女儿,卫庄公妻子,齐太子妹妹,邢侯的姨妈,谭公的小姨子。这个“私”就是女子对姐夫的称呼。
谭公的妻子名不见经传,应该也是个美女吧。齐桓公是齐庄公孙子,这样算起来齐桓公还得叫谭公声姑父。但我们知道,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因为哥哥齐襄公被弑,在外国流亡过一段时间;所以尽管公子小白去投靠过谭国,但谭子对这位侄子(或表弟)并不礼遇;更可气的是,等到齐桓公即位,其他诸侯都派人去送花篮什么的祝福下,谭子又不知道为什么不给面子,可能还把亲戚当作乡巴佬看?于是在齐桓公二年(前684),齐国出兵灭亡谭国,谭子逃亡到同盟的莒国,谭国就这样自作自受地挂了。谭子的后代为谭姓,也有的为覃姓。
郭国
国名:郭
方位:今山东聊城
姓:?
建立:?
灭亡:春秋时期灭于齐桓公?
西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出现过“郭伯”、“郭人”,足见西周时期就存在一个郭国。但这个郭国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记载。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来到故郭城,问当地老人:“郭国为什么会灭亡呢?”老人们说:“国君善待善人,厌恶恶人。”齐桓公觉得很奇怪,又问:“那么说郭君是贤君,又怎会亡国?”老人们又说:“郭君善待善人却不能用善人,厌恶恶人却不能赶走恶人,所以才会灭亡啊!”《春秋·庄公二十四年》有“郭公”两字,但这两字之后的部分缺失了。郭公会盟了,去世了,还是亡国出奔了?我们都不得而解了。(鲁)庄公二十四年是前670年,齐桓公十六年,我们可以大概推知,郭国可能就是当年或者之后不久被齐国灭亡的。郭国亡国后,其遗民以郭为氏,但现在的郭姓却大多认虢国为始祖。虢国是姬姓国,文王弟弟建立,虢国的故事很精彩,详见“中南古国”之“西虢国”、“东虢国”。
莱国
国名:莱
方位:今山东莱芜到平度
姓:?
建立:远古时期
灭亡:前567年灭于齐灵公
主要人物:莱侯、莱共公浮柔、王湫、正舆子
在“郯国”一节我们提到少昊的司寇叫“爽鸠氏”,在“薄姑国”一节我们提到薄姑国之前有个逢国,其实在逢国之前还有个季荝家族,季荝家族再往前则是爽鸠氏的地盘。“爽”又作“”,又讹为“”,是一种鹰,体现爽鸠氏是个以鹰为族徽的家族。“莱”应该就是“”,说明莱夷是爽鸠氏之后。虽然之后其地被其他集团占据,但莱夷的分布却极为广泛,山东中部一带基本都有莱夷的足迹。《尚书》说“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淮淄其道……莱夷作牧”,可见莱夷从事畜牧业比较有名,后来渐渐有了城池定所,所以又叫莱国。
周成王时周公东征,灭亡薄姑,建立齐国。虽然薄姑占据爽鸠旧地,但同为夷族又是邻居,两者关系较好,据青铜器显示可能还有通婚。据说当时齐侯的任命书刚交给吕尚(姜子牙),吕尚拿着任命书前往齐地,慢慢悠悠地边走边旅游,半路住在了宋国旅社。旅社老板说:“时机难得而易失。您睡得这样爽,是去封国就任的吗?”吕尚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到达齐国。果然唇亡齿寒的莱侯带兵来争夺齐都营丘,吕尚与莱侯一场大战,将莱军击退。
西周时期,莱国在周天子和齐国的威慑下臣服了周室。根据青铜器师寰簋铭文记载,天子(可能是周宣王)命师寰带领齐国、纪国、莱国等国征伐淮夷,并大获全胜。春秋时期,中国进入天下无主的时代,我们知道齐国的齐桓公是第一个诸侯霸主。当然霸主不是想当就能当的,第一步就是要搞定周边的邻国。当时除了齐国,山东半岛至少还有三个强国:鲁国和东夷的莱国、莒国。以齐国当时的实力灭亡其中任何一国都不容易,反而更可能遭到围攻。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高境界,齐桓公身边有名相管仲,管仲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经济大师。
有一天齐桓公召见了管仲,桓公问道:“莱、莒两国砍伐与种植同时进行,我们该怎样对付他们?”管仲回答说:“莱、莒两国的山盛产柴薪,您可带领新兵们去开采庄山的铜矿冶炼大量铸币,然后我们去大量购进他们的柴薪,把价格抬起来。”莱国国君得知此事后,对大臣说:“钱币是人见人爱的宝物,柴薪在我国是平常的物品,用我国的特产来换取齐国的钱币,不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吗?”结果受到需求的刺激,莱国人民都放弃农业去专事打柴。管仲则命令大夫隰朋撤回挖矿的士兵开始种地。过了两年,齐国方面突然宣布停止购柴。莱国和莒国一下傻眼了。
为什么呢?莱国和莒国不是很有钱吗?别忘了,它们是真的穷得只剩下钱了,因为粮食匮乏,粮价飞涨至每石三百七十钱,而隔壁的齐国因为年年丰收,每石只要十钱。当时的户口制度不严格,大家也没有汉奸可耻的意识,结果莱、莒两国的百姓十分之七流亡到齐国。在那个时代,人口代表的就是军事力量。结果二十八个月后,莱、莒两国的国君都请降了。管仲利用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原理和以农为本思想,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莱、莒两国。鲁国也被管仲用同样的手段购买丝织品而归顺齐国。
到春秋中期,因为中原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兴起,齐国开始谋取向东发展的道路。前602年,齐惠公会合鲁宣公讨伐莱国;两年之后,齐惠公又一次征伐莱国。前571年,齐惠公孙子齐灵公在位,齐灵公又开始进攻莱国,莱国国君派正舆子把一百匹良马和好牛赠送给灵公身边的宦官夙沙卫,靠着行贿这个死太监,齐国才罢兵。齐灵公召见莱国国君莱子,但莱子不敢去。齐灵公很生气,派大臣晏弱(晏子的父亲)在莱国附近的东阳筑城,借以威胁莱国。
晏弱在东阳筑起城池后,又围着莱国都城慢慢堆起了土山,终于慢慢靠近了莱国城墙。前567年,晏弱发动对莱国的总攻,齐军一拥而上,莱国大臣王湫、正舆子带领莱都人和棠邑人迎战齐军,大败。晏弱终于攻入莱国,大夫陈无宇把莱国宝器搬回齐国。王湫、正舆子逃亡到莒国,但是莒国却很识时务地翻脸了,把他们砍了首级送给齐国。莱共公浮柔逃亡到棠邑,晏弱顺势攻破棠邑,把莱共公迁到郳地(今山东龙口一带),再让大夫高厚、崔杼来划定齐人和莱人的新边界。
还有个叫叔夷的大夫参加了灭莱战争,这个人不见于文献,而仅见于青铜器叔夷钟的铭文里,他因为伐莱有功被赏赐莱国的“县三百”和“铁徒四千”,说明莱国也推行县制,但这种县和楚国的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与齐国的县制接近,一个县应该是十户或者三十户人家;“铁徒”则是铁矿工人,证明莱国的冶炼工人之多与冶炼业发达。此外,莱地的音乐也很有名。我们熟悉的齐鲁夹谷盟会中,齐景公献上莱人歌舞,并企图借机活捉鲁定公;结果鲁定公身边的孔子却是个猛人,将这群可怜的莱人以违礼论处当场斩首。
后来齐景公死后,莱族人又跑出来唱歌说:“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什么意思呢?原来齐景公这个人喜欢小儿子荼,让上卿国夏、高张辅佐荼即位,并把其他公子安置在莱。等到齐景公死后,这些公子害怕被弟弟杀害,纷纷抱头鼠窜到鲁、卫等国,幸灾乐祸的莱人就出来边点赞边评论,大意就是说:景公死了你们不参加葬礼,军国大事你们不参加商量,你们这群人,究竟去哪里呢?
《左传》作者对莱国灭亡的评价是:“莱侍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莱国只是仗着谋略,而不务实际,所以才导致了灭亡。莱共公带领族人东迁后又称东莱,东莱成为依附齐国的宗族势力,但是莱人势力仍然很大,至今山东东部的胶东地区还有蓬莱、莱阳、莱州、莱西、莱山、东莱等地名,“东莱太史慈是也”,汉末东吴猛将太史慈就是山东龙口人。
莒国
国名:莒
方位:今山东莒县、莒南
姓:嬴(己)
建立:远古时期
灭亡:前431年灭于楚简王
主要人物:莒兹丕公(期)、莒纪公(庶其)、太子仆、季佗、莒渠丘公(莒子朱)、公子务娄、莒犁比公(密州、买朱鉏)、莒著丘公(去疾)、展舆、瞀胡、灭明、牟夷、莒郊公(狅)、蒲余侯兹夫、莒共公(庚舆)、公子意恢、公子铎、苑羊牧之、乌存
公孙敖抢莒女
我们前面提到,进入春秋以来,因为齐鲁等国对山东半岛的封锁,东夷集团被分成两部分,山东半岛的夷国叫东淮夷,淮水流域的夷国叫南淮夷,其中南淮夷最强的是徐国,而东淮夷最强的是莒国。莒国在现在山东莒县一带。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说“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把莒国和吴楚并列,虽然不免有夸张之嫌,然而莒国确实非常好战,自己在春秋时代虽然不入流,但欺负起其他小国来却毫不手软,甚至先后灭亡了两个国家。
根据《史记》,莒国是嬴姓;根据《左传》,莒国又是己姓;根据《国语》,莒国还是曹姓,其实嬴姓和己姓都是少昊之后,曹姓却是祝融之后,根据莒国的夷族出身来判断,应该认定为少昊之后更妥当。莒国的文明也许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莒县陵阳河发现过大汶口文化遗址。夏代因为文献与考古的缺乏,对于莒国历史也无法推知。商代莒国被称为“虘”,根据商代卜辞和青铜器记载,商朝多次征伐莒国。所谓“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帝乙、帝辛两代与东夷长期作战,其中应该就包括“东夷之雄者”的莒国。因为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东夷身上,结果被周爆了老巢。
莒国在西周金文中又作“筥”,西周时期莒国与周王朝屡有战争。根据史密簋铭文记载,莒国联合虎方(徐国)、杞夷、舟夷、观国、邳国、析国与南淮夷进攻西周东方诸侯,周天子令师俗、史密带领齐军东征,大败莒国等东夷。西周中后期,周天子的视线主要是投向南淮夷,东淮夷的莱国投靠了周王并随从作战,莒国虽然没有追随天子作战的记录,但应该是顺服了天子,双方似乎停止了战争。到春秋初期,莒国还没有忘记自己当年是“东夷雄者”,开始活跃起来了。
前721年,莒国攻破向国,这是《左传》记载的第一起入都的军事活动。起因也很搞笑,原来莒国国君莒子和夫人向姜吵架,向姜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向国。没想到这个莒子是个非常霸道的人,直接率军攻克了向国国都,抢回了老婆。有学者认为,很可能在这次战争中,莒国就顺势灭了向国,向姜的一次负气出走竟然导致娘家被灭,真是遇夫不淑。莒国在鲁南一带的莒县,近黄海;最大的敌人当然就是鲁国。第二年,打仗上瘾的莒子又无理地攻占了杞国的牟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