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巡礼
3069100000010

第10章 建立唯心辩证体系的哲学家

—寻访黑格尔纪念馆和安息地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出生于一个经济上、政治上都极端落后的德国。政治上分裂为约三百个小邦和无数的帝国骑士领地,封建农奴制及小手工业占统治地位,是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散割据的封建君主专政国家。

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欧洲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社会经济剧烈变动的时代。法国大革命不仅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也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1792年西里西亚的农民、纺织工人两万多人起义,在美因兹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统治,成立共和国。

先进的德国知识分子,是德国先进思想的代表,反抗当时德国的封建社会。德国大部分诗人和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开始同情和支持,待到雅各宾党专政阶段,便害怕而采取反对的态度,主张德国实行君主立宪。

黑格尔对法国革命的态度比当时大多数哲学家和文学家,同情更持久些。法国大革命及一系列历史事件,对他的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晚年他的著作《历史哲学》中仍称颂法国革命。

他1770年8月27日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公国的斯图加特。该地西与法国接壤,南与瑞士共界。他出身于虔信路德派新教的家庭,他的祖父是路德新教的牧师,自幼受到法国革命的影响。

他的父亲任税务局书记官。母亲也受过良好教育,曾教他语言,但不幸于1783年去世,黑格尔对母亲终身怀念。

黑格尔的弟弟参与拿破仑远征俄国,1812年阵亡。妹妹于哥哥1831年去世后一年,因患病及精神苦恼自杀。遗书中追述了黑格尔童年及长大后的一些经历。

1777年黑格尔入城内拉丁学校。1780年入文科中学。他于课外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为日后阅读大量文学、哲学作品,并根据希腊文、拉丁文的原材料研究和讲授哲学史打下基础。

他中学时读大量的书,做笔记,写日记。他对历史和哲学有兴趣,认为Schro-Khn作的世界史认真抒述了学者和科学的情况。莱辛、席勒、歌德的重要作品未引起他注意,却喜欢一部平庸的小说《索菲从默墨尔到萨克森的旅行记》。

中学高年级时写的《古代诗人不同于现代诗人的若干特征》,老师评语是“前途未可限量”。毕业论文为《土耳其人文艺与科学的衰落》。

1788年10月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前二年主要学哲学,后三年主要学神学。入学后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而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感到鼓舞。

他与荷尔德林(Friedrich Holderlin1770–1843抒情诗人)、谢林(Friedrich Wilhelm Schelling1775-1843哲学家)同一寝室,为挚友。荷尔德林激发他对世界的爱,谢林使他对哲学发生浓厚兴趣。

他两年修读哲学课程的论文是《人的义务的界限》,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793年毕业论文为《符腾堡教会恢复的困境》。论文通过,评语为“神学有成绩,但看来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毕业后去瑞士任家庭教师。他有时间写文章,有机会练习法语,可以读东家的书,了解伯尔尼的政治和宪法。他写了《耶稣传》(1795),《基督教的实证性》(1796),《德国唯心主义最早的体系纲领》(1796),以及他去世后才出版的《人民宗教与基督教》。他在瑞士仍密切注意法国的事态发展,对雅各宾派的行为持批评与反对的态度,尽管他一生都对革命采取肯定的态度。

1797年去法兰克福,荷尔德林为他找到了家庭教师的职位。他写了《基督教精神及其命运》。

以后对政治经济学有兴趣,读英国经济学家斯图亚特(1712–1780)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

1801年去耶拿,发表《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8月去耶拿大学讲了十个学期课,主要是讲逻辑学和形而上学。1805–1806年第一次讲哲学史,又协助谢林创办《哲学评论杂志》。他的文章认为科学优先于信仰,哲学所占地位比宗教高。

1807年去庞堡(Bamberg)任报纸编辑,其时发表重要论著《精神现象学》。书中认为绝对理念是一切事务和思想的普遍概念,它包括人的思想、精神和理性。精神不存在于人的头脑里,而是与心理程序同在,通过这种心理程序,经验才转化为思维和行动。又认为精神与意识是一致的。他批判了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及谢林的“绝对统一论”,在古典唯心主义哲学领域超过了前辈。在书的序言中对谢林有所评论,观点的不同使两人决裂。

1808年去纽伦堡担任文科中学校长。也给高年班学生上哲学课,主要是讲逻辑学,还介绍精神哲学与自然哲学。

1811年与纽伦堡元老院议员之女玛丽·封·图赫结婚,婚后不久完成《逻辑学》(二卷三册)。两个儿子长大后分别成为历史学家和神职人员。1816年海德堡大学聘他为哲学教授。据说有一次他专心思考问题,竟在同一个地方站了整整一天一夜。另有一次是在雨中散步,一只鞋陷在泥里未发现。他一只脚穿着鞋,另一只脚只穿着袜子往前走。

此时他的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组成的主要著作《哲学全书》出版,在书中对辩证法作了全面和系统的论述,他否定了康德的不可知论,他认为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有矛盾。矛盾会转化而统一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内核,他以对立统一论超越了哲学界前辈。

但他又认为思维是事物的本质,思维即“绝对观念”,创造了世上万物。在思维决定存在的辩证统一论里,黑格尔否定了上帝,以绝对观念取代了上帝,他继承了启蒙哲学家对神学的批判。他的辩证法观点,使他成为康德以来最著名的、也是最重要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

1818年应柏林大学之请,前往任教,途中去魏玛拜访歌德。当年在耶拿时他曾向歌德抒述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歌德出面干涉后才升为编外教授。

于柏林大学,他的政治观点越来越趋向保守。他写的《法哲学理》序言中,提到“哲学主要是或纯粹是为国家服务的”。大学中与他同时开课的对手是叔本华。

他去比利时游览时,特地去滑铁卢吊唁拿破仑。1827年自巴黎回国时再次去魏玛拜访歌德。

1826年8月27日黑格尔56岁生日,28日是歌德77岁生日,学生们为他们举行联合生日祝寿。

1829年于捷克休养地与谢林相遇,五天中不谈哲学。归国时再次绕道看望歌德。10月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

1830年8月27日师生们为他60大寿开庆祝会。纪念章正面为他侧像,背面刻着“信仰与智慧结合”。

1831年国王三世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对《逻辑学》作了修订,写了新序。11月14日病逝,医生称他患霍乱,但他夫人认为是胃病恶化。

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体系,赞扬他建立了辩证法,把哲学引向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他们公开声称是黑格尔的学生,要继续汲取他哲学中的合理部分。

他去世后,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讲稿,由弟子们整理出版:《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等。

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斯图加特时的故居,于1991年辟为纪念馆。该馆重点介绍了黑格尔对世界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影响。六个大房间按不同年代,展出他的画像、他的重要著作、及对他有影响的同时代人物。

一开始展出他父母亲的剪影、斯图加特文科中学的木制模型、和他在图宾根获得的硕士证书。

接着展出他1793年在斯图加特所写《宗教是最重要的事之一》的手稿。对他深有影响的宗教评论书籍是康德的《纯粹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及费希特(Fichte德国哲学家1762–1814)的《一切启示之评论随笔》。1795年在瑞士他写了《耶稣传》及瑞士游记。

1796年荷尔德林写信给黑格尔,希望他去法兰克福。馆内展出荷尔德林的剪影和他的小说《希佩里昂》(Hyperion),该书在黑格尔的图书室中发现,很可能是荷尔德林送给他的。

黑格尔1798年写了二本政治小册子,《关于瓦特邦(Waadtland)与伯尔尼城(Bern)先前国法关系之密信》,原为一法国人所作,因观点一致,黑格尔将之译为德文。另一本为《符腾堡(Wurttemberg)的地方长官必须由市民选举》,朋友们劝他不要发表。

1801年于耶拿出版的《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是黑格尔出版的第一本书。黑格尔于耶拿时与歌德接触多,写过信寻求新职。于柏林时也常去威玛,歌德请他在威玛当过一年教授。这里展出黑格尔、谢林的铅笔画像及歌德的雕版画像。

展出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他编辑的《庞堡报》及《谁抽象地思考》一文的手稿。

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是他在海德堡大学授课时的用书。

以后在柏林,他出版了《法哲学基本大纲》(1821)作为教科书。《法律之哲学》书上有两处他备课的字迹。

世界历史哲学方面,展出他讲授世界历史哲学的笔记(1830年讲学用)。《历史哲学讲演录》(1848第三版)系他的长子出版。丹麦作家安徒生在自传中提到他年轻时夜间读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在柏林的最后岁月,他是柏林大学的基石。1827出版的《科学评论年报》,出版委员会即是在他家成立的。他也重新修订了《逻辑学》。

他的社交生活也是多彩的。他爱去剧院,可遇见艺术家、音乐家、演员和政府官员。他也参加沙龙和学生们的庆祝活动。

他的终身遗憾是未能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他的墓地在柏林的Dorotheenstadtisher公墓,按照他的愿望安葬在费希特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