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3073100000015

第15章 伟大是熬出来的(1)

什么是伟大?伟大是坚持,伟大是坚韧不拔;伟大是管理自己而不是管理别人。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冯仑认为,伟大的人是一种有理想的人,是用足够的毅力坚持并管理自我,同时和对的人一起坚持下去成就事业的人。

理想才是伟大的真正起点

理想是什么呢,理想是黑暗最尽头的那束光芒。没有这束光芒,人就会在黑暗中死去;有这束光芒,人才能忍受这个痛苦。——摘自2008年2月26日冯仑文章《大时代的小访客》

苏格拉底曾经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作为学者和商人的冯仑极为看重理想的价值。在多年的商业生涯中,冯仑多次谈到“理想”,并强调坚持“理想”是一切成功者共同具备的素质,商人也不例外。

冯仑对于理想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理想是一种力量,可以转化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无限的毅力。冯仑这样写道:

许多成功的人都是乐观主义者。乐观来自哪儿?主要是我们得有一个信念,看到未来理想实现时候的光芒。登山途中,一想到看到山顶的时候,脚下的每一步艰辛你都认为是值的。理想可以转化为一个人乐观主义的精神和无限的毅力。

据说,冯仑的钱包里一直装着阿拉法特的照片。冯仑为什么会对阿拉法特如此崇敬呢?因为阿拉法特就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不已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和平,阿拉法特曾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阿拉法特几十年间天天睡觉都要换地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这是因为理想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毅力。虽然,国际各界对于阿拉法特的政治道路褒贬不一,但是,他坚持理想的品质,毫无疑问是令所有人敬佩的。

在冯仑看来,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很重要,15~20岁确定自己的理想,决定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内心的英雄目标是什么。20~25岁扎堆交友,开始进入社会,你跟什么人在一起最后会决定你的一生。在这两个时间段,第一阶段毫无疑问更为根本,对于人生的大方向起到了基础的作用。理想的确定,就像是确定人生海洋中的航标,不管中间经历多少跌宕起伏、千回万绕,都会向着这个航标前进。

冯仑曾以柳传志为例,说明理想的重要性。柳传志的理想,是把联想做成中国最好的企业,所以,当他和他的合作者处得不愉快时,他果断地选择了牺牲,把最好的房子和汽车都给了合作者,而他自己为得到管理人的权利,宁可什么都不要。也许会有很多人认为柳传志这样做不值得,但是这源自他内心深处的理想,也就是源自一定要把联想做成中国最好企业的志向,让他毫不犹豫地这样做。这样的理想,使柳传志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

对此,冯仑评论道:

老柳……对理想的追求是真诚的……男人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理想,什么都豁出去了,牺牲到这个份上还不成功,那天下就没有什么能成功的了。一个奋斗的男人的一生,是雕刻自己的一生,同时也是摧残别人的一生。他像刻萝卜花似的,一刀一刀把自己雕得很好,越从远处看越伟大,越走近越觉得可怕。

事实上,冯仑对柳传志的评论,也可以看作冯仑的自我表达。冯仑曾经是一个书生气很浓的人,现在虽然表面看起来斯文,但内心却是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让他发生这种蜕变的,正是理想的力量。年幼的理想正是冯仑今天成功的真正起点。

伟大是一种状态

伟大是眼光、毅力、胆略、艰苦奋斗、大义凛然。

伟大是个美学命题,但我理解伟大往往是激励一个男人一生故事的主线,这是一个梦想,所以伟大首先是一个梦想。——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理想,再加上毅力,会使人逐步走向伟大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树立理想,坚持理想,实现理想并“熬”到伟大境界的过程。冯仑经常谈到“伟大”这个词,每当他提到“伟大”,必然不会缺少“熬”。他总是把“伟大”与“熬”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强大的思考能力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伟大是熬出来的。

冯仑认为,伟大可以促进一个人或一家企业不断地成长、进步。他对伟大的人非常佩服,如阿拉法特,并把伟大的人视为学习的榜样,如柳传志等。冯仑认为,伟大是眼光、毅力、胆略、艰苦奋斗、大义凛然。大义凛然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无所畏惧。

伟大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的状态、自由的状态、创造的状态、荒诞的状态,以及自我观察中的一种喜剧或悲剧角色。凡是伟大的人,他的内心都是极度自由的,都不希望被一种现存的格局所束缚。有很多企业家,你看到了他功成名就之后的样子,认为他很伟大,但是在那之前,他心中一直藏着反叛的种子,时刻渴望拥有自由。只有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你可以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和谁一起做。如果没有自由,那也就谈不上伟大。所以说伟大的人都是自由的,他的内心、行为都处在自由这种状态之中。冯仑也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从他的公开日记中就能看出来。

除了自由的状态,伟大还是一种创造和荒诞的状态。伟大的人不会墨守成规,他会创造一些新的规则、新的是非标准、新的机会选择。伟大还是一种荒诞的状态,伟大的人在思想深处、行为方式上都有一种荒诞感,这也正是他们有异于常人,能够被称为“伟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冯仑把伟大看成男人内心的一盏明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将会在人的一生之中发挥作用。他认为,这颗梦想的种子应该在15岁之前就萌发在内心深处,如果15岁时仍然没有发芽,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也就不会取得什么成就了。因此,冯仑曾说:

我遇到的生意场上的人,他们的故事逻辑的展开实际上都与他们15~20岁的梦想有关,和他们心目中英雄的形象如何拷贝到他们一生中有关,他们会不断地变,做这个做那个,但逻辑不变。我们那个时候最容易有的梦想就是改造中国,一会儿有个机会让你去改造,然后不行了,但另外又有一个机会,于是继续改造。我经常会碰到80年代的精英,不停地从这里那里冒出来,最后又都走到一起了。

伟大的梦想会使一个男人不断地奋发图强,尽管会遇到坎坷和挫折,但只要梦想不变,那么他就不会被打败。这样的男人有一种力量,会让人肃然起敬,而且即使再大的痛苦都无法让他畏惧和退缩。

有人认为人生要修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吃饭睡觉,修个没心没肺;第二种境界修正经正常,正经正常是指该正常的时候正常,该正经的时候正经,能够自如地扮演日常的角色和其他角色;第三种境界是修善恶是非,不仅按照正常的是非标准来观察问题,还要能创造一个是非标准,这就是极度的自由。当然,这种境界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但能够做到这个境界的人一定是伟大的。冯仑认为,人逐步从生存阶段的自由到了一个角色上的自由,最后达到是非标准的自由创造,就是一个从平凡到伟大的过程。所以说,伟大的状态必然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伟大还是一种创造的状态。冯仑说,自由一定不会遵循常规,会创造一些新的规则、新的是非标准、新的机会选择。冯仑在他的专著《野蛮生长》中写道:

所有的人只有两种人生,一种是95%的人按照普通人生存发展的一般游戏规则去做,25岁要结婚,27岁生孩子,当了爹妈以后带孩子学钢琴,配偶下班得回家,节假日陪孩子,这就是正常。按这套规则下来,基本有个安全感,能正常生存。但还有5%的人有第二种人生,这些人创造生活、改变命运、挑战未来,比如大导演张艺谋下班要回家,人们会觉得张艺谋不正常。他们已经过了正常的线,他们的是非标准已经进入了另一个状态。这些人我们认为是在创造。超越常规造就了张艺谋的伟大。如果他下班回家,他没有创造,还是正常的生活状态,大家会认为他平凡,会说他是人而不是平易近人。

我们常用“平易近人”这个词来赞扬别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承认他已经不是“人”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伟大就是不按常规的人生对付日常的生活状态,那么在工作上他才能够有伟大的创造,比如创造商业奇迹、科学发明等,不管哪个,被我们称之为“伟大”的人肯定是做了别人没做到的事。

伟大的另外一种状态是荒诞的状态。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观察到。伟大的人都有一种荒诞感,都是别人觉得他伟大,但他自己却认为很荒诞。伟大的人都会有一种深刻的自由状态,同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会把自己放在历史长河中观看自己,知道自己在演什么。他不会按照大家给的角色去演,因为他觉得那样做非常浅薄。他们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所以不会受到别人吹捧的影响。因此冯仑说,伟大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的状态、一种自由的状态、一种创造的状态、一种荒诞的状态,以及自我观察中的一种喜剧或者悲剧的角色。

毅力是时间的函数

在企业家的生涯中,与时间相伴的一种东西叫毅力。毅力是时间的函数。崇高而远大的目标,特别能够激发人的奋斗热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也锻造着不断坚持的毅力。——摘自冯仑文章《赚钱以外的功夫》

理想确定后,有没有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毅力说起来容易,但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把它做好。简单来说,毅力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在企业家的生涯中,它是一直与时间相伴的东西。冯仑把毅力比作时间的函数,他说,崇高而远大的理想,特别能够激发人的奋斗热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也锻造着不断坚持的毅力,在《赚钱以外的功夫》一文里,冯仑特意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在做了三年的时候垮掉了,大家可能把我们随意看待。当我们30年还在这儿的时候,大家开始有一些敬意。当300年后这个公司还在的时候,大家开始顶礼膜拜。所以时间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它可以考验你的价值观和做人的姿态。中国历史传统中,没有把事往快里办的办法,这些传统大部分都教我们把事往慢里办。因为通过慢能够把事做好,所以叫事缓则圆,以缓找到方法,以圆作为皈依,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所以你要有毅力。

在冯仑看来,毅力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是在不断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逐渐磨炼出来的。先有理想和志向,然后才有毅力。冯仑指出,毅力并不是一种本能,人之所以需要毅力,目的是追求成功、实现理想,成就伟大与光荣的人生境界。然而,在人类历史上,所有与伟大和光荣联系起来的词汇,都是在感觉器官上非常痛苦的事情,比如说要刻苦忍耐、帮助别人、高瞻远瞩、勤勤恳恳、忍辱负重,这些词没有一个是快乐的,感官上都很痛苦,并且与人的本能是相反的。而与罪恶相关的词汇,在感官上都是放松的,比如吃喝嫖赌、纸醉金迷、有仇报仇等,在感官上都是放,不是收;都很舒服,不是痛苦。所以,毅力,意味着要和本能战斗、要和本能对抗、要和不舒服的事为伍、要和舒服的人和事远离,这样才能变成有毅力,否则不能理解什么叫毅力。人家天天大吃大喝,你也大吃大喝,这不叫毅力。

那么,靠什么才能战胜这些本能呢?冯仑认为,理想和信念可以战胜这些本能。古人说“人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方有坚韧不拔之力”,由此可见,毅力来源于志向。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几十年,那么多革命者能够扛下来而且逐步获得胜利,靠的是理想、信念。也就是说,在理想的引导下,坚持理想,最重要的就是:第一,要有光明的理想引导自己;第二,要耐得住时间的考验;第三,要在黑暗的隧道中找到有价值的伙伴。三点全都具备,才是毅力真正的含义,否则这个毅力就是死扛、傻跟、硬扛,也不一定成功。关于理想与毅力的关系,冯仑还做出过如下解释:

当理想引导你的时候,你才能坚持。很多人没有理想的引导就吓死了,他恐惧呀。还有一种是在弄清自己有多大的体力前,自己就放弃了,也许他再折腾一下就出去了。还有更多的人,他一开始就没有这个准备,走到一半又回去了,他不再往前走了。所以只有少数人,心里头看到了光明,并被这个光明引导,才一直不屈不挠地往前走,最后走出来。这种人很少。

现在很多想要创业的人,特别是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往往缺乏为理想不断坚持的毅力。《北京青年报》上曾发表的文章《冯仑:创业需要两件事》指出,现在的年轻人太相信聪明,相信取巧和走捷径,不太相信毅力,喜欢把大道理留给别人,把小道理留给自己。如果能反过来,把大道理留给自己,把小道理留给别人,那一定会非常了不起。如果把“你去干吧,让我歇会儿”变成“你歇会儿,让我去干”,这样坚持20年,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没有人能够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