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冯仑给年轻人的11堂成功课
3073100000016

第16章 伟大是熬出来的(2)

毅力在冯仑经营万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认为与万通“谈恋爱”是他一生之中最难忘的时光。有时人际关系方面的事情会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为此他经常去读《道德经》,以便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求慰藉。他说,《道德经》对他的世界观影响很大。他还说,他不看表面强悍的书,而是看《老子》、《庄子》那样终极强悍的书。一般人都有体会,如果不是做专门的研究,普通的读者很难读懂《老子》、《庄子》。冯仑在读这些书的时候,既是缓解压力,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是在磨炼自己的毅力。

冯仑和许多成功企业家的经历,毫无疑义地告诉人们,仅凭小聪明、靠投机取巧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只有靠顽强的毅力、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

伟大实质上是一个基因。我们观察伟大的时候往往把因果关系颠倒过来。比如人们通常认为柳传志今天能做出这些成就是因为他伟大,事实正好相反,因为他有伟大的基因,今天就会有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原因恰恰是他伟大基因发育的结果。——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在冯仑看来,伟大实质上是一个基因。那些伟大的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取得非凡的成就,而是因为他有伟大的基因,人们很多时候都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正是有了伟大的基因,所以人才会变得伟大。伟大是一个理想,与人们通常说的梦想有所不同,理想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说伟大是一个基因。一个人如果拥有伟大的基因,然后用一生的时间按照这个去做,那么他就会变得伟大。

冯仑认为,伟大这种基因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像共产主义和宗教狂热一样。这种意识形态的基因会根植于人的内心,让人做出疯狂的事情。印度的圣雄甘地就是因为这种基因才会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

伟大的基因也是一种感情,这种情感有时候是偏执的。甚至有人说,不偏执就难成伟大。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句台词,叫做“不疯魔不成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冯仑说,一般人都会把小道理留给自己,把大道理留给别人。而伟大的人不会那样做,他们会把大道理留给自己,把小道理留给别人。关于这一点,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举例进行了说明:

比如我们讲的奉献,平凡的人总是让别人奉献,自己偷偷地索取;而伟大的人真的把这当真,于是他真正地奉献,就像柳传志,我什么都不要,但是我要一个可以领导你的权力,领导组织的权力,通过领导组织的权力,我的梦想得以实现。

由此,冯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物或成就伟大的事业,一定得拥有这种感情的基因,具体表现在把所有别人不信的大道理都搁在自己身上,于是你就不跟所有的人争,争即不争,不争即争。这正如《老子》里说的一样。

他的意思是不争别人要的不伟大的东西,应该争一个伟大的资格,而伟大资格的前提就是我都奉献了,得到了别人都不要的、扔掉的大道理,最后结果就是我永远都在别人上面。不争小利争前途,不争局部争全局,不争现在争未来,这才是真理。当一个人拥有未来,拥有整体,拥有管理领导的权力,又何愁没有一个伟大的未来?而普通的人往往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只争现在不争未来,只争具体不争原则,只争一个具体角色的快乐不争整体的自由度,所以他永远也领导不了别人,只能被别人领导。所以伟大表现为领导者和所有被领导者争的东西不一样。

永远做自己的管理者

据我观察,伟大就是管理自己。过去,我们老以为伟大是领导别人,这实际是错的。当你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你便失去了所有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伟大首先在于管理自己,而不在于领导别人。——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在冯仑看来,伟大首先表现为管理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冯仑说,他以前总以为伟大是管理别人,其实这是错的,伟大是自己管理自己。因为当一个人不能管理自己的时候,他也就失去了所有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当一个人走向伟大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管理好,包括自己的金钱、周边的人脉、社会关系、自己的行为等。只有把自己管理好了,才有领导别人的资格,别人才会听你的话。

亚当·斯密认为,企业家天生具有追求财富的动机,他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企业家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学会控制和约束自己的欲望。很多企业家的失败就是因为缺乏自律精神。

在管理自己方面,王石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人。有一次,三九的老板赵新先介绍很大一块地给万科做别墅,他对万科的老总王石说,地给你白使,做完后分钱,不要地钱。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王石看完后就拒绝了他,并对他说,万科没做过别墅,不擅长。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王石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仍然能够做到自律,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品质,万科才能在经济大潮中一直在地产界处于领先地位。

其实王石的自律还表现在很多地方。王石特别喜欢爬山,他只用了5年时间就把七大洲的最高峰爬完了,此外还有南极点和北极点。冯仑经常和王石一起去爬山,所以他发现王石有很多异于常人的地方。冯仑在《野蛮生长》里记载说:

比如说他说几点进帐篷就几点进帐篷。为了保持能量,食物再难吃他都往下咽,而我觉得不好吃就会宁愿挨饿。比如在山上应该下午5点睡觉,若是聊得高兴8点才睡,第二天肯定爬不了。他在珠峰7000多米的时候,不管别人再怎么说风景好,他都克制自己不出帐篷,因为动一次能量就损耗一次,当时跟他一起爬的还有另外一个朋友大刘,大刘属于兴奋型的,8000米以下时你在电视直播里看到的都是大刘的镜头,放纵了,没有管理好自己,结果没劲儿了,到8000米时就打退堂鼓,恐惧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体力不行。……王石每次都认真做好爬山的准备工作,比如涂防晒油,要求涂两层,他一定会涂两层,而且涂得特别厚。

还有一次,王石与几个朋友在成都喝啤酒,因为成都天气闷热,所以他要了冰镇的,可是服务员拿了半天都没有拿出来,后来终于拿来了,但却不是冰镇的。服务员解释说,没有冰镇的了,王石立刻变得很严肃,他说:“你说是冰的,如果没有,你应该告诉我,如果你说有冰镇的是为了把我们哄坐下,那就是在骗我,我不吃了。”说完他就走了。朋友们劝他,让他将就一下,但是王石仍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王石管理自己的能力有多么强,万科取得如此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石的自我管理能力。

有一种力量比伟大还要伟大

决定伟大的两个最根本的力量中,第一个是时间,即伟大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决定这件事的价值。第二个是跟谁一起做。你是花了很长时间,但如果不是和伟大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就会沦为平凡的事,和英雄无关。——摘自冯仑著作《野蛮生长》

冯仑认为,决定伟大有两个最根本的力量:一是时间;二是合作伙伴。首先是时间,能够持久的事情,才可能被称为伟大,对此冯仑做过形象生动的说明:

很多事情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事情本身,而取决于时间和动作。

再打个比方,我拿着一杯水,马上就喝了,这叫喝水;如果我举10个小时,性质就变了,叫行为艺术;如果有人举上100个小时,都死在这儿了,这个动作还保持着,实际上就可以做成一个雕塑;然后如果再放50年,拉根绳子就成文物,可以卖票了。

冯仑认为,一件事是否伟大需要靠时间来做出判断。阿拉法特毕生致力于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一做就是45年,他曾距离他的梦想很近。但是进入新世纪不久,巴以局势风云突变,急转直下,阿拉法特最后还是没有完成他的夙愿,只落得抱憾而终的下场。冯仑认为,这并不影响阿拉法特的伟大,因为这45年时间已经让他变成了一个传奇。或许这也是冯仑为什么崇拜阿拉法特的原因。

冯仑说,当所有聪明人都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决策就会变得非常愚蠢。因为这个机会所有的聪明人都看到了,他们都想快赚钱,所以竞争就会变得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机会就变得非常渺茫了。聪明人和笨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互相转化。时间会使聪明和愚蠢不断颠倒。

反过来说,一个愚蠢的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愚蠢决定,每天都慢慢地进行,但因为他没有竞争对手,即使做了20年,他也要比那些聪明人成功的机会大得多。时间使愚蠢的人变成聪明人,而聪明人想节省时间,结果使自己成了愚蠢的人。因此说,伟大的人常常最初做了一个被人看作愚蠢的决定,但他最后靠时间取得了成功。

选择合作伙伴是决定伟大的力量的第二个因素。花同样的时间,和伟大的人一起做,你就会变得伟大;和平庸的人一起做,你只能沦为平庸。

冯仑在纽约做世贸项目的时候,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他认识到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件庸俗的事。具体的事情都很庸俗,讨价还价,只是时间、人物、场合是伟大的,结果这些庸俗的事改变了历史。由此可见,选择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如果选对了合作伙伴,那么即使做平庸的事也会产生伟大的效果。综上所述,合作伙伴加上时间是产生伟大的基本条件,是比伟大还要伟大的力量。

但是,伟大不是一成不变的。冯仑说,当我们有一个自然状态、创造的状态、荒诞的感觉,同时既能坚持,又能不断创造,并且拥有价值追求的基因时,你实际上就已经拥有了最具有魅力的状态,睿智、宽容、强大、坚毅、勇敢、自我牺牲,这些如果都加在一个男人身上,那么无限的魅力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增加魅力的过程会被无数多的人崇拜,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神,所以伟大又是一个增魅和神化的过程。但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是非的沿革、社会的动荡、制度的崩坏和重建,使这个魅力的过程又忽然坍塌,成为一个褪魅的过程,伟大便归于世俗。

在冯仑看来,增魅和褪魅是一个不断交替的过程,它们会在伟大和凡人之间交替,会在历史长河中翻上翻下,经历这样的过程后,最终伟大的人物被历史定格为一个是非的节点,不断被人提及、评述。人们会把各种各样的看法加诸到他们的身上。他们的想法和所作所为都会被后人进行褒贬评说,最后这些伟大的人物就成了不断左右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伟大的结局。冯仑说,当一个人内心激动而心中又怀有伟大的理想时,他的人生过程将会非常精彩,他将拥有多数人没有的毅力,能够做出多数人不敢做出的决定,能够奉献出多数人不想奉献的财产,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延伸阅读】

从中央党校任教开始,到现在做万通公司,冯仑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他22岁读硕士,24岁毕业,25岁进机关当讲师,一路都很顺利。

后来做生意整个倒过来了,即使是再小的客户他们都得好好为人家服务,感觉像孙子。冯仑常和一群朋友聚在一块儿开玩笑,他问爷好、爹好还是孙子好?所有人都说爷好,他说爷是从孙子来的,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般对“卑微”这个词有抵触心理,觉得特别扭,冯仑也不例外。但他有科学的观察角度,经常把自己当演员、也当观众,有时候站在观众的角度看他就不那么别扭了。在冯仑看来,人有三个不舒服的姿势:趴着、蹲着、跪着,这三种姿势都可能会遇到,在创业的时候想站着很难,更多的时候是趴着,这是我心态上最大的挑战。现在我有时候说话特别直率,我觉得特别有劲,男人办事要到位,就要干净利索爽脆,不要搞得复杂,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

人生就像手风琴,要先被生活和环境压缩到零,再从零舒展起来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远东集团蒋总当初为了谈生意,提了两条甲鱼去贷款,被人赶出来。每个人在步入社会的初期或创业初期求人这一段都是特别曲折和伤感的故事。当你还是一条小青虫的时候,别说求人,就是你想找有名望或有身份的人交流探讨想法都很困难。

所以,一个无名小卒想要从默默无闻成为一个众人敬仰的伟大的人物,就要熬得住,就要像蚕茧一样熬过黑暗,把自己从小熬到大,从无足轻重熬到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年开始创业的时候,冯仑在地铺上睡了11年。他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过去卧薪尝胆,他跟自己说如果我折腾不起来我就不睡到床上去。有一个债权人是看了他住的地方以后说:“我相信你能成功,另外你是个好人,没有拿着别人的钱不还,然后去消耗、消费、奢侈。”

为此,冯仑曾意味深长地告诫年轻人:当你开始创业的时候,至少前三年你得有做孙子的准备,否则你很难在万人之中冒出来。当然,如果你成功了,那就有机会把自己跟家人牺牲的东西慢慢补回来,如果失败了或者还没有成功,那就必须得继续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