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内心会引导事情朝正面的方向发展
我们该保持一颗本然的心。若是让私欲出来兴风作浪,原本简单的问题也就会变得复杂难解。
——稻盛和夫
时间在流逝,青春也从我们身上溜走。世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并不多。喜欢幻想着自己梦想成真,喜欢幻想着那种种属于自己的欢乐,生活却常不能让我们如愿,在人生的路途中,有笑,也有泪,有得到,也有失去,在这样的此起彼伏之中,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奋斗不止。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生活在这个纷扰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周围的事物,也是一种境界。
稻盛先生曾说:“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事情,即使这么做看起来对我们个人有所不利。如果发现自己错了,那就承认错误。只有用无私的眼光来看待事情,问题才会豁然开朗,才会找到简单的解决方式。但是,若我们抛不开自大的天性,双眼就会被欲望的云层所蒙蔽,一味地追求快乐与奢华,真理还是难明。”
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事物,才能够看清事物,正确地了解事情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断。
遇到困难时,切忌事事埋怨,或忧心非自己所能控制之事、整天愁眉苦脸,应该用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丢掉那些让心沉重的负担,现在的煎熬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要让自己更加成熟,更加能够承受生活压力。同时要全心全意地投入,以免让自己有任何后悔的余地。
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而是因为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扰乱了自己原本平静的心态,内心变得焦躁起来,无法洞悉事情的变化,找到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对我们至关重要。
一个内心清净的人,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让周围的人倍感安全。一个内心清净的人是平静而非心如止水。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是心态平和的,他对生活心怀感激,看到朋友、亲人过得好,他会满心喜悦;看到周围的人过得不好,他会尽力安慰他们并予以帮助。
想要内心平和还要做到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应该怀着悲悯的心来看待无理的人,因为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善良、不知道文明,他们的内心是烦躁的、不平静的,这时可以宽容、同情他们。遇到不公正的事情,要坚定地纠正别人的错误,隐忍只能使错误更多。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的难题,这些难题好比人生的独木桥,如果我们在走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怀着一颗平静的心,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爱 智慧=创造奇迹
爱与智慧的本质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当你能体会到这本质的深刻内涵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与之产生链接,从而被引入它的途径,任由你追随。
——稻盛和夫
呵护着我们每一天的是爱,伴着我们成长的是智慧。只有爱与智慧才是纯净无私的,它们使我们不羡慕,不嫉妒,不愤怒,每时每刻洗涤着人类的灵魂。
2003年,稻盛先生荣获卡内基协会颁予的“安德鲁·卡内基博爱奖”。他每跨进一步,都以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着只有爱与智慧才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进步之源。正像稻盛先生所说的那样,现在,呵护着我们每一天的是爱。
稻盛先生忧虑的是,在这个物质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有人已经被声电光影、光怪陆离所迷惑,丢失了自我,忘记了自己的精神与灵魂应该保持净化与崇高。拿什么拯救我们的灵魂?稻盛先生给我们指明了道路——秉持爱与智慧,才能游刃于这复杂的人类世界中。
稻盛先生说过,人性中包含善恶美丑,有很多难以抵抗的诱惑,难以消除的仇恨。然而,只有明智之人才能让智慧与爱统治自己的思想,让心灵的暴风雨听任自己的呼唤。无论你身在何方,经历风雨的心灵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生的海洋中,爱在向你微笑,智慧的彼岸在等待你的抵达。
当你被绊倒时,爱与智慧的灵性会为你带来安慰与鼓励,也许你跨出的每一步都很辛苦,但是每一步都会更接近你永恒的家园。因为爱与智慧永远在灵性的旅途上指引你,与你同行,使你不偏不离,这是人类最纯净的元素,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人类的光芒是要由爱和智慧来散发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从爱与智慧的元素中汲取养分,伟人、普通人都一样。
因此,我们每个人要散发自己最亮丽的光芒,让上帝看到我们的爱与智慧,然后把我们的爱与智慧传递,让每一个人爱的思想、智慧的理念宁静而质朴地植根于每一个灵魂里。相信我们只要保留天生的爱心,发挥全部的智慧,帮助他人创造奇迹,总有一天,这种奇迹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一味利己=人生失衡=招致失败
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由是人的本性,是人生存的基本驱动力。但是保持这种本性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人的自由和利益,因为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利他,只是一味利己,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失败。
——稻盛和夫
稻盛先生把自由看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元素,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很重要;但是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的自由,同时也是人类作恶的理由。人类往往为了争取自身的自由而带给别人不自由,就在人类歌颂自己拥有自由的同时,也创造了罪恶的阴影。
稻盛先生讲我们每个人都在别人给予的自由之中生存,因此,在我们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有所作为时也有义务不侵犯别人的自由。他认为,人之所以为恶,是因为“自由”。换句话说,时间本来没有恶,恶是给了人类自由之后,人类为了存活,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因而累积成的结果。
正是因为稻盛先生深刻领会了自己要自由,也要给别人自由的道理,才在商场上一往无前,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人活世上,我们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并不是为别人而生的,但是我们更不是为了伤害别人,去破坏别人的自由而生的。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要争取最有利于自己的东西,而全然不顾地给别人带来不自由甚至是灾难的话,那这个人就是品格低下的,在给别人带来不自由的同时,自己收获的也不会是真正的自由。
稻盛先生讲“利他”,其实就是一种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利益,而是要尽量做到让别人受益。在中国,这才是双赢的智慧。人生而平等,我们不仅要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和别人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为了个人的自由不惜一切代价。
但是我们不能去抢,也不能去占,更不能与别人两败俱伤。就像大海里有些小鱼专门清理某种大雨身上的微生物,而大鱼每天在海里自由地游来游去,但从来不吞吃这些小鱼,因为大鱼给了小鱼自由,自己才能够生存。
稻盛先生还给我们指出了让自己自由同时也让别人自由的意义:它可以让我们摆脱自私自利的束缚,给人以无私的开阔感,从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同时还可以让我们激情燃烧,因为人性的光辉从未熄灭过,知识偶尔会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人类无穷的智慧。
林肯曾说过:“给别人自由和给自己自由,两者同样是崇高的事业。”两种自由都是至高无上的,没有贵贱之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生的取舍抉择中,不仅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全面考虑问题,更要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不仅能赢得自己的成功,还能赢得别人的成功和尊重。
要知道,我们不仅是为自己而活着,更是为了那些现在活着和以后活着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把火炬,我们要把人生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照亮别人,传给下一代,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在人生旅程,在我们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时刻要警惕,不要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给别人不自由。
善思善行,规范天地自然的道理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不断成长、发展,这是必然的,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如果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与宇宙的意志相同,那么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必定都会通畅顺达。
——稻盛和夫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而且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规范天地自然的道理,是我们不断汲取智慧的源泉。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存在个体,人类的生长过程是以自然的规律相一致而生存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是不可能脱离自然之外去空谈存在。
稻盛先生一直强调“利他”之心,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小例子。
鲑鱼离开自己出生成长的河川,经过漫长的旅行,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在那儿产卵,留下子孙后代后死去。看那鲑鱼的表情,就会感觉到,它是带着完成任务后的满足心情而死亡的。可见,在动物的身上也隐藏着“利他”的本能,靠着这种本能,它们才能生存至今。
人类的欲望不断膨胀,让象征母爱的“利他之心”变得淡薄。用教育的方法将“利他之心”呼唤回来,乃是当务之急。
稻盛先生认为,宇宙具有促成万物的生成与发展的意志和力量,它是一种“善意”的力量,它使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通向“善意方向”。因果报应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它顺应了自然的法则。从长时间跨度来看,善因招恶果,恶因招善果,那样因果关系扭曲的事不会发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为那是天意。
稻盛先生说,在自然界中,人类具有“高度的”智慧,能够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制品,并拥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但是,久而久之,人类智慧就会演变成傲慢,产生了意在支配自然界的欲望。同时,知足的节制崩溃,人想要更多,想更富有,终于陷入威胁地球环境的恶性循环当中。为了说明这一点,稻盛先生以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之道为例,阐述了他提倡“知足”和“利他”的观点。
自然界中有知足生活方式的模型。食草类动物吃植物,食肉类动物吃食草类动物,食肉类动物的排泄物、尸体回归土地,滋养植物——站在宏观角度来看,弱肉强食的动植物世界也是处于“调和”的生物链中。但是,与人类不同,动物不会自己破坏生活链。食草类动物如果被欲望驱使吃光植物,食物链被切断,别说自己的生存了,食物链后面的生物也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它们本能地节制,不存在超出自身需求的贪婪。雄狮在饱腹时不掠取猎物。这既是本能,同时又是造物主给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
正因为掌握了知足的生存方式,自然界才得以长久保持协调和稳定。人类也应该学习自然界中的“节制”。人类原本也是居住在自然界中的,曾经从自然界摄取生存所需,自己也是生物链中的一环。后来,人类从生物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摆脱了生物循环法则束缚的同时,也丢掉了与其他生物共存的谦虚态度。人类应该把自然给予的智慧当做真正的睿智,掌握如何控制自私欲望的艺术,实践“知足”精神及知足的生活方式。
善思善行本身就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此带来好结果,取得优异成果也是理所当然的。理解了这个自然之理之后,人们就应该感恩、诚实,应当勤奋工作,拥有率真之心,不忘反省,不去憎恨,秉持利他之心,这些善思善行都是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所以,必将引导人们走向成功,使人们的命运变得更好。或者说,与宇宙的意志或趋势和谐与否将决定人生或事物的成败。原理是很简单的。宇宙自身具备使一切更好的意志,因此它促使从属于自己的一切万物成长发展。
不依赖捷径,欲速则不达
切勿选择捷径,不管是对生活,还是企业管理,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梦想成真之道。
——稻盛和夫
若想登山,那么只有从平地起,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直至山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就是这一步接一步不停地积累,最终才可以征服海拔高达8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
看一看古今中外伟人们走过的足迹,当中记录了他们惊人的努力。终其一生,他们都在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积累,最后才摘到了成功的硕果。与此相反,有人却认为:“坚持如此单调而乏味的努力,简直就像傻瓜。在短暂的人生中,这么一味苦干的话,一定会落败于人;而寻找轻松巧妙的捷径快速取胜,才是明智的选择。”因此他们讨厌脚踏实地的努力。
在人生旅途中,没有捷径,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这种方式缓慢而且费力,似乎无法一日千里。也许你认为,以这种步伐,永远都不能有什么大成就,然而,你还是应该有耐心地走下去。成功无捷径,贵在肯登攀,稻盛先生用行动说明了这一道理。
毕业后,稻盛在一家小公司工作。由于某些观点和做法与管理阶层的看法相悖,他不是和管理阶层发生争执,就是被工会攻击,最后陷入孤立状态。这时的稻盛想象自己正带领一支队伍爬上险峻的大山,可能因怯懦畏缩而无法前进,甚至会失足跌下断崖,摔个粉身碎骨。公司的资深经理曾经劝他妥协,暗示他另外选一条平坦的路走,与队伍一同慢慢地爬上山坡。对于经理的劝告,稻盛想了很久,但最后还是选了崎岖的山路。因为他知道,假如自己选一条好走的路,慢慢向上爬,可能在攻顶之前便会放弃了。稻盛很清楚,自己是个脆弱的人,但是他的队友们都对他有信心。捷径也许对他们来说是个轻松的选择。但是,这样并不会让大家得到真正的快乐。于是稻盛下定决心,既然他认为自己所选的路是正确的,那么不管路途多么凶险,天气多么恶劣,都应一心攻顶。从那时起,他就试着对自己和他人都一样严格,这样才能一同登上巅峰。
在许多人看来,捷径似乎是一条快捷便利的成功坦途,但是这条路上却布满隐蔽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跌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让人抱憾终生。由此可见,不走捷径绝不是愚蠢的表现,依据自己的能力,实事求是地去踏实做事,虽然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崎岖的小路上努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成功需要学会等待,然而在等待的同时更应学会耕耘、学会培育,当果子没有成熟的时候,更应勤于浇水施肥,在忙碌的同时等待人生的秋天,只有汗水和艰辛才会孕育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只有付出劳作的人们才有资格拥抱秋天、品味秋天、享受秋天。
驾驭自己的本能,不能随心所欲
依本能行事是天生自然的事,因此驾驭本能可谓是一大挑战。然而,想要驾驭本能,没有任何捷径。一旦私欲蹿出来,就要马上逮住它,并用我们的智力去压制它。
——稻盛和夫
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诗人歌德曾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能力,尤其要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一旦其失控,变得随心所欲,结局必将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对于人的本能,稻盛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生来就有“本能”和“智力”。吃、喝、占有欲和妒忌等都是我们求生的本能,用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很多时候,我们常以本能为判断的根据来做决定。
在稻盛先生看来,本能,只是动物的一种特性。只有更客观地分析形势,才能作出更好的决定。因此,驾驭本能是很重要的。这样心中才会有一个让智力成长的空间,以供理性思考之用。看看在自己的行为当中,有多少是单凭智力来控制的?驾驭本能并不容易。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有本能,人根本无法生存,因此我们并不能把本能抛弃,但更为重要的是,既然自己不能受控于本能,那么就要培养出以意志控制本能的能力。
稻盛指出,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会出于某种自我的动机。作为一个领导者,欲望越单纯越好,从自然界的定律中可以得出:你所付出的努力,会在日后以成倍地增长来回报你。领导者往往承担的责任比任何人都要重,在这时,不要患得患失,才能平衡心态。这也是驾驭人的本能和私欲的最高境界,这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者。
中国近代哲学在对人性进行探讨时,曾用“趋利避害”这四个字来概括人的本性。追求利益和逃避苦难出自人的本能,是天性,关键看你后天如何驾驭。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一切法律条文、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是追求文明的“下下策”。只有出自每个人内心的、主动的“自律”,才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途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处,但是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后,人往往因为受到自己的本能影响,在潜意识中不断地深化自己的优点,而模糊自己的缺点。因此一定要善于“有意注意”,要不断地用自己的意识控制自己的本能,用智慧战胜不理智的本能,这也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知道错误没用,只有改了才有用”。
本能,是一个人天生就具有的能力,也有好坏之分,学会驾驭自己的本能,用智慧和理智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一个可以驾驭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