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战胜自我”、”根除欲望”和”消除个人因素”这几个术语不甚理解,有些人甚至根本不能正确地理解它们。有的人(尤其是那些有理论倾向的知识分子)把它们视为脱离生活与行为的超自然理论;有的人则把断言它们是一切生命、能量和行为被强压之后的变形,它们反映出一些人试图把停滞与死亡奉为神圣。这些迷惑和错误在个人的内心产生后,只能通过个人的自身努力才可被消除。把它们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出来,对于那些正在寻求真理的人来说,消除它们可能就变得不那么困难。
战胜自我
战胜自我的含义十分简单。实际上,它就是我们当前可以做的事情,它是如此的简练、实用,以至于一个年仅五岁的儿童,由于其头脑还没有被理论、神学及充满猜测的哲学之云所笼罩,因而与许多由于接受复杂理论而未能坚持简单、美丽的真理的年长者相比,更有可能理解它。
战胜自我,包括把心灵中所有那些导致分裂、争斗、困难、疾病和悲伤的因素统统清除及摧毁。它绝对不意味着要给任何良好、美丽及创造平和的素质带来灭顶之灾。例如,当一个人受到生气或恼怒的诱惑时,他可以通过努力去战胜他自私的倾向,并把它从自身清除出去,从而在耐心和关爱的精神鼓舞下做事。在自我征服的那一刻,他用实际行动消除了自私自利。每一位高尚的人都会在实际行动中这么做,尽管他可能并不对外人声张。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实际行动中做得尽善尽美,清除内心中每一个自私的倾向,只让神圣而美好的素质在自身得以留存,那么他就等于消除了一切个人因素,攀登上真理的顶峰。
需要被战胜的那种自私自利的自我,包括以下十个毫无价值、只能制造悲伤的罪魁祸首:欲望、仇恨、贪婪、自我沉溺、利己、空虚、骄傲、怀疑、悲观与欺骗。它们需要被完全抛弃,需要被彻底清除,因为它们让人具有私欲。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培养并实践以下十种美好品质:纯洁、耐心、谦恭、自我牺牲、自我依靠、无畏无惧、博学、智慧、同情和关爱。这些美好品质构成了真理之躯,完全生活在真理之躯中的人,将成为真理的掌握者与实践者,将成为真理名副其实的化身。
十个罪魁祸首的组合,被称为自私自利的自我或个人因素;十种美好品质的组合,则可创造出被称为真理的东西,可培养出舍己、永恒、真实而不朽的人。
告别私欲
这样一来,你就会明白,我们教育人们去做的,并非摈弃任何高尚的、真实的及持久的品质,而是摈弃那些不光彩的、虚假的、短暂无常的东西。战胜自私自利的自我,不仅不会剥夺一个人的愉悦、幸福与欢乐,反倒通过让人培养可带来快乐的品质,从而使人永远拥有愉悦、幸福与欢乐。我们倡导人们摈弃的是对享乐的贪欲,而非享乐本身;我们倡导人们消除的是对快乐的渴求,而非快乐本身;我们倡导人们不要出于私心而企盼爱和权力,并把它们占为己有。正是对所有这些东西毫无私心的维护,让人们走到一起,和谐共处。它并没有鼓励人们把停滞与死亡理想化,而是鼓励人们把那些美好品质付诸实践,因为那些美好品质可以引导人们采取最有觉悟、最为高尚、最富有成效、最不朽的行动。
一个人若在十大罪魁祸首中的一些或全部罪魁祸首的怂恿之下采取行动,他会把他的精力浪费在消极的一面,因而他不可能保护好他的灵魂免受浸染;一个人若能培养出十大美好品质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那么他便能够采取正确而明智的行动,从而可以保护好他的灵魂免受浸染。
如果一个人很大程度上生活在十大罪魁祸首的阴影之中,并且对精神的真理置若罔闻,那么他会对忍让的教诲毫无兴致,因为在他看来,忍让似乎成了他这个人的完全泯灭。然而,在人生道路上致力于把十大美好品质付诸行动的人,将能够在这些美好品质的教诲中看到荣耀与美好,而且将会把它视为永恒人生的基石。他还会明白,当人们理解并实践这些美好品质时,工业、商业、政府以及每一种人世间的行为,都将得到净化。行动、追求和智慧不仅不会遭损,反倒会得到强化,被发扬光大,并彻底摆脱争斗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