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在智者的教义中是一个重要的词语,而且它在所有的宗教中都占据显著的位置。据耶稣讲,一种信念是获得拯救或再生的必需。佛明白无误地教育人们,正确的信念,是通向真理之路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一个台阶,因为离开了正确的信念,一个人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动,而没有学会如何支配与引导自己的人,实际上还没有理解真理最简单的入门知识。
大师们坚持的信念,并非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学校、哲学或宗教,他们的信念包含着一种可决定其人生道路的心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念与行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信念是一切行动的基本,这样一来,支配着人们头脑或思维的信念,便可在人们的一生中体现出来。每个人都依照根植于他内心最深处的信念而行动、思想及生活。既然这就是支配一个人思维的法则的数学本质,那么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坚持两个截然相反的信念。比如,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信仰正义和邪恶、仇恨与关爱、平和与争斗、自私与真理。每个人都只信仰这相互对立的二者中的一个,永远不可能同一时间信仰两个,每个人的日常行为都可以反映出他的信念的本质。
相信正义,并把它视为一个永恒的、不可动摇的准则的人,永远都会站在正义的一边,而且他不会动辄恼羞成怒。面对人生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他不会愤世嫉俗,悲观无望,他只会在历经一切考验与困难的过程中,保持从容镇定,无忧无虑。他不可能做出相反的举动,因为他相信正义终将战胜一切,而且所有那些被称为邪恶的东西都无法长久,都是不牢靠的。
一个人倘若整日被周围那些人的邪恶之举激怒,满口谈论着他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者总是为他周围的这个世界缺乏正义而哀伤不已,那么他的这些行为反映出了他的心态,表明了他相信邪恶。他只是去对邪恶之举表示抗议,而且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相信混乱与骚动在统治着整个宇宙,其结果导致他沉浸于悲伤和不安,而且他的行为并不完美。
我想再次强调,一个人如果相信关爱,相信它的持久与力量,并在各种各样的境况下都积极实践它,那么他永远不会背离它,而且会像给予他的朋友关爱一样,也把关爱给予他的敌人。如果一个人诽谤或谴责他人,如果他总爱对别人说三道四,或者蔑视别人,那么他实际上并没有相信关爱,他相信的只是憎恨。他所有的行动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便他口口声声地提倡关爱,即便他不断地用手中之笔写下无数颂扬关爱的篇章。
信仰真理者不会受煎熬
人们从一个人平和的行为中就不难看出,这个人坚持平和的信念。这样的人不可能陷入勾心斗角之中。如果有人对他进行攻击,他不会以牙还牙,因为他已经看到和平天使的最高权威与力量,他不会再对争斗的恶魔表示敬意。那些喜欢与人争斗的人,那些偏爱与人辩出个我高你低的人,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任何挑衅,都会做出激烈的自卫反应,这主要是因为他相信争斗,他对平静祥和漠不关心。
此外,信仰真理的人会与他自私自利的那种自我断绝关系,这也就是说,他绝对不会让那些狂热、欲望和只追求个人利益得到满足的那种品格在他的人生中有立足之地。正是由于他与那种自我断绝关系,他才毫不动摇地坚持真理,而且过着一种智慧、美好、清白的生活。然而,如果一个人每天沉醉于个人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只追求一时的个人满足,内心十分空虚,而且整日遭受着失望、悲伤和羞辱的折磨,那么人们从中便可看出来,他的信念一定扎根于那种自私自利的自我。
信仰真理者不会遭受痛苦的煎熬,因为这种痛苦煎熬的起因是自私自利的自我,但信仰真理者早已把那种自我摈弃。
我们从前面的叙述中就可以看出,每个人要么信仰永恒而不朽的准则,并让这些准则引导自己的人生走向秩序与和谐;要么否认那些准则,从而给这个世界,也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混乱喧嚣。
正确的信念
对正义、同情和关爱的神圣准则的笃信,构成了正确的信念。佛把这种正确的信念确定为正确行为的基石,而且基督教的《圣经》中也对这种信念做了强调。树立了这种信念的人,不会让自己误入歧途,只用把他的整个人生建立在这些准则的基础之上,因而他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完美自己的人生。
拒绝相信这些神圣的准则,被所有的宗教称为缺乏正确信念,而这种正确信念的缺乏,则以充满罪恶的、不平静的、不完美的人生体现出来。
哪儿有了正确的信念,哪儿就有清白、完美的人生。哪儿有了错误的信念,哪儿就有罪恶,就有悲伤。坚持错误信念的人的头脑与人生遭到不正确的管理,他的生活中充满苦恼与不安。“看一看他们收获了什么样的果实,你就应当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有关”相信耶稣”的论述数不胜数,可相信耶稣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相信耶稣的教诲,相信他阐明并身体力行的准则,相信他的戒律,相信他的可作为楷模的完美人生。
假若一个人只是口口声声宣称自己相信耶稣,但却一直沉溺于他的各种欲望之中,或者整日抱着一种仇恨与谴责的态度,那么他其实是在自欺欺人。
他并不信仰耶稣,他相信他的那种未能摆脱动物原始本能的自我。就像一个忠诚的仆人能够快快乐乐地执行主人的命令一样,信仰耶稣的人也能够快快乐乐地执行他的戒律,从而让自己从罪恶中获得拯救。
下面就是对是否真正信仰耶稣的极大考验:我能够遵守他的戒律吗?圣。约翰本人在经受这种考验时,说道:“一个人如果只声称知道他(耶稣),却不去遵守他的戒律,那么他就是一个十足的说谎者,他根本沐浴不到真理的光芒。然而,如果一个人既承诺自己信仰耶稣,又信守他的承诺,那么他身上真正能够体现出来完美上帝的教诲。”
笃信真理使人得到拯救
在经过一番严格而又公正的分析之后,我们将会发现,信念是一切人类行为的基石。每一种思想、每一种行为、每一种习惯,都是某一种牢牢树立的信念的直接结果,而且只有当一个人的信念有所改变时,他的行为方式才有所改变。我们寄托于什么,我们实际上就等于相信什么。当我们对一个寿终正寝的东西抱有信念时,我们就无法再寄托于它,也无法把它付诸实践。它就像一件穿旧的衣服一样被我们丢弃。
有的人之所以依附于他们的欲望、谎言和空虚,是因为他们相信它们,相信从它们那儿可以大有收获,可以体验幸福。如果他们能够把他们原来的信念,转移到纯洁与谦逊的神圣品质上,那么这些罪恶永远也不可能再烦扰他们。
人们由于信仰真理的至高无上而得到拯救。他们因坚信神圣或完美,最终从罪恶中解脱出来。他们靠着相信善良来摆脱邪恶,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信念会在他的人生中得到体现。
没有必要去询问一个人的神学信仰是什么,因为那样做并没有太多在实际意义。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始终停留在卑贱、罪恶的层次上,那么即便他相信耶稣为他或她而死,相信耶稣就是上帝,或者相信人是靠“信仰来证明自己的”,他或她的这样信念对他或她又有何益呢?真正必要的,只是询问这么一句话:“这个人是如何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呢?”这个人在令人厌烦的境况中,是如何引导他或她自己的呢?对这些问题的如实回答,将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是相信恶的力量或是相信善的力量。
坚信善的力量的人,过着一种美好、神圣的或上帝般的生活,因为善就是上帝,善的的确确就是上帝的化身。毫不动摇地坚信至善的人,不久之后必将把他所有的罪恶与痛苦都抛之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