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渴望让自身,让整个人类获得进步,那么他就应该坚持不懈地去达到一种正确的心态,借助这种心态,他能够怀着一颗同情心,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他不再鲁莽而错误地评判他人,因为他认识到这样做既不会给他人增添幸福,又不会让他自己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因此,他要体谅他人,他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这样他将能够理解他人心中所想,同情他们的不幸,并且与他人同呼吸、共命运。
达到这样一种心态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偏见,而且在我们没有摈弃自己的偏见之前,就不可能以希望他人对待我们那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偏见可以摧毁善良、同情、关爱和正确的判断。一个人到底抱有多大的偏见,可以用他对待别人的粗暴与恶劣的程度来衡量,因为偏见与残酷是不可分割的。
偏见之中根本找不到理性成分。一个人内心一旦产生了偏见,他就无法再像一个十分理智的人那样做事,他的理智已让位于鲁莽、愤怒和只会造成危害的骚动。他可能毫无顾忌地恶语伤人,他以抱有偏见的态度对待他人,丝毫不管他人的感受与自由。到了这个时候,他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并且堕落到了毫无理智的动物的层次。
倘若一个人决定依附于他片面的观点,并把它们当成真理来坚持,拒绝平心静气地去考虑他人的立场,那么他既无法摆脱仇恨,又无法收获幸福。
一个人如果能够努力培养温文尔雅的态度,渴望大公无私地对待他人,那么他便能够抛弃自己所有的狂热偏见和微不足道的个人意见。他将渐渐获得正确思想的力量,而且能够处处为他人着想,认识到他人在哪些方面具有渊博的知识,哪些方面还很无知,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情他们,理解他们,并与他们和睦共处。
这样的人不会用自己的偏见去回应他人的偏见,他只会用自己的同情与关爱,寻求减少他人的偏见,努力发掘人性中好的一面,并且通过呼唤善良来鼓励善良的广为传播,通过对邪恶置之不理而促使邪恶日渐消灭。他将能够从其他人的无私努力中看到善良与美好,尽管他们的外在行为方式可能与他的外在行为方式并不相同。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消除内心的仇恨,并让内心充满关爱与幸福。
邪恶只有靠善良去克服
如果一个人总爱草率地做出判断,并且动辄指责他人,那么他就应当质问自己在歧途上走了多远。他还应当想一想当自己被人错误地评判,遭到他人的误解时,内心所经历的痛苦。他应当认识到自己内在的缺陷与不成熟,认清造成内心痛苦的根源,并靠着谦虚的态度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从自身昔日辛酸的经历中悟出智慧与关爱。
我们需要用一颗尊敬之心而非同情之心,去对待那些比我们更加纯洁、更加开明的人,这是由于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对同情严重依赖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当努力去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更加纯洁的层次,以便拥有更广阔壮丽的人生。一个人无法充分理解另外一个比自己更富有智慧的人。
在指责对方之前,他应该认真地询问自己:与那个被自己认定为怀恨对象的人相比,自己是否更好呢?如果自己的确要比对方好,那么就应当给予对方同情;如果自己不比对方好,那么就应当尊敬对方。
数千年来,圣贤之人借助戒律及他们的身体力行来教育人们:邪恶只有靠善良去克服。然而,大多数人至今仍然未能掌握它。它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可它却意义深远,难以掌握,这是因为被自我的缪见左右的人们缺乏眼光与判断力。人们依旧醉心于怨恨、指责,并与他们同伴中的邪恶进行激烈的斗争,因而让他们的内心增添更多缪见,给这个世界也带来了更多的悲伤与痛苦。如果他们能够领悟到他们自己心中的怨恨必须被消除,必须用关爱去取而代之,那么邪恶将因缺乏生存的土壤而自行消失。
当内心的仇恨让我怒火中烧时,
我从早到晚都在寻找他人的过错,
就这样我十分可怜地度过无数日日夜夜,
我的头脑中,甚至我的睡梦中,
都充满着鲜血与杀戮。
直至我消除仇恨,摈弃私欲,
我自身的兽性开始让位于关爱,
和平之星也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我用一颗爱心对待作恶者,
我激励他学会与人为善,
我靠着多年的温和与眼泪,
让他的心灵最终得到净化。
憎恶、埋怨和指责都是仇恨的表现形式,如果不把它们从内心彻底清理,根除邪恶也便无从谈起。忘却心头的伤痕,只是获得智慧的一个开端。人仍然有更高层次的、更好的人生道路要走。那条人生道路要求人净化自己的心灵,启蒙自己的头脑,这样一来人就不会再感觉自己受到了他人的伤害,这是由于只有骄傲和私心,才会受到他人行为与态度的伤害。一个人如果能够把骄傲与私心彻底从自身清除掉,那么他永远也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受到别人的伤害了!”或“我被他人冤枉了!”肃清你心中的邪恶人对事物的正确理解,源于经过净化的心灵;而平和、宁静、智慧而又摆脱仇恨与痛苦的人生,则源于对事物的正确理解。一个内心产生”这个人伤害了我”这样想法的人,并没有感知人生的真理。他显然没有得到启蒙,要知道,启蒙可以让人把邪恶的错误观念,作为一件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而摈弃。一个人如果被他人的罪恶所烦扰,所打搅,那么他距离真理还很。远。如果一个人被他自己的罪恶所烦扰,所打搅,那么他已很接近智慧之门。心中燃烧着怨恨烈火的人,既无法认识平和,又无法掌握真理。那些心甘情愿地把怨恨从内心清除的人,既能认识和平,又能掌握真理。
一个人如果能够肃清他内心的邪恶,那么他就不可能怨恨他人,也不会对他人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已经得到启蒙,已经认清邪恶的根源与本质,认识到它表明人的无知与罪过。随着这个人觉悟的不断提高,他已不可能再与邪恶为伍。掉进邪恶的深渊的人,并没认清邪恶的根源与本质;认清了邪恶的根源与本质的人,不会掉进它的深渊。
那些无知的人,错误地想像他们可以对纯洁之人造成损害,而纯洁之人却仍然能够以一颗温和之心对待他们。其他人对待纯洁之人的不正确态度,根本不会给纯洁之人带来烦恼,纯洁之人的那颗安宁之心充满同情与关爱。
真正收获幸福的人,没有什么过错要记住,没有什么伤害要忘却,在他的那颗纯洁之心中,任何仇恨他人的思想都不可能生根发芽。
但愿那些立志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相信自己热爱真理的人们,不再狂热地去反对他人。但愿他们能够努力去平静而明智地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关爱他人,这样一来他们必将征服自我。当他们同情别人时,他们将步入和平的田园,他们的灵魂将沐浴天堂般的善良之露,他们的内心将更加坚强而又富有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