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反馈,以便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卓有成效的决策者能弄明白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对于更多的决策者而言,决策是为了什么则更具有启发价值。
德鲁克的观点与李嘉诚“步步为营、稳中求进”的理念不谋而合。事实上,但凡成就大业的商人、管理者,都将类似的理念奉为圭臬。
2008年11月11日这一天是腾讯10周岁的生日。两天之后,腾讯发布了当年的财报。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腾讯第三季度的总营收达20.25亿元人民币。这在当时一片颓靡的互联网市场中是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单了。和其他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不同,大家都在愁眉苦脸地考虑着如何度过经济寒冬,而马化腾却能够稍显轻松地迎接胜利的喜悦。
马化腾认为,全球经济确实面临衰退威胁,而且在短期之内看不到转好的迹象。虽然说互联网行业也受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表现得有些衰靡,然而,这种大环境对不同的业务板块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这次的金融危机对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冲击最大,只要企业最终能够活下来,未来几年还有机会再来。
此时,马化腾已经开始留意寻找技术平台能与腾讯平台结合的公司。因为此时进行战略布局,对于企业后20年的行业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腾讯也不为并购而并购,任何收购行为都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对业务发展有帮助的领域。腾讯此前发布的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了94%,从一年前的5.4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0.5亿元人民币。但马化腾并不打算将钱用来派息,而是计划将其用在拓展事业版图上,“公司一直在进行中小型的并购,确保增值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收购对象主要是亚洲内容提供商,如手机游戏、网络游戏、韩国的游戏开发商等,交易的规模从数百万至数千万元人民币不等”。
在这样的大好机遇之下,马化腾仍旧选择了更为稳妥的做法,用一贯的慎重作风回答道:“我还是保守一点比较好。”看到机会后,马化腾并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先尝试着跨出一个虚步,看看当时的情况如何,如果情况不错,再大步走出去。或许正是受这样的思路影响,尽管手握巨额现金储备,腾讯仍然鲜有并购。不过,马化腾表示,公司仍会继续物色并购机会,但不会是大型的,主要的考虑是能否对业务发展有帮助。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方针指导下,腾讯才能安然地走过经济危机的寒冬,并且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朝更大的目标迈进。
从3G到4G:在出手与收手中稳步前行
我们投资3G并不是赌博的行为,这样想的人也是大错特错的。对我们来说,3G是一项策划周详的业务,并已获得银行融资。现有4000多名员工正夜以继日地工作,把这项先进的科技发展为崭新的服务,并于短期内推出。
3G融合了有史以来两项最强大的消费科技:既有互联网的互动能力和资讯深度,更兼具流动通信的便利和沟通功能。一个小小的手机,便集合了众多的功能和设备。据了解,我们有不少对手退出,主要是基于他们自己公司财务上的考虑,并不是对3G的科技缺乏信心。我本人深信3G一定能取得重大的成功。
——李嘉诚接受《Bloomberg Markets》的专访
21世纪初期,3G服务的市场风险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未经广泛试验的技术、昂贵的成本都加剧了商业风险,3G时代更是被当时的欧洲视为“泡沫时代”。可以说,当时的3G就是一个充满了未知风险的危险区。运营商们要么负债累累,要么中断对3G业务的投资。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记黄埔宣布于2002年中期在欧洲推出3G业务。李嘉诚的这一举动,无疑又让很多人看不懂了。然而,眼光独到的李嘉诚瞄准了这一机遇,认为竞争对手的纷纷延迟实际上为和黄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
1999年,和黄蓄势待发,准备进军全球3G业务。
李嘉诚经过缜密的分析选择欧洲作为进军3G领域的主战场,在他看来,欧洲市场具有超前的消费理念、稳定的政策等有利于3G开展业务的多种优势。由于3G领域是绝大多数运营商噤若寒蝉的雷区,3G牌照自然也不受欢迎。既然如此,李嘉诚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原来,这只是李嘉诚的一次预热而已。他或许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一个新的业务领域能够提供施展拳脚的良机,同时也充满了难以预测的风险。李嘉诚的和黄在满怀信心地进军欧洲市场的同时,也并非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毫无戒备。李嘉诚通过慎重的分析也预测到泡沫经济可能会殃及3G业务的发展,果断决定退出在当时前景甚优的3G市场。2001年以后,欧洲的3G牌照拍卖是热点,英国、德国、法国、波兰、瑞典等国都相继拍卖3G牌照。和黄当时积极拓展欧洲的3G业务,正热衷于拍得3G牌照,已经顺利取得英国的3G执照。就在包括和记黄埔竞拍德国3G6份营业执照的时候,李嘉诚果断决定退出德国的拍卖。此外,他还将和记黄埔在德国电信执照中所持有的股份卖给了荷兰和日本。
在逆市中出手,又在逆市中收手。李嘉诚这种“一张一弛”的做法再度引来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有人认为,李嘉诚的退出会丧失建立欧洲大陆3G业务的机会。有人则批评和记黄埔的投资政策,失去这次机会就很难在全球3G电信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过,后来的事实正如李嘉诚所料,3G业务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李嘉诚及时、果断地退出竞投3G营业执照,也规避了有可能遭遇的巨额花费,是极其明智的选择。
实际上,李嘉诚只是暂时退出3G营业执照的竞投而已,他临时性收手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卷入危机之中,而对于3G业务,他打心底里没有放弃过。
2003年3月10日,正当欧洲3G发展跌至低谷,和黄再次反其道而行之声明注资6.5亿英镑继续发展欧洲3G业务。因为接纳的是不受人欢迎的东西,所以李嘉诚几乎是以抄底价拿下了这项业务。10月份,和黄与英国电信签署了一亿欧元协议,和记黄埔的3G网络将在爱尔兰建立并运营。2004年年初,和黄在香港正式推出了3G服务。
2005年和黄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出了3G业务,诸如英国、意大利、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和瑞典等国都有和黄的业务,共有逾103.8万的3G客户。和黄的赢利自然也非常可观,仅3G业务在英国、意大利的ARPU分别为45英镑、42欧元,奠定了和黄作为全球3G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地位。2006年,和黄在越南也展开了电讯3G业务。和黄在3G业务上的全球扩张模式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虽然和黄在3G业务上也曾经出现亏损,但其业绩也是可圈可点。2004年的净亏损384.5亿港元。2005年,和黄3G业务运营亏损下降为362.8亿港元,有所好转。2006年上半年,3G业务税前亏损为119.9亿港元,较2005年同期的200.2亿港元的亏损继续有所收窄,减幅达40%。2007年下半年,和黄财报显示,3G业务EBITDA持续上升,终于首次录得正数EBITDA的纪录,同时达到现金流目标;收入总额上升18%,达到599.09亿元;客户也逾1760万,人数增加20%。
这一持续上升的势头还是没有敌过金融危机的影响,3G业务也因此而遭遇到严重的困境。2009年全年和记黄埔3G业务不仅自身亏损52.81亿港元,还拖累和黄在2009年期内净利润仅141.68亿港元,同比增长11.7%,增长缓慢,触及市场预期的底部。根据花旗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和记黄埔2009年全年只会实现盈亏平衡,旗下和记电讯“3”公司当时2600亿港元的资产市值折现价值仅为900亿港元。继续坚持,还是见好就收?李嘉诚再次面临出手与收手的抉择。
经过仔细的分析,李嘉诚最终选择了坚持。因为李嘉诚在亏损之中仍然看到3G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对3G业务仍然投入巨额的成本。2009年,和记黄埔在3G项目上投入巨额资金,斥资数百亿美元,占其总资产将近30%。但是,巨额投入没有得到赢利。其中,3G最典型的应用当属无线上网,从2008年就是各大市场的主打项目,然而,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经济回报。这个项目,2008年亏损157.92亿港元,2009EBITDA亏损1.76亿港元,也仅仅是有所收窄。对此,李嘉诚仍然对3G业务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曾经表示该业务2009年“实则进步不小”,3G业务由零开始,发展至今客户数量已逾2000万,“实在很不容易”。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4G很快被提上了新的议程,赶“高科技”趟儿的李嘉诚自然没有放弃对4G的把控。和以往一样,4G虽然是新时代的产物,前途一片光明,但中途难免会遇到波折。李嘉诚可以说是为开疆4G做足了准备,携手中兴、华为,在仍旧充满诸多未知的科技道路上迈开了前行的脚步。
拓展透析
在出手与收手之中前进,换言之,就是懂得“以退为进,见好就收”的道理。
西武集团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企业,它的掌门人堤义明连续两年登上《福布斯》企业家财富榜的榜首。纵观西武集团的发展史,堤义明在地产业的投资活动中“收手”,是当时最不被人理解,如今又被证明是最明智的行为,成功地保全了企业在今日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工业进入全盛时代。当时,整个国家内的工商企业都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地价开始飞涨。对地产公司或与地产业务有关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个淘金的好时机。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堤义明却做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西武集团退出地产界。”整个日本的企业界都为此震惊,那时,做土地投资就像印钞票啊!这时有人开始怀疑堤义明的能力,有人还开始中伤堤义明,说他只知道靠着家业生活,他的高层主管也对他失去了信心。
为此,公司还专门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讨论是否投资地产业,堤义明在会议上面对经验比他丰富、年龄比他大的高层主管这样说:“现在土地投资的好时机已经过去了。什么都要讲求平衡,现在大家一个劲儿地炒地皮,结果只能把正常的状态搞坏,我想,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失衡的大问题。”
当时西武集团拥有的土地数量是日本最多的,可是在地皮行情最好的时候放弃地皮投资,并不是因为他已经握有大量的土地,而是因为他搜集到了足够的情报。分析表明,土地供过于求,地产业的景气只能够维持几年,只有及时收手,才不会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一败涂地。堤义明的想法不久就得到了验证,很多地产投机者纷纷陷入困境。1974年之后,当其他企业还没有从地产投资失败中恢复元气时,他已经大举进入酒店业、娱乐场、棒球队等多个行业,在全日本刮起了一股“堤义明旋风”。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面对短期利益的时候,要懂得压制内心的冲动,要有长远的目光,追求企业的长久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以退为进,见好就收。
【延伸阅读】
我每次出门,在机场都看到有关于我的书籍,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最多人感兴趣的题目,总是离不开我如何赚钱,既然那么多人有兴趣,我今天便选定了这题目。
首先,让我回顾一下我和长和系的发展里程碑:1940年因战乱随家人从内地去港,1943年父亲因贫病失救去世,负起家庭重担,1950年创立长江塑胶厂,1971年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上市,1979年从汇丰银行收购英资和记黄埔集团22.4%的股份。
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经忘记,甚至不理解其中的过程,我们公司现时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经过全体人员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团业务已遍布41个国家,雇员人数逾15万。我个人和公司都是在竞争中成长,我事业刚起步时,除了个人赤手空拳,我没有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一点也没有,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我们公司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我个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样,都要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
当我整理公司发展资料时,最明显的是我们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已有很强和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究竟“老二如何变第一”?
或者更正确地说:“老三老四老五如何变第一第二。”我们今天可以探讨一下。
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关系。
竞争和市场环境紧密相连,已有很多书籍探讨这题目,我不再多谈。很多关于我的报道都说我懂得抓住时机,所以我今天想谈谈时机背后是什么?
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节选自李嘉诚2002年12月19日于汕头大学为长江商学院演讲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