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守得住,才强大:李嘉诚的14堂人生能量课
3098700000010

第10章 千金难得好口碑(1)

——李嘉诚的“义与利”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

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赚钱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一个商业社会,商人是越赚多越好,自由的事业,有的机会送到你面前,非常非常吸引。法律也准许,一般人也是认可,这个事业也是可以做的啊。但如果我对这业务心中有着疑问,我认为是不应该做的,我情愿牺牲这个赚钱机会。如果记者先生不写这个的话,我就讲出来。我们在外国一个地区有很大的投资,连机场、高尔夫球场也有好几家,还有8万英亩,差不多50万亩。那么这个国家的prime minister(首相)给我一个赌场的牌照,这是配合他整个旅游区的牌照。我公司经理知道我不喜欢这类的事,他给我一个提议,说这个是最没本,就是不用本钱,又有钱赚的。将这个牌照先租给其他的外国人经营,租金一亿五千万美金。当时我就说写上“放弃”,绝对不可以经营这个事业。后来这个国家的prime minister来香港找我。他说:“整队兵跟着我跟我要牌照,我给你,因为你有大的发展在这里,你为什么不要?你公司的同事要我来游说你,说这是个好事业。”我们开会说,要另造一个房子,在酒店外面,让其他的人做赌场,你要给哪个人牌照3年我们就租给他3年。所以我那边这部分的经理常常讲:“我们的主席啊,最容易的生意他就不要,辛苦得不得了的他做。”这是我的经营概念:可以赚的钱应该赚,不过要合法合理。在今天的竞争社会,你如果在美国读MBA,会教你怎么样可以赚lastpenny,可以怎么样赚到最后一分钱。我们中国人的想法是,赚钱好,但是对人有害的事情不做。

——摘自《李嘉诚谈企业战略》

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李嘉诚演讲的摘录,其中几句发人深省:“我相信只有坚守原则和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能共建一个正直、有秩序及和谐的社会。一个没有原则的世界是一个缺乏互信的世界。我相信没有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充斥的繁荣表象,是一个枯燥、自私和危险的世界。”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中国香港经济亦受到很大冲击,地产及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国际对冲基金及大炒家多次利用股市溃击联系汇率及期指市场,以期获取暴利。当时也曾有人多次向长江集团要求借取股票在市场抛售,借以增强沽售压力,加速股市崩溃,以遂攫利目的。经估算,当时如果肯借出股票,随便就可获得数以十亿元计的利润。但李嘉诚没有这么做,他认为此举会对香港市场构成很大损害,故而一口拒绝,对这样的钱,李嘉诚说他是绝对不会赚的。当他认为当一桩生意与自己心中的义有冲突时,他的选择只有两个字:放弃。

在公司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李嘉诚让人记下这样一句话,公司经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说,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在捍卫公司利益的同时,更应重视以努力正直的途径谋取良好的成就,正直赚钱是最好。这种“可赚的钱应该赚,不可赚的钱绝对不赚”的态度打破了人们眼中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为商界树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类拥有诸多欲望,想要满足这些欲望,离开了财富是办不到的,所以人人爱财。但是,财富取得的方式,却多种多样。绝大多数人取之有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合法地发家致富,不少创业英雄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如微软创始人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大陆富豪刘永行兄弟,等等。

一般来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钱赚得越多越好。但北京著名股票操盘手李克华表示,我只赚我研究透彻的股票的钱,不赚没有研究或者研究不透彻的股票的钱。只赚该赚的钱,不赚不该赚的钱;只赚理性的钱,不赚运气的钱。李克华讲的是稳健赚钱。李嘉诚也是如此,并且用得更加彻底。对于很难赚到的钱,李嘉诚如果认为可以赚,那么就是再难他也会去做。然而对于送到面前的、利润非常诱人且法律也准许的赚钱机会,如果他认为是不应该做的,那他情愿牺牲这次赚钱的机会也不会昧着良心去做。他说:“在一个商业社会,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假使有一项赚钱的事业,非常非常吸引人,前景好得不得了,法律也准许,这个事业可以做。但是就算这样的事业,如果带有疑问在我心里,我情愿牺牲。”

一次,李嘉诚在加勒比海巴哈马国投资,拥有货柜码头、飞机场、酒店、高尔夫球场及大片土地,成为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哈马政府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赚大钱的赌场牌照,作为酬谢李嘉诚的礼物。面对送来的钱财,李嘉诚婉转地拒绝了。若说当着政府人员的面可以拒绝是情理之中,那么面对领导人呢?李嘉诚仍然没有答应要牌照。

作为一位有着广泛交际的人,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或是极大的困境,或是朋友的馈赠,等等。有些困境难以逾越,很多人便会选择屈从,不管手段是否不正当,不管馈赠是否得当,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顺水推舟,秉着有钱赚白不赚的心理,接下了这些烫手山芋。对于李嘉诚来说,不择手段的成功就是那颗“烫手山芋”,也许很香甜,却会给自己烙下不光明的痕迹。与其获得这种快速的成功,不如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关于李嘉诚不赚不义之财的小片段可谓是非常多,但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李嘉诚始终坚持自己的赚钱理念:可以赚的钱应该赚,不过要合法合理。可以赚足last penny,可以想办法赚到最后一分钱,但是不能伤天害理。因此,李嘉诚公司下面的员工才会称赞李嘉诚“从不赚取不义之财”。

拓展透析

不该赚的钱,就应该一分不取,哪怕它有着很好的前景,甚至眼前有着颇丰的收益,否则,这笔“巨款”就会成为日后砸毁品牌的“利器”。

美国默克药厂长期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制药公司,这家药厂特别注重科研创新,仅仅依靠这一点,默克药厂就成了医药企业界的优秀典范。这功劳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默克CEO雷蒙德·吉尔马丁的,吉尔马丁是默克公司的“空降”CEO。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被商业评论家拿来做杰出CEO的典范,他不但积极配合管理团队和董事会,更是极大地发扬创新精神。在吉尔马丁任职期间,默克研发出了治疗关节炎的新药Vioxx,这种药在获得专利权后,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一度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药品之一。

但是,这种药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对心脏有副作用,经常会有医疗机构的研究人员向公众和默克公司发出药品有副作用的警告,但是这位CEO一直都不作声。事实上,这种药本身确实存在问题。因为吉尔马丁并没有重视此事,后来导致出现了服药者死亡的事情。当这件事情出现的时候,吉尔马丁拒绝承认错误。一开始他沉默不语,也不出面应对。社会舆论压力越来越大,而死者的家属也联合起来起诉默克,最后惊动了美国国会。国会针对此事成立了调查组来调查此事,直到此时,吉尔马丁才不得不出来。但他还是狡辩说,是药都是有毒性的,更何况他的太太也正在服用这种药物,说明该药的副作用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

后来国会经过调查发现,这种药确实有问题,但是公司领导层还是强行推出该药。万般无奈之下,吉尔马丁才开始道歉,然而道歉也是非常不诚恳。最后越拖越糟,小事变成了大事。生前服用过Vioxx,死于心脏病的原沃尔玛产品经理恩斯特的遗孀获得了约2.5340亿美元的赔偿。让默克公司害怕的是,类似的诉讼还有4200多起。一旦这个判决引发骨牌效应,默克的赔偿金额可能高达180亿美元。资本市场上,默克公司的股票一路狂跌,落后于华尔街股市的其他板块。医药界人士把这看作是20多年来行业最不幸的事情。

维护企业形象有的时候不需要做一个专题计划去实施,也不需要花费专门的资金进行改造。维护企业形象很多时候就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在平日的策略制定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戒掉了“贪”,也就维护了自身的良好形象。

李家真经:“商人轻利重别离”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我决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摘自《李嘉诚自传》

白居易《琵琶行》里有一句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可见商人重利是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但事实上,在传统中国商人的血脉里同样也流淌着重义的血统。李嘉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地将白居易的那句诗改成了“商人轻利重别离”,形成了独有的“李家经商真经”。

香江才女林燕妮曾经与李嘉诚有一些业务往来,她说道,20世纪70年代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期,根本无钱可赚。当时长江地产业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见多,减之不见少,但李嘉诚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

经过仔细询问才发现,李嘉诚这样做原来“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有人就说:“不少老板待员工老了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怪不得老员工都对你感恩戴德。”李嘉诚回答说:“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不以创造利润为目的的商人并不多见,李嘉诚重义轻利,故而面对询问十分坦然。

李嘉诚早就明白了“轻利重义”的道理。当年,李嘉诚离开塑胶公司自己创业时,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以德报德,不重利轻义的人。

临走前,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李嘉诚并没有闪烁其词,而是很诚恳地说了这么一番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向你保证,我绝对不会带走一个客户,绝对不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的。”

这种承诺对于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易能够实现的事情。因为是新厂,必然要开发客户,但旧有的一切资源都不能用,而没有丝毫名气的新厂要想开发新客户则是难上加难。但是,李嘉诚并没有因此违背承诺。他重义轻利,甚至推辞了主动上门来的客户,希望这些客户继续与原公司保持往来关系。

拓展透析

“商人轻利重别离”这条真经的本质在于轻利,不唯利是图。然而,在众多的书中,商人都被塑造成为唯利是图的模样,如“商人皆为利来”“商人不是慈善家”,等等,这其实只因为没有贯彻好这一原则而已。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很多企业家领悟到了这一点。

在山东,有一位因一时“不忍”而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力诺集团董事长高元坤。按照他的说法,创办力诺集团并非出于经商挣钱的目的,他本来在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工作,从没想过要离开这种稳定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了他。这位朋友是沂南玻璃厂的领导,朋友告诉他自己的企业垮了,数百名员工的生活都将受到影响。高元坤听完之后心里非常难受,他一想到那么多人将要丢掉赖以为生的饭碗心中便觉得“不忍”,于是他决心为大家找条出路,这才有了从银行贷款50万元创业的举动。

像高元坤一样,很多鲁人经商都注重仁义。鲁商集团董事长季缃绮在诠释企业的使命时,曾说过鲁商集团的核心思想是“仁智合一,商行天下”,仁为前,智为后,然后才谈商行。以仁者思想、义士情怀经商的鲁商虽然有时候很难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却往往也能因此积累厚实的人脉,人脉即钱脉,厚积而来。可见一个义字,成就的不仅仅是仁义品格,同样也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