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3099000000021

第21章 质量和服务关乎企业存亡(2)

其实不光是食品,产品面世后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品每一点质量疏忽都有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事关质量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小问题,都应该得到最为谨慎的处理。很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选择了压缩生产成本,但如果因此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必然会使公司信誉为消费者所质疑,甚至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企业的安全卫士,为企业严把质量关,不把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让客户满意,就要坚持客户的价值观

我们必须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依据。瞄准业界最佳,以远大的目标规划产品的战略发展,立足现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点一滴地实现。客户的价值观是通过统计、归纳、分析得出的,并通过与客户交流,最后得出确认结果,成为公司努力发展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我们就不会有大的错误,也不会栽大的跟头。所以现在公司在产品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上,我们是瞄准业界最佳,我们制定的产品和管理规划都要向它们靠拢,而且要跟随它们并超越它们。如在智能网业务和一些新业务、新功能上,我们的交换机已领先于西门子了,但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上我们和西门子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只有瞄准业界最佳才有生存的余地。

要坚持对客户的长远的承诺,对优良供应商的真诚合作与尊重。客户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通过使客户的利益实现,进行客户、企业、供应商在利益链条上的合理分解,各得其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以客户满意度为企业标准,孜孜不倦去努力构建企业的优势,最终赢得客户的信任。

我们认为,客户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我们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考虑到将来产品的演进。别的公司追求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我们追求产品的终生效能费用比。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宁可在产品研制阶段多增加一些投入。只有帮助客户实现他的利益,在利益链条上才有我们的位置。

——摘自任正非2004年6月《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任正非曾经教导华为人,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需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得来。既然决定华为生死存亡的是客户,为华为提供生存价值的也是客户,华为就必须为客户服务。所以华为需要聚焦客户的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

如今,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客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挑剔。客户不仅希望产品的价格低,而且对产品的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即希望产品“物美价廉”。相对价格差异不大的产品来说,质量的高低左右着客户的选择。优质的产品是品牌建立的先决条件。例如,在体育用品市场上,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远远高出国内体育用品品牌,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在客户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质量过硬。华为在创立初期,由于技术不太过关、生产过程大意等原因,导致一些产品的质量不是非常稳定,经常要派技术人员前去“救火”,这样,既造成用户的抱怨,导致对华为品牌的负面评价,又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任正非非常重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把产品的质量看作是公司的生命。

拓展透析

企业想要彻底地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多优秀的企业都非常看重市场调查。

增强顾客对公司商品的信任度和兴建超级商场,是克罗格杂货与面包公司安然渡过大萧条和反连锁店运动的两张王牌。到1935年,公司已拥有50家超级商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约瑟夫·霍尔出任克罗格杂货与面包公司总裁。这位以创新著称的企业家揭开了公司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霍尔将公司更名为克罗格公司,并引进45种公司专卖商标,以加深顾客对公司商品的印象。顾客调查活动是霍尔亲自主持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霍尔认为:“对公司发展什么商品、增加哪些服务、使用什么销售手段等问题最具有发言权的是顾客。”

为此,他在所有现金出纳机旁安装了顾客“投票箱”。顾客可以把自己对克罗格公司的意见和建议投入箱中,如需要哪种商品、哪种商品应做如何改进、需要什么专项服务等等。每一张“票”上都留下顾客的姓名和联系地址,一旦该顾客的建议被采纳,他就可以终生免费在克罗格公司的商店里享受该种服务或购买该种商品,而且还可以获得公司赠送的优惠折扣消费卡,在购买任何商品时都能享受减价优待。

“投票箱”深受顾客欢迎,提建议者络绎不绝。克罗格公司就根据顾客的建议不断改进,使公司每一项新出台的措施、每一种新上市的商品都获得非常成功。公司的经营覆盖区域扩大到得克萨斯、明尼苏达和加利福尼亚等州。1952年,其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

把握市场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是企业竞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尤其对那些只经营单一产品的企业而言,不断推出满足目标顾客需求、具有吸引力的新产品,才能够使企业在同行业中总处于领先地位。克罗格公司之所以能够赢得顾客的长久信赖,获得持续成功,关键就在于与顾客的零距离接触。只有接触顾客,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是克罗格公司的成功所在。

打仗的队形是可以变换的

打仗的队形是可以变换的。原来我们往核心收得太厉害了,这样我们的技术进步快了,而市场就弱了一点儿。现在市场变化了,客户需求也变化了,我们也可以扁平一点儿。在攻克新技术时,使队形变得尖一些,增大压强,以期通过新技术获得多一些的市场。当新技术的引导作用减弱的时候,我们就要使队形扁平化一些,多做一些有客户现实需求但技术不一定很难的产品。

比如,一讲到宽带,大家就说一定要可运营可管理,一定要打倒CISCO,我们是否也可以举起右手支持CISCO,赚拥护CISCO的客户的钱。举起左手也可以做可运营可管理,赚反对CISCO的客户的钱。在工作中不能强调一边而忽略另一边,不能走极端。眼前我们的问题是利润不够,所以队形要根据市场进行变化,不能僵化和教条,要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因为我们的宗旨就是活下去。研发对结构继续进行改革是允许的,但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搞成僵化不变的。我们整个体系还没有完全按IPD运作,会存在流程不畅的问题。流程打通是迫在眉睫的,怎样打通全流程,希望每个PL-IPMT(产品线)提一个小组名单,组成跨部门的小组,先把市场、用服、研发打通,然后再把生产、采购捆进来,共同整改流程打通问题,简化程序。成立这个跨部门小组,这个小组就代表公司,具有决定权,统管所有的流程。当然,这个小组主要是理顺产品线全流程,并不是多了一层机构。

压强原则和组织结构的方向是一致的。当我们的形势变化了,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如果抱着一定要做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的理想,那么我们就面临着很大的危险。我们的结构调整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而不能以技术为导向,在评价体系中同样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

——摘自任正非2004年在研委会会议上的讲话

《胜利就是活下来》

在中国电信3G上网卡集采中,华为多款3G上网卡中标,累计中标份额超过50%。华为终端营销工程部部长陈崇军表示,“华为数据卡产品有着难以复制的独特优势,近期在多家运营商的集采中接连获得大单,这证明了华为的3G产品得到运营商的充分认可”。

中国联通首轮WCDMA上网卡招标中,华为公司有两款产品中标,在联通首轮3G上网卡招标中,同时中标份额为44%,排名第一。

虽然以低价策略和“为客户提供更为优惠的商务条件”使华为从电信行业一支毫不起眼的弱旅,迅速在全球扩张,但它带来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有观点认为,华为对金融杠杆的运作“是在钢丝上行走”,尤其是在2007年,其营业利润率已经从2003年的19%下降到了2007年的7%,净利润率则从14%下降到了5%。与此同时,华为过去相对低的资产负债率也在攀升,2005年之前,华为负债率控制在50%以下,2007年已经达到67%的高位。

在利润率下降的关键时刻,任正非及时地改变了策略。“王小二卖豆浆,即然能卖一块钱一碗,为什么要卖五毛钱?我们产品的毛利,要限定在一定的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适。”任正非如此戏言。其实,“华为凶猛”绝不仅仅是低价那么简单,而是运用智慧在成本与赢利之间巧妙地找到平衡。在已经通过低利润率完成全球市场扩张后,华为又调整了竞争方式和手段,重新衡量了成本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拓展透析

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适应变化、应对变化,从而获得竞争胜利。一个极其僵化的组织结构是不稳定的,是脆弱的。组织结构只有能使自己适应新的情况、新的需求、新的条件时,才能继续存在。所以,组织结构要有高度的适应性。

根据客观需要而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体现的是一种管理应需而变的思想。但凡是伟大的企业,管理应需而变都是其成功的最重要的法宝。

我们以肯德基为例。如果在中国进行民意调查,能够让妇孺皆知的国外品牌,肯德基肯定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肯德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获得的成功。但是,就是这个在今天看来如日中天的品牌,也曾有过在中国败走麦城的经历。

1973年肯德基大举进入香港,肯德基高层过于乐观估计香港的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扩张了11家店。但是市场很快就给他们当头一棒。因为他们未能找到一个适合香港本土的经营模式,结果在1975年时只好相继关闭所有的餐厅,撤出香港。

10年后,他们带着失败的教训,重新踏上香港这片土地,通过特许授权的方式,在香港开始走向成功。与此同时,他们将市场开拓到中国大陆,于1987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开设了其首家中国内地分店。应该说,之前在香港失败及后来成功的经历为肯德基进入中国内地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外资企业除了和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肯德基选择有政府背景的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充分体现了肯德基应需而变的管理策略和适应能力。当政策出现变化,合资经营不再是硬性规定时,肯德基开始转向独资,并迅速走上高速扩张之路。从1987年到2007年的20年间,肯德基这个名字遍布了中国神州大地,店面数量多达2000家。

应需而变使肯德基在激烈的快餐食品竞争中把握住了主动权。一旦出现发展机遇,相应的部门就会迅速出动,捕捉到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是单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行为,而非公司整体行动,既获得了成果,又避免了资源浪费。基于市场需要而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很好地适应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