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跃跃欲写时,突然听到院外有人吵架,松筠一溜烟跑出去看热闹,原来是鸡贩子和看门人在讨价还价呢。松筠一看这鸡养得肥胖,跑过去将鸡担一扛,说我全买了。可一摸口袋,一分钱也没有,就又回去找韩桂舲老婆借了钱给鸡贩子。松筠拿了鸡,临走时嘱咐看门人道:“你给我好好喂养,不要养瘦了,等我出差回来时再来吃。”
嘉庆十六年,松筠由两广总督改任吏部尚书,被召回京师。回到京师,松筠又被任命做了军机大臣,在军机处排名第二,仅次于董诰。但在京师没多久,就第二次受命担任伊犁将军,处理边疆问题,驻在伊犁两年。到了嘉庆二十年,因为处理喀什噶尔动乱时杀戮过重,松筠被革去太子太保。
天山南北,分为白山派和黑山派,两派长期分裂,势若水火。不想黑山派出了个人物叫孜牙敦,想改变这个局面,主动娶了白山派和卓的女儿做第二个老婆(和卓是波斯语,意圣人之后)。
清廷对白山派和卓后代严加防范,不准他们轻易离开居住地。孜牙敦向喀什的阿奇木伯克递交了申请,要将老婆带回自己村庄去,这事本无可厚非(阿奇木伯克是清廷封的官,正三品)。不料喀什噶尔的阿奇木伯克不同意孜牙敦的请求,孜牙敦很是愤怒。被捕后,孜牙敦供认道:“我本是此地有脸面的人,今娶妻室,不许我搬去本庄同住,因此愤恨。”
嘉庆二十年八月,孜牙敦带了几百人将当地清军牧场烧毁,将马抢走,随后又去攻打喀什噶尔。松筠带了援军赶往喀什噶尔,很快将孜牙敦抓住。这本来是孜牙敦闹事,不想却将骁勇善战的布鲁特人给牵连进来。
孜牙敦有个好友图尔第迈莫特是布鲁特部(吉尔吉斯)的头人,两人常一起放鹰,情同手足。孜牙敦闹事时,图尔第迈莫特没有参与,反而派手下去喀什噶尔报信,让清兵及时准备,随后又派人帮助清兵围剿孜牙敦。孜牙敦被擒住后,松筠却摆下鸿门宴,将图尔第迈莫特也给抓了起来。松筠不等嘉庆指示,就自作主张,将图尔第迈莫特与孜牙敦一同凌迟处死。
图尔第迈莫特明显没有叛变的意图,只是与孜牙敦关系较好而已,突然被杀,嘉庆也觉得处理不妥。平息孜牙敦闹事之后,嘉庆二十一年(1816) 底, 长龄受令赴喀什噶尔调查图尔第迈莫特案中的种种疑点。根据长龄的调查报告,嘉庆认定松筠处死图尔第迈莫特“实属错谬”,革去松筠太子太保,并内调回京,以长龄取代松筠为伊犁将军。
图尔第迈莫特被杀对后世影响颇大。天山南北的布鲁特部由此对清廷充满仇恨。图尔第迈莫特的儿子出逃,此后长期在边塞游走,准备报复。孜牙敦所属的黑山派,本是清廷的同盟者。松筠平息孜牙敦闹事之后,开始滥杀,导致黑山派也对清廷不满。天山南北各部离心离德,积怨重重,待机而起。至道光年间,张格尔率众入侵,各派纷纷加入,造成了大规模的边境事变。
嘉庆二十一年,松筠被从伊犁召回,继续管吏部。如同乾隆朝的舒赫德一样,官场上大起大落,多次被贬,松筠皮粗肉糙,毫不介意。嘉庆二十二年六月,嘉庆想次年东巡盛京。此时恰逢北方干旱,多日无雨,松筠上奏,说干旱与皇帝想要出巡有关,请皇帝不要出巡。
嘉庆被松筠这个奏折搞得恼火不已,心道朕还没去祭祖呢,只是想想,你就说干旱与朕有关。要是真的出巡了,岂不是坐实了朕导致干旱么?本来嘉庆要将松筠治罪的,只是此年大旱,罪犯都被减刑,就将松筠降了官。嘉庆也知道,松筠奏请停东巡之举,必有很多人支持,在谕旨中自我解释道:“松筠这人不识大体,好行小恩小惠,肯定有人帮他抱屈。不过这个浅陋小人,随便他怎么折腾,朕亦不惧。”
对松筠这个浅陋小人,嘉庆还是颇为看重,不久又将他提升,在吏部、兵部担任尚书。
嘉庆二十五年,松筠倒了大霉,官职差不多被一撸到底。
事情是这样的,兵部有两个大印,一个叫作堂印,留在兵部。一个叫作行印,皇帝出巡时带上。兵部行印关系到兵力调动、人事军需等大事,极其重要。三月份嘉庆准备去祭陵,兵部就去取行印给皇帝带上,不料却发现行印丢了。嘉庆跑到汤山时,听说兵部丢了行印,大为光火,下令将兵部官吏仆役都扣住查询。
查了一个多月,发现行印是去年嘉庆出巡时在巴克什营丢失的。当时松筠正好担任兵部尚书,本该将行印放在自己帐房中亲自保管。松筠这年已经六十八岁了,又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就将装着行印的匣子给兵部司员看管。兵部司员继续偷懒,转交给书吏俞辉庭保管。
俞辉庭当夜在帐房内酣然入梦,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行印连同匣子一起被偷走了。俞辉庭不敢声张,就找了个备用的匣子交了回去,所有人都没有开匣查验,以为行印还在匣中。嘉庆出巡结束后,匣子被送还兵部,兵部工作人员何炳彝、庆禄偷懒,没有开匣验视,就将空匣入库。过了一年,嘉庆再次出巡,需要用行印时,一开匣所有人都傻了眼,此时才发现行印丢了。
初审时,何炳彝、庆禄两人串通一气,声称去年入库时曾开匣查验过,并绘声绘色地称庆禄看到大印后,还用手指头弹了下印。何炳彝则在一旁调侃称这个又不是石头,你弹有什么用。庆禄甚至对天发誓,愿以头颅担保,入库时有印在匣内。受两人误导,查了一个多月才查出真相。此案牵涉极广,嘉庆怕再查下去会引起大狱,就草草结案了事,谁盗了行印成为历史谜团。
案情弄清后,作为直接负责人,松筠自然要被惩罚,先是被降职为山海关副统领。过了一段时间,嘉庆突然想起去年松筠曾阻止自己去盛京祭祖,认为这是报应,大骂松筠:“丧心病狂,乖谬已极。”再将他降至骁骑校。所以嘉庆死后,松筠才会以低级军官的身份出现。
道光未登基时肯定与松筠有私交,且关系极好,不然决不会在万千大臣中,只找他一个人去宣泄感情。当了皇帝后,道光自然要重用松筠。道光元年,松筠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赐紫禁城骑马的荣誉。说起来,松筠资历够深了,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都入军机处做过军机大臣。
再入军机处不过一年,道光二年,松筠又被革去军机大臣一职。
此年乌里雅苏台将军将驱逐哈萨克商人一事奏报给理藩院,怎么处理此事松筠也参与了讨论。待理藩院达成处理意见的稿子后,松筠突然索要稿子翻阅。松筠是军机大臣,且在边陲多年,给他看看自然无妨。不想松筠看完稿子后,大笔一挥,在稿子上加以删改。
松筠这是越权行为,理藩院尚书禧恩就将此事报告给了道光。道光得悉后大骂松筠:“和珅当年专权横恣,也不敢公然去干涉别的衙门权限内的事情。你松筠吃过多少次处分的人,朕做了皇帝之后看重你,让你再做军机大臣。你不想怎么报恩,却越俎代疱,胆大妄为。如果每个军机大臣都和你一样,干涉各部事务,成何政体?”
经过军机大臣们商议,本来要将松筠继续送回伊犁赎罪。道光看在他已七十一岁的份上,将他赶出军机处,做了个六品小官。
据普鲁士传教士郭实腊记载,在做皇子的岁月里,道光失去了普通人所享有的自由和亲情,严格的学习损害了他的健康,年轻时候道光就苍老的像个四十多岁的人。做了皇帝之后,道光在皇子时代所结交的师友成为他执政的支柱,他很少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倚重朋友的意见,缺少朋友的陪伴就显得不太愉快。(郭实腊也是个传奇人物,除了母语德语外,他精通英文、中文、荷兰文、马来文、泰文和日文等,一生著作八十余种,其中大部分是用英文和中文写成,小部分用日文和德文写出。)
道光与松筠二人之间,君臣之外,还有深厚的友情,自然离不开他的陪伴。松筠入军机处不久,道光即将圆明园外的一处院子赐给他居住。虽然松筠是非不断,道光仍然还是要大用他。
道光三年,又启用松筠为吉林将军,并赏头品顶戴。松筠做了吉林将军,在各处题题词,赏赏风景,今吉林北山“天下第一江山”就是松筠在任上所题,这样的日子多么自在,可他改不了多管闲事的性格。松筠打听到盛京外面有很多闲空的田地,就上奏道光,自告奋勇,要亲自去盛京考察养马。第一道奏折上去了,道光回复他:“多事,不准行。”
大概前世做过弼马温,松筠对养马充满了感情,又上奏皇帝,请让自己去盛京考察养马。道光看松筠这么倔,也火了,就批示:“固执己见,不顾事理,越俎代疱,荒谬。降二级留任。”
松筠接连请求去盛京养马不成,沮丧不已。道光四年,松筠回到京师后,撂挑子不想干了,打报告辞职。在辞职报告中,松筠说自己现在两眼昏花,请求让自己退休。道光看了报告,回复他:“眼睛昏花,因天气炎热所致,不许退休。”为了安慰松筠,又给了他紫禁城骑马的特权。
道光不肯他退休,还重用他,让他在都察院任职,负责查案。道光五年二月,松筠跑到军机处,请军机大臣上奏皇帝,要带军机章京徐松一起出差,前往热和审案。依照规制,凡大臣外出办事,只能带本衙门人员随行,而率行请带军机章京者,则要严惩。嘉庆五年(1800)八月二十五日的谕旨中有明确规定:“嗣后出差人员除军机大臣仍准其随带章京外,其余如有率行奏请者,即将该大臣治罪。”
此时松筠不在军机处任职,跑来请求带个军机章京随行,本该要治罪。但道光对他还是很宽容,只是将他痛斥一番,让他注意检讨。
道光六年至道光十年,五年之间,松筠先后做了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并兼任直隶总督,一年换一个部,这让多少后生小子羡煞。可松筠却是疲惫无比,勉强苦撑。道光十年,已经七十九岁的松筠,被派去山西查案。一大把年纪,还要鞍马劳顿,办理大案,松筠再也吃不消了。
松筠再次打报告申请退休,称自己腰腿乏力,两目昏花,写字手颤,遇事健忘,求皇帝高抬贵手,让他退休。
可皇帝仍然不肯让他退休,就此道光向大臣们解释道:“松筠说自己老弱衰病,朕召见了他两次,却发现他精力如常,毫无病态。不是朕不体贴臣子,可君臣之间要以诚相待。你松筠这样任性,对得起朕的厚爱吗?你松筠摸着良心问问,过意的去吗?”
松筠朦胧着老眼,又在中枢飘荡了四年,道光十四年,皇帝总算开恩,让他退休。可道光心里还是不爽,在谕旨中啰唆了好多:“曹振镛马上就要八十岁了,在军机处干了这么多年还精力如常。大学士富俊八十六了,精神颇健。这松筠八十多岁就大喊着精力大减,要退休,就让他退吧。”
道光十四年,松筠总算能安心退休了。致仕一年后,松筠以八十五岁高龄辞世,死后谥号“文清”。谥号中包含的“文”字,也是松筠一生的最好定论。他在蒙古人中算是少有的饱读诗书之士,早年就编撰过《百二老人语录》,为研究满族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史料。他编撰的《卫藏通志》《西招图略》《钦定新疆识略》,也翔实记录了当时西藏、新疆社会的生态。松筠也留下了很多诗文作品,如《古品节录》《绣像十美图》之类。百年之后,世人可能忘却了他的政绩,抑或记住了他的些许轶事,但真正有价值的,却是他留下的这些著作,被世界范围的学者所研读。
长龄平定张格尔之乱
当盛世之际,康熙乾隆,跃马扬鞭,揆文奋武,开拓疆土,赫赫战功。到了国力衰弱,财力困窘之时,边疆冲突却成为困扰后世皇帝们的头痛问题。自乾隆年间征服准噶尔之后,天山南北也被纳入了天朝的版图。在萧条的时代,经略西域,平定张格尔之乱,也可以算是道光唯一可以告慰祖宗们的功劳,到底在他手里没有丢失国土。出没沙场,经略西域,生擒张格尔,立下首功者乃是长龄。
在清代,能通晓几门语言者,可谓是凤毛麟角,凭借这一特长可以飞黄腾达。长龄的老爹纳延泰,精通满汉蒙几种语言,因此掌握理藩院二十四年,由于出色的外交才能,被任命为军机大臣。长龄也不差,遗传了老爹的语言天赋,能说满蒙汉三种语言。军机处处理的军国政事常涉及边陲,自然不能放过长龄这种难得人才。乾隆四十年,十八岁的长龄被特招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
长龄官运不佳,倒是哥哥惠龄官儿越做越大。乾隆五十九年,惠龄就做到到了山东巡抚。嘉庆初年,惠龄又担任了湖北巡抚,并抓获了白莲教第一个闹事的聂杰人,立下大功。而长龄到四十二岁时才混到了总兵。
道光初年,长龄年过花甲,才开始得到青睐。道光三年,六十六岁的长龄入军机处,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管理户部三库,总算是熬出了头。道光五年,长龄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在前往陕甘的途中,长龄突然接到军机处发来的廷寄,补授伊犁将军,命前往喀什噶尔抓捕张格尔。
前往西北的途中,长龄肯定想起了阿桂当年的预言。乾隆四十六年(1781),军机大臣阿桂平定西北动乱。班师回朝时,阿桂却道:“天山南北实在是难以治理。如果在新疆的办事大臣中出个别贪财好色之徒,不要六十年,必有动乱。”果然被阿桂言中,不到六十年,天山南麓有了张格尔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