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3119600000030

第30章 淡化孩子的虚荣心

社会上的很多不良风气,也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盲目攀比的现象。家境优越一些的孩子常常会爱慕虚荣,并且还能得到满足;而家境困难的孩子,却常因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但无论哪种情况,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一次被邀请去一个小学听课,课间休息时不经意听到了两个孩子之间的对话——

“这是我妈妈从俄罗斯给我带回来的皮衣,很贵的,咱们这儿可没有!”

“那有什么啊!我上次带过来的那个玩具还是我和妈妈去日本的迪斯尼买的呢!妈妈说这次放假还要带我去!”

有帖子称,攀比风已经刮进了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比较的不是谁学习好,谁做了好事,而是谁穿的是名牌,谁的父母亲更有权势,谁家的车更豪华,甚至是谁的父母更漂亮!

侯女士曾向我求助,因为她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小峰最近产生了厌学情绪,每天早晨都要哭闹好一阵,才能在爸爸妈妈的哄劝下闷闷不乐地去学校。

侯女士问儿子是不是被同学欺负了?被老师批评了?还是学习压力大?儿子都否认了,最后经过再三询问,儿子才说出实情。

原来,儿子自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一直由在某单位当司机的父亲开车接送他上下学,一段时间下来,小峰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但今年父亲工作发生了变动,不再担任司机了,当然小峰也就没有了车接车送的待遇了。这下儿子可就不愿意了,他理直气壮地对侯女士说:“我都告诉小伙伴了,这是我家的轿车,大家都知道我家有车,如果以后没有车接送我上下学,他们该笑话我了,说我家破产了……”

孩子的童年本该在充满童真的灿烂阳光中度过,但虚荣却给这万里晴空凭空增添了些许阴霾。而如果这儿时的阴霾不能及时散去,它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为倾盆的暴雨。听那一脸稚气的孩子说着爱慕虚荣的话,父母在痛心的同时,更要深思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变得如此虚荣?

以身作则,不与人攀比,避免孩子模仿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父母怕孩子受委屈,通常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自己孩子穿的、戴的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自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被人家比下去。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心理,那么,正是在你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虚荣心才得以无限膨胀的。

一些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逼迫孩子跟小朋友比成绩比才艺,就难免造成他们同样为了自己的面子比家庭比出身。

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就有很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他们的衣服鞋子非名牌不买,用的是最新潮的手机,关注的是新出的数码产品;而且常常把名牌、款式之类的词语挂在嘴边,在孩子面前提起。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非名牌不穿,不断想要更换新手机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很多孩子虚荣心的产生正是因为家长在其面前起了不良的榜样作用。试想,本身就很虚荣的家长,去向孩子大谈虚荣的害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但对消除孩子的虚荣心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本能,让他们更加喜欢攀比。

无数大道理也不如一个榜样的作用大,父母只有自身先告别虚荣的心理,才有可能祛除掉孩子身上虚荣的毛病。

迂回战术,纠正孩子的虚荣心理

虚荣心强的孩子往往好胜、好强、好出风头,如果采取打压的方式来纠正其观点,恐怕难以奏效。当父母发现孩子对文具、玩具、衣着等特别挑剔,或者觉得父母在某些方面让自己觉得丢脸时,不妨试试“迂回战术”。

学校要开家长会,上初一的海涛非缠着当干部的舅舅替爸爸去,说爸爸是个卖鞋的,不体面,而且还嘱咐舅舅一定要开车去学校。

海涛的爸爸没有因此发火,而是对他说:“你们班成绩最好的同学父母是做什么的?”

“是一个借读生,听说他的爸爸是个农民工。”

“那么,你会因为他的爸爸是农民工而看不起他吗?”

海涛摇摇头。

“班里有没有最不受欢迎的同学?”

“有。”

“你知道大家为什么讨厌他吗?”

“因为他炫富,爸爸有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还经常捉弄别人。”

……

这是一位聪明的父亲,如果他发现了儿子找舅舅代开家长会的情况就大发雷霆,狠狠将儿子打一顿,结果只会更糟糕。如果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爸爸给你丢人了吗?”恐怕也不会奏效。他采取迂回战术,让孩子认识到,他在学校是否受欢迎和他的家庭、父母的职业等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同学们更在乎和看重的是他自己在学校的表现。

引导孩子正确攀比,把虚荣心变成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父母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从某种程度上,孩子的内心有了竞争意识,想要赶超别人,期待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赢得大家的认可、称赞。如果父母能够抓住时机,“借题发挥”转移其“兴奋点”,就能把孩子的虚荣心变成积极向上的动力。

由于孩子的心智尚不够成熟,对很多事物还不具备甄别判断的能力,很多时候的虚荣都是跟风引起的。那么,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选择新的比较内容——

孩子攀比谁收的压岁钱比较多,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比谁的压岁钱用得更有意义;

孩子攀比谁的衣服是名牌,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比谁的衣服搭配更美观大方;

孩子攀比谁的生日宴会办得更豪华,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比谁的生日过得最简朴却与众不同;

孩子攀比谁的爸爸更有钱有势,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比谁在班里更受欢迎,更讨人喜欢;

孩子攀比谁的学习用品更贵重,父母就可以引导他们比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

……

父母要将孩子从比吃穿、消费等物质层面,转移到比学习、才能、毅力等“精神层面”,帮助他们提高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从源头上杜绝物质“攀比风”。

如果想让孩子的认识更为深刻一点,最好的办法是带孩子去看看那些在物质条件上更为薄弱的孩子,看一看那里的同龄人是如何生活学习的,让他亲身体验一下生活的另一面,在另一种比较中学会知足。

关于前面故事中小峰的事,我建议侯女士对症下药。在我的建议下,侯女士很快联系到了附近的一个智障儿童学校,利用暑假时间带领小峰去给学校的智障儿童做义务陪护,让小峰看一看这些先天残疾的孩子们的生活;还带小峰去看了看城中村小朋友的生活,小峰看到有些小朋友的家连厕所、空调都没有,感到很不可思议。后来,侯女士还联系到和小峰年纪相仿的山区儿童,通过联系,让小峰了解到在那些偏远的山区,读书的环境是多么差,不仅没有一切现代化的设备,孩子们每天还得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中午甚至还得饿着肚子去读书。

通过侯女士的一番努力,小峰的变化慢慢显露出来。有一次她带着小峰去商场,小峰试了试那件阿迪达斯的运动衣,看看价格,最后还是放下了,他说:“不如买一件普通的上衣,用省下来的钱,给山区的小朋友买几本书。”他甚至还鼓励其他同学和他一起攒钱,为山区的小朋友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