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教孩子集中注意力
3121400000021

第21章 不要对考试产生恐惧感(1)

1考试其实也可以是快乐的

一位父亲对我说:孩子头脑聪明,又肯学习,平时成绩很好,考前复习也做得很全面,但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总是怯场,考不出理想的成绩。马上又要到期末考试了,看着孩子紧张的表情和消瘦的脸庞,他特别心痛,在心痛的同时也跟着孩子一块焦虑,是呀,辛辛苦苦学了半学年,如果考试考不好,多可惜啊。

的确如此,许多父母都有这种感受,孩子平时学的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压力太大,紧张焦虑,甚至是失眠。孩子为考试紧张,父母为孩子紧张,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一次考试,全家都不轻松。有些父母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守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学习,陪着孩子读书,就差替他去考试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面对考试不紧张,正常发挥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其实,考试只是对孩子日常学习的一种考察,只要孩子平时认真准备,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不用费太多力气。

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做。

首先要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

父母们应该意识到,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就“突飞猛进”,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能够认真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行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认识不够,期望过高,总抱有侥幸心理,结果,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总对孩子说:“这次一定要好好考啊。”“这次考不好可不行。”孩子复习的时候还好,一进考场就紧张,看见了熟悉的题目也忘了怎么做。所以,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设定一个现实的目标,千万不要一味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甚至让他们不堪重负。

家长要表现得轻松镇定。

现在的孩子,常常是家庭里的焦点。孩子一考试,自己还没怎么急呢,家长就先开始急了,又是给孩子买补品“补脑”,又是给孩子买各种模拟题、辅导材料,整天“考试考试”不离嘴边,结果,家长的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变得紧张兮兮的。所以,从家长开始就要做好减压的工作。在临近考试时,家长应该表现得轻松自如,鼓励孩子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要总给孩子施压,尤其不要提“你考多少多少名,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礼物”这样的激励目标,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还会容易使孩子产生侥幸心理。

发现孩子紧张的时候多安慰孩子。

孩子在大考前往往会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作业、练习题、模拟考试接踵而来,一下面临这么多的任务,孩子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有时会表现得茶饭不思、甚至唉声叹气,夜里睡不着觉。这时,家长们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要安慰他们,告诉他们:“这一次考不好没关系的。”“只要你是认真的,爸爸妈妈就很高兴。”让孩子平静下来,投入到学习里去,从容面对,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考前多准备,考试时别紧张。

考每一科之前,应该提醒孩子要把最重要的知识再过一遍,把没弄懂的例题再看一遍。只要把这一点做到了,大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要提醒孩子考试时该怎么考,比如把姓名写好,看清题目,审清题意,不要因为紧张而看错题;一道题一道题的顺序往下答,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陌生的题目,如果没有想通,可以暂时放下,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等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做难的题目。爱紧张的孩子有时习惯先把全部题目看一遍,结果会因为看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题目过度紧张,这是不必要的。做完题目之后要仔细检查、避免漏题。检查的时候,大题、难题可以多花点时间,普通题目看一遍即可,等等。

考前别忘轻松一下。

即使是学习最紧张的时候,也别忘记提醒孩子注意休息,注意锻炼,尝试着放松一下心情,利用空余时间与一起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让大脑稍微休息。当大脑得到休息、心情得到放松之后,往往可以提高记忆力,以轻松自如的心态投入到考试当中去。

2分科复习,精心提炼

一位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特别喜欢数学,平时数学也学得特别好,但是因为其他科目不好,所以总成绩总是上不去。又到期末考试了,这次我决心仔细地看看他是怎么复习的。在他做功课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结果发现一个问题:孩子一晚上的学习,几乎有了一大半都给了数学了。我跟他提出这个问题,他却说自己就是喜欢数学,想多在上面花一点时间。按理说,我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可是毕竟考试的时候考的不是一个科目,面对这种情况,该怎样引导孩子呢?”

到了期末考试、大考之前,许多孩子面对着突然增加的作业、模拟题,常常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孩子抓住自己喜欢的科目就看个没完,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数学,就只看数学,喜欢语文,就只看语文,结果……那么,究竟该怎样引导孩子复习呢?

首先要让孩子对每一个科目都给予一定的复习时间。

在引导孩子复习的时候,首先不要偏科,对每一个科目都要分配一定的复习时间。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不少孩子只喜欢一两个科目,如男孩子常常喜欢数学和理科,女孩子常常只喜欢语文和外语等文科,如果让他们自己复习,他们常常只拣自己喜欢的科目。对于这种现象,家长们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偏科,其背后隐藏的往往不仅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孩子对于不喜欢的科目,常常有一种“畏惧”心理,他们以“不喜欢”为理由不看这些科目,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害怕学不好,这种心理对于他们长远的学习来讲无疑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在引导孩子复习的时候,对每一个科目都要分配适当的时间。

全面复习。

对每一个科目都要全面的复习。有些孩子,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以为看几道重点题,做几道模拟题,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其实,凡是大纲中所提及的内容,在考试中都有可能考到,甚至是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也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由此可见,以押题、猜题的方法来应付考试是靠不住的。所以,在引导孩子复习的时候,应该按照课本的要求,全面复习不遗漏。

以教材为根本。

虽然考试的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的题目原型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有的甚至就是教材中的例题的简单变形。所以,在引导孩子复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过分的偏重于课外辅导材料,或者自己另起炉灶,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

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有些孩子总是担心遇到难题、怪题自己却不会,所以总是想去做一些“拔高题”,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老师设计考试题目的目的正是为了检查孩子在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检查孩子是否学好了基础知识,所以,就算有“难题、怪题”,也都是在现有的基础知识之上做延伸、变形得到的。在引导孩子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复习好,这样,在考试中大多数的题目都不会出其左右。

突出专长,弥补薄弱环节。

当然,在孩子有时间、有余力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特长科目,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时间,做一些拓展知识面的“拔高题”,同时,对孩子的薄弱科目、薄弱环节,也要多分配一些时间,以便弥补不足,提高成绩。

把书读“薄”。

全面的复习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之后,要注意抓住问题的实质,把要记的内容缩小到最小程度,要让孩子多注意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抓住问题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把书读“薄”。只有这样,才能在“量”的基础之上得到“质”的飞跃,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

在考试之前,老师都会组织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复习,这时,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让孩子紧跟老师的进度。有些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回家却很努力,或者对老师的复习指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自己另搞一套,这些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偏离了复习的重心,反而得不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3有计划的复习,才能有条不紊

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会不会学习,一到考试的时候就看出来了。

期末大考即将临近,繁重的复习任务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模拟题,有的孩子起早贪黑,拼命的做题,走路的时候都在听英语,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平常活泼快乐的心情早已一扫而空,眼圈总是黑黑的。可是看看另外一些孩子,看不出他们比平常有多紧张,每天该什么时候起还什么时候起,该什么时睡还什么时候睡,面对繁重的作业也能够轻松自如地完成,没见他们比别人多下多少功夫。等到成绩一出来,常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那些看起来很轻松的孩子,反而考得很好,那些“临阵磨枪”的孩子,却没见怎么“光”。

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轻松自如?作为父母的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其实,这里的诀窍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复习。由于孩子年龄小,经验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等都处于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因此,在大考之前,面对时间的紧迫、学习任务的繁重,常常会显得手足无措,焦急不安,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这时,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订好复习计划,周密做好学习安排。

制订明确的复习计划。

为了使孩子能够有条理的复习。父母要帮助、引导孩子制订复习计划。首先要以科目为单位,注意对重点内容的复习;接着按照科目的主次、孩子掌握程度的好坏把时间予以合理的分配,重点科目多安排时间,薄弱科目多安排时间,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复习。同时对于时间的分配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能在在考前最后一两天再做一次总结。

复习计划要适合于孩子,切合实际。

制订的计划是否可行,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进行。复习计划一定要适合孩子,不要跟别人的孩子搞攀比。有的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晚上一学就到十二点”,“你看×××,走路的时候都不忘听英语”,这些都是不对的做法。每个孩子的基础和学习方式不同,不要总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复习,才能够取得效果。

计划既要周密、细致,也要有整体性。

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一定要帮助他们把计划做得周密、细致。把考试之前的时间分成合理的时段,约好在每个时间段要复习哪些内容。要让孩子明白在每一时间段里要干什么,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对于那些已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计划可以不用做得那么细,但大致的框架还是要有的,至少要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重视基础,循序渐进。

在复习的时候首先应该安排基础内容的复习。注意循序渐进,在掌握好了基础知识之后,再去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掌握它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孩子就会融会贯通,对考试更有信心了。

在辅导孩子复习时,父母们不要急于求成,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让孩子学习一点,就掌握一点,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只要孩子真心努力了,就应该鼓励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复习过的就应该做到,没复习到的可以不做过高要求。只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即使一次考不好,将来也会取得突破,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学会审题

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试卷上的错题,就忍不住斥责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你都答错了,平时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不长记性呢?”在考试的时候孩子有时会犯一些在家长看来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错误,这时,家长往往会把孩子这个问题归结到“粗心大意”上,其实,未必尽然,在很多情况下,孩子答错题,往往是审题能力不足造成的。

比如一个班里的期末考试的作文是这样一道题目:

请你先读一遍下面的寓言故事,然后归纳它的主题思想,字数限定在100字以内。

(寓言故事略)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结合它的寓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结果,班里的孩子在回答第一个题目(归纳主题思想)的时候大都答得很好,但是,在写500字左右的记叙文的时候,却有差不多一半的同学审错了题,为什么呢?原来,这些孩子们在平常大都写的是议论文,在考试之前,他们做的也是写议论文的准备,结果,不少人没有仔细审题,又按议论文的形式来写这篇作文了,丢了不少分。

审题是考试的第一步,也是解题中很关键的一步。审题不清,就会答非所问,看不懂题目,就没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展现出来,所以,不要单纯的以为看错题、看漏条件就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它也是孩子学习能力不高的一种表现,会影响孩子的发挥,所以父母们一定要予以重视。

那么,要怎样提高孩子的审题能力呢?

首先要抓住考察点,挖掘隐含条件。

老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每一道题目都有它考查的知识点,即所谓的“考察点”。在引导孩子审题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能够看出这道题考的是哪些知识点,然后再运用相关的知识有针对性的答题。学会找到“关键点”,分析它所提供的信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也就找到了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抓住“题眼”,是审题成功、顺利解题的突破口。

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