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
3144000000004

第4章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3)

(4)信息的加工

一般来说,数据经过加工以后才能成为信息。信息系统中对信息加工的范围很广,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合并、计算到复杂经济模型的仿真、预测、优化计算等。这种功能的强弱,是反映信息系统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信息系统在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面向高层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加工中使用了许多数学方法及运筹学、数量统计等工具,具有较强的能力。许多信息系统不但有数据库,还有方法库、规则库、模型库等,并用到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原理和知识。近几年发展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是信息加工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数据挖掘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出有价值的隐藏事件,加以分析,并将这些有意义的信息归纳成结构模式,作为决策者进行决策之参考依据。

(5)信息的输出

建立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应易读易懂、直观醒目,其格式应尽量符合使用者的习惯。如习惯的表格、图表等。有时可以把信息输出到某种存储介质(如磁带、磁盘、光盘)上,这些信息既可以进一步处理,又可以传输到其他系统。

1.4 物流信息系统

1.4.1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发展

1.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早在20世纪30年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已出现,50年代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直到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着名教授GordonB.Davis才给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我国的学者根据我国的特点也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几个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送、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从广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过程的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包括在运输、仓储、海关、码头、堆场等,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他高科技的设备通过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的动态互动的系统。而从狭义上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涉及物流的企业中的应用,即某一企业(物流企业或非物流企业)用于管理物流的系统。

2.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是伴随着物流业务、管理需求的变革和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

(1)管理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发展

业务处理阶段。在计算机刚应用于物流管理时,系统的设计主要针对物流的基本数据输入、输出与处理,解决将作业电子化的问题。这一模块贯穿物流的整个过程,将物流的各环节串起来。例如,货主向物流企业发出委托信息,物流企业将信息输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安排相应的如搬运、装货、存储、交货、签发运输单证、打印和传送付款发票等工作。

协调控制阶段。通过各子系统的控制以协调各子系统的不同运行的层次,包括对输入输出的控制、权限的控制、信息传递方向的控制等。为进一步减少人工作业,系统的设计将趋向智能化。系统不仅能进行输入、输出和运算,还能对员工的操作进行一些基础的管理和控制,如根据不同的部门对不同的模块设置权限,对模块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等。

预测、决策支持、方案评价阶段。这是面向企业较高管理层的系统,用来辅助管理层的决策,通过对基础业务数据进行提炼,运用相应的模型分析计算物流费用、时间、效率等数据,设计各种物流方案供决策者决策并提供对方案的评价,对货流、存货进行预测。

(2)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发展

简单处理阶段。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还不十分发达,计算机之间也没联网,处于单机状态,小型的数据库(如FOXPRO、Access)被用于系统的开发。系统的应用只限于打印报表,如提单、简单的统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其他系统如财务、人事等系统的运行各不相干、各自独立运行。这时物流企业虽然解决了手工制作单证的问题,但内部数据没有实现共享,存在大量重复劳动,可能造成同样的内容需在不同的系统中输入的情况。

物流企业内部系统的整合阶段。大型数据库(如ORACLE、SYBASE、SQLServer等)、结构化开发工具(如Visual Basic、Delphi、Power Builder等)及网络技术开始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物流企业内部局域网建成,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流动基本实现无纸化。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与物流企业的其他系统如财务系统有接口连接,内部数据实现共享。

物流企业内部不同地区的子公司之间联网(Intranet)的构筑阶段。数据实现共享、整合,物流企业的网络可能遍布全球,企业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频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无疑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物流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及客户的联网阶段。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的其他合作伙伴及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已做好,数据可通过专门的通信通道进出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企业的EXTRANET。

(3)通信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发展

通信技术在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中的发展共分以下几个阶段:

①信息系统发展初级阶段。外部信息节点的信息电子化程度不够,内外信息通过电话、传真等进出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须通过人工输入、输出系统。

②第二阶段。外部信息节点的信息实现了电子化,但节点与第三方物流的数据接口还没形成,以E‐mail的形式进出,仍需人工进行监控及加工后形成系统可以接受的形式后方可进入系统。

③第三阶段。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的其他合作伙伴及客户的接口已做好,数据以EDI形式或直接联网通过专门的通信通道进出物流企业,信息的加工、传输的监控全由系统的设备或软件执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的传输更加迅速、高效,信息通信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通信技术包括PSDN、ISDN、X.25、DDN、帧中继、AIM等。

(4)供应链一体化形成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第三方物流兴起,物流企业的网络遍布全球,企业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频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无疑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物流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及客户普遍联网。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之间逐步走向信息一体化。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的其他合作伙伴及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已做好,数据可通过专门的通信通道进出物流企业,形成物流企业的EXTRANET。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应用于具体的物流业务中。

1.4.2 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

1.管理性和服务性

物流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辅助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物流运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支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同物流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风格相结合,遵循管理与决策行为理论的一般规律。为了适应管理物流活动的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处理大量物流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具备各种分析物流数据的分析方法,拥有各种数学和管理工程模型。

2.适应性和易用性

根据系统的一般理论,一个系统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做到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不需要经过太大的变化就能适应新的环境。这主要体现了系统的适应性,便于人们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进行相应的修改。一般认为,模块式系统结构相对易于修改。因此,物流信息系统也要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当然,适应性强就意味着系统变动小,对系统用户来说自然方便可靠。

3.集成化和模块化

集成化是指物流信息系统将相互连接的各个物流环节联结在一起,为物流企业进行集成化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平台。物流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将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便于系统内部实行信息共享。模块化系统设计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将一个大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分成相互独立的若干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分别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功能模块的开发,最后再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集成。

4.网络化和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也广泛地应用了网络化技术。通过Internet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物流分支机构、供应商、客户等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信息网络,便于各方实时了解各地业务的运作情况,提高了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智能化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信息系统的发展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例如,在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知识子系统通过智能化处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1.4.3 物流信息系统的模式

物流管理功能在近几十年来发展演变很快。20世纪60年代,刚形成的物流管理概念只涉及成品到客户的流通活动(例如,订货处理、发货运输、成品存储和库存管理)。70年代初,涉及原材料的采购、进货、运输、存储和库存管理以及在制品的存储和库存管理等,形成了物料管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70年代开始演变为管理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一体化概念。90年代后期,其管理向企业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供应链一体化概念。

与之相适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也经历了下列阶段。

1.以作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把控制成品运输和仓储管理等单个物流作业管理作为目标,对作业的改进往往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进行整体系统分析。如成品运输管理系统、成品仓库管理系统等。

2.以成品流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将成品流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计划和控制,通过平衡交替损益(如运输与仓储、库存与顾客服务)来寻找改进工作的机会。如成品流通管理系统(包括成品运输管理系统、成品仓库管理系统及流通一体化管理等)。

3.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

将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物流管理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从整个企业系统的高度,进行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保证在整个系统内物流效益最佳、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常见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多采用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如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

4.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管理功能向企业上下游延伸,便形成了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如一般较完善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就是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雏形。现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重点就是向更完善的供应链物流一体化管理系统迈进。

1.4.4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对物流服务全过程的管理,系统以运输和仓储为主线管理取货、集货、包装、仓储、装卸、分货、配货、加工、信息服务、送货等物流服务的各环节,控制物流服务的全过程。

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功能主要有订货管理、入库管理、配货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和配送管理等信息处理和作业指示等功能。

1.订货管理

订货管理主要包含客户订单接受与处理、客户订货确认两个功能模块部分。

(1)客户订单接受与处理

物流中心应要求客户逐步采取网上订货和进行在线实时信息传递,这样,物流中心不仅可以有效克服以前通过电话、传真等订货方式所造成的订货成本较高的弊端,而且还可以使客户的订单信息自动地转入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从而减少了员工定单输入的工作量并防止了订单输入错误的发生。

在设计客户订单接受与处理功能模块时,物流中心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让接受订货的信息尽可能充分全面,应当包含客户名称、客户代码、客户资信等级、订货时间、订货商品名称、数量、客户期望的到货时间、地点、商品属性、包装形态等信息。M是要坚持20/80原则,即确保对重要客户进行特殊化服务,如优先配送、提供增值服务等。对重要客户的确认可通过对客户资信等级进行检查和分析客户的历史记录得出。

(2)客户订货确认

物流中心可通过采用GPS、GIS等信息监控技术,更好地掌握客户订货商品的物流运动状态,尽量使客户的订货商品在入库时就处于随时待发的准备状态。

2.入库管理

其主要功能应当包括接受货物入库、货物储存计划及储存确认、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更新、入库确认、生成相应的财务数据信息等。在这一环节,更多的属于业务操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