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
3145300000016

第16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战略(5)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还要引入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包括在提供义务教育的许多中间环节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让市场竞争效率优势为义务教育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提供帮助。另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阶段教育,政府可以加大开放力度,吸引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外资、品牌高校运用新体制办学,不断提高优质教育服务业的供给能力,为有需求和有能力的学子提供更多的学位和优质教育的机会。

(2)政府补贴自主建设模式。

在准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大胆探索市场化机制的实现形式,如公共教育领域的非基础教育领域,可以适当加大市场化的力度,深入进行用者付费改革,并通过特许经营、凭单、补贴等方式加强竞争。应该说,这种混合的类型可以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效力。

扩大高中以上教育机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落实学校法人负责制度,鼓励学校加大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选择部分公立大学的个别院系,进行教学管理过程的民营化试点。进一步改革教育投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甚至在高中阶段等非义务教育上,教育经费的投入体现“体制内做强、体制外做大,公共财政做强、市场资金做大”的原则,把公共财政部分资金主要用于争创一流、建设重点特色高校,把社会资金主要用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普及化,以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

(3)完全自主建设模式。

完全自主建议模式形同公共服务模式中的市场主导型,是指私营企业或者非营利性组织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者。市场主导型的产品通常是混合公共产品或者部分准公共产品,如果由公共部门来提供不是效率低下,就是成本过高。市场主导型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重视自由竞争给公共服务带来的积极效应。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国际教育交流、国际文化交流、人才交流、教育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及远程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诸多方面,在这些领域强调完全的市场竞争法则,由市场法则决定优胜劣汰。在完全自主建设的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切实保障广大“用户”的利益。

4.重大工程:全民终身学习的“软”平台

现代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需要“软”平台的支撑,这种“软”平台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建优良的学习环境,同时搭建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平台,以提供全民学习的支撑平台。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软”平台是应时之需,“软”平台要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公共服务,这个服务不是“运货”,而是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软”平台所提供的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可以实现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超市中的随需所取的终身学习。“软”平台不仅能为贫困及边远地区提供及时、高水平的教育,而且还将会在未来对我国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资源共享、资源管理机制的前提条件,以及平台兼容和技术支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可获得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自助服务的技术环境。但随着社会发展,大众对公共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民的内在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府,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软”平台迫在眉睫。这一“软”平台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能够应对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要求。一方面是学历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有发展空间的非学历教育的需要,包括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民、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企业员工发展需求以及各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的需求。这些需求要求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能分门别类地提供教学及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2)资源开发和整合的问题。“软”平台的建设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和整合的机制,一方面要进行资源的自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合作、购买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和整合面向各方面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要尽可能地依托国内现有的全国性、区域性教育办学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包括电大系统、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及远程教学点、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公共数据网等。“软”平台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网络,统一标准和规范,加强技术改造、系统整合和资源优化。

(3)“软”平台要通过学习环境的创建和资源整合共享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最好的学习机会。

5.3.5 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1)信息流程标准化和服务方式远程化。信息流程标准化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公共医疗卫生流程无标准、共享数据无标准等原因造成信息系统的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移植推广、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而且对公共医疗卫生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潜在的危害。电子病历、医学图像系统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流程标准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的权威性,规范医用软件市场,加强医用软件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要尽量引进和采用国际信息标准,同时建立国家标准代码体系。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医药分离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远程电子商务系统是实现服务方式远程化这一设想所必需的技术支撑环境,其目标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通过Internet 网络应用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系统更加注重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更加重视企业与外界的关系,更加支持全覆盖的服务模式。

(2)共享共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考核标准是促进医疗资源共享的主要手段。当前很多地方使相同类型、相同档次的大型医疗检查设备如彩超、CT、核磁等,从检查程序、图片质量及工作条件到报告单书写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检查结果具有通用性。在组织模式上,可以从大型三甲教学医院开始,依靠少数核心医院带头,逐步扩大范围,在区域间实现互相认可医学检查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开放式、服务型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模式。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要求医生对患者主动提供质量达标、合格完整的检查报告和相应的影像资料,不做重复检查。组织和引导卫生信息资源开发,采取统筹规划、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多元融资、风险分担、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逐步建立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框架模型。着重建设一批信息资源数据库群,包括卫生技术标准类数据库群、医疗类数据库群、医学教育类数据库群、医学科技类数据库群、疾病监测防疫类数据库群、妇女儿童类数据库群、食品卫生类数据库群、卫生统计信息类数据库群、卫生政策管理类数据库群、卫生经济类数据库群、卫生机构类数据库群、卫生人员类(含专家库)数据库群等。组织规划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的基础设计和结构设计,建立和完善具有综合集成程度的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

2.技术发展重点

(1)医学图像存档和传输技术,重点研究的领域如下:①提高系统互联性,如采用ACR‐NEMA/DICOM标准;②提高整个系统的智能化和协同处理能力,如通用信息处理模型研究;③医疗信息库,包括医学图像数据库管理和服务器结构、高性能图像分析工作站、基于内容的医疗图像检索、分布式计算、图像及记录的真实性验证等;④提高系统负载,采用高速网络、大容量存储设备、多级存储、数据压缩算法、快速计算等;⑤简化系统维护,使用图形化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包括处理模型和系统设计;⑥提高系统可靠性,研究中心系统监视和恢复软件;⑦提高临床可操作性,临床质量控制。

(2)高精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是应用现代图像处理技术,为医生更好地浏览和观察图像中的病灶区或为重要对象提供各种辅助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参数测量、特征提取、图像识别、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增强、变换等处理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医生工作站,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加方便、灵活的图像操作工具,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有效地观察和分析图像,主要功能包括图像的空间变换、图像的增强技术和特征参数测量等。空间变换技术为医生从不同方向、采用不同大小图像进行浏览和观察提供有效边界。图像的开窗显示和增强技术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将高精度图像的灰度级逐段映射为高级灰度值,使图像以直观的形式为医生的诊断、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直方图均衡使图像灰度信息分布尽可能均匀,增加了像素灰度值的动态范围,从而达到增强图像整体对比度、清晰图像细节的目的。图像边缘刻画图像中对象轮廓的特有属性,保留原始图像中相当重要的信息,通过边缘提取可以获得图像的边缘轮廓,使图像更加简明清晰,有利于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3.商业模式创新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要具有区域适应性、经济适应性、群体适应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运作模式。

(1)多项融合的社区站服务模式。

多项融合的社区医疗卫生站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通过社区医疗卫生站开展居民健康调查,设立健康档案、家庭合同制保健、社区计划免疫和围产期妇女保健、母乳喂养指导及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统一制订的健康档案要求,结合临床资料和健康检查,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和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为类别的真实、科学、完整的健康档案资料,定期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研究,改进社区保健工作和疾病的防治。

多项融合的社区医疗卫生站的规范化建设做到以下几点。①工作明确、职责清楚、考核到位。②实行药品、器械、资料的统一,药品供应、财务管理的一致。

③启动特别服务号码,开通家庭医疗求助热线,开展和协调家庭病床,上门输液,送药服务,家庭氧疗、理疗、理化检查,适时启动社区居民体检计划;逐步做到以医疗为切入点,服务站实行医疗诊所化,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创新我国医疗服务模式,使其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方向转变。重视家庭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化、服务的连续性、管理的标准性。在巩固和发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现有参保面和筹资率的基础上,逐步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大中小学生等人群的基本医疗、大病医疗保险方面扩展,以形成多层次、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

(2)多渠道整合模式。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卫生部门脱钩,变成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经过资格审定、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列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单位。紧密结合医疗流程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将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范围,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引导轻病人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打破条块分割、块块分割,实行参保人员就近就医、自由选择医疗机构的方式,促进医疗机构的合理竞争。

政府供给和社会资金的整合。卫生部门从身兼提供者和购买者的双重身份变成购买者和行业监管者,在对比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合同方式,从公立或私立医疗机构购买服务。这种购买医疗服务形式的转变,给医院形成了硬的外部约束,提高了医院竞争的动力。私立机构投资建造公立医院,医院建筑物产权在一定期限内归私人投资方所有。投资方除投资建设外,在期限内还需负责建筑的维修保养和提供医院后勤辅助服务。通过私人投资介入,可将投资方和医院的利益捆绑,并在公立医院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管理运作模式,进而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率,推动医院转变机制,增强经营意识和经营文化,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落地。

(3)公私功能互补模式。

卫生服务体系由公立和私立双重系统组成。公立系统由公立医院和联合诊所组成,私立系统由私立医院和开业医师组成。医疗服务提供的分工比较明确,初级卫生保健主要由私立医院、开业医师、公立医院及联合诊所提供,而住院服务则主要由公立医院提供。政府通过卫生部门对医院进行政策指导。对于那些补偿与报酬等微观管理问题政府则将权力下放给医院,一些敏感问题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仍要提请政府批准。这就使医院在享有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保证它们不丧失社会公益性。医院集团实行双向转诊,充分发挥社区医院作用,通过各级卫生保健提供者更好的合作和协作,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医疗费用。

同时,医院集团的互补作用可以减少医疗服务的重复建设,保证医疗服务容量的最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