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
3145300000017

第17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战略(6)

4.重大工程:建立远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远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医疗卫生资源管理、从业证照管理、公费医疗信息管理、医疗卫生信息管理、医疗卫生GIS、医疗卫生WAP网站、医疗卫生决策支持以及医疗卫生公众服务门户等部分。

(1)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体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兼容性、‘总体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将重点放在“应用系统接口标准”和“应用系统数据标准”两方面,首先解决行业信息系统数据整合和行业内信息充分共享的问题。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管理系统集数据采集、存储、备份、分类管理于一体,主要包括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数据采集、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数据库管理和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查询等模块。

(2)公共卫生与医疗GIS系统依托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GIS平台。其中,公费医疗信息管理主要针对公务员的医疗保险信息的采集和查询,分为公费医疗数据采集和单位/个人公费医疗信息查询。医疗卫生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提供模型管理(包括模型构建、模型存取管理和模型运行管理),对模型库中的模型实施管理,完成医疗卫生资源数据统计和动态分析。卫生WAP网站主要针对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管理系统所有的查询要求,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实现如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医师信息等的查询功能。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可向公众提供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发布和医疗卫生机构、政策法规、医疗卫生动态、医疗医保信息、公共卫生常识、公共卫生情况等信息的综合查询功能。门户网站还提供动态管理、站内搜索、信息互动等后台功能。

5.3.6 社区公共服务行业

1.产业发展重点

社区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的重点是建立社会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弥补基层社会管理缺位和服务短缺,有效地满足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1)拓展支持社区发展的资金渠道。社区发展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资助;二是社会赞助,主要是一些财团的赠款和民间捐款;三是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收取的有偿服务费,然后投资于社区建设。

(2)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应承担有限责任。在社区建设中,由于政府资源有限,加上受科层制政府管理架构的限制,对社区居民服务的需求往往反应滞后。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较灵活,可以及时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迫切需求。政府只需以合同方式,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资助,由非营利组织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项目,减轻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负担。

(3)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改善社区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应加入到社区服务的管理、运行和日常活动中。另外,社区中存在众多不同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使政府部门在社区服务的提供上有比较对象,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品质。同时,非政府组织还可以接受政府机构的委托,相互结成合作伙伴,共同搞好社区管理与建设。

2.技术发展重点

(1)社区呼叫应用技术。社区呼叫与互联网结合,可以通过视频通信建立面对面的服务;采用WAP技术,可以建立互联网的无线访问空间。社区呼叫与语音技术结合,使计算机可以自动完成语音服务,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区呼叫与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获取各种数据,从而抽出有用信息,产生科学的分析结果。

社区呼叫与CRM技术整合,构建起能够为用户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方式,满足业务的个性化服务趋势,提高社区的综合服务能力。社区呼叫与社区商业活动相结合发展完整的社区电子商务,呼叫中心提供的信息流的模型配合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可以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

(2)社区信息集成技术。社区信息集成技术在社区公共服务支撑技术中包括社区数据的抓取和数据净化两部分。社区数据抓取技术是在社区应用系统中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框架,定义统一的数据采集接口,接入各个电子政务或社区业务系统,完成业务系统数据采集。社区数据净化是对社区数据抓取操作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重构和数据整合,包括数据重构和数据整合。数据重构是把由数据抓取获得的数据信息与电子政务数据元规范进行比照和匹配,规整数据信息的名称和内容,将抓取到的数据规范重构成可理解和便于交流的社区数据信息。数据整合根据数据是否被采集复制到本地数据库或数据文件可分为实整合和虚整合。实整合根据社区信息内容提取出相关的社区或居民数据,并将其放入相关的库表中。虚整合仅对数据的处理请求进行加工处理,并不对数据进行物理上的整合。

3.商业模式创新

我国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要依据我国目前社区公共发展的现状和既定的社会公共发展政策,在充分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开拓多种投入和运营渠道,最大限度地服务社区居民。

(1)政府投资服务外包模式。政府投资的社区服务项目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发展,不盲目扩大投入。服务外包就是政府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在内部生产和市场购买间的权衡,如果政府的组织成本费用过高,就可以利用服务外包的模式运作。例如,汽车托运及存放、法律服务、固体垃圾收集、树木修剪与种植、污水处理、道路修理、交通信号灯维护、救护车服务、公共汽车运营等。公共服务外包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制度、人、资产等,操作过程一般包括外包内容的选择,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促进竞争的情况,投标单位的意向和资质,规划雇员的过渡,公关活动的策划,评价的公平实施,服务的监督、评估等。

(2)政府补贴自主运营模式。政府补贴自主运营模式是市场主体自主运营社区服务项目,即政府对不能从服务中得到的应有补偿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费用。实际上,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是有限的,为了更广泛地提供公共服务惠及全民,政府在能够利用价格机制的项目上通常采取这种运作模式。据调查,目前很多公共服务项目都可以使用政府补贴自主运营模式,如水、煤气、电等基础性的公共服务。

(3)完全商业化模式。完全商业化模式是市场主体参与完全市场化的社区服务项目。完全商业化模式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服务方面将逐步完善各项生活配套功能,如:购物功能,提供主副食、生活用品;修理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用品修理的需要;餐饮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早点、正餐和满足学生、老年人用餐;综合服务功能,社区居民理发、洗衣熨衣、服装加工等;可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功能,采取固定收购站和定期流动收购两种方法,保证居民废旧物品下楼就可交售;家政服务功能,社区能帮助居民雇用小时工、保姆、家教等。社区商业模式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的区域中心商业、大型购物中心、特色步行街的商业形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一种为本地区居民服务的商业模式,其经营有侧重的特色。针对社区居民的消费特征可以采用灵活的经营策略,随着社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以物质消费为主的传统消费观转变为现代的综合消费观,以家庭为载体的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服务消费成为生活的主流,并逐步向体验消费发展。

4.重大工程: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应用平台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应用平台从基层政府入手,以推动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针对目前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资源浪费或不足、服务分散且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促条”的建设模式,通过数据整合、业务结合和服务集成这三个层面的有机集成,建立协同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系统,实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为公众提供综合的、便利的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电子政务重点转向以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中,推动基层政府完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另一方面有利于带动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的发展,方便居民的数字化生活,提高国民信息能力,催生现代信息服务业。

5.4 科技支撑

(1)面向服务的基础性支撑技术。该层次解决各层面的共性技术问题,包括通信和网络、数据管理、服务运行环境、服务系统、服务访问、服务获取等。这一层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石,需要众多理论和技术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2)服务构件。服务构件层结合基础支撑技术,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提供可以复用和共享的服务模块,从而为服务平台的运行和服务系统的架构提供有效支撑。在该层,一些重用的功能模块,如计费、支付、数字认证等,经过有效封装,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相对的技术实现透明性;一些相关服务的信息资源,如天气预报信息,也可以封装成服务构件,在相关服务中实现共享。

(3)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结合行业、区域、领域的服务共性特征以及业务流程特点,为相关企业的服务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企业可以把服务系统建立在平台之上,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交互和协作。

(4)服务系统。服务系统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层次,可以建立在服务平台之上,也可以直接建立在服务构件之上,还可以直接建立在基础性支撑技术之上。

服务系统最终面向产业、市场和社会,根据用户需求打造服务内容,并把服务传递给各个层次的用户。

5.4.1 服务支撑技术

1.概述

从宏观层面上看,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共性基础技术。不同于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所具有的“三高三新三交叉”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原有的科技基础上,对基础性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服务业。

为有效地处理和解决现代服务业中信息量大、服务地域广、服务方式多样、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群体广泛、服务质量高等问题,需要在原有基础性支撑技术的基础上,本着“服务”这一特征,从服务的生成、运行和使用三个方面将服务所需的支撑技术进行划分。根据服务三阶段模型,基础性技术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服务资源信息、服务构件、服务运行环境、服务协同、服务架构、服务访问、服务获取等方面的技术。在这些基础性技术的支撑下,未来的服务模型将向提供透明服务为主的模式发展。目前,新的服务提供方式主要有云计算和透明计算等服务模式。

2.通信网络技术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工具,它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人类展现了跨国界、跨社会、跨文化、跨语言的信息、知识交流的无限可能性。为支撑现代服务业的服务需要,通信网络作为信息流通的基础设施,需重点关注通信和网络的绿色节能技术及安全、快捷、可靠、智能的信息传输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的蔓延和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不同国家的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和企业正陆续兴起“节能减排”的高潮,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环保节能如今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约束,它正在成为社会的时尚潮流,以及诸多产业寻找下一个成长机遇的未来趋势。通过研究新的低能耗技术,合理配置和优化通信与网络资源,减少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能耗的要求,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提供通信、网络技术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数据量大规模增长,要求基础通信网络设施提供更加快捷、可靠的信息传输环境,因而需要高度可扩展、快速流通的网络环境作为服务的基础保障。

要实现信息化、提高服务质量,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安全的信息流通平台是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随着通信、网络的庞大化和复杂化,网络威胁也呈现日益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因而需要在现有的网络安全基础上对信息的安全传输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如IP网络安全、运营商终端管理的安全系统架构、运营商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等。

网络规模的增大与网络服务功能的增多,需要对智能网络开展研究,以提高通信网络开发业务的能力,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中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制订一个能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生成和实现各种新业务的体系,使其应用于所有的通信网络,即不仅可应用于现有的电话网、N‐ISDN网和分组网,同样适用于移动通信网和B‐ISDN网。

3.面向服务生成的基础技术

服务的生成要素包括信息资源和构件资源两部分。服务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构件的合理划分是服务合理有效生成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