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
3145300000024

第24章 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服务业态研究(2)

2007年,众多的国内外企业明确进入了SaaS服务提供市场。Google推出的Google Apps Premium Edition套装软件提供了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日历、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等功能,在桌面办公工具软件领域正式向微软Office发起了挑战。阿里巴巴高调进入SaaS服务市场,并铸造SaaS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用友打造在线服务集成平台,旨在面向小企业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的集成。金蝶也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服务及企业SaaS服务市场。

我国作为SaaS的后发国家,同全球领先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5.P2P流媒体推动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

P2P流媒体是一种基于P2P技术的互联网视频应用,通过对等网络的“去中心化”服务特性,充分利用Peer节点(用户)的共享资源,有效降低传统网络电视对服务器负载和出口带宽的高标准要求,在服务器和带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较低成本实现视频业务的流.播放,改善业务体验,提高用户黏性。

国外的流媒体市场近年来呈现全球性的爆炸式增长:2006年,美国AOL和华纳兄弟开始采用Kontiki公司的P2P技术提供P2P流媒体服务——In2TV;Joost、Movielink、Cinemanow、iTunes、Starz娱乐集团等也推出了互联网流媒体服务;英国媒体公司BBC、BskyB和英国电信BT在2006年前后相继开始提供P2P流媒体服务。国内的P2P流媒体应用也快速发展,P2P流量取代HTTP流量成为Internet流量主体。PPLive、PPStream、QQ直播等大批知名P2P网站应运而生;P2P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每天同时在线人数超过百万人,吸引大量的风险资金。同时,运营商也积极加入P2P的服务提供,央视和清华Gridmedia合作提供的P2P在线春晚直播,峰值观看人数高达140万人;十七大的网络实况直播,峰值在线人数高达177万。

6.互联网服务业态向更深领域扩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向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渗透,使其成为关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命脉的关键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国民经济各行业信息化的普及使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外部政治格局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平稳构建进程。

研究表明,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社会信息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正不断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在经济方面,我国互联网服务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网上采购的服务商品销售额比重将达到1/4,销售总额的比重将超过10%。在政府公共服务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社会保障、政府办公等重要信息设施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部署,政府网站更是直接利用互联网提供社会服务。在社会生活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且渗透到通信、娱乐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上教育、远程医疗、电子票务等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文化方面,互联网推动了文化产品的丰富和传播,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信息化发展使社会各领域对互联网服务的需求加强,从而使互联网服务从娱乐向国家和社会更重要的领域迈进,互联网将成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

7.1.4 我国互联网服务业态发展现状

1.我国互联网服务业态组成与规模

我国互联网服务主要分为基础网络服务和内容增值服务。

互联网网络服务指基础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基于自身IP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网络传送服务、互联网IDC服务、互联网VPN服务等服务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网络服务主要由重组后的3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

200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服务总收入规模约480亿元。

互联网内容增值服务指ISP、ICP提供的互联网内容信息服务和视频、游戏、教育、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发放ISP、ICP牌照2.2万余张,互联网网站150万个,互联网内容增值服务总收入规模达到577亿元。

据CNNIC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98亿,超过美国成为互联网世界第一大国。与2007年末相比,全国新增网民8800万,增长率达41.9%。

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宽带用户数达到8343万,成为宽带世界第一大国,用户比上年增加1697万户,增长率为25.5%。

在各种接入方式中,90.6%的中国网民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即2.7亿中国网民使用宽带访问互联网;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到1.176亿人,较2007年增长一倍以上。

2.我国互联网服务业态重要特点

目前我国互联网服务业态的发展体现出以下5大特点。

(1)对传统信息服务业态有一定的替代作用。P2P、Web2.0、移动互联网、SaaS等新兴服务的出现对传统服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推动了业态的更新换代,不断推陈出新。

(2)各个业态内服务更精细化。行业化的垂直门户、专业化的SNS、垂直搜索引擎等的出现推动了各个业态内部的进一步分化,服务更专业,信息更精细。

(3)产业链收缩,网络服务提供商和ISP争夺主导地位。设备商、ISP等都制定了向电信业务领域进军的发展战略,力图将自己在互联网内容应用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展到电信业务领域,与网络运营商进行竞争。产业链在两端的扩张下,逐步简化,信息服务的界限逐渐模糊。

(4)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仍然依靠后端的广告收入为利润来源,缺乏其他赢利手段。

(5)产业领军企业崭露头角。阿里巴巴、腾讯等一批互联网企业逐渐成长,并已经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里。

7.1.5 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发展主要问题

1.互联网服务遭遇持续增长压力

作为最主要的上网方式,宽带能力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互联网服务发展的重要标准。未来,我国宽带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困难较大,达到发达国家的全民普及水平需要较长的周期。

宽带市场进一步发展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受到中国经济文化水平发展的制约。中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大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市场容量庞大,而西部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受消费水平制约,增长困难。同时,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中高中以上学历用户占85%,35岁以下用户超过80%,目前新技术市场主要以年轻、高文化用户为主,新技术全民普及难度大。另一制约因素是终端。宽带业务的发展同电脑、手机等高技术、高价格终端密切相关。中国目前电脑的保有量仅7500万台,而上网电脑已达5000万左右,目前电脑上网普及率约为66%,宽带用户的增长速度将逐渐趋近电脑净增长速度和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进一步增长空间不大。

2.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尚处于“跟随”状态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国服务业的转型和战略突破都提供了众多的发展良机。

在新的领域,国内外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相互间差距不大,竞争是平等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但这些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错过最好的发展时机,将不再具有先发优势,而重现传统领域的落后局面,追赶和超越难度极大。

移动互联网领域处于跟随状态,虽然在中端成熟推广领域发展迅速,但在高端开创领域存在空白。与Nokia、Apple、Google等高端领先企业相比,我国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平台,技术含量仍然不高,致使国内通信制造业产能虽然很大,但创新少,研发弱,长期处于跟随状态。创新能力的不足致使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没有转化为优势。

在社区网络服务领域,我国目前出现了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ISP,但原创性的服务还不多,难以在激烈的全球SNS服务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另外,很多ISP在尝试新的模式和应用,但缺乏产业促进的政策指导和业务试验平台,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论坛,也具有SNS服务的特征,但是缺乏商业化的指导和转变。

在SaaS领域,国际巨头、中国本土的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对中国的SaaS市场虎视眈眈,他们要么依赖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要么凭借自己在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市场份额,要么利用自己在IT渠道市场的号召力,期望抢得SaaS市场先机。虽然国内的各大SaaS提供商与国际竞争对手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与国外相比,从核心技术到产业环境我们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的SaaS企业大都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若干领域的情况看,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在新兴领域的竞争中已经呈现出被拉开差距的迹象,如不及时跟进,差距将愈来愈大。

3.缺少宏观政策扶持,新兴服务市场环境有待培育

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持续发展需要良性的市场环境。但由于缺乏宏观层面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市场自发行为突出。体现出的明显弊端有三个方面:一是存在过多的企业自发的短期行为,服务主体为追求短期利益可能破坏产业生态环境,可能影响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存在大量的同质竞争,资源相对集中,缺乏统筹规划,战略布局不尽合理,影响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整体和谐发展;三是市场行为缺乏自律,有待规范,新技术、新应用同时也伴随着信息安全、健康文化等问题,离“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仍处于自发阶段。由于没有宏观引导,服务企业自发性强,注重短期效益,服务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不高,发展的方向性不强。

成功经验无法有效上升和推广,不能形成产业带动力,实现整体产业突破,而失败的经历再重复上演,抑制了前进的步伐。

4.商业模式仍不清晰

从国际和国内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模式来看,国内外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国内外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因为文化和特点的不同,中国的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有自己的模式和自己的特点,不可能简单效仿国外。文化不同特点不同,导致中国的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必须要走自己的道路,发展中国独有的商业模式。

5.自主创新不足,原创性产品少

目前我国互联网服务种类齐全,整体市场和世界先进水平逐渐拉近,互联网应用和业务同国际主流的业务应用发展基本一致,国内ISP在业务提供能力方面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ISP一样站在了同一起点上。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一直以来都采取跟随战略,引进和简单模仿过多,原创性产品非常少。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先发优势越来越重要,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的基本战略,我国服务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仍然缺乏拳头产品的研发能力。

6.产业合力有待加强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与应用已经开始成长,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正在形成,同时产业各界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多持积极的态度,技术研究、标准制订等配套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但通过实践发现,我国要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整体突破仍然存在若干需要完善的问题,其中以在现有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立足国内的完整产业链,结合产业链各个环节推进系统和关键技术标准化,发展创新的商用系统运营模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等最为突出;迫切需要站在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系列化的研究、试验验证、商用化推广等,推动国内产业各界形成产业合力,提升我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整体实力。

7.2 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发展战略

1.战略愿景

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的战略愿景是:经过整个产业的长期不懈努力,把我国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互联网新兴服务基地。

2.宏观战略目标

(1)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目标。

总规模:不断提升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发展规模,力争几年后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实现年增长超过30%。

服务水平:服务在网民中的普及率超过70%。

创新能力:初步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一批重点共性技术开发平台,集成创新能力显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竞争能力:形成几个重点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国际领先优势企业,核心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比例显着提高。

协调发展: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普遍服务,差异化发展。

(2)我国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带动效应目标。

产业带动效应:发挥对相关电信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电子商务、信息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创造相关产业发展的和谐环境,不断促进和扩大各相关产业原始需求,实现对各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