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评估的主要内容。研究生院:特色科学领域里具有决定意义的研究和教学计划的质量;对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对科学后备力量最优化的指导以及他们尽可能早地独立承担科研任务。
“卓越计划”把研究生院作为培养科学后备人才的重点来资助,说明研究生院将会是德国培养博士的最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以机制化的固定结构来培养博士,有利于保障博士的数量和质量。
卓越集群:在科研领域已经取得的尖端成就,以及所计划之科研项目的卓越性;国际竞争中所取得的地位以及未来所追求的目标、国际影响力;合作网络的关联性和效率;卓越集群的组织机构和未来发展潜力;知识转化的质量及其经济相关性。在这里,卓越集群重点强调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以及科学技术与经济部门的紧密联系,特别是鼓励大学与校外科研结构合作组成科研团队,这既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内在需要。
未来构想:在多个不同科学领域,以及形成大学特色的科学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通过研究生院和卓越集群可以证明的超群的科研质量;跨学科性;与校外科研单位和其他科研伙伴的合作紧密度;参与国际合作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术后备力量;持续扩展卓越科研的保障;高校提出的每份申请都必须包含具体的项目计划。这里的未来构想就是前联邦教育部长所提出的德国的所谓“灯塔式精英大学”,要求申请未来构想的大学在各学科领域的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发展起点。“未来构想”的目标就是要在德国已有的大学发展基础上建立德国自己的世界顶级大学。
候选的精英大学,必须提交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材料。这些标准是由德国参照各国标准制定的。
大的方向是5条:科研经费:该大学得到了多少来自企业、基金会的第三方资助;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在有公信力的国际级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论文索引上被引用的次数;开放程度:聘用外国教授和接受外国留学生人数;毕业生:毕业生的成就以及毕业生的人数。[9]
3.评选过程。2006年初对第一轮招标的申请草案进行了预选,第一轮共有74所高校提交319份申请草案,其中88份通过初评进入下一轮。[10]
研究生院和精英集群均有39份申请进入下面的评审程序。这78份申请被归入24个专业小组,接受国际审查小组的评估,并由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任命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
在将近300名评估专家中,大概有60%来自欧洲其他国家,30%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只有10%为德国本土专家。评估的标准为考察被评估对象的学术质量、跨学科研究程度、国际影响力以及地区科研能力的整合程度。
由科学委员会任命的战略委员会负责对10份未来构想的评审。国际评估小组首先进入申请学校,进行实地评估。专业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构成共同委员会,对所有申请报告和评估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由共同委员会形成资助意见,其结果于2006年10月13日揭晓,获选单位涉及全德国22所高校。
第二轮评选中,三条资助线共收到305份申请草案,其中有278份是申请研究生院和精英集群,27份是申请未来构想。2007年1月预选之后,44个研究生院、40个精英集群和8个未来构想提交了完整申请报告。研究生院和卓越集群总共84份申请被划分成29个专业小组,接受国际审查小组的评估并由德国科研协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
在320名评估专家中,80%是外国专家,只有20%来自德国。评估的标准是考察申请单位的学术质量、跨学科程度、国际影响力以及地区科研能力的整合能力。对第三条资助线八份申请的评估工作由科学委员会任命的战略委员会负责。首先由国际评估小组进入所在高校进行审查。由专业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组成的共同委员会对申请报告和评估结果进行协商。共同委员会形成评选结果建议,其结果于2007年10月19日公布。该论评选结果中共有28所高校获得不同程度的胜利,资助额达到10亿欧元。
4.两轮评选的结果。“卓越计划”第一轮评选于2006年10月13日结束,共有18个研究生院、17个卓越集群以及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3所大学分别入选该计划的3个部分,三个部分都幸运入选的这3所德国南方大学被冠之以“卓越大学”的头衔。第二轮评选也已于2007年10月27日结束,21个研究生院、20个精英集群和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弗赖堡大学、亚琛工大6所大学获得资助。卓越计划获得资助的两轮共有37所高校,39所研究生院,9所精英大学未来设想,总资助金额19.69亿欧元。全部申请中有约11%最终获得资助,涵盖全部学科。[10]
(二)卓越计划的中期评价
联邦和各州的政府首脑于2008年10月22日在教育峰会上决定,在对卓越计划进行评估后继续进行下一期。由德国科学研究会和科学委员会组成的共同委员会按照《联邦与各州协议中》的安排,已于2008年11月30日提交给共同科学委员会(GWK,即原来的联邦与各州委员会:BLK)各位主席一份关于卓越计划截至目前的实施情况报告,该报告将成为2009年卓越计划通过联邦和各州评估和延续的基础。[10]
在报告中,DFG,WR对卓越计划的评价都是很正面、积极的,认为卓越计划的三个资助方向导致了高校变革的氛围,启动改革的爆炸力超出所有人预期的:对内加大了高校的差异化和特色化,保持了大学的活力;对外提升了德国大学的国际形象。
DFG的主席克莱内(Matthias Kleiner)认为:短时间卓越计划已经初显效果,在未来的几年还将会有更多的影响。2005年最终启动卓越计划时政界和科学界希望颇高:通过竞争持续提升德国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德国作为科学国度的国际形象。此前尽管大家知道,德国大学千校一面是个谎言,但卓越计划真正开始追求两个长久以来大受诟病的词:差别化和精英(ungleichheit undelite)。它的影响是空前的,也超出具体负责实施的DFG,WR的期待。人们忽然发现,大学并不像人们批评的那样平庸,而是充满创新的活力。从600多份申请中选出最优秀的不是易事。大部分评委都来自国外,至少和钱一样重要的是入选大学还赢得了声望和自信,无论在德国还是国际上。卓越计划不仅对科学界意义重大,而且也在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为未来培养领导人才。
此外,共同委员会还对卓越计划的延续提出如下建议:实现卓越,看到卓越计划的成果,五年时间显然不够。共同委员会建议,在2012年第一个资助期满时继续这个计划,但要考虑到如下几点。继续保持和延续竞争和科学的选择程序;保留资助的三条线,保证老项目的延续与新的项目申请之间的公正竞争;?基本保留迄今为止的选择程序及资助标准;老项目的延续要考虑大学和州对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在全部三条资助线引入灵活的经费框架;将2012—2016年期间的经费总额度提高约30%。
针对未来构想计划,共同委员会还提出几点建议:保留现有资助的前提;必须有一个博士生院和一个精英集群入选;纳入机构管理的创新方案,继续发展和改进研究导向的教学;将管理机构的质量也纳入到资助的考核标准里面;基于卓越计划对德国科学体系的意义,共同委员会建议在第二期资助时引入一个外部的项目评估。
四、灯塔还是风车:“卓越计划”存在的问题
德国政府期望通过“卓越计划”提升德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大学的科研实力,打造出引领德国大学复兴的灯塔式世界一流大学。但是,这个宏大的计划否能如愿以偿呢?笔者认为,目前看来还有许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无法根本解决,这个计划也许更像堂吉珂德的风车,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