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3148200000071

第71章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2)

二、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理论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作为理论研究逻辑结构的起始范畴,有助于厘清理论体系的基本脉络,进而确定学科的研究范畴。

首先,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5]。专业性教育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点。由于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类型是多样的,因而,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科型专业教育,也可以是应用型专业教育。大批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自己适应面向,理应定位于应用型。

其次,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虽然专业性和学术性均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属性,“高深的专门知识(Expertise)是研究高等教育一切问题、一切现象的逻辑起点”;但就应用型专业教育与学科型专业教育错位发展的价值取向而言,学科型专业教育强调基础性、广博性、学术性和非职业性,应用型专业性教育则强调专门性、针对性、实践性和行业性,在这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更具优势。

第三,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细化和职业的演变,“专业性应用教育”应是相伴培养专门职业人才的专业性教育机构而较早形成的历史概念。从西周时期的“辟雍”,到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园”,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到中世纪波隆那大学的建立,皆是为社会培养官宦、辩士、医生、法官和牧师的专业应用性教育。

从中世纪的大学到近现代的高等专门学院及我国的京师大学堂,高等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但是“学以致用”,“基于应用、讲求实务”,广育专业性应用人才,一直是它主要的社会职能。如今,随着经济与科技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弥补现有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分布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保证人才培养结构的均衡和增强国家竞争力,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高等专业学院或多科技术学院,这些专业性学院与综合大学并存与互补,共同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呈现出普通高等教育向专业应用型发展的基本走势。

(二)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的理论依据

地方本科院校指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或省市共建的体制框架下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理论。按照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我们提出三分法理论,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可有三种类型选择:(1)是高水平职业性技术型本科(5B),但目前因现行制度的制约发展还欠成熟;(2)是应用型本科院校(5A2);(3)不排除个别地方高校定位于学术性研究型大学(5A1)。

根据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我国现有的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应定位为5A2类型,也就是介于研究型大学(5A1)和职业型院校(5B)之间的第二类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5A2),而不是学术性研究型大学。

2.“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职业带”理论把培养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这三个系列人才的教育,相应地称为“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指向职业带中的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它所从事的是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在本科教育层次上交叉部分的应用型教育(而非学科教育),主要培养能适应高科技应用和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一线工作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经济师、经理等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分工理论。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分工的日益深化。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的形成正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报酬递增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报酬递增的原因不是规模经济,而是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

产业结构乃至教育结构更新是区域竞争力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晰、分类更趋合理,并通过专业性的人力资本生成扩展机制,发挥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成为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

从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看,我们缺少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而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培养“划一”的学术型人才,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空缺,这为广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地方本科院校的特征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研究型、职业型院校的“本质规定性”在于,它结合学科和行业分设专业,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面向上以行业性为主导,性质上以专业性为主线,类型上以应用型为主体,层次上以本科为主流,模式上以实践性为主载,突出强调专门性、针对性、实践性和行业性。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区域或行业”为主导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属于所在地方政府,在服务面向上主要定位于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其生源以当地为主,学生毕业后多数留在本地就业,服务于地方特定行业。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当从自身所处的区位差异、地域特色和行业发展的特定结构特定背景出发,对办学目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科学地、恰当地、实事求是地定位,而不能脱离本地区的行业发展实际,不顾学校自身的综合实力,盲目追求高层次、高水平、高指标。

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建立主动适应地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尽力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充分适应地方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特性和行业需求来确定办学方向,才能使其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切实担负起对地方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以“专业”为主线

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内涵与专业结构既强调较强的专业应用性,又具备适度宽厚的学科基础;既有突出行业背景的应用性专业作为坚实平台,又有一定学科背景的宽口径专业或体现应用特征的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作为有力支撑。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必须注重专业结构优化,对基础学科专业应当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应用性方向的改造,对产业技术含量高的通用性专业应加强宽口径整合和专业群建设,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专业性应用人才的交叉型专业应优先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地方产业升级和支柱产业具有人才支撑、技术支撑重要作用的应用性专业应重点加强建设,倾力打造成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独具特色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着力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应用”为主体

在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发展成应用型的院校。

如前所述,专业性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而高等教育既可以是侧重学科性的专业性教育,也可以是侧重应用性的专业性教育,两者存在着职能属性与培养方向事实上的差异,学科性的专业性教育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标志,应用性的专业性教育以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标志;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于应用型,这种教育与侧重学科性研究的普通大学教育同型异质。因此,其教育类型定位应以专业性为特征、以应用型为主体。

(四)地方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中心

高等教育的职能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如果说研究型大学以科研作为其凸显特征,那么,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自身定位特征,以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则更加强调教学职能的实现。可以说,教学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中心。

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既强调知识结构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又强调能力素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既强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地方本科院校还应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学科是承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开发专业建设优质资源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办学实力的标志。地方本科院校也应切实开展一定的应用性研究和科技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五)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实践”为载体

地方本科院校与学术型大学错位发展的关键,在于其重视和强调实践性教学的优势。地方本科院校承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其主要载体或途径在于加强实践性教学。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强化实验课教学、实习与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或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系统严格训练,加强与工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对接性,以提高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应用性核心竞争力。

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是产学研合作。我们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它不仅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中“学”主要是传承知识,“研”主要是创新知识,“产”主要是应用知识,三者本质上都是知识运行的活动形式,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内在本质联系[6]。产学研结合重在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主导性,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融通对接,以合作教育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要在明确办学定位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探讨解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产学研合作、教材、教师队伍及评价指标体系等关键环节的问题,使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教育落到实处,并真正由大到强,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到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9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904-22.

[2]朱科蓉.应用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4).

[3]朱科蓉.应用型大学开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4]潘懋元.探索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

[5]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