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3148200000091

第91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视野下的技术本科院校发展路径(2)

2.紧密贴近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技术本科院校以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本科层次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社会对本科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来源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科技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职业岗位的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相应地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更强的理论应用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把技术进步转化为工艺流程、把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管理。技术本科院校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提炼和总结出实施办法及成功经验,切实提高本科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具体可着力于如下方面:

第一,要积极构建具有技术本科特色的课程体系。要着力建立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有利于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助于学生拓展创新视野和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给有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学生以更大的自主学习、实践和发展空间。特别要在探索工学交替,加强面向技术前沿和实践前沿的各类课程建设,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鼓励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引入教学等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要突出强调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要明确实践教育教学主线,确保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线,并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适当提高实验、实践课程比重,建立多层次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特别要在开设综合性技术设计型实践课程,学生到工厂企业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大力锤炼技术本科精品教材,对技术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和讲义;要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进程,鼓励开发并共享网上精品课程资源,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要在大力倡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

第四,要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技术本科专兼职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稳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积极打造一支精干高效、严谨务实的教学管理队伍,制定激励措施和鼓励性政策使教师主动到企业技术部门挂职锻炼,遴选共建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参与教学。

第五,要着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做到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和作贡献的有机统一,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较好的新技术消化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技术活动竞赛。特别是要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等方面有所突破。

3.主动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开展技术研究。知识经济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表现为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技术中的科学含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从而对应用型科学研究和应用型学科的发展提出较高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制定R&D统计标准时,把科学研究划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并且分别给它们做了明确的界定[6]。也有人将基础研究称为科学研究,而将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研究统称为技术研究。其中,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具体实际目的或目标进行的独创性研究,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现实需要,并为社会现实服务;试验开发研究主要是利用应用研究的成果,创造可供复制推广的技术手段或工艺服务等,主要表现为知识物化的过程,也就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技术本科院校要将科技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科研工作应主动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突出特色,强化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研究,扎实开展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或技术服务,高度重视并努力促进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4.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提升服务社会能级。服务社会是技术本科院校自身持续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技术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社会服务直接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和新问题,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和课题;另一方面,技术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又为学校的社会服务提供前提和优势。

具体而言,技术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应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成熟的、可转化的实用技术,直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和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向社区开放,与社会共享资源,成为所在区域的资源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地方提供决策、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咨询。

三、做强技术本科院校的保障路径——基于政府、企业与社区的建构

1.政府牵头,架构“共建共管”的新机制。技术本科院校往往都有比较强大的行业背景,他们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隶属关系的重新划转,部分学校开始出现“去行业化”、“奔综合化”的趋同发展态势。为此,需要进一步理顺行业背景的技术本科院校的管理体制,加快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由地方政府牵头,与原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本着“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保持和发扬学校特色、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和支持、有利于营造高等教育公平竞争的氛围”的原则,共同建设与管理行业背景的技术本科院校。

“共建共管”的新机制可以促使学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更进一步发挥作用;支持学校利用行业资源,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技术人才;理顺学校财政拨款渠道,支持行业对学校的科技项目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给予更多专项经费等方面广泛展开。

2.企业主体,架构“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技术本科院校的“产学合作”应以产业界的大公司投资为主体,构筑先进的科研和创新的软、硬环境,吸引企业的前瞻性重点项目在校园内进行研究和攻关,创新性地构造产学研的新载体,把产学研结合在组织上加以落实。与“硅谷”模式类似,技术本科院校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主体地位之后,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开始向学校周围集聚,各种创新力量在周边集中并慢慢形成集群,学校也逐渐演变成创新集群,形成新型科技创新模式。

3.社区领衔,架构“区校联动”新机制。“区校联动”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技术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积极配合所在社区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社区是承载区校联动的落脚点,要由社区领衔建立内在的联动机制。技术本科院校只有真正融入属地文化,其对社区的服务才会根植社区,受到社区的欢迎,并进而在互动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社区领衔的区校联动新机制可以通过“街道牵头、各方参与、双向服务、社会自治”的模式开展工作。依托社区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社会资源,走联合互动发展的道路,通过对社区资源的综合开发、整合利用,激活或重组社区资源,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管理模式,开展共建、共享、共创活动,使社区形成由街道牵头、各方参与的共同体;使技术本科院校与社区内的各家单位打破围墙,拓展功能,与社区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在教育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多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振岳.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9-10-27.

[2]周远清.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全面小康社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9(01).

[3]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6).

[4]蔡克勇.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8(05).

[5]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3(03).

[6]刘道玉.论重点大学科学研究的使命[J].高教探索,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