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3148200000093

第93章 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合理定位的学理基础(2)

二、“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

国际上通常采用“职业带”(occupational spectrum)理论来揭示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的对应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理解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职业带理论以工业职业领域为例,将各类工业技术人才的理论和技能结构用一个连续的职业带来表述。这一理论把培养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这三个系列人才的教育,相应地称为“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工程教育”。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指向职业带中的CF区域,即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它所从事的是技术教育与工程教育在本科教育层次上交叉部分的专业应用型教育(而非学科教育),主要培养能适应高科技应用和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一线工作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经济师、经理等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从严格意义上说,仅仅通过职业领域人才结构的连续职业带模型,来表述复杂多维的社会人才结构是不够精确的。现代科技的发展日益呈现明显的综合性、整体化趋势,分工的专业化与专业的交叉综合并存,原有岗位的专业技术复合特征愈益显著,出现如光机电一体化、编程与操作维修一体化、电算会计、电子商务等复合性岗位,职业岗位(群)成为持续趋近高技术的动态系统,其专业内涵大大提升,各类人才之间的重叠带逐渐加宽,人才类型的交叉扩展日益明显,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日趋高移,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应注重培养集研发、设计与技术于一身,适应复合岗位需求、掌握多种过硬技术、具备高新技术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专业性应用人才。不过,“职业带”理论毕竟是迄今为止能够得到广泛认同且相对完整的人才结构理论模式,特别是它能够反映应用型人才结构类型与职业内涵和教育类型的定位关系,非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其内涵的认识。

从理论上看,区分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工作职能的性质,而不是具体的工作内容。学术界通常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而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并转化为产品、致力于科学应用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6]如果作进一步的细分,侧重应用的高层次人才又可划分为工程型(研究型、设计型、应用型)人才、技术型(研究型、开发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工程与技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侧重学科性教育的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来承担,而介于工程师与技术员交叉区域的工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等)的培养,主要由侧重专业性教育的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承担。其中,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依靠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7]尽管目前各类人才类型的边界日趋模糊,人才之间的重叠交叉日益拓宽,各类高校实施单一教育类型和人才培养类型的情形比较少见,但这种类型的重叠交叉应是基于非本质扩展特征,本质上并不能颠覆或覆盖不同人才类型和教育类型的主导地位与核心属性。因此,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理应根据社会需要认同及其历史文化积淀,侧重于培养特定类型和层次的专业性人才,尤其是充分利用和整合自身条件,发挥和发展原有优势,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准确定位,错位定向,从而形成分类培养高级专业性应用人才的格局,并着力在自身所处的类型和层次中,以特色树品牌创一流。

三、产业集群与专业化分工理论

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分工的日益深化。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的形成正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报酬递增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如果从专业化分工角度考察产业集群,任何产业集群都表现出明显的分工和专业化特征,而且专业化分工以加速知识积累和技术变迁的形式所形成的报酬递增,增强了产业集群的集聚力,成为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发展,迂回生产链延长,能更有效地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速度和人类获得专业性知识的能力,从而决定报酬递增,有力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生产效率、技术、管理和组织水平。“报酬递增的原因不是规模经济,而是产业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8]这便是专业化分工理论中著名的“杨格定理”。

产业结构乃至教育结构更新是区域竞争力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晰、分类更趋合理,并通过专业性的人力资本生成扩展机制,发挥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成为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默尔认为,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9]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10]。专业性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点。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分类和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它既可以是精英学科型专业教育,也可以是大众化应用型专业教育。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而言,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同属于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它们代表着高等教育的两个分支,代表着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方向,两者分工不同,功能互补。精英专业教育引领产业集群的发展,大众化专业教育匹配并支撑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作为产业集群链上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链的结构性短缺,业已构成提升我国区域竞争力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不少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缺乏知名品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专业教育的严重同质化发展,阻断了与产业集群链的亲缘关系,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盲目趋从学科型专业教育模式,没能体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专业性特色,形成与区域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集群模式。专业集群模式面向区域产业集群彰显专业活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撑,提高了对区域块状经济的服务和示范功能,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相生共舞”的专业性优势和品牌效应(如宁波、温州服装与鞋业专业集群带)。伴随着与区域经济的并行匹配与专业化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才会有较扎实的物质基础和旺盛的社会需求,并成为影响区域技术创新、人力素质提高的内生变量,成为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新增长极,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和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8-4-09(11).

[2]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3]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07).

[4]潘懋元.再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07).

[5]王前新,刘欣等.国际视野下的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模式[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6]陶岩平.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7]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06).

[8]陈柳钦.专业化分工深化与产业集群演进[J].天府新论,2007(03).

[9]王守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