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一样的奋斗
315000000029

第29章 命运不相信天真,奋斗路上也有“潜规则” (4)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当勾践被围会稽山上,弹尽粮绝之时,是文种提出以乞和求降之计来保存性命,使勾践得以生还;当勾践被拘往吴国,是文种留在越国,救死抚孤,耕战自备,愤发图存。当勾践从吴国归来之后,是文种提出了破灭吴国的七种办法:一是以金银相贿赂,讨好其君臣;二是花高价购买吴国粮食,使其仓储空虚;三是赠送美女,去迷惑吴王夫差的心志;四是派遣能工巧匠去帮助吴国修建宫殿,以消耗其财富;五是拉拢吴国的奸臣,以破坏他们的计谋;六是故意推崇吴国的忠臣,使吴王疑心而加以杀害,来削弱吴国的辅佐力量;七是自己要积财练兵,等待时机反攻。

勾践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就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弃政经商去了。

他出逃之后,曾给文种送来一封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你如果不赶快离开,将有大祸临头。”

文种以为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可是,勾践并没有放过他。于是,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种,问他道:“先生曾以灭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剩下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种说:“我看不出它们还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屡镂”的利剑。

文种明白,勾践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兔死狗烹”不只反映了历代功臣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最高掌权者的性格特征。不过勾践这个人杀功臣的手腕不大高明,他直率地表达了他对文种高明智谋的畏惧,而不像后代许多屠杀功臣的掌权者们,还要给受害者扣上“造反”、“通敌”之类的大帽子,因此,他被后代视为忘恩负义的典型。其实,他比那些后来者要仁慈得多,他没有动用酷刑、凌迟之类的残忍手段,只留下一把宝剑,由文种自行就死,而且他也罪止文种一人,而没有大肆株连。所以,知晓“兔死狗烹”的游戏规则,不与人共富贵才能全身而退。

鸟尽弓藏。对于一些掌权者来说,有能力的人是他们的工具,用完了就不再希望他们与自己来分享胜利果实,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金蝉脱壳,安全第一

做大事应该拿出大丈夫的硬心肠来,无论做什么事心肠一定要狠,手段要辣,最主要的是在事情无可挽救之时找到自己的替罪羊,这样才能成全你自己,全身而退。

慈禧登上权力宝座的开始,就与洋人打上了交道。长期以来慈禧一直处于洋人的压抑之中。因此,当义和团运动从山东爆发以来,起初慈禧的态度是坚决剿灭,但当她听说义和团有“刀枪不入”的护体神功之后,心怀狡诈的慈禧立即想出一条毒辣之计——利用义和团去抵挡洋人,最好是让双方拼个两败俱伤,她则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慈禧的主剿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在上谕中称:“谕内阁:西人传教,历有年所,该教士无非劝人为善,而教民等亦无从恃教滋事,敢尔民教均克相安,各行其道。近来各省教堂林立,教民繁多,遂有不逞之徒,溷迹其间,教士亦难遍查其优劣。而该匪徒借入教为名,欺压平民,在嘉庆年间,亦曾例禁。近因其练艺保身,守护乡里,并未滋生事端,是以屡降谕旨,饬令各地方官,妥为弹压。无论其会不会,但论其匪不匪。如有借端滋事,即应严拿惩办。是教民、拳民,均为国家赤子,朝廷一视同仁,不分教、会。”

慈禧在上谕中称教民、拳民“均为国家赤子”,可见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已有了重大变化,表明她已下定决心利用义和团来打击洋人。

为了取得朝廷大臣的支持,慈禧先后多次召开御前会议,但意见难以统一。最后慈禧干脆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今日之事诸大臣均闻之矣。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顾事未可知。有如战之后,江山社稷仍不保,诸公今日皆在此,当知我苦心,勿归咎予一人,谓皇太后送祖宗三百年天下。”

可是她又担心万一失败,洋人算战争账时将她定为祸首,于是又预先留了一手——“有如战之后,江山社稷仍不保……勿归咎予一人”。说白了,就是不能让她去当“替罪羊”,如此用心,不可谓不毒辣。

由于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神功根本不能抵挡洋人的枪炮,拳民伤亡惨重,加上奉慈禧之命攻打洋人的荣禄不尽力,使战争一败涂地。

后来,荣禄奉慈禧的暗中指示,立即转而限制清军,致使洋人反扑,不久进入北京,到处抢掠烧杀,无恶不作。慈禧见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想跳河自尽,被人劝住,只好扮成一乡妇逃出京城,向西安亡命。

在西逃过程中,慈禧立即命李鸿章、荣禄、崇绮与洋人议和。八国联军提出应惩办罪魁祸首,也就是逃亡的慈禧,但在李鸿章等晓以利害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不惩办慈禧,但要求对其他人严加治罪。

既然洋人都表态不追究慈禧的首罪,慈禧也就要表达自己的知恩图报了。于是她不仅下令屠杀义和团,还颁旨宣布了一大批洋人点名要的“人”。在她宣布的第一批“替罪羊”中有主张抗战的载漪、载勋、刚毅、赵舒翘等,一一作了严重的处罚。

这样,“替罪羊”们受到了处治,慈禧派的议和大臣又曲意奉承,洋人的怒气总算有所平息。1901年8月,双方终于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还大言不惭地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卖国嘴脸尽展无遗!

为了取悦洋人,慈禧又作出了一番表现:当她在回銮途中从河北正定乘车回北京,经过使馆人员站立的阳台时,这位一向不苟言笑的老太婆从轿中欠起身来,“非常和蔼”地面带笑容向洋人回礼,刚到京就在宫中接见各国驻华使节,整个仪式从头到尾“都是在格外多礼、格外庄严和给予外国代表以前所未有的更大敬意的情况下”进行的。

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在这次接见过程中,慈禧还“非常亲切地”接见了外交使节的夫人,向这些曾被她命令的义和团围攻、受到万分惊吓的夫人们表示问候。此时,慈禧早已没有了对洋人宣战的那股狂傲,有的只是如何尽力满足洋人的需求,但求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而她这一目的的实现,却是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的。因此,慈禧尽管精于算计,但她终究没有逃脱后人的指责和唾骂。

找好自己的替罪羊就得设下圈套,然后再嫁祸于人。这种手段为人所不齿,但在关键时刻善用此法,还是能让你转危为安。有时候,为了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支持,你必须首先为自己塑造一个无懈可击的美好形象,你必须是礼貌和效率的模范;你的手上从来没沾染过错误和不正当的交易。要保持这种没有污点的外在形象,你也得寻找一些替罪羊和傀儡来洗清你的罪责。

弃暗投明,择木而栖

遇到小人暗算而又无路可走时,最佳的办法便是弃暗投明,另择明主了。做人千万不可吊死在一棵树上。

章邯是秦朝的大将,对朝廷忠心耿耿,屡建大功。

陈胜、吴广起义后,章邯受命讨伐。由于军力不足,章邯便把刑徒和官奴也组织起来,在他的调教下,这支拼凑起来的队伍也颇有战斗力。

章邯性情直率,不喜谄媚,他对当时掌控了朝政的权臣赵高也不逢迎,惹得赵高十分恼怒,他为了报复章邯,竟对章邯的大功视而不见,更无封赏之意。

项羽崛起后,章邯和他交手多有败绩,他为此向朝廷频频告急,不想赵高为置其死地,不仅不派兵援助,还把他的告急文书一律扣压,从不向秦二世禀报。章邯连连失败的消息,有一天终于让秦二世知道了。秦二世身边的太监对秦二世说:“章将军勇冠三军,若他有失,秦国就危险了,陛下将怎样对待他呢?”秦二世怒不可遏:“章邯深负皇恩,罪该万死,他还想活命吗?”

太监摇头说:“章将军如今已是败军之将,必心多惶恐,斗志有失。陛下既依靠他杀敌保国,就不能任性责罚他了,否则他惧祸投敌,陛下岂不更加危险?陛下若能忍下气来,略作抚恤,章邯不见陛下怪罪,他定能定下心神,再为秦国建功了。”

秦二世于是再找赵高议论此事,赵高故作惊讶地说:“章邯此人自高自大,向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样的人不加责罚,哪能显出陛下的天威呢?”

秦二世又要下诏指责章邯,有的大臣上奏说:“时下国家危难之秋,章邯实在是不可多得之良将,这个时候不求全责备,对谁都有好处。一旦诏书降下,万一章邯投敌,陛下岂不得不偿失?”

赵高在旁阴声道:“皇上赏功罚罪,理所应该,章邯若心怀异志,正好可将他除去。他若为忠,又怎会因皇上责罚而叛敌呢?”

秦二世于是下诏,对章邯大加指责,言辞甚厉。章邯接诏,又气又怕,一时六神无主。长史司马欣前去咸阳替他探听消息。他从别人口中知晓这其中的缘故,于是赶紧返回对章邯说:“赵高对将军有心排斥,看来无论你有功无功,都不免遭他陷害了。”

章邯大吃一惊,情绪更加低落。

值此时刻,赵将陈余派人送书前来,劝他反叛秦国,信中说:“白起、蒙恬都是秦国的大功臣,可他们的下场却是被赐死。将军为秦卖命奋战,到头来却为赵高陷害、昏君猜忌,其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天意亡秦,如将军认清形势,反戈一击,不但无有灾祸,还有除暴济世之大名,何乐而不为呢?”

章邯见信落泪,久不做声,司马欣长叹一声,说:“皇上不识奸佞,反责忠臣,这不是将军欲反,而是不得不反啊。”

于是,章邯向项羽投降。

做人要辨别是非曲直,做忠臣可以,但不要做愚忠之臣。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弃暗投明,适当的时候炒掉你的主人,才能开始你的成功人生。禽择良木而栖,本身并没有错。识时务者为俊杰,章邯的反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和一个新朝代的建立,择主依时而变,不但顺应天理,而且对己有利,这种两全其美的事,对于有“心机”的人来说是不难选择的。

暗下功夫,阴道阳取

从古至今,圣人们治理社会运用千百种手法,其宗旨都在于:阴阳、柔刚、弛张。黑白同时使用,白以蔽黑,黑以辅白,相得益彰。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上曾产生了一批士人。于是,一些有头脑的政治家们便收买士人,为自己卖命。他们收买士人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给吃给喝,满足其物质要求;一种是卑躬下意,满足其虚荣心。其中,孟尝君收买冯谖、信陵君收买侯赢的故事最有代表性。

“战国四公子”中最负盛名者为齐国公子孟尝君,他足智多谋,袭父亲田婴之职而任齐国的国相,势焰熏天,炙手可热,寄养其门下之士人号称有三千之多。

有一智辩之士名冯谖,贫乏不能自存自立,于是托人投在孟尝君门下。因言无特长,又无权术,所以被列为下等食客,只能吃粗劣的饭菜。过了几天,冯谖有意敲着自己的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吧!吃饭时连鱼肉也没有!”孟尝君听到此歌,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同中等门客一样吃鱼吃肉。

过了几天,又听到这位士人敲着他的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去吧!出门连个车也没有!”孟尝君听到了,让他同上等门客一样出门有专门的马车。又过了几天,这位冯谖又敲着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去吧!在这儿没有办法养活家口!”左右的人都认为他贪得无厌,十分讨厌他。孟尝君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孟尝君就这样屈尊下意地收买了这位自言“无能”的士人,从而使他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卖命。其后,冯谖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孟尝君造下了“狡兔三窟”,而使孟尝君在被齐王罢相后有了去处。

信陵君名无忌,魏昭王之子。信陵君听说侯赢是一位贤者,便前去与之交往。一天,信陵君在府中摆下盛宴,邀请众位宾客坐定,空出上座,亲自带着马车去城门处请侯赢来赴宴。侯赢穿着旧衣衫,戴着破帽子,来到车上,就坐在上座。信陵君亲自为他赶马车,表现得恭恭敬敬。侯赢又说:“我有个屠夫朋友,我想先见他一面,你赶车绕道去一下。”信陵君满口答应。到了宴会上,又请侯赢坐在上座,自己坐在下座。于是,他在秦军围赵邯郸、“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为信陵君出谋划策,并最终自刎为信陵君送行。

与竞争对手相处,要在暗中做手脚。看到这人喜欢什么,我们就顺从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这人厌恶什么、忌讳什么,我们就避开他忌讳的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古代的一些智者和帝王,都是用这种权术笼络人心,使别人为自己卖命的。

与对手竞争,要善于暗中下工夫。这样,你的对手会把你视为知己,碰上事情就会替你出力。这就是所谓的阴道阳取术。

保持清醒,找对退路

后退并非是仓皇躲避,也一定要看清退往哪里以及怎么退。寻找退路也要保持清醒,马失“后蹄”同样是很危险的事情。

唐太宗对武则天非常宠爱,但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却指出: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姓武的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太宗便在全国范围内搜查符合观测天象者所述条件的武姓女人,并一一处决,但对武则天却一直不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