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一样的奋斗
315000000028

第28章 命运不相信天真,奋斗路上也有“潜规则” (3)

无声无息,清除障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许多时候会遇到阻拦、障碍,导致产生不利于自己的局面。这时,我们悄无声息地铲除障碍要比大张旗鼓好得多,消不利于无形就是此道的最高境界。

宋仁宗时有个宦官叫任守忠,因为有巧言令色的本事,得到皇帝的信任,或许因为平常自大惯了,竟然自命不凡起来,以为自己也可以在权力场中呼风唤雨,所以逾越本分不说,还在宫中到处兴风作浪,成了宫中的麻烦制造者。

由于仁宗没有亲生儿子,王位继承当然成为各方思量的焦点。任守忠居然想尽办法希望由比较昏庸、没有才能的王室子弟继承王位,以方便从中控制、揽权。后来英宗继了位,任守忠的妄想破灭,所以就迁怒英宗,常常在英宗与非亲生母亲的太后之间挑拨离间。例如,在英宗面前就说太后瞧不起他,而在太后面前则造谣说英宗不尊敬太后,等等,搞得英宗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

时间一长,朝内大臣都觉得再这样继续下去,恐怕会惹出大祸,于是就想非除去任守忠不可。但是,要除去任守忠这么一个已经党羽遍布的奸诈老狐狸也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事情败露,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化。所以,宰相韩琦在征得英宗同意之后,决定给任守忠来个迅雷不及掩耳的致命一击。

为了避免风声走漏,韩琦首先拿来了一道空白命令,自己先签了名,然后派人送去给欧阳修、赵槩这两个参知政事会签。即使只是一道空白命令,欧阳修看了看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立刻签了名,可是赵槩却面有难色,下不了笔。

欧阳修见状,就对赵槩说:“你跟着签名就对了,韩琦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会签完毕后,韩琦就把任守忠找来,要他站立在政事堂下,宣布他的罪状,说他本来应该斩首,但是皇帝念在多年情分上,即日起贬他为蕲州团练副使,而且必须立刻起程。

说着,韩琦才取出空白命令,将罪状与派令一同填上。此时的任守忠只有叩头谢罪的分,毫无反击的机会。

小人不见得有什么神通广大的本领,可是小人得势,必然大肆豢养狐群狗党。而靠着狐群狗党的张牙舞爪,更让他们具有一手遮天的搞鬼能耐。这个时候,任何“驱鬼”的行动,如果过于光明正大,恐怕鬼魅未除,自己已经尸骨无存了。抓鬼当然不能点灯。鬼不见得怕光,点了灯反而让驱鬼的人曝光,成为群鬼攻击的目标。

韩琦采取一声不响、不露痕迹的方式,给任守忠措手不及的致命一击,应该可以称得上是打击小人、驱逐鬼魅的佳作。

在现实的人生处境中,多的是群魔乱舞,当你想要有所行动前,可千万记得不要开大灯,任意招摇。在不声不响中消除障碍,方能如愿以偿。

抓住关键,一招制敌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袁绍感到曹操是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进攻曹操的老巢许都。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派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

沮授说:“我们尽管人多,可不像曹军那么勇猛;曹军虽然勇猛,但是粮食没有我们多。所以我们还是坚守在这里,等曹军粮草完了,他们自然会退兵。”袁绍不听沮授劝告,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才扎下营寨。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布置好阵势,坚守营垒。

就这样,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一个多月。日子一久,曹军粮食越来越少,兵士疲劳不堪。曹操有点支持不住了。

这时候,袁绍方面的军粮却从邺城源源不断地运来。袁绍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马运送军粮,并把大批军粮囤积在离官渡40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人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很冷淡地说:“不行,我要先打败曹操。”

许攸还想劝他,正好有人从邺城送给袁绍一封信,说许攸家里的人在那里犯法,已经被当地官员逮了起来。袁绍看了信,把许攸狠狠地责骂了一通。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是他的老朋友,就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去了。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来不及穿靴子,光着脚板跑出来欢迎许攸,说:“好啊!您来了,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许攸说:“我知道您的情况很危急,特地来给您捎个信。现在袁绍有一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淳于琼的防备很松。您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他就不战自败。”

曹操得到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荀攸和曹洪找来,吩咐他们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他们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查问,就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袁军的岗哨没有怀疑,就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了乌巢,就围住乌巢粮屯,放起一把火,把一万车粮草全烧了。乌巢的守将淳于琼匆忙应战,也被曹军杀了。

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张邰、高览带兵投降。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袁绍和他的儿子袁谭,连盔甲也来不及穿戴,带着剩下的800多骑兵向北逃走。

经过这场决战,袁绍的主力已被消灭。过了两年,袁绍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工夫,扫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与对手硬碰硬,非但不容易达到目的,还可能耗光精力,让自己得不偿失。所以要想出奇制胜,就要抓住对方的要害。曹操乌巢烧粮,就是消灭了袁绍继续作战的后劲,打中了他的要害。

这与我们做事是一样的,要学会寻找关键点,解开最重要的一环。不能盲目地去做事,在遇到困难时,更不能硬拼,硬拼也许最终能拿下它,但是硬拼硬打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可能付出的与得到的不成比例,而巧干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四两拨千斤”,而不能“千斤拨四两”。

善用人者,可得天下

人才就是权力,即便没有武力,没有财力,但只要身边人才汇集,什么都会逐渐得到,包括权力。

汉武帝初即位时还很年轻,当时的朝政大权控制在窦太后手中,但是汉武帝仍想办法笼络人才。他曾经颁布命令,让各地举荐人才,于是,公孙弘、庄助以及许多有名儒生同时进入京城。其中就有董仲舒。

董仲舒是当时的奇才,少时读《春秋》,颇有心得,汉景帝时已列名为博士,为学子们讲书,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远近学子都奉他为老师。他的一篇详论天人感应道理的文章被汉武帝看到,汉武帝击节称赏,叹为奇文。后来汉武帝询问儒生们治国良策,董仲舒施展平生所学,压倒群儒,独得汉武帝宠幸。

就这样,汉武帝不断发现和破格使用人才,先后起用了一批人才。其中被司马迁誉为“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舍”的韩安国,被汉武帝委任为北地都尉,后又被任为大司农,窦太后死后,升为副丞相。汉朝有著名的汉赋,提到汉赋就不能不提司马相如,但司马相如也不是只能写汉赋。汉武帝用其所长,在建元年间从四川把他请到京城做郎官,从事审核和润色政府重要文告的工作。建元六年,又让他以天子使节的名义出使西南夷,抚慰那里的少数民族。唐蒙、庄助很有谋略,且外交能力过人,汉武帝就让他们出使夜郎和东瓯,他们两人不负王命,终于在建元时期降服了夜郎和东瓯。

建元六年,窦太后病死,汉武帝摆脱了束缚,他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国家。于是,他罢免了窦太后安插在朝廷里的所有党羽亲信,重新任命曾经协助他革新的舅父田玢为丞相,把韩安国提拔为御史大夫。后来汉武帝又连续几次要求各地推举孝廉、贤良、方正、茂材。他下诏书表示要将这些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破格任为“将相”或出使他国。

当时有个吴人名叫朱买臣,性好读书,因此没有多余的家财,40多岁还是一个落魄儒生,连妻子都养不起,只得入山砍柴换钱度日。后来妻子不堪忍受贫穷,弃他而去。朱买臣仍操旧业,边读书,边卖柴。直到他将近50岁时,始有机会入京。到长安后,朱买臣就上书自荐,又经同乡庄助引见,武帝予以召见,面询学术。朱买臣的才学很合武帝的心意,遂拜他为中大夫,与庄助同侍禁中。朱买臣就这样由一介平民一跃成为官员。

后来,朱买臣又献策说:“东越王余善,向居泉山,负隅自固,一夫守险,千人俱不能上,今闻他南迁大津,去泉山约五百里,无险可恃,今若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趋,破东越不难。”武帝听后很高兴,便任他为会稽太守,还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今你可衣锦荣归了。”朱买臣果然击破东越,武帝就升他为主爵都尉,列为九卿之首。

《汉书》中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确实,汉武帝为帝时,任用了韩安国、主父偃、朱实臣、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程不识、金日、卜式、桑弘羊、公孙弘、董仲舒、郑当时、张骞、苏武、司马迁、司马相如等,这些人都成为一代辅相、名臣、将领。

汉武帝和他的政府班子共同努力,为我们捧出了一个如冉冉升起的红日般的盛世:天汉。电视剧《汉武大帝》说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由此,汉武帝也成了中国古代几百个皇帝中出类拔萃的第一流皇帝。这些与他善于统御人才有莫大关系,正应了“善用人者,可争天下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拐弯抹角,曲径通幽

世上之事,有时乱如麻,而且绝大多数时候让你理不出头绪。因此“直来直去”的方法是万万不行的。你必须开动脑筋,学会多绕几个弯,用“迂回曲折”之法通向你的目的地。

1998年,在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我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他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

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一个很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机。于是,她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提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了一圈,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太刚的东西容易断,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点韧性,碰到南墙也不回头的话,往往是要受挫的。必要的时候,人应该弯一弯、转一转,在迂回中寻求前进,学会圆融处世这才是做人做事取胜的老经验。

做人不能成为一个“直竿子”,尤其在与人交谈中,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委婉相处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种本事。要学会“绕”,正所谓“曲径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

功成名就,适时而退

争天下时,务求得人,礼爵有加;一旦政权在握,转而大肆屠戮功臣,诛灭异己。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统治者与开国功臣之间常常玩起 “兔死狗烹”的游戏,懂得了游戏规则,才能占据博弈中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