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潮起潮落
3157100000001

第1章 三十八载峰回路转(1)

台湾问题缘何而来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地缘、政治、帝国主义入侵等多方面的原因,近代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很少有平静的时候。其间,风风雨雨、分分合合,演绎出一部又一部的悲喜剧。

历史进至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台湾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致使日本侵略者为“接收”台湾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从1895年6月至11月短短的5个月中,英雄的台湾军民用猎枪、木炮、竹枪、大刀,与武装到牙齿的近代化日军浴血奋战,进行了数百次大小战斗,可歌可泣,壮怀激烈。

在此期间,日寇动用陆军兵力70049人,马匹9434匹;海军军舰40余艘,汽艇数百艘;其他人员万余,还有警察700余人,合计总兵力近10万人。而当时驻台湾的清军不足两万,老百姓组成的义军约35000人。据统计,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伤亡和病殁的人数是2647人,而在入侵台湾近5个月进攻作战中,却付出了4642人阵亡的代价!其中包括近卫师团长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等人。如果加上这段时间的病殁人数,则高达10841人,为甲午战争的4倍多!

由此可见台湾军民抵抗之英勇!

但是,由于孤军奋战,台湾军民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也正因为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无端”割台,导致了部分台湾民众产生对中央政府进而对中国的心理疏离。这一历史悲剧至今被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挑拨台湾民众的国家民族情感与认同。

时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大国签署《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来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很明确,至此,《马关条约》割台条款废止,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收回被侵占50年的台湾了。

1945年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陈仪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这标志着台湾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那么,今天的台湾问题又从何而来?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洗刷1840年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共肩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但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悍然撕毁国共两党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重兵集团自信阳、罗山、光山、黄安等地分4路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全面替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一事实得到举世承认。而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打着“中华民国政府”的旗号,窃据台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长期武装抗拒统一,一度还试图“光复大陆”,造成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政府基于其全球霸权战略及维护本国在中国的利益的考虑,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试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然而,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权并不争气,最终反而被打垮,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美国国务院1949年8月5日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艾奇逊在他的信中坦白地说过:“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提出了着名的“等待尘埃落定”政策,美国政府抛弃国民党、抛弃台湾,放手让中国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政府此举并不表示他是出于多大的善心,也不表示中国对其不重要了,其主要原因,一是他所支持的国民党和蒋介石集团被中国人民抛弃了,他在中国又找不到第二支可以依靠的反共政治势力;二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他没有能力出重兵于中国以挽狂澜;三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对中共抱有期望,至少认为新中国有可能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不向苏联一边倒,为此还做过相当有力度的试探和姿态。但是,他在做这些试探和姿态的同时,对新中国的政策基调还是孤立、遏制。我们不能片面看待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要看其本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变脸:公然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军事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当时担心的是,一旦朝鲜南部或台湾落入共产党之手,会在亚洲进而在世界上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亲西方政权纷纷垮台,其苦心经营的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共体系被突破、瓦解。

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爆发刚两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即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7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美海军第7舰队随即侵入台湾海峡,空军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将两岸军事力量直接“军事隔离”。遏止大陆攻台,同时也不允许蒋介石借机反攻大陆,以免被拖下水,影响其整体战略部署。

这意味着,仅仅半年多,美国便恢复了直接干预中国内政的政策,它不愿再“等待尘埃落定”了。

1954年12月,美国变本加厉,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正式置于其“保护”之下。

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变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直到今天,仍然是中美关系最重大、最敏感问题。

而为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1950年代中期起,即开始与美国对话。从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

历史发展到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美苏对立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逐步壮大、中苏关系破裂局面加深,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出现解冻的形势。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这些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3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生效。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以美国国内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年8月17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然而,“八·一七”公报签署近30年来,美国政府不但没有认真执行公报的规定,而且不断发生严重违反公报的行为。1992年9月,美国政府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型高性能战斗机,此后,又实施了一系列后续的军售,包括先进的预警机、主战坦克、导弹护卫舰、大型登陆舰、各种导弹等等。美国政府的错误行为,给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障碍和阻力。

台湾问题,这个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世纪难题,将在何日解决?

海峡坚冰第一次解冻

1998年10月28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型喷气客机被劫往台湾。但当劫机者袁斌、徐梅夫妇走下飞机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迎接他俩的不是欢迎“反共义士”的鲜花和美酒,而是检察官和拘留所。两人后悔不已。显然,他们是不看报、不关注时事的人,不知道两岸关系已非当年台湾当局欢迎卓长仁之流的时代。

袁斌,父母给你取这个名字本来是要你文武双全,但你是只武不文了。

从1955年到1978年,中共已开始向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向努力,但这种努力很多情况下是在“解放台湾”的口号下进行,这是形势所迫。

当日历翻到1970年代末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再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十年动乱结束、中美关系由改善走向建交,中国人民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干一些过去没有精力或条件干的大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干的大事之一,就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

1978年底,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2月22日,会议公报正式公布。公报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全会欢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本着爱国一家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统一和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再有一个星期就是1979年元旦。按照惯例,每年的元旦,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都要发表一篇元旦社论,总结在过去了的这一年中所取得的成就,阐明党在新的一年中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但当1979年的元旦来临时,并没有发表人们预料的社论,发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于1978年12月16日通过的《告台湾同胞书》,向海峡对岸发出了和平统一的呼吁:

亲爱的台湾同胞:

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

昔人有言:“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自从一九四九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