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心系两岸
3158400000011

第11章 观察台湾(10)

转变得十分“顺当”

人们对于国民党的转向普遍表示惊讶,外国媒体以为“国民党长期坚持台湾最终将同大陆统一的政策”,很多人至今还把国民党归入“统派”,其实这都是误解。

如果回顾近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国民党转向的轨迹。国民党虽然讲过统一,也有过“国统纲领”,但早期国民党主张“一个中国”,当然指的是“中华民国”,他们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后来他们知道用“三民主义”统一不了中国,就提出“一个中国,两个政治实体”。后来李登辉提出“中华民国在台湾”、“两国论”,并且得到国民党高层的认同,人们都说这距离“台独”只有一步之遥了。连战担任党主席以后,也讲过“追求统一”“反对台独”的话,但他一贯强调“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有时则说是“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两岸问题的本质不是统独之争,而是制度的竞赛”。

近期以来,国民党为了竞选,出现了如下的言论和行动:赞成“公投立法”,不再坚持反对涉及国旗、国号、领土变更的“公投”;连战认为“以主权独立国家有方式决定自己的宪法,是台湾人民的基本人权”;连战主张“国家定位”是“中华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一名中常委建议把“中国国民党”改名为“台湾国民党”;国民党内有人主张连战如果当选,应当表示“任内不谈统一”,甚至主张“现在不谈统一,未来也不谈统一”;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向连战建议,把党章条文中的“统一”字眼删除,因为台湾不可能统一大陆,更反对被大陆统一;国民党还准备在修改“宪法”时,规定“中华民国”“对内对外得称‘台湾’”,把“中华民国领土”改写为“1949年后实际统治领土(台澎金马)”;等等。

这样,一步一步走来,从“一个中国”到“两个中国”,从中国国民党到“台湾国民党”,从“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到“中华民国领土”只限于台澎金马,从追求统一到删除“统一”字眼,不谈统一;从坚持“中华民国”符号到“不反对变更国旗、国号”。于是,国民党高层顺顺当当地走到了今天的“台独是未来的一个选项”,这并不突然,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是策略性的转变?

有人以为这个转变完全是为了选举而采取的策略性的转变,是在民进党获得选举议题的主导权之后,国民党民调滑落而被迫做出的策略上、战术上的调整,正面迎战民进党。

如果只是策略性的转变,事情就简单了。问题是它究竟是策略转变还是战略转变,需要认真考察。以下几个问题可供大家考虑:

1.国民党的转变正如以上所说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它会顺着这个转向继续走下去,还是会一步一步倒回来?

2.国亲联盟“两岸组”确立两岸论述核心价值包括三点原则,即点出两岸政治现实、符合“中华民国国家宪政架构”、符合台湾主流民意。根据这三个原则来衡量,目前的转向是策略性的还是战略性的、方向性的?

3.连战所说:“我们也反对被贴上统一分子的标签”是什么意思?有人把他以及国民党高层列为“统派”,岂不是“冤枉”了他们吗?

看来,国民党正在“转向”,正在走向一条危险的道路,他们是否准备把李登辉请回来?这是国民党人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要继续观察的一个焦点。

(人民网2003年12月18日)

六、马英九面临六大挑战

5月16日,在国民党主席的争霸赛中,马英九以绝对的优势击败王金平,成为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的新一任掌门人。昨天的选举结果一出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着名台湾问题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先生。陈孔立教授点评了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并指出马英九当上国民党主席后将面临着六大挑战。

第一,党内团结。虽然这次选举不会导致国民党分裂,因为这样对谁都不利,但在此次选举过程中,双方都较上了劲,特别是他们的手下到最后都“杀红了眼”,再加上国民党高层,包括连战,多多少少都是支持王金平的。王金平心里是不服气的,昨天他开记者会宣布败选时就称,“愿意追随连战一起当国民党义工”,而没有表示要全力辅助新任党主席。今后马英九要如何与王金平合作,争取高层的认同,使国民党保持团结,将是他最大的挑战。

第二,泛蓝整合。宋楚瑜临去美国前用录像带的方式表示了支持王金平,而亲民党内不少人也是同样的态度。马英九当上国民党主席后,与宋楚瑜的“瑜亮情结”将成为整合泛蓝最大的障碍。陈孔立教授指出,国亲在某些领域还是会有合作,但要合并,困难将比连战当主席时期更大。

第三,政治生态。民进党对于马英九当选内心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他们认为马英九比王金平更好对付。王金平已经是“立法院长”,如果又成为国民党主席,将更加强势。而马英九当选,则不能指挥“立院”,而且在2008年争“大位”时,马英九还有省籍问题可以操作,对民进党比较有利。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生态中领导国民党,对马英九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第四,两岸关系。一种普遍的看法是,马英九认同“一中”,反对“台独”,对延续连战的两岸政策是有利的。但是,也有国民党人对马英九的抗压性提出质疑,认为马英九有可能在民进党的压力下对两岸政策摇摆不定。而且,虽然马英九曾担任过“陆委会副主委”,但始终没到过大陆,对大陆不了解,他们希望马英九成为台湾最大“在野党”主席时应该补补课,对大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面对复杂的两岸关系,马英九会比连战更进一步还是退一步,还无法过早预计。当然,我们期待他对两岸关系能产生正面作用,使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五,“总统大选”。以目前的形势来看,2008年泛蓝的“总统”候选人肯定是马英九,但他有无把握取胜则是一个问号。民进党早就把马英九当成对手,对他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以便在竞选中抓住他的弱点对付他。因此无论将来的对手是谢长廷、苏贞昌或吕秀莲,擅长选战的民进党实力都是很强的,不可低估,马英九上任之后,就要开始为三年之后的较量做准备。

第六,近期问题。马英九一上任,就面临着年底县市长的选举。新主席要一肩挑起辅选的责任。如果国民党在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落败,对马英九来说今后的路就更为艰难。所以,马英九要在台北市长的繁忙事务外,努力为党内县市长候选人站台,打好上任之后的第一战。

(《厦门日报》2005年5月17日)

七、对马英九不应期待过高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以后,各方面人士都对他有所期待。

国民党人把宝押在他一个人身上,期待他改革再造,挽救国民党,让这个“百年老店”重新开张,赢得2008年“大选”,重返执政;大陆有些人寄希望于马英九,期待他团结全党、整合泛蓝、打败民进党,打破两岸僵局,与大陆共同推进统一大业;民进党人则期待他心甘情愿地充当“忠诚反对党”,“促进政党良好互动”,实际上是希望国民党成为“永久反对党”,让民进党可以长治久安;台湾有些人则对他有更高的期待,期待他“改写政党政治新页”,“以国民党为火车头,把台湾政党政治拉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有的美国人还期待马英九帮助陈水扁当局与大陆对话。

显然,最大的期待是让他当选“总统”,与大陆改善关系。

遥望2008年

这次马英九以压倒优势当选,说明他的人气极旺,大多数党员对他寄托了希望,认为只有像他这样做事认真、操守严谨、具有清新形象和群众魅力的人,才能领导改革,挽救国民党。但是,他既要贯彻改革理念,难免要得罪党内某些势力,要做到团结内部,难度恐怕不小,三年内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是否能让党内满意还很难说。

王马二人在选举中出现的“伤痕”可能抚平,但最好的结果只能是“相敬如宾”,而无法“肝胆相照”“精诚团结”。现在“王马共治”已经面临破局,“王马分治”的可能性却不能排除。如果党主席与“立院党团”各行其是,出现“两个党中央”,那么2008年能否“一致对外”,马英九要靠谁来辅选?如果党内出现“两组候选人”或有人“违纪参选”,重蹈覆辙,那就不堪设想了。

国民党人选出主席,马英九算是众望所归。但是,他能否成为“泛蓝共主”,则不是由国民党人决定的。马英九与宋楚瑜的“瑜亮情结”以及亲民党人与马英九之间的隔阂和疏远,导致泛蓝整合可能比以前更难。有人寄望于马英九完成“国亲合并”,这是过高的期待。2008年不能只靠国民党人的选票,如果无法整合泛蓝,基本票源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这次马英九高票当选,2008年选“总统”应当是“不在话下”“时势所趋”,有充分的把握。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就不会过分乐观:这次马英九得到37万多票,据说国民党员约有100万,可见有62%以上的党员没有投票给他,这说明这些党员算不上他的“可靠支持者”,2008年会不会投票给他是有疑问的。再说,37万对于“选总统”来说,只是一个“尾数”,2004年陈水扁勉强当选也需要647万多票。从37万票到600多万票绝不是一件易事。有人断言马英九2008年能够轻松当选,这是一种过高的期待。

2008年的对手不在国民党内,马英九不可能占有绝对的优势。民进党处在执政地位,它既有政治资源,又有经济资源,可能出来竞选的谢长廷、苏贞昌、吕秀莲等人实力都不可小看。民进党早已把马英九当做2008年的竞争对手,对他做了充分的准备。现在马英九已经提前“曝光”,必将成为泛绿阵营的众矢之的,三年内可能出现的“变数”是难以预料的。

马英九最大的弱点是省籍问题,他是一个“外省人”。在台湾,有不少人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而大陆许多人并不了解其潜在的深层的意涵。最近,国民党外省籍大老王作荣公开表示:如由外省人竞选“总统”,一定引发族群问题,国民党又要失败。他警告马英九“不要一天到晚想当总统”。李敖也警告说:“外省人别做总统梦”。如此看来,由外省籍的马英九出来与本省籍的民进党候选人竞选,是否必然稳操胜券?这是最大的疑问。

当然,现在预测2008年的选举结果为时尚早,这只是说明那些认为2008年马英九必将胜选的看法,似乎过于乐观,也是一种过高的期待。

两岸关系愿景

在民进党执政的条件下,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尽管近来有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大陆有不少人希望国民党重新上台,认为只有这样,两岸关系才能改善,两岸统一才有希望。连战访问大陆得到大陆同胞的热情欢迎,便是一个证明。马英九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认同“胡连会”的五项愿景,作为连战的继承人,大陆同胞很自然地把对连战的好感转移到马英九身上。

其实,作为在野党,它的党主席在两岸关系上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连战十分明确,而且“谨守分际”。目前如果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能够达到连宋的水平就算不错了。所以,人们希望他能够“更上一层楼”,当上有权有势的“总统”,似乎那时两岸关系就会全面改观。

胡总书记对马英九也有期待,期待他能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前面一句是近期的期待,要求不高,后面一句是远期的期待,也是一个愿景。显然,这是一个务实的表态,也是真诚的期待,没有提出任何不切实际的苛求。有人希望提出诸如“为早日完成中国统一大业而努力”之类的要求,期待显然过高。

马英九作为国民党的主席,两岸关系并不是他的当务之急,人们不应当在这个方面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一旦他赢得“大选”,地位变了,人们对他的期待也会改变。那时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和期待还为时不晚。如果现在就把“两岸关系全面改观”的希望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也是过高的期待。

(《新周刊》2005年8月1日)

八、马英九政治心理分析

研究一位像马英九这样的重要政治人物,不仅要看他的言论,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但了解到这个程度还不够,还需要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这就涉及政治心理层次。只有通过政治心理的分析,才能了解他的政治价值取向,才能了解决定他的政治行为的深层次的因素,而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希望他做什么、不做什么,或是猜测他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