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贵知行
3165900000038

第38章 锦绣黔程在坚守中绽放价值(12)

贵州的百里杜鹃举世闻名,陕西山丹丹花的美名也早已传遍全国。

贵州和陕西的民间文艺都极为丰富,贵州有被称为原生态的侗族大歌、苗歌等等,陕西有历史悠久的秦腔和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

除此而外,云贵高原上的贵州和黄土高原上的陕西还有着更多的联系。

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黔中王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之冠”的孙应鳌是在贵陕两省人文往来中较早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孙应鳌,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自幼聪明过人,19岁时夺得乡试第一名。王阳明弟子、贵州提学徐樾对孙应鳌极为赏识并亲自向他传授阳明心学。孙应鳌在27岁时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又担任过大理寺卿、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职。

孙应鳌曾任陕西提学副使,期间曾作《谕陕西官师诸生檄》16条,详细阐明了他的教育主张和为学之道,对后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孙应鳌还是着名的书法家,他最为擅长的是楷书和行书,其书法融欧柳于一体,端庄严劲,法度森然,如今西安碑林还存有他楷书的《谕陕西官师诸生檄》。

在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的历史过程中,贵陕两省不仅分别为中华民族实现独立自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还在两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共同承担起了足以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前进方向的重任。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长征中最为关键的转折是在贵州境内发生的,从黎平到猴场、遵义、苟坝、赤水河畔、兴义,每经过一个节点,苦难就离中华民族远一些;每前进一步,中华民族就向美好希望走近一步。

长征期间,红军在贵州活动了4个多月,不仅跳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组成的围追堵截的包围圈,还走出了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既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也为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积极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自此开始了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光辉岁月。参加长征的领袖们是伟大的,创建陕北红军和陕北苏区根据地的领袖是伟大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延安则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地方。在延安,中共促成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成立,领导全党进行了抗日斗争;在延安,中共召开了七大,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贵州和陕西都是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这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省的红色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两省对革命的贡献是同等重要的,贵州的遵义和陕西的延安同为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蒋介石,以“兵谏”的方式让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的主导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作为民族功臣的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先后失去了人身自由,巧合的是,两位将军都曾被长时间软禁在贵州境内,西安和贵州同样留下了两位民族英雄坚贞不屈的抗争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挥部,贵州则变成了整个民族的大后方,作为长征转折点和落脚点的贵州和陕西在抗日战争期间再一次共同为整个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这标志着分别处于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上的两个红色圣地和西部省份同时迈出了跨越发展的新步伐。

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的结合地带,区域范围包括贵阳、安顺两市所辖的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为1795平方公里。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有着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且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所以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及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成指日可待!

西咸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

相信西咸新区会被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贵州和陕西还有一个共同的、关于“天书”的未解之谜。

在贵州关索岭晒甲山的一处平整断崖面上,有一些大小不一,既像文字又像符号、图画的铁红色印迹。

这些松散错落排列的浅红色或铁红色的神秘符号,非阴非阳、非镌非刻。

早在1546年就已经有了关于这些符号的记载,但它们的来历和内容至今没有定论,依然是一个谜,所以人们称其为“红崖天书”。

2007年,在陕西南郑县的挂榜崖也发现了类似的符号。与“红崖天书”不同的是,“挂榜崖天书”是用阴文的方式雕刻在高约百米的挂榜崖上的。

发现“挂榜崖天书”的是一位采药的农民,消息传出来之后,当地的一位77岁的文化馆退休工作人员则称他在1978年时就发现了这些符号。

据老者讲,他是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这些符号的,但当时的文物普查组只是把这些符号归入了道家符箓一类,没有深究,所以老人把这些符号临摹了下来。

后来贵州的“红崖天书”被媒体报道后,老人发现“红崖天书”的19个字中居然有18个字与他临摹的挂榜崖的神秘符号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书写的排列次序也差别不大。这更为贵陕两省的历史增添了一抹共同的传奇色彩。

书写尊贵,创造甘美

贵州人在介绍贵州时通常说,我们只有“一棵树、一座楼、一瓶酒”。

甘肃人在介绍甘肃时通常也会说,我们只有“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

贵州的一棵树指的是黄果树瀑布,一座楼指的是遵义会议会址,一瓶酒指的是茅台酒。甘肃的一条河指的是黄河,一碗面指的是兰州拉面,一本书指的是《读者》杂志。

闻者往往先是会心的一笑,继而不得不为贵州或者甘肃的深厚底蕴而折服。

当然,无论贵州还是甘肃都有更多的“一”,但这样的自我介绍,却反映了贵州人民和甘肃人民的共同品质:谦逊、幽默、乐观。

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与地处祖国西北的甘肃,历来是祖国西部的屏障。

“贵”和“甘”在汉语中都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宝贵、可贵、尊贵、珍贵,甘美、甘甜、甘霖、甘露等,预示着两省美好的前景。

如果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那么甘肃就是祖国版图中的一柄如意,在几千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两省出现了很多共同点,这是两省在今后互帮互促、共同发展的根基。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母亲河,哺育了华夏先民,孕育了灿烂文化。贵州处在长江上游的云贵高原,甘肃位于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两省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贵州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贵州还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兴义人”文化遗址。在普定县发现的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

一些考古研究的成果表明,在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也已经在甘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以后,甘肃则有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窑文化等古人类文明遗址。

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经过了甘肃的很多地方,表明甘肃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据考证,春秋时期,楚国商人将本国所产的丝和丝织品,经滇池、禅人地运往印度,又从印度贩回琉璃、玑、珠等商品,开辟了楚-印(印度)丝绸之路,是我国最早的丝绸之路,由今天的湖北、湖南经贵州、云南、缅甸到印度。

秦统一全国之后,西北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才逐渐开辟了更为大家熟知的西汉以来的丝绸之路。

因而,贵州和甘肃都有着悠久的贸易文化和良好的经济基因。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在贵州境内实现了关键转折,遵义会议解决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四渡赤水战役使得红军跳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这都是长征中的关键质变。

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因此,长征的转折点在贵州,会合点在甘肃。先遵义、后兴义,红军会师、天下安宁。

贵州和甘肃一起承载和见证了伟大的长征,两省人民共同为长征做出了奉献。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贵甘两省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相对落后。但两省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前都发挥了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创造奇迹的宝贵精神,不断推动着各自发展的步伐。

贵州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长征精神,甘肃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精神。这两种精神的本质是相通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将鼓舞着两省人民永远前行,创造更多的奇迹。

同时,贵州和甘肃都是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旅游的标志性景点,甘肃武威出土的马踏飞燕铜雕则在1983年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儒释道教的传播与发展、红色事业的辉煌,都给两省留下了无尽的独特旅游资源。

西部明珠一颗颗

宁夏是西夏文明的发源地,新疆是楼兰古国创造文明辉煌的地方,青海和西藏则是雄奇壮美的青藏高原上的两颗明珠。

这三区一省和贵州一样,都处于西部多民族地区,既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既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贵州和这三区一省也分别有着密切的联系。

贵州和宁夏表面上看有不小的差异,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多内在的共同点。

在贵州和宁夏境内,都存在着至今还是待解之谜的大量岩画。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岩画是“三大岩画宝”之一,属于北方岩画体系,以凿刻、磨制的方式为主,贵州岩画则是南方岩画的代表,以彩绘为主。

贵州的草海和宁夏的沙湖也十分相似。

在被称为“阳光之城”的贵州威宁,有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夏天这里是避暑的胜地,开阔的湖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湖水里鱼虾成群,没有丝毫炎热的感觉。

到了冬天,这里就成了鸟类的天堂。很多候鸟飞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过冬,它们给冬天的草海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在草海过冬的鸟类共有184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白肩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白琵鹭、黑脸琵鹭、雀鹰、松雀鹰、草原雕,等等。

在宁夏的平罗县境内,也有一处鸟类的乐园,那就是沙湖。

在沙湖栖息繁衍着98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黑鹳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等等。

草海和沙湖既是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又是鸟类生活的天堂;既是大自然的恩赐,又是两省区人民生态保护意识强烈的成果。

贵州和新疆都有丰富的矿藏资源,煤、铁、铝、金是两省区的共同矿产,新疆和田玉举世闻名,贵州的罗甸等地也盛产玉石。

贵州是喀斯特王国,熔岩地貌风光举世闻名,新疆则有类型齐全的风沙地貌,各种风沙堆积形成了独特的风光。

贵州和新疆都有品种繁多的民族工艺品和地方土特产,如贵州的玉屏箫笛、蜡染,新疆的木雕、金银饰品等。

贵州有过戕牁古国、夜郎古国,新疆则有同样辉煌的楼兰古国。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里都有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

楼兰在公元前后与汉朝往来密切,全盛时期的楼兰政通人和、富庶繁荣,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通都大会,当时内地与西域的很多贸易往来都是在楼兰境内完成的。

公元前108年,楼兰国向汉朝称臣,年年岁岁纳贡来朝。之后又屡有反降,在中央政权和地方强悍部族势力之间摇摆游移。

楼兰古国大约在公元前后至4世纪期间消失了,和夜郎文明一样,给我们留下了至今尚未解开的谜团。

贵州和新疆都是孕育神奇的地方,贵州发现了有着由2亿多年前的化石碎屑组成的“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的救星石,新疆则发现了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汉代织锦。

这块青地织锦是考察人员于1995年在尼雅古墓群8号墓发现的。

织锦上除了有用白、赤、黄、绿四色织出的云气纹、鸟兽、辟邪,以及日月等典型汉式图案外;还有用白色织就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汉隶文字。

“救星石”的形成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发现都是一种偶然,但二者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独特寓意又仿佛在数千甚至上亿年前就预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繁荣富强的历史必然一样,这是神奇的巧合,也是贵新两地共同孕育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