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轻松回款47招
3175400000003

第3章

方法4:欲擒故纵,先给好处再要钱

天下事并非件件都遂人心愿,商家懂得必须先给消费者实惠,之后才能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催款活动也一样,在债务人确已无力还债时,不防帮助他在经营活动走上正轨,再让其还债不迟,欲擒故纵也不失为催款的好方法。

某地一偏僻山村村民庞某2002年8月在该乡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30000元;承包了一个小型采石场。由于管理不善,销路不畅,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分文,反而连贷款也血本无归。基金会派人前往催款,得知庞某家徒四壁,生活贫困,明显已无还债能力。保证人庞某的二叔家的境况也差不多。但庞家有一儿一女,均已成人,由于没有路子,在家赋闲。于是该基金会出面同县上劳动局联系,推荐庞的两个子女参加县上组织的劳务输出队,前往广东深圳某地打工,还代垫了2000元的保证金。同时积极帮助庞某开拓石材销售市场,先后联系到市冶炼厂扩建工程、国税局新办公大楼装修工程等几个砂石、石材供应业务,并协助庞某顺利如数收回了货款,使其采石场得以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年以后,庞某偕同家人到合作基金会表示感激之情,并归还了前后所欠的近40000元债务和利息。

若想擒住对手,不妨先放纵他一下;若想从对方得到好处,不妨先给他一点甜头。欲擒故纵的妙处就在这里了。

欲擒故纵之法的使用关键是,催款人通过使用帮助债务人分忧解难这一手段,并且通过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债权。这一方法常常在债务人因经营不善、技术粗糙,资金短缺等等原因,已无力偿清债务时使用。因为若采取逼债或状告法院强制执行,都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即使追回部分债款,但由于债务人已被榨干了最后一点钱,无力恢复生产,故这样做将使余下欠款如黄鹤般杳然而去,再也没有追回的一天。

2002年初,某地a厂派职工陈、王二人前往邻省某地区纺织厂催讨20万元的逾期债务。其时,纺织工业原料紧张,价格大幅上扬,纺织品市场结构调整,传统产品销势疲软,几乎是全行业不景气。陈、王二人所去的那家纺织厂也同样处于半停产状态,债主盈门,他们也加入了这催款者的行列。但他们不是坐等催款、催款,而是花时间对这家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一番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该厂生产的斜纹布料虽然已经过时,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市场,只是花色和价格问题,经他们建议,纺织厂将库存斜纹布重新染整,调低价格销售了100匹给某童装厂。该童装厂用以制作童装,由于色彩鲜艳、样式新颖而且经磨耐用,很快便打开了市场。于是订货人纷至沓来,该纺织厂因之“起死回生”。纺织厂首先偿还了a厂的欠款,该厂厂长还专程前来a厂,感谢陈、王二位“有功之臣”。

这两起案例都是催款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债务人解决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催款成功的例证。试想,若某乡合作基金会采取“逼债”、或状告法院强制执行,能取得圆满结果吗?a厂催款人陈某、王某若不积极主动地替对方联系,“坐等花开”,还能顺利讨还债务吗?

催款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少予多取

在现实经济生活当中,大多数债务人并不是在有能力履行债务合同的情况下想要存心拖欠债务或有意赖债。那些存心赖债的债务人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信用,拿自己的经济生命当儿戏,最后只会葬送自己的经济生命。大多数债务人不能按期履行债务或者说欠债不还都确实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人一时或者是资金短缺或者是生产困难而没有能力履行债务。催款者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予后方能得到。

上面第一例中,庞某采石场经营不善,以致家徒四壁,生活贫困,确无还债能力,威胁利诱多种方法都不可能奏效,于是债权人——合作基金会先放庞某一马,推荐庞的子女去广东打工,还代垫了2000元的保证金,这一点小小的利益对基金会也许是九牛一毛,却给了庞某的两个子女通过劳动,打工赚钱还清所欠债务的机会,并帮助庞某改善经营管理,开辟销售渠道,使其采石场得以复活,继续发展。该基金会的善举实在是明智之极,通过帮助别人,自己得到了更丰厚的回报。

2.短予长取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与经济利益的紧密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对企业来讲,技术就是效益,技术就是利润,而改进产品的花色品种等短平快的技术更是能使债务人能迅速地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益,从而尽快向债权人清偿债务。

本节的第二例中,某纺织厂还不起债务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价格上扬,传统产品滞销导致无力还债的。催款者陈、王二人不是坐等催款,而是花时间调查了解该厂无力清偿债务的真正原因,待了解到是由于价格偏高和花色品种过时导致严品滞销后,他们给予了该厂技术上的指导,使该厂纺织品花色更新,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以至订货人纷至沓来,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而且还清了全部欠款,两个厂的合作伙伴关系更为密切,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必将同舟共济,共同发财,完全符合债权人的长期利益。

总而言之,欲擒故纵催款法在商业活动中相当适用。如今的商场,联系愈发紧密,分工愈发明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之,某一部门,某一企业的成败或许对全国的每一家企业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帮助别人的同时或许正是帮助了自己。扶危济困,欲擒故纵,才能商机无限。

方法5:杀一儆百,解决一人“收拾”了所有人

在军事上,“杀一儆百”是用杀鸡给猴子看来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严的一种手段。在商业活动中,聪明的领导采取杀一儆百这一类间接的批评术,往往会取得明显的成效。催款活动中,杀一儆百,可树立威信。只有这样,才能使催款活动取得圆满效果。

2002年,某工厂解散,厂里将一些机械等作价卖给了厂里的工人。一些工人当即付清了钱款,还有一些工人由于当时手头紧,许诺过一段时间再一并交清应付钱款。到了应该交钱的时候了,几个工人按时兑现,但仍有6个工人声称仍没有钱,要求缓交。一晃几年过去了,这几人的钱仍未见着影,其中有一个姓马的工人,他欠的数额是这6个人中最多的。厂里干部前往他家催款,开始时还挺客气地说尽快还上,后来干脆回答说没钱还,甚至故意和催款人捉迷藏,干脆避而不见。其他5个工人见状,也就赖着不还。其实经过几年的发展,这几户人家家境并不困难,只是存心想赖掉那笔陈年老帐。

为了尽快结算清楚过去遗留下来的这笔欠债,该厂的领导决定快刀斩乱麻,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同时也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决定先拿掉马某这个“钉子”。于是,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法院经过认真的审理,很快就判决马某在半个月内必须将欠款还给厂里。马某接判决书后,声称马上按判决还钱。可规定的期限都过了,厂里领导仍未见马某还钱。刚开始见马某被起诉而颇害怕并预备还钱的其他人,见此情景,也都改主意拖下去不还了。

厂领导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于是,某天,马某家突然来了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以及两位法院工作人员,原来这里法院开始准备强制执行了。执行人员根据马某所欠款额,当场扣押了马某家中的一些物品,权作债务抵押品,没几天,马某乖乖拿了钱去换回了自己的东西。其余5个工人见状,唯恐自己也被强制执行,那可是太丢人的事,都忙不迭地立马还上了那笔早就该还的钱。

在催款活动中,具体运用“杀一儆百”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此计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在数量上,当债权人面临的债务人不止一个而是有好些个,而债权人又没必要、没时间精力一一去对付他们时,这时可以考虑使用杀一儆百的方法。当然,这些债务人居住应相对较近,否则就起不到“儆”百的效果了。

第二,选要杀的“一”。

选准这个“一”非常必要。选准了,可以起到威慑他人的作用,选择不准,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债权人必须对各个债务人的情况作细致了解,瞅准那个欠债数目相对较多,欠债时间较长,且又相对狡猾无赖之人,确认“杀”此人确可起到“杀”别人起不到的作用,这样就可初步定下来要“杀”的对象。

第三,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杀”。

普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上述例子中所用的方法,向法院起诉。通过法院来审理和宣判一是具有权威慑力,二是可以通过张榜公告晓谕众人,向其余债务人传递信息。在向法院起诉之前集中精力找个“一”进行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辅之利害。集中火力猛攻后,尽可能攻破某些人的心理防线,从而使问题不致于弄得太大,债权人不致投入较多财力和时间。如果债务人仍不还债,这时应毫不犹豫地向法院起诉。如果债务人在限期内仍拒绝还债,应及时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强制手段来迫使债务人偿还欠款。

第四,“杀”“一”后,及时反馈信息给其余债务人。

一般情况下,其余债务人见“钉子”都被拔掉,都会明白自己也跑不掉,与其也被起诉,不如趁早“还钱”。这样,债权人就有可能只通过一次起诉,就可以使自己的债务人清偿债务。

目前,经过法院宣布应偿还的债务却不偿还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人都怀着一种侥幸心理,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掉,看你债权人、法院能把他怎么样。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也常常会采用“杀一儆百”的方式,通过对某一典型债务户进行强制执行,扣押其财产、冻结其存款,迫使其他债务户都能乖乖地还债。

切记,使此法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必须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债务案例;选择比较有把握胜诉且能够讨回所有债务的案例;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将运用杀一儆百方法而催款成功的典型案例加以详细报道,使之能及时被人们知晓,从而极大地促动和威慑那些赖账不还的人。

方法6:釜底抽薪,该狠时就要狠

釜底抽薪在军事上是一种从根本上削弱敌方战斗力的策略。在催款活动中,表现为想方设法控制住债务人赖以生存的各种情况,以此要挟对方还债。

截止到2002年8月,我国煤炭企业被拖欠的货款累计已达300多亿元。不少企业产煤收入的一半左右被用户拖欠。在河南鹤壁矿务局,不算“老帐”,2001年以来的新增欠款就有1.5亿元。

受欠款之累,许多煤炭企业连简单再生产、发放职工工资与医疗费用都难以维持。某矿甚至已经被邮电部门拔了电话线,连电话都打不出去。用户拖欠巨额煤款已经成为制约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了。

于是,2003年10月1日,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牵头,淮北、新汶、开滦、西山、大屯、枣庄、徐州、平顶山、兖州等九家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使出“狠招”——釜底抽薪、联手停止向长期拖欠巨额煤款的上海焦化有限公司供煤,而上焦是上海最大的城市用气供应企业之一。至今仍未解冻。

这一“狠招”是继去年东北部分煤矿企业向拖欠煤款的本溪钢铁公司采取停供措施以来,煤炭企业又一次大规模的“联合催款”行动。

此次突破的“事主”上焦公司共拖欠煤款达5亿元之多,其中拖欠最大“债主”淮北煤矿大约有1.5亿元。针对这一现象,有关行业领导发话:“煤炭企业在过去供煤紧张时顾全大局,保证了上海人民的正常生活,在煤炭企业处于困境的今天,用户应该体谅企业,欠账还钱,天经地义!”

由此,2003年9月19日,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牵头,九家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京签署《关于联合敦促上海焦化厂归还煤炭货款的协议》。该协议规定了上海焦化公司归还煤款的时间,款额等:10月25日前还50%;11月25日前还30%;12月25日前还20%。此外,还要求上海焦化公司必须在9月28日之前接受这个协议。

然而,因双方意见分歧太大,无法弥合。9月27日、28日由有关方面协调,精心安排的两次磋商均不欢而散。于是,煤矿企业开始实施“狠招”,下达“停供令”。

上海焦化是上海市最大的城市用气供应企业之一,虽然该公司有较充分的调节气源,而且上海的城市用气也并非光指望上焦一家,短期内还不至于因“停供”而影响整个城市用气,导致市民生活不便,但时日一长,必将给上海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甚至陷入瘫痪。事态发展的严重后果已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经委的密切关注,批示要求上焦公司“体谅煤矿困难,尽快归还欠款”。

上焦公司在九家企业发出最后“通牒”后,通过从银行贷款和向下游欠账企业协商收取现款等方式,共筹得1500万元,并分两次还给了七家被欠款企业。其中徐州矿务局和西山煤电的欠款基本还清。

经有关方面斡旋,10月13日,九家煤矿的代表和上焦公司再一次坐到了一起。气氛虽明显缓和,但仍经过16个小时唇枪舌战般的艰难谈判,双方代表签署了分期归还历史欠账的框架协议。双方都作出了让步:在2003年春节前,上焦分两期归还欠款的40%;九家大煤矿以积极态度进行划账互抵,物资串挟,以消除“连环”债务。协议还规定,新的煤款不得拖欠。

上海焦化与煤矿企业之间是有着40多年业务往来的老关系,过去基本没有发生过大的债务纠纷。但从1998年以来,由于国内“三角债”愈演愈烈,一方面使上焦公司对煤矿的欠款越积越多,累计达5亿元之巨;另一方面上焦公司的用户欠上焦公司的账款也以每年1.5亿元的速度递增,迄今已近7亿元。

面临在近期内承诺还款的沉重压力和日见增大的债务包袱,上焦公司的老总也倍感焦急,无奈感叹道:“我欠人家的,我已作出了“保证”。人家欠我的呢?那些上海的用户还好说,政府出面施施压,可以解决点问题。外地用户的欠款想收回来,万难,简直是与虎谋皮!”

有句话是:“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要使锅里的滚开水停止沸腾有两种办法:一是“扬汤止沸”,即把开水从锅里舀起来再倒回去散发其热。二是“釜底抽薪”,将锅底燃烧的柴火去掉。前一种是治标的办法,后一种才是治本的方法。这一成语便是由此而来。

在催款活动中,釜底抽薪这一方法的主要内容是:面对顽固的赖账大户,我不一定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想办法威胁削弱甚至消灭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如停止供应关键部件、主要生产资料等),迫其就范,乖乖地完“币”归赵。

在使用这一计时,关键要把握好两点:第一,要善于发现赖帐人的“釜底之薪”。这是实行“釜底抽薪”的前提。第二,要善于运用“釜底抽薪”的手段和方法。要针对赖账人“釜底之薪”的具体情况,掌握好火候,不即不离,去选择和运用“抽薪”的手段和方法。只有针对赖账人的要害,采取果断行动,在催款中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7:擒贼先擒“王”,不要顾及对方面子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是说要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在商场中要找准卖点,财源方能滚滚来;在收款活动中若能抓住拍板还钱的人,才是有的放矢,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钱没收到,还得罪了一批人。

2002年10月,某市街头出现一大奇观:该市某家具厂厂长侯某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两名容貌颇有特色、身着红色卡通式“工作服”的收款者。“工作服”上用白字醒目地写着:“我跟在谁的背后,谁就是赖帐不还的人。”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惹人注意。

从此,侯某走到哪,两名“工作服”就跟到哪,象两名忠实的保镖。一天,侯某去和一外商签合同,刚一到宾馆门口,身后停住一辆出租车,车上下来的两名“工作服”立即紧跟在侯某身后,前来迎接的外商见此情景,莫名诧异。当得知跟随着的两名贴身“保镖”原来是催款者时,立即委婉地对侯某说:“侯先生,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商讨一下,签合同的事过几天再说。”此后,签合同的事再无下文,让侯某到嘴的几十万利润“竹篮打水一场空”。

侯某不管到哪,身后的两名“工作服”总会招来一大群围观者,工作人员亦指指点点,不到三天,差不多全市都知道侯某是一个赖帐不还的人,其信誉度大跌。一个星期后,两名“工作服”才从侯某的背后消失。

原来,该家具厂拖欠林业公司木材货款近100万元达两年之久,林业公司数次找经办的部门经理催款未果,均被家具厂以资金周转不灵、下属无法决断等理由拒绝还清欠款。一筹莫展之际,办公室文员朱某献上“擒贼先擒王”一计,越过部门经理,派两名“工作服”直接跟在能拍板还钱的厂长侯某身后,直到还清欠款为止。

结果表明,此计果然大妙。不到一个礼拜,被“工作服”缠得焦头烂额的厂长为了挽回自己的信誉,一分不少地将拖欠达两年之久的近100万元欠款如数还给了林业公司。

擒贼先擒王,原是兵法中的战略,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陷敌方于混乱之中,便于彻底击溃之。从上例中可看出此招在收款中也实在是高明,如同打蛇打中了七寸,效果显而易见的。

擒贼先擒王这一计在催款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是:面对欠债方,催款时要找能够拍板还钱的人作为催款目标,即找到所谓的“王”,以迫其还债,不要与其下属或不相干之人纠缠不清,空耗精力。找准“王”后,要集中力量,彻底打击“王”,进而迫其拍板还清所有债务,不要被其拖延、敷衍的手段所迷惑,而贻误战机。

具体使用擒贼先擒王这一计策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王”者,以明晰催款目标。

一家公司企业,由于经营体制不同,能够拍板还债的“王”亦不同。有的是部门经理即可拍板,在一定金额内有财务决策权,而有些则须总经理、总裁或董事长才有权决定。一般来讲,催款目标尽量不要越级。如果部门经理能够拍板,就将部门经理定为“王”,作为己方的催款目标。如果不找部门经理,而直接找总经理,即使将钱要回来,但会影响双方今后的合作。催款的上策是:既能将欠债追回来,又能尽量顾及到双方的合作关系,保全对方脸面,以不影响双方今后合作为佳。所以,我们在催款开始时,明晰催款的目标非常重要。只有找准了“王”,才能避免因目标不清而得不到应有的功效。

第二:分析“王”者,以制定擒“王”策略。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性格和特定的活动规律。我们在催款时要仔细,详尽地分析“王”者的社会背景、性格喜好以及活动规律,以找出目标的弱点,集中力量,加以突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如果目标耳根软,有“惧内”的弱点,则可采取派“工作服”尾随其夫人,对“夫人”做“工作”的策略,以促使其夫人向目标施加压力,还清所欠债务。一般来说,一个有地位、有钱的妇女都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如果她在公众场合,因为“工作服”的亦步亦趋、跟踪追击,而引起众人的围观或指点,她绝不会对此视而不见,她势必向目标——她的丈夫施加压力。通常,有“惧内”弱点的目标绝对不会怠慢夫人的指示,而一定会想办法筹钱,还款。

再如,有些欠债者总以领导开会、生病疗养不在公司为由拒付欠债。这时,追债者就要仔细分析“王”者的生活规律和社会活动规律,以做到有的放矢,顺利找到目标,采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追催款务。

第三,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直到事情圆满解决。

在具体的催款活动中,有些目标会采取拖延、敷衍的策略来对待“工作服”的纠缠,即先付还债款的一部分或百分之多少,但不全部付清,以拖延时间,求得暂时的安宁。这个时候,催款者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抱着“拿到多少算多少”的苟且心理,或者被赖账者伪装出的困难局面所感动,因而心慈手软,中途换马,而未能穷追到底,将所欠债款全部收回。

遇到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先收下所还的部分债款,然后再“将剩勇追穷寇”,直逼债主,决不松懈,直到所有欠款到手。一般而言,目标偿还了部分债款以后,再遇到催款,就会有这样的心理:不还清剩余债款吧,“工作服”的纠缠又不能摆脱,自身一日不得安宁,并势必影响自己的声誉,背上“赖帐大户”的招牌,被同行所排斥,得不到顾客的信任,已偿还的部分债款就白付了,得不到应有效果。不如干脆将所余货款全部付清,摘掉“赖帐大户”的帽子,再次树立良好的信誉,取得商业伙伴或顾客的信任,再创佳绩。

总之,在催款时,只要催款者善于灵活运用“擒贼先擒王”这一兵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定能够遂人心愿,顺利取回所有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