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负面情绪占据了绝大多数,因此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进入不良情绪状态中。当你面临负面情绪时,若你不懂得及时进行缓解,此类情绪便会对你形成持久的困扰,令你无法完全地展示自我,而且所有的这些负面情绪都有可能导致多种精神疾病与生理疾病——这也意味着,若你一直处于负面情绪控制下,那么,毫无疑问,你感受愉快与兴趣的机会将会相应减少,而且,你还有可能会面临可怕的“野马结局”。
为了让自己尽量保持健康状态,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远离情绪爆发时刻。在九大情绪中,尽量让自己多处于积极的情绪中,并从正面情绪中受益。而这也是因为情绪本身所拥有的两面性决定的,好的情绪将会令你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令你沉着、冷静、缔造出和谐的气氛;而负面情绪则总是会让你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亚里士多德曾言:生活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快乐的途径有两种:不断地发现有限生命中的快乐时光,并增加它;发现那些令自己不快乐的时光,并尽量减少它。对于我们而言,要求自己完全自如控制负面情绪的爆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学会让自己努力地去尝试:
(1)将不良的情绪能量尽量发泄出去
当你悲伤、过度痛苦时,不妨大哭一场,让自己内心的痛苦得以宣泄;当你发怒时,你应该赶快离开令自己发怒的人与事,去找些其他的事情做,让自己由于盛怒而被激发的能量进一步释放出来,从而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静。当然,过度的兴奋对身体同样无益,让自己多笑,来释放由于兴奋而积聚的能量,也是对保障个人机体能量处于平衡的不错方法。
(2)将不良情绪进行理智的消解
想要令不良情绪消失,你首先要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再者,你需要对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的思考会让你进一步弄清楚你在为什么而苦恼、愤怒、忧愁,并能让你确定,这些事与物是否值得你如此恼怒。有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并不值得自己大动肝火,那么,不良的情绪自然会消解;但是,有时候,一些事情的确会令人勃然大怒,那么,你便需要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与途径。比如,如果你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好某项工作而愤怒,你便应积极地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让自己集中精力,将忧虑减轻,并不断地获得新的认知,直到你可以轻松地将事情做好为止。
(3)将不良情绪遗忘或者进行转移
一般情绪下,能够对自我情绪产生强烈刺激的事情往往都与个人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想要直接将这种联系遗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积极的转移,让自己的思维往更有意义的方向靠拢来进行情绪调整。你可以去帮助他人,可以与朋友聊天,你还可以找有益的书来阅读。想要使自己的心思有所寄托,你便不能让自己处于精神空虚、心理空旷的状态下。而凡是那些在不良情绪产生时,迅速地将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的人,不良情绪也往往只会在他的身上存留极短的时间。
(4)采用必要的方法
自我鼓励法。你可以选择明智的思想与生活中公认的哲理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与逆境和痛苦进行斗争,这样的方法会让你迅速感受到新的力量,并能帮助你在痛苦中振作起来。
语言暗示法。当你被不良情绪控制时,你可以通过“发怒只会伤害自己”一类的语言暗示,来使自我心理紧张得到有效的调整与放松,使不良情绪获得缓解。在专心、平静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暗示,往往会对情绪好转大有益处。
请他人引导法。若你无法独自应对不良情绪,你可以借助于他人的疏导,主动向可以依赖的人倾诉,听取对方的意见,对自我摆脱不良情绪有极大的帮助。
哈佛情绪掌控术
没有人可以一直生活在好情绪之中,既然挫折与烦恼是生活的常态,那么消极的情绪也必然会出现。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并不是一个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一个善于对自我负面情绪进行调节与控制的人。采用各种措施,帮助自己尽量发掘出正面能量,让自己在毅力与积极心态的帮助下完成远离情绪爆发,这是每一个成人都应该学会的技能。
远离过度情绪化行为
哈佛大学曾经对1600名的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中的某些人经常处于过度焦虑、抑郁的状态中,过度情绪化使他们的心脏比一般人更加脆弱,同时也使他们无力承担情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最终沦为情绪的奴隶。
情绪化主要是指由于受到了某件事或者某些人的影响,过度让自己随着喜怒哀乐来做事,主要表现为容易激动,容易被激怒,做事总是不想后果,即过度冲动。冲动的情绪是最具有破坏力的情绪,许多人都会因为情绪过于冲动,而做出后悔不已的事情。
1963年某个炎热的午后,所有的美国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马丁·路德·金发表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说上。那一天,查理·罗柏斯决定再干人生最后一票。由于沉溺海洛因的缘故,罗伯斯曾经行窃不下百次。当时的他正处于假释时期,他向法官保证将会改过自新。但是,自己的孩子与老婆需要生活费。
当天,在他行窃的公寓里住着两名年轻的女子,她们分别是《新闻周刊》的珍妮丝和她的小学老师艾米丽。罗伯斯特意挑选这座高级住宅区,是因为在这个上班的时间,不会有人在家。但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天,珍妮丝因故并没有去上班。罗伯斯拿着刀子对这个可怜的女人进行威吓,并且还将她绑了起来,不过他并没有杀害她的想法。就当他搜刮完毕,准备离开的时候,恰巧艾米丽回来了,罗柏斯也将她绑了起来。
多年以后,罗伯斯再次回忆起自己情绪化的那一瞬间,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珍妮丝威胁他,她不仅会永远铭记他的长相,而且一定不会放过他,并会协助警方将他逮捕。罗伯斯当时是真的将这一票当成了自己改过自新的开始,但是他一听这话便惊慌了起来,并最终在盛怒与恐惧之下失去了控制,他抓起了汽水瓶将两个女人打昏,惊怒下又将她们乱刀砍死。
这件命案曾经轰动一时,被媒体称为“上班女郎命案”。在监狱中的30年里,罗伯斯一直在后悔自己当时的行为:“当时,我真的快要急疯了,我感觉自己的脑袋随时都会炸开!”罗伯斯与珍妮丝各自为自己的情绪化付出了代价,而在那一刻,相信他们都曾后悔过。
有些人只要情绪一来,便会什么都不顾,什么难听的话都敢说,什么伤人的话都敢骂,甚至还会做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行为来,这便是过度情绪化的具体表现。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化行为会呈现出以下特征:
(1)行为的无理智性
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的行为具有理智性,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外部行动。但是,当个人陷入过度的情绪化行为中时,往往会表现出这样一点:他们不仅会“跟着感觉走”,更会让行为“跟着情绪走”。在这一时段内,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不够成熟,过于浮于表面,总是轻信于人,有时候,还会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度依赖。
(2)行为的冲动性
人的行为本身应受到意志的控制与联系,受到意识能动性的调节与支配,但是,个人的情绪化行为却可以充分反映出个人意志控制能力的强弱,让个人凸显出冲动的一面。一遇到不称心与不如意的事情时,某些人便会如同被打足了气的球一样,极易爆发。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并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一旦紧张被释放,其冲动行为便会随之结束,而这种冲动行为往往会带来某种极为严重的破坏。
(3)行为的情景性
这一特征的显著特点在于,个人会被具体生活环境中那些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刺激所左右,只要满足自我需要的刺激一出现,个人便会非常高兴,而一旦发现无法满足,便会出现异常的愤怒,在这样的情绪下,个人行为便会凸显出原始而简单的低级特点。若他人在此时为情绪化者设计了一个情景陷阱,那他们便会按照自己的预定方案行动,并会上当受骗。
(4)行为具有多变性、不稳定性
人的行为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倾向性,而且,一旦这种倾向性完成,便会显出异常的稳定性。但处于情绪化下的行为往往具有多变性、不稳定性的特点,变化无常的喜怒哀乐情绪,往往会令人捉摸不透。
(5)行为攻击性
过度情绪化的人忍受挫折的能力极低,很容易将自己受到的挫折产生的愤怒情绪进一步表现出来,并不断地向他人发起攻击。这种攻击并不一定会按身体的力量的形式出现,更可能会以语言、表情的形式出现,如不明不白地对他人进行讽刺与挖苦,故意让他人下不了台,在脸色上让他人难堪等。
也正是情绪性行为的上述特点,使得这种行为携带者往往变得缺乏理智、不成熟,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行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弱点
在情绪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弱点,认清自己的优点与劣势,做到扬长避短,让自己及时控制短处,并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克服。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情绪劣势会不断地变得更具有理智性,使情绪化行为的出现频率大大降低。
(2)对自我欲望进行控制
人的情绪化行为大多与自我欲望得不到满足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欲望与行为联系在一起,个人行为便会凸显出简单浅显的一面,并会产生短视等各种反应。在“索取得更多,付出得更少”的非正常心态下,产生情绪化行为当然不足为怪。因此,降低过高的期望,学会正确认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唯有加强理性认识,才能防止出现盲目的情绪化行为。
(3)学会正确认识矛盾
有许多的情绪化行为都是由于当事人无法正确地认识、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矛盾而引发的。让自己学会认识问题,不走极端,不过度片面化,不以偏概全,让自己学会全面观察问题,多看主流问题、多看事物的光明面与积极面,你便能有效地增加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使自己的希望与信心大为增加。
(4)学会对自我负面情绪进行正确的释放
人在处于困境时,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这种不良情绪在长期压抑且无法释放的情况下,便很容易产生情绪化的行为。让自己承认现实,学会承受磨难,学会正确地宣泄不满,才能让自己有效地摆脱痛苦。
哈佛情绪掌控术
哈佛心理学教授霍华德指出,情绪化的行为与自控能力的高低也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自控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个人成熟度的关键指标。强化自控力可以使行为变得更加理智,而有效地培养自控能力有两个途径:培养延迟满足感,尽量使延迟满足的结果比即时满足的结果更令自我得到丰富;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需要无法满足便会形成挫折,平日里,个人应该通过改善情境、降低期望值等手段,来降低挫折诱发的情绪化倾向,从而间接提高自控水平。
成功者往往善于调节自我情绪
一个人除非先学会自我控制,否则,他是无法对人际关系、自我生活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人唯有先控制自己,才能左右生活。那些拒绝或者直接忽视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的人,不仅是在增大自我生活的随机性,更是在将成功的机会白白送掉,最糟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早已错过了这样的机会。
著名作家欧·亨利曾经与自己的一个朋友一同外出去超市买饼干,结账时,欧·亨利礼貌地对店员说了一句“谢谢”,但店员对这一切却表现得很漠然,从始至终,一言未发。
“这是一个没有礼貌的家伙,他的服务态度真差!”朋友抱怨道。
“每天下午他都会这样。”欧·亨利耸耸肩。
朋友有些惊讶:“那你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
欧·亨利回答:“为什么我要让他来控制我的情绪?”
我们的行为与心情经常会受到他人行为与情绪的影响,当我们容许他人成为自我情绪的掌控者时,我们便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对眼前的事情感到无可奈何,气愤与委屈在此时成为了别无他法的选择。事实上,一个成熟的人应该随时把控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他不会盼望他人让自己高兴,反而会将快乐与笑容带给他人。
哈佛情绪实验室曾经对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这些伟人都善于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与控制。哈佛学者比利·山戴曾经在演讲时以有力的话语宣称:“人们总是喜欢揭他人的短处,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极为堕落的做法—— 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控制与左右的人,有什么权利去左右他人?”的确,不懂得调节自我者往往会在不恰当的期待中丢失自我。
为获得良好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让自己不断学会调节自我情绪:
(1)警句调节法
有些人为了对自我情绪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往往会在墙上贴上格言、警句,以使自己随时可以获得情绪调节能力。若自己的情绪过度不稳定的话,你可以选择在床头、案边、墙壁上等一些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警句,以提醒自己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