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传统社会被简单定性为农耕社会,于是乎,“聚族定居”,“不喜迁徙”,便成为常人视野里传统时代中华大地各民族的一大特征。然而,只要翻阅几页汗牛充栋的“经史子集”,片刻回望一下我们民族走过的漫漫长路,这种浅薄的说法便会显得那么苍白与荒唐!
稍有民族史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历史上并不存在静止不变的族群,因此将民族变迁史视为“铁板一块”,无疑是无知而简单化的臆想。避难而远徙,求生而奔赴,我们的祖先在“行行重行行”中渡过了漫漫的岁月。没有迁徙运动,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族,迁徙运动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确实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了解多少自己祖先的历史呢·如果自感不足的话,那么让我们从民族迁徙历程来更深切地感知中华民族极不平凡的发展历史。
迁徙运动掀开了民族发展的第一页
世界上没有天生定居的民族,任何民族发展的第一页都是迁徙往来。豺狼虎豹、饥寒交迫,原始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是何等的凶险,而他们又是那么的无力,那么的无奈。不难理解,越是原始的时代,人们抵御外来侵害与维系生存的能力越是低下,因此,“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成为远古先民们的必然选择。迁徙是原始民族躲避灾难与侵害,寻找最佳栖息地的唯一途径。
“树挪死,人挪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些浅显的话语却是迁徙运动留给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迁徙曾经是古代先民求得进步与发展的上佳选择。天大地大,海阔天空,何愁找不到容身之处·于是,从中国到“四夷(裔)”,自西徂东,从北到南,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正是在先民们的匆匆脚步中展开了。
迁徙运动创造与拓展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家园
任何民族的生存的“家园”,都是祖先们不懈奋斗的成果。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地理空间,同样是历代先民奋争的结果。
中华民族绝不仅仅是华夏(汉)族的代名词,将汉族发展史等同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无疑是荒唐可笑的。同样,将汉族中央王朝的历史等同是中华民族的变迁史,也是幼稚无知的体现。
与今天中国疆域相比,古代文献中的所谓“中国”是相当狭隘的。但这个“中国”曾经是远古众多部族热切向往之地,逐鹿中原,问鼎“中国”,但是,“中国”不过是中华先民的向外开拓的基地而已。
从“中国”到岭外,从巴蜀到滇南,从关内到塞外,从蒙古大草原到青海湖畔,处处都留下了民族迁徙的足迹。正是伟大的迁徙运动开拓出民族生存的崭新天地,创造出中华大地广阔的家园。
迁徙运动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多种民族生活在这片广袤辽阔的土地上。
迁徙运动使华夏子孙遍布世界各地:闭关锁国,不过是个别朝代政策的基调,但并不是中华民族的固有特性,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历史的辉煌,都是卓越民族特性的反映。中华先民从来不曾缺乏开拓四海的勇气与坚毅,张骞凿空西域,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中华先民向外开拓的典范。
民族迁徙之大势,决定了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
民族政权的建立,是民族实力的一个象征。
中国历代政权及王朝的建立,不可避免地带有突出的民族特征。
其中,以华夏(汉)族民族为核心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时间最长,影响也最为深远。
但是,大一统王朝,并不能概括中国历史时期政治发展的全部。在历史时期中国的地域范围里,几大民族政权争锋抗衡,完全可以视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阶段性成果与标志,并不完全是大一统历史趋势的对立产物。
然而,随着民族迁徙而引起的民族分布与民族力量的变化,使得不同民族政权的出现势不可挡,层出不穷。
历史时期中国疆域上的完全统一,要到十八世纪中叶才得以完成,因此,各个民族政权并存,成为中国古代政权建设史上的重要景观。为数众多的民族政权,同样为中国历代疆域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左图右史,展现民族大迁徙的生动图景
我们相信文字的力量,但无法忽视图象资料的神奇功能。中国古代有着“左图右史”的撰述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在较长的时段内被忽视了,淡化了,似乎图画资料只是“小儿科”的玩意儿。其实,在再造历史场景的努力中,离开了图像资料,那会是极大的缺憾!本书力求更多地用地图、图片资料来生动地展开中华民族神奇的迁徙历程。